登陆注册
6652600000007

第7章 佛教故弄玄虚还是遵守逻辑?(2)

可是,假如陈子昂真的用上述一、二、三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我们作为读者,就不可能体验到诗歌中的独特感受了,对吧?

“一、二、三”和“念天地之悠悠”相比,虽然两种写法都对作者当时的感受有歪曲,但后者比前者的歪曲更小,所以陈子昂选择了后者。

老庄的著作也是这样。

老庄认为,那些不大容易明白的“怪话”,比有条理的话更接近他们心目中的真理,所以就把书写成这样了。

到目前为止,老庄的这些主张都没问题。

后面就有问题了。

问题在于,陈子昂的诗是文学作品,是追求美的。美这种东西可以求同存异,你自己体验到舒服就行。

但老庄写的是哲学作品,是求真的。要求真,就必须辩论出是非对错。一个观点,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能含糊,否则这个学说就没有价值了。

然而要想讨论对错,就需要逻辑语言啊!

研究老庄的玄学家们,都写了一些学术论文阐述自己对老庄的理解。这些人的观点不一,有时互相矛盾,所以需要辩论。

可我们说了,玄学偏偏拒斥语言,认为语言是对真理的歪曲。《老子》说:“不言而善应”[10],《庄子》说:“辩不若默”[11]。这些话的意思都是,在辩论中,不说才是最高的境界。

那么在玄学辩论中,处于下风的一方就可以跟对手说:

“你呀,就是嘴皮子厉害,你越能说,你离老庄的真谛就越远啦!”

如此一来,玄学讨论就变成了越说越错,说的越多离真理就越远。

最后的结果是,每个学习玄学的人都在那里笑而不语,都觉得自己领悟了最妙的思想,但是什么东西也表达不出来。一想说话就得赶紧捂自己的嘴——差点就输啦!

所以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魏晋的“清谈”到了后期,内容往往让人听不懂:两个不讲逻辑的人,两个认为谁善辩谁就愚蠢的人,他们能谈出什么?可不就谈了一个外人莫名其妙嘛。

或许有人会说,拒斥辩论又有什么不好呢?

假如《老子》、《庄子》和《周易》是距离真理最近的文字,那学习者能领悟就自己领悟了呗。他自己明白就行了,没必要和别人交流。更没必要再写新的著作给老庄添乱啊。

这话有道理。假如学者从老庄中能直接领悟到真理,心满意足,那这的确是很棒的结果。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

学者们研究玄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心满意足了吗?

在魏晋时代,人们研究玄学大致出于两个目的。

一个是用道家学说来解释儒家经典,试图发现定国安邦的真理。

在这点上,玄学显然是失败了。人们用玄学,并没有培养出格外多的政治家。崇尚玄学的东晋和南朝统治得都不怎么样,最后是被来自北方的王朝所灭。后世的儒学家们,也都放弃了用道学解释儒学的思路。

但除了治国外,玄学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用来追求个人解脱。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生活不得志,又没有未来可以奋斗的时候。他会想到自己生而为人有种种痛苦,对世间万物有种种困惑,自己能力有限又老之将至,必然会去思考“我应该怎么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之类属于形而上学的问题。

而玄学正好是来研究形而上学的。

因此,当一个玄学学者说“啊,我的人生好幸福!我心满意足,对人生不再困惑!”的时候,他的研究目的也就达到了。

那么,老庄能够实现这一点么?

既然玄学拒斥语言,我们就没法亲自问一问那些学者他们自己的感受——我一问,他们准得笑而不语。但我仍旧敢说,老庄基本上没完成这个任务。

我的证明如下。

假如修行老庄,有很大的概率能实现“对人生不再困惑,心满意足”,那么这是一件很棒的事。因为对人生的困惑是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痛苦,而且老庄的作品又不长,人人都可以阅读。那么通过学习老庄来解决人生困惑就应该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就像用手机联络在今天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因此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一样。老庄和玄学也应该被广泛推广,人们只消按照前辈的方法学上一学,就能获得幸福了。

但事实是,今天老庄和玄学并不是显学,就算有人学,其中还有不少只是附庸风雅。在大众的精神领域里,用来解决人生痛苦的主要方式并不是老庄玄学,而是人生小感悟和心理医生。与此同时,现代人仍旧常常陷于各种人生困惑中。空虚和恐慌像幽灵一样徘徊在城市上空,时不时狠狠击中某一个正在思考人生的凡人。困扰着魏晋玄学家们的问题,仍旧困扰着我们。

