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9700000015

第15章 三线建设与相关省区经济社会发展(3)

第二,陕西有初步的工业基础和交通条件。工业方面,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统计资料:在当年陕西的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仅占18.8%,其中轻工业占14.8%,重工业只占4%。为改善陕西落后的交通条件和基础工业,国家在陕西投入了巨量的资金。围绕“156项重点工程”在陕西的24个项目,开始了在陕西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经过“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的建设,陕西省的工农业得到加强,先后建成了58个大中型项目,扩建了一批重点企业。到1965年,全省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1.5%。陕西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工业产品成倍增加,形成了以机械、纺织、煤炭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基地。交通方面,宝成铁路建成通车,政府对陇海铁路、咸铜铁路进行了改扩建,修建了西安至万源、洛华、西安至窑店等干线公路,新建了大量的简易公路。同时以西安为中心,修建了四面辐射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初具规模,交通运输闭塞的状况得到改变。此外,教育方面,以西安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基地初步形成,大批科技人才通过大专院校的培养逐渐成长,陕西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

第三,陕西的农业建设和技术改造初见成效。全省劳动力资源充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关中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棉生产基地之一,汉中盆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稻谷生产地区,渭北是陕西的粮仓,陕北是全省的林牧业基地,秦巴山区是全省最大的林业基地,生物资源也很丰富。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农村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农业生产的条件大为改善。同时支农工业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农业建设。陕西省建成了省、地、县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研究和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方面成效显著。到1965年,全省灌溉面积达943.2万亩,造林面积2288万亩,机械和半机械化农业机具保有量在2万件以上,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3.01万马力,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亿斤大关。1965年,陕西有人口2000万,平时建设可动员一大部分劳动力,战时又有充分的兵员补充,劳动力资源充足。全省矿产资源探明的有62种,产地436处,储量具全国第一位的有3种,第二位的有2种,第三位的有8种,居前十位的有39种,特别是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全、质量高、分布广,探明储量达1216亿吨,远景储量2658亿吨,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造气煤基地之一。

(二)三线建设在陕西的规划布局和建设进程

根据国家“大三线”的部署,要在三线地区建一批新厂,扩建部分老厂;把一线具有战略意义的“独生子”企业和配合后方建设的必需工厂迁到三线;组织全国工业生产为三线建设提供设备和材料。中央工作会议之后,被确定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的陕西立即行动起来,配合中央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1964年12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代理第一书记胡耀邦在省委机关党的负责干部座谈会上传达了5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三线建设战略决策。胡耀邦指出:“我们陕西是处在第三线的地位,这个地位很重要,任务很重要,岗位很光荣。”起初地方并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协调三线建设,随着建设日渐大规模开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日益增多,因此中央要求在各建设地区成立以主管部门为主,有地方政府、军队、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物资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12月20日,省委通知:“除省委决定成立三线建设领导小组外,西安市、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地委,宝鸡、咸阳、铜川市委,也要成立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由一副书记挂帅。”“各级党委应将三线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定期检查和讨论,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加强具体领导。”胡耀邦于1965年初亲自到建设重点的陕南地区检查工作,并就交通运输、材料、副食品供应等问题作了指示。1966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任主任,王林、安志文、李广仁、宋平任副主任,统一领导和组织西北的三线建设工作。3月29日,中共陕西省委工作会议指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加强对三线建设的支援和领导,保证按质按量地完成大小三线的建设任务。”4月1日,陕西省三线建设委员会成立,具体组织和领导陕西省的三线建设。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共中央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和陕西省三线建设委员会相继停止工作。1968年5月,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成立。8月14日,在革命委员会生产组下设置了内地建设办公室。12月1日,又将内地建设办公室交省革命委员会三线建设指挥部领导。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三线建设的领导,12月5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基本建设指挥部,领导陕西的三线建设。其后,在三线建设任务比较重的宝鸡、汉中、安康、咸阳、渭南、商洛、西安等地市的革命委员会中,也设立了相应的基本建设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管理陕西各地的三线建设。

