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1200000009

第9章 杨黎在北京:答马策问(5)

【我像个天才】

马:杨黎,有必要轻松一下,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请你两只手十指互插,自然地交叉在一起,看看你是左手的大拇指还是右手的大拇指在上面。

杨:右手的在上面。

马:据说,左手的大拇指在右手的大拇指上面,表示你形象思维很强;右手的在上面,表示你逻辑思维很强。这是据说的。

杨:那你觉得我哪个思维更强?

马:这个问题是应该我问你的,游戏表明,你逻辑思维更强,你自己认为呢?当然,我也可以谈我的看法,你的形象思维很强,这句话等于没说,因为你的写作实践明摆在那里,大家都看得见。你的逻辑思维很强,这不仅仅是我对这次谈话的体会,你对诗歌、小说、语言的理解,建立在你对世界理解的基础上,并把这种理解上升为本学,这是杨黎超乎常人的本体论。因为超出常人,所以难免遭到误解,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触摸到你这种抽象事物能力的边界。

杨:我们就当着游戏说下去,那么我觉得我的理性思维的确是很强。如果生长在一个热爱学习的年代,我可能会成为一个数学家。1977年、1978年的时候,有几件事能证明我这方面的能力很强。我实质上是个不怎么爱学习的人,成绩也不怎么好,但我平时比较喜欢看课外书,旁人就认为我文化比较高。有几个初中生,他们的父母总是叫他们有不懂的东西就问我,书拿来的时候我怎么会懂呢,我就说你把书放下来,我现在在洗脚,你先回去,那么我脚泡在盆里就一边琢磨这本书,上下左右看一看,等他回来后,我就基本上能够讲出个道道来。还有,那时候,报纸上喜欢搞智力测试题,其实没什么智力,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数学题,比我大好多的老青年,经常说你做得起吗,做得起就给你一毛钱。第二天,我做的跟报纸上的答案一样,我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做出来的,就拿他一毛钱,这样坚持了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所以我觉得我还是逻辑思维要强一点。实际上,这都是说着好玩的嘛,一个人没有那么简单的逻辑思维,也没那么简单的形象思维,人有的只是自我暗示。比如有些恶习,好像觉得天才也就这么样,于是就跟着模仿,这种模仿到最后,就真的成了他的毛病。对我来说,哪有什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分别呢?

马:很多人都称你为天才,感觉你好像也最敢于当仁不让,你自己以为呢?

杨:面对很多被称为天才的人,我比较汗颜,但面对自己的成长,我很自信。我就想不清楚,人的才华的部分它来自哪儿呢,但也有机遇刺激,面临很多事。如果说天才就是天赐的才能,我真的有点恐慌,孔夫子说生而知之上也,他又说他自己也是学而知之的,生而知之仅仅是孔夫子形而上的命题,他承认这种绝对。比如说我杨黎,也不是生而知之的,我怎么能叫天才呢?

马:既然有人承认了绝对,世界上就有天才了?

杨:肯定有嘛。所谓一个人的天才,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举个例子吧。你一开始提到食指……

马:是这样的,今天我是跟你谈杨黎的北京进行时,谈杨黎在北京,很自然就想起了食指的那首诗,几点几点的北京。

杨:好啊……那么,我对食指他们是很不以为然的。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我看到一本杂志,可能就是《中国青年》,到我手上已经很破烂了,里面有一篇文章是批判“垮掉的一代”的,说他们在服食大麻以后这样写诗,“我看见我三条腿在走路”,这句话我当时也记住了,但对我的写作没产生影响。当时我还在弄七句八句、清平乐沁园春那种东西,1980年,我突然想写新诗的时候,这个句子一下就跳出来了——我看见我三条腿在走路——就这个句子,启发了我诗歌最初的写作形式、陈述的方式以及选择语言的方式。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食指他们一帮人是应该看见的,而且他们有更多该看见的东西,但他们实际上写得很差。食指的诗歌,我不作横向比较嘛,他总是说他是1962年写的、1972年写的,那你和40年代人写的比一比,都比你写得好,这种伪造的历史观,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塑造自己。所以我很不喜欢朦胧诗那批人,很多人没有接受过他们的影响,这点上,我很同意很多人的观点,我认为朦胧诗就是一个中国现象嘛,对中国每一个具体写诗的人来说,他未必就和朦胧诗有什么关系。比如我自己就是受惠特曼的影响开始的,刚才说的金斯堡的那句话,仅仅是一句话对我的启迪。我还曾经坐在别人家门前看了十多分钟的《草叶集》,我叫他卖给我,他不肯,我就回去了。一两个月后我开始写诗的时候,惠特曼的影响就咚咚咚地跳了出来。就这么简单,所以你说到天才,天才是对才华的一种尊称,说到这种情况,我肯定是有才华的,我像个天才;如果说天生的才华,也许吧,就像我天生要遇见马策,仅仅只是我在39岁以后才见到你而已。

【北京的风很大】

马:呵呵,遇见就是缘啊。现在请你谈谈北京生活吧。

杨:好啊,其实我最愿意跟你谈生活、拉家常什么的,刚才有些问题比较复杂。

马:北京的风大吗?