根据以上证据,虽然我不能亲身体验玄学家的感受,虽然那些自命领悟玄学的聪明人大可以嘲笑我“你不懂!”“你没悟!”,但我仍旧可以推理出:学习老庄并不能轻易解决人生的种种困惑。它费力不讨好,因此才会被势利的普罗大众弃而不用。

这就是玄学的问题:

首先,老庄认为真理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导致老庄的著作都是一些让人难以看懂的怪话。

其次,老庄鄙视逻辑语言,导致玄学家们也大都在说一些怪话。玄学研究没法辩论对错,也就等于这门学问不会有进步。

同时,实践证明,直接领悟老庄著作也难以解答人生困惑。

那这门学问还有什么价值呢?

【三】

或许有人会不服气,他们坚持认为老庄在改变人生观、追求事业成功、管理公司等领域,有着了不起的作用。

那么,老庄到底都说了什么呢?

我现在试着用不多的几句话来概括一下老庄的大意[12]。

对于世界的起源。《老子》认为世界的起源没有名字,《老子》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道”[13],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4]

因为万物都由“道”产生,所以万物就都含有相同的规律,这个规律也叫“道”。基于这个理论,所以中国人才会有“阴阳”、“五行”之类的说法。认为无论是宇宙大地、社会国家、动物植物、还是人体、还是学术研究,全都能用“阴阳”、“五行”等同一套理论来分析。这就像物理学家们认为,无论是宇宙星辰还是人体细胞,都要遵守同一套物理定律一样。

正因为人和天地同根同源,遵守同样的规律,所以老庄认为人的行为应该效仿天地。

这叫做“人法地,地法天”[15]。

——讲到这里插一句嘴。

有一些人喜欢不求甚解地引名人名言。

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6]被引用次数很多,看表面意思,好像是在呐喊:“天地啊!你太没有仁慈之心啦!百姓都如猪狗一般的偷生哪!”特悲天悯人似的。

实际上,老子说这话,是在反对儒家的“仁”。儒家把“仁”当做人必须无条件遵守的道德准则,而老子认为万物的本质“道”,是不包含“仁”的。“仁”就像逻辑思维一样,都是人类后天才产生的东西。因此,老子要对儒生说,老天爷那里是没有“仁”的概念的,你们主张“仁”没有道理。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是:

“天地没有仁慈之心,万物对于老天来说,都是一样的。”

常被误用的还有一句“道法自然”。

从字面上看,这好像是在说“道家的思想无所拘束,顺应自然”。有些网络小说把这句话当做某种充满了奥妙力量的哲言,或者是道家修行的高级境界。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7]

四句句式一模一样,前三句中的“法”显而易见是个动词,大意为“效法”或者“顺应”。“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效法自己”,也就是“道不需要效法谁”。换句话说,“道”不依赖于其他事物存在,是永恒的,是终极真理。

那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就是终极真理。”[18]

因为天地都遵循“道”,所以老庄认为,只要人的一举一动也符合“道”。就和天地没有区别了,就会“天人合一”。那是人生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

但是自从人类拥有了思想、文化和社会以后,人们会做出很多违反“道”的事[19]。

比如,人们不断地追求奢华的生活,因此去压榨、侵占别人的财物、引发战争,给别人带来苦难。等追求到了财物,人又会产生追求更多财物的贪欲和担心失去一切的焦虑,自己白白承受痛苦。

因而老庄主张,人应该抛弃掉理性、欲望等外在于“道”的东西[20]。做事顺其自然,不做作、不刻意[21],心态要回到初生的婴儿那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

光不做作还不够,最好还要修行。

因为真正的“道”是超越语言、超越理性的。所以要回到最终得道,人还需要通过静坐等手段,抛弃一切理性和语言[22]。慢慢就可以接近于“道”,和天地化为一体。

如果不听从老庄的主张,去刻意追求欲望,那会怎么样呢?