大规模建设时期的陕西三线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64年至1969年3月,主要是中央来陕单位内迁;第二个阶段,从1969年4月到1979年底,按照规划在陕西建设了一批三线企业。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陕西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国家安排的三线建设项目。为配合中央来陕单位内迁,陕西省在“三五”计划中提出:经过5年努力,保证内迁单位能够加快建设,并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这一阶段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是向中央各部准备迁陕单位提供自然、地理、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提出建议,配合中央各部相关单位和人员到各地勘察、选择厂址。当时来陕西省选择厂址的有中央各部委的30多个部门,他们勘访了44个县市,除了榆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都有涉及。经过大量工作,初步选定了243个点。对于国家的三线建设任务,陕西全力配合,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证内迁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陕西省1965年的计划中大大压缩了非生产性建设和事业的费用,不再安排楼、堂、馆、所的建设项目,优先进行各内迁单位的建设项目,从建筑材料、施工力量、交通建设、农业生产、生活保障等各方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除了主体项目,陕西省还从基建、人员等各方面全力配备,完善新设工业点所需要的商业网、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

“三五”期间,陕西计划初步建设的243个项目,都是依据“分散、靠山、隐蔽”的原则进行选址的。这些项目中有一小部分是在已有的工业城市与老企业相配套,大部分则独立分布在陕西各地,拟建设成新的工业点。其分布情况是:西安地区30个,渭南地区40个,咸阳地区9个,宝鸡地区24个,汉中地区74个,安康地区31个,商洛地区13个,延安地区12个。二百多个项目中,大部分是高、精、尖的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以及尖端的科学研究单位,另外还有一些仓库、学校、勘察设计院等。在建设中,除了依照“分散、靠山、隐蔽”的原则外,还遵循了不占良田、少占耕地、少迁居民的方针。

1969年3月,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由于局势紧张,中央进一步对国防安全提出了要求,战备工作升级,三线建设的任务和规模骤然加大,速度要求也随之加快,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迅速开展起来。在此背景下,1969年4月,兰州军区召开陕、甘、宁、青西北四省(区)三线建设座谈会。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防科工委和16个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抓紧‘三线建设’、随时准备打仗”的精神和“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对四省(区)的三线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总结,着重讨论安排了四省(区)三线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工业、农业、国防、交通等建设的七年(1969—1975)规划以及工业布局和大中型项目的定点等问题。会议确定,工业过分集中的西安、兰州、宝鸡、咸阳等城市,今后不再摆大中精尖建设项目;已建成的军工短线和“独生子”项目,要另选第二厂址,准备战时搬出;要充分利用公共基础,支援工农业生产,促进三线建设。陕西的建设目标任务是: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适当发展关中、汉中地区,积极发展商洛、安康和陕北地区。

在工业建设方面,准备建设一大批项目,其中国防工业有:航空微电机厂、航空自动控制厂、引导测高雷达厂、航空助力器厂、航空工具厂、精密铸造厂、航空液压泵厂、中程警戒雷达厂、载波机厂、超高频电子管厂等29个项目;地方项目有:延安无线电厂、延安电器厂、延安半导体厂、西安无线电厂、西安半导体厂、陕西元件厂等;基础工业有:汉钢、金堆城钼矿一期、二期工程,西北耐火材料厂,陕西铝厂,山阳汞厂、略阳钢铁厂、陕西红星钢铁厂、宁强钢铁厂、铜川铝厂等项目;机械工业有:印刷机械厂、普通机床厂、锻压机械厂、铸造机械厂、皮带运输机厂等项目;化学工业有:靖边联合制碱厂、汉中制药厂、陕西化肥厂、陕北化肥厂、陕南石油化工厂、陕西维尼纶厂、陕西硫酸厂、陕北烧碱厂、汉中化工厂、陕西硝酸厂、陕西磷肥厂等项目。