那会加速自己的灭亡。

老子认为“道”在不断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23]。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阳早晚会变成阴,阴早晚会变成阳。盛早晚会变为衰,衰又早晚会发展为盛。

所以如果人过于积极的生活,那么反倒会加快自己的毁灭[24]。那么还不如尽量停留在生命的原点,永远不前进,那样才可以尽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社会也是一样。老子认为,社会过于强盛会生出种种弊端,引起战乱,走向毁灭。

所以老子提倡“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5]

——也就是说,老子提倡社会应该回到原始部落的状态,什么都不发展,有新技术也不用。这样就不会有犯罪、战乱,社会不会由极盛而走向毁灭,人民就可以永远安宁地生活了。

这是老子的理想社会。

老庄讲无为,有它的历史背景。

中国本土的主要思想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都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不是巧合。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经济发达了,读书的人多了。

那是个贵族和平民有天壤之别的时代,能读书的基本都是贵族,读书人都是某某诸侯、某某士大夫的亲戚。按说在贵族时代,贵族的亲戚都有资格做官,但是因为读书人太多,官不够做了,就有很多读书人赋闲在家。这些人为了出名当官或者教学生赚钱,就有动力去著书立说。

第二个特点是旧的贵族制度崩溃了。

原本周朝的制度是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分封下来的贵族制度。下级贵族服从上级贵族,大家相安无事,一片和平。但是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诸侯们强大起来,不再听周王室的话,自己互相乱打,称王称霸。诸侯下面的臣子也不再听诸侯的话,有的家臣轰走自己的国王,瓜分了国家。

这幅样子在旧贵族看来,就是大灾难时代了:贵族们原本过着一辈子荣华富贵的生活。而这时的贵族时刻有性命危险,老百姓也日夜陷于战火之中。

那么,贵族知识分子们就会去思考: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怎么才能回到当年周王一言九鼎,天下和平的时代呢?

这时产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家学说,基本是对这个问题的各种反应。

比如孔子讲“克己复礼”,他认为天下大乱的问题就在于人们都不遵守“周礼”了。只要好好办教育,让贵族们都努力学习周礼,让人人都遵守周礼,这世界又会回到原来的和平局面。

法家呢,他们不像儒家那么理想主义,不去幻想“咱们回到以前就好了”,而是“面对这个新局面,咱得迎难而上啊”。于是他们就给争霸的诸侯王们量身定做了一套成功学,讲如何利用权术驾驭群臣、统治百姓。他们认为,新的时代是权术的时代,只有让一个最有力的君主掌握了最高级的权术,这个世界才能重新恢复秩序。

站在这个历史背景里,就很好理解老庄的思想了。

老子认为世界的问题出在哪呢?他认为是国家经济太发达了。

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所以打破了和平,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力发展了。因为钱多了,诸侯国才有能力组织庞大的军队。有了军人,诸侯就不再安分,总想吞并别人的领土。这就破坏了旧的等级制度,还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战争。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子,从中总结出了“经济发展反而会给国家带来灾难”的规律。再结合他对一日昼夜、一年四季、万物生老病死的观察,他就得出了“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循环”的结论。

那么解决方案很简单了,我们要打破这个循环,就不要进行经济发展,不要积累财富,不要改进技术,这就一直保持周朝的和平状态了。

这种“主张回到过去状态”的思路,其实和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是很像的。

以我们今天的历史观念看,老子这种拒绝经济发展的思路是大有问题的。假如我们的祖先真的听从了老子的观点,拼命限制经济发展,那别说是扛不过鸦片战争了,估计在匈奴崛起的时代就被灭掉了。

但是也不用苛责老子,因为那个时代人们缺乏历史经验,对未来一片茫然,能想出一套解决方案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而且老子的“无为之治”在古代还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老百姓有限的产出无法维持一个庞大的政府。所以尽量精简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民间的干涉和索取,对发展经济有一定的好处。

在汉初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统治者采用老子的政治观点,就取得了很不错的政绩。只是等到经济恢复到一定程度,民间积累了足够财富之后,民间有活力了,就需要政府对民间进行干涉来维持社会秩序,老子那套无为之治就不好用了。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洗心禅5

    知行合一:洗心禅5

    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不是缺乏快乐,而是缺乏一颗感受快乐的心,正是心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本书中贤宗法师向读者讲授如何在生活中用心感受,用心修行,发现生活的规律,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走向快乐的人生殿堂。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热门推荐
  • 被偷走的灵魂