在能源工业建设方面,除了充分挖掘已有煤田潜力,大力发展节约用煤外,陕西省还加快开发韩城、黄陵矿区,扩建靖边等煤田,同时积极建设一批归地、县所有的小煤窑。为根本解决关中、陕南地区缺电状况,在华阴县境内华山脚下建设总装机容量105万千瓦的秦岭发电厂,在韩城、安康、靖边、蒲城、黄陵等地各再建一个火电厂,在石泉、石庙沟等地建设水电站,架设西安到韩城、韩城到陕南33万伏高压输电线路,架设关中到汉中22万伏输变电线路,架设汉中到阳平关、陇县到千阳、千阳到宝鸡等的11万伏输电线路。

在交通运输方面,集中力量建设西安到侯马、西安到延安、西安到安康、阳平关到安康以及襄渝铁路陕西段等铁路工程。修建兰州至宜川、西安至万县、周至至洋县等公路干线,为支援襄渝铁路和阳安铁路建设,在安康和商洛地区修建5条支线公路。同时,动工修建19条三线建设专用公路。

与1965年的计划相比,兰州军区西北三线建设座谈会提出的有关陕西的规划设想以及陕西小三线建设项目规划,在地理布局上基本一致,只是更加具体,更加注重各方面的协调。但是,这次的计划过于求全,各行各业在全省各地都有项目上马,虽然主观上是想尽量配合当地三线建设,做到取材方便,但却忽视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技术等客观条件是否合适。使得许多项目在选址上没有以科学论证为先,造成了建设过程中及以后的一系列隐患和问题。

(三)三线建设的全面实施优化了陕西经济布局

根据国家在陕西开展三线建设的布局安排,陕西将大致形成几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陇海铁路沿线及其两侧是陕西的粮棉高产区,交通方便,城镇较多,企业集中。准备在城市和铁路两侧利用一些老工业点和现有厂房,建一些配套协作的企业,形成以机械、化工和纺织为主的综合性的工业区;西侯铁路沿线地区是粮棉高产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西侯铁路建成后,这里将形成以煤炭、化工为主,机械工业为辅的工业区;铜川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木材蓄量较多,靠山隐蔽,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和煤炭资源,除了开发煤炭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外,还准备建立一些国防工业项目;汉中、安康、商洛地区地处陕南秦巴山区,区内山脉纵横,地况隐蔽,水资源丰富。汉中地区出产大量水稻和油菜,粮油供应充足,安康地区土特产比较丰富,商洛地区地处陕西东南部,与鄂豫两省交界,向来为战略要地,这几个地区主要安排了国防工业和精密机床、仪表、电子工业;延安地区项目较少,多为陕西省自行安排的项目;榆林地区靠近边境,畜牧业发达,煤炭资源比较多,但交通运输不方便,粮食产量低,基本没有安排大项目。

通过规划建设,陕西将成为一个包括国防工业、机床生产、仪表制造等工业门类在内的以机械制造工业为主的后方基地,形成同时拥有化工、煤炭、有色金属工业和一定轻工业、纺织工业、手工业的工业体系。这种依据各地经济基础、特色和资源分布的布局,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发展区域经济、缩小各地区间经济差距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三线建设在陕西的艰难实施

同类推荐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全会文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全会文献)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全会文献》的附录是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速记记录,该会议于1920年9月1—8日在俄国巴库举行。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起。参加大会的有来自37个民族的1891名代表(包括7名中国代表),其中共产党员1273名。季诺维也夫当选大会主席,列宁和托洛茨基为名誉主席。主要目的是向东方各民族宣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的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运动的策略。
  • 论自由

    论自由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 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

    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划时代的宣告,美国大选——万众瞩目,“杨照公民课”系列新作,带你一览无余!从2004年起,杨照持续开设“现代经典细读”课程,希望经由这些现代经典,让活在当下社会的人,有机会摆脱许多理所当然产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认知。《打造新世界》是系列课程的第二种。本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美国宪法的条款,讲解了以这套宪法为依据的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如何运作,并讲述美国宪法制定背后的思想渊源、历史情境、现实利益考量和斗争妥协,宛如讲故事一般。讲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分析了这套背景下诞生的美国宪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和传统欧洲民主思想的差异,以及美国宪法和美国的现代民主精神如何互相成就。
  •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代议制政府》是密尔政治学说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其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系统化的结晶。
  • 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研究

    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研究

    正确理解和把握新疆各族群众政治行为理念的时代特征,离不开对新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背景的历史考察,进而发现影响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历史文化条件,从中探索并发掘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政治行为理念中民族性与国家意志的契合点,最终为建设新疆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理念支撑和实践支持。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各族群众多元交融的政治行为理念,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核心内涵。在新疆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及贫困问题总是纠缠在一起。在这种特殊的区情下,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意识渗透到民族性认定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各族群众政治行为理念的本质内涵,以公民意识统摄民族宗教意识,无疑是具有基础意义的本质要求,对于维护新疆地区稳定、推进政治发展,增强反对分裂斗争的成效意义重大。
热门推荐
  • 英吉沙尔厅乡土志

    英吉沙尔厅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字字珠玑,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他是个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更是一代名僧。在人们心目中,他就像一个“谜”,一个难以琢磨的谜。
  • 无敌师尊

    无敌师尊

    一个前世老师带着自己的虚空学府坑拐学生的征途,好像徒弟身世都很牛!项康一个落魄贵族接收专业户。
  • 废柴封神:神笔小兽妃

    废柴封神:神笔小兽妃

    穿成残废?没事,至少四肢健全,能拿画笔。被乘虚而入,成了别人的魔宠,她忍。她不争不抢,但不代表她没心!一场夹杂阴谋的爱恋,她怨。自家骨肉被偷被毒被虐待,她恨。若是实力能让不安分的因子统统泯灭,她不介意踏平整个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意思

    意思

    这是一本写给光阴的书。轻缓而清淡的细节,清澈而质朴的情感,组成了系列关于时间流淌过乡村生活的故事。乡村生活,是中国大多数人的共同记忆。作者在这样的记忆里,叙述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种生活秩序、情感秩序。秩序里那种规律性的东西,随着乡村的消失,迁移到当下人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了起来。以眺望远方的方式,守望已逝的乡愁。作者文笔清丽,叙述视角巧妙,故事中蕴含着清灵的哲思。
  • 呼兰河传:萧红作品精选

    呼兰河传:萧红作品精选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 申请晚婚

    申请晚婚

    顾然的世界里没有哀伤,没有委屈,没有痛苦。住在糖果罐里,忘记了眼泪的味道。*顾然是顾家的千金,却和顾家男主人没有一丝一毫的血缘关系。顾然的妈妈韩雪琪是顾家的第二任夫人,因为一人无法抚养顾然长大,而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顾委天。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臂膀之下,不知道苦辣的味道。哥哥就是她的天,她唯一的志向就是要嫁给哥哥!造化弄人,秘密暴露,情敌当道,困难重重,四大男如何为她保驾护航…*
  • 霍先生,请自重

    霍先生,请自重

    九岁那年,家族落败,她听取父亲的遗言,选择做个平凡女人。然而,多年来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那个雨夜,她顶着一头乱发,跑出了那个炼狱般的家。误打误撞跌入仇人之子的房车……是他,将她从平静中拖离出来,百般心计,颠覆清纯。她的眸光里冰冷交织:“霍展泽,爱上我,是你这辈子最大的错。”她,曾是这个世界上最心思单纯的女人。她,也是爱曾分明,复仇之心死而复燃的傲娇女人。任他万千宠爱,她不过心若冰峰。只怕洗尽铅华之日,要问一句,是他拉她入红尘,还是……她带他入佛门?
  • 99亿盛宠:娇妻,别惹火

    99亿盛宠:娇妻,别惹火

    【此文已弃!!!作者已换新号,发布新的内容小说!】
  • 伊索寓言(上)

    伊索寓言(上)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终成现在流传的故事形式。从该作品的内容来看,其时间跨度很大,内容多是来自民间的传说。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所反映的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及其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