    被偷走的灵魂

    伦敦地区连续发生四起女子绑架事件,奇怪的是,绑匪没有要求赎金,和受害人似乎也毫无瓜葛。受害女子都在三至四个月之后获释,虽然身上留有凌虐痕迹,外表却维持得很好,似乎被精心打扮过。只是,她们的神情举止异常怪异,仿佛失去魂魄一般了无生气。她们遭遇了什么?这是神秘的巫术,还是人为的伤害?是谁“偷走了她们的灵魂”?杰佛逊·温特是公认的犯罪专家,受到警局的邀请前来协助破案。他出众的能力并不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武力值,而是源于血脉传承的天赋──他那恶名昭彰的连续杀人魔父亲的黑暗基因,让他得以洞悉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思考模式,“将心比心”地将这些罪犯缉捕归案。体内流着连续杀人犯血液的前FBI探员对决谜一般残忍冷酷的绑匪,第五个受害人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 皇上很无语:朕的爱妃太鬼马

    皇上很无语:朕的爱妃太鬼马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这个年头,穿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或许你上趟wc,喝口茶水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另一个国家,但是如果偷菜也能穿越,那么想必可以载入史册了。他是皇上,温暖如晨,俊美绝伦,后宫佳丽三千,却只取一瓢绝美如他,王子般优雅,绝美无比,她就是他的心,她在哪里,他就跟随何处淡雅如他,毫无保留的付出,只为了她,可惜他与她之间却被一道血缘隔绝冷峻如他,他可以杀人不眨眼,谋害自己的亲生兄弟,只是唯独对她手下留情........当他们和她相遇,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那?众多美男心牵与她,她又该如何抉择,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等倾归:跨越千年的救赎

    等倾归:跨越千年的救赎

    感谢,感谢我能有时间做这个感兴趣的事情。
  • 奇怪的美国人

    奇怪的美国人

    我是这样想的,这本书所有的故事,都用我和菲里普的生活串联。我们的生活很琐碎,很细小,但对我来说,点点滴滴都是新奇,它们组成了我的美国日子。它们和我以前的生活大不相同,它们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约定成俗的生活,不是人云亦云的生活,不是亦步亦趋的生活。是什么生活?是第一人称的生活——我的生活。
  •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凰:名门弃妃

    帝凰:名门弃妃

    大婚当日,未娶先休,一张休书让洛家大小姐成了整个京城的笑话,亦断送了她的命。再睁开眼时,却没有人知道,这具身体已经换成了另一个主人。当来自于21世纪的无情毒医,魂穿异世懦弱无能的嫡出小姐。自此——涅槃重生,风华绝代!男主:我欲取江山万里,只为你将来无论去之何处,都等同于在我怀中。读者群:432992243(群名:琉璃天台)敲门砖:文中随意一名字。
  • 宋建隆详定刑统 宋刑统

    宋建隆详定刑统 宋刑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明星绯闻

    全明星绯闻

    林滋觉得,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自大傲慢的人呢,第一次见面时说她不够漂亮,第二次见面时挑剔她的穿着,第三次……得了,她真是再也不想见到他了。柯先生却觉得,她跟其他人说话都和颜悦色的,唯独对自己却冷眼相待,也太过分了点,他说什么了?不就是实话实说了几句嘛!好歹他也是影视公司的大股东,看人怎么会有错呢?
  • 性保健中药

    性保健中药

    本书为“性保健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四十四种有调节人的性兴奋水平和性保健作用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应用。内容丰富、健康实用。
  • 快穿:剧情君,稳住别崩

    快穿:剧情君,稳住别崩

    【男主始终一人】“女王陛下,你的眼里只能有我。”心怀天下苍生的唐僧抱着它家宿主如实说道。“姐姐,我好喜欢你呀,好喜欢好喜欢。”某少年抱着它家宿主的骨灰盒“深情告白”。“亲爱的,我们一起去死好不好?这样你就永远能和我在一起了。”某变态拉着它家宿主,手里刀光闪现。“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妻,你怎么能和别人结婚呢?”某徒弟压着它家宿主眸子暗沉。0921看着莫名崩剧情黑化了的男主哭唧唧.jpg它家宿主不就是来维护个剧情嘛,这些男主是咋回事儿?怎么都黑化了?什么,还要和它家宿主成亲?泪流满面脸,男主,你的女主在那边,放过我家宿主这个小炮灰吧。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