杨:呵呵,你这个问题……不大的,我告诉你。

马:对不起,我套用了那个小有名气的影碟名字提问,一不留神像个知识分子。

杨:我知道,那我就老实告诉你嘛,不大的,因为它比我想象的小多了。去年春天的时候,刮沙尘暴,有一天天昏地暗的,我就打电话问万夏,这就是沙尘暴吗?万夏说刚开始,好戏还在后面。

马:今年好像还没开始吧。

杨:还没有。所以我就等了很久,后来夏天来了,美丽的秋天也过去了,大沙尘暴还没有刮起来。去年就这么一天。我一方面好像跟自然随意而处,一方面又有点压制它的东西。2001年我写了一首诗《我等待着北京今年的一场大雪》,其实那年的冬天北京一直没有下雪。12月初,我从成都回来,当天北京突然下了一场大雪,造成交通混乱,我就把这场雪和北方的大雪连起来,结果那场雪之后再也没下了。我感觉北京的冬天温暖得像春天,经常出汗,然后穿着T恤在家里跑来跑去。

马:那是室内有暖气,热的。如果把你在北京的写作,看成是在北京造风,你觉得这个风大吗?

杨:这个应该很大嘛,希望大家帮我吹吹气,把它煽起来,这样风就更大了。

马:现实的风不大,写作的风却很大,这样很好啊。除了写作,平常怎样生活?看碟吗?

杨:很少,找不到卖碟的地方,也找不到租碟的地方,跟我同居的看的碟,我又不怎么喜欢,她兴趣和我有差异,所以我就变成一个不爱看碟的人了。

马:北京生活跟成都生活哪儿好?

杨:我在成都生活了39年,可能最多就写了50万字,在北京生活了一年零几个月,写了近百万字,我发现一个太舒服、闲适的地方,它不利于写作。但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写东西吗?这也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反正我在北京没有什么娱乐。

马:在成都呢?

杨:在成都我生活得很愉快,每天上午11点钟左右起来,可以写点东西,吃过早饭加中饭之后,下午2点左右,三四个朋友就吆喝着去茶房、茶铺,因天气而异,有太阳就去茶铺,没太阳就去茶房,而成都是经常不出太阳的,所以我们经常在茶房里喝茶、下棋、打牌,然后等待晚上吃饭。

马:吃完饭以后干吗啊?

杨:泡酒吧。

马:喝什么酒?

杨:喝啤酒,也喝洋酒,根据经济而定。

马:都跟哪些人在一块?

杨:我朋友实际上是很广的,所以每天有的喝,跟一帮纯粹的朋友,有的是从小长大的,有的是中途认识的,做生意的朋友,社会上的朋友,各界的嘛。还有一种就是写作圈内的朋友,比如何小竹、石光华等一大群。

马:就是闲聊为主的聚集。

杨:对,闲聊啊。在成都有一个县,那里的土话管喝茶叫吹茶,吹牛的吹,来,马策,吹茶,我们叫吹壳子,谈话嘛,也就是摆龙门阵,人都需要交流嘛。

马:打发时光,也是一种很感性、很日常、很舒服的世俗生活,我也很喜欢这种生活。

杨:时光就是用来慢慢打发的。不然你说时间拿来干啥子?

马:在北京呢?都跟哪些人交往?

杨:在这里我交往很少。

马:没法找到成都的感觉吗?

杨:找不到了。这里有这里的喝法,有这里的舒服,每个地方待着的人都有他们的道理,我只是没找到嘛。我在北京主要是靠很多新朋友在活。

马:哪些啊?

杨:像华秋啊,竖啊,张三张肆啊,他们基本上是我去年最好的朋友。

马:也是你的小兄弟。

杨:我不喜欢用这种词语评说我的朋友。

马:这个没有评说色彩嘛。

杨:就是写作的朋友,“橡皮”的朋友,围绕着“橡皮写作”的朋友,包括你嘛,你到了北京以后,我们也愉快地相处嘛。

马:当时是怎么想到来北京生活的?

杨:爱情嘛,网恋嘛,这是最主要原因。

马:说说看。

杨:这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知道啊。另外就是想换个地方待一段。我在成都实在待得太久了,从生下来一直待到2001年8月,整整39年,这期间我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离开成都,出去旅游不算嘛,总的加起来也没有离开过三个月啊,就是说没在另外一个地方待过。

马:还有个想法就是到北京写作?

杨:写作在哪儿都行,现在我回到成都也可以写。写作的障碍,我以前理解成这样那样的原因,其实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写字工具的原因。我以前的理解,甚至包括韩东他们对我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并不是因为喝酒、喝茶太多了,实际上我在北京发呆的时候也很多,喝酒的时候也不少,它不影响写作的,以前仅仅是因为没有电脑,用笔写字写得很难受,就这么简单,我字又写得不好。

马:韩东大致是说你一天到晚在茶馆、酒桌上泡,浪费时间,影响了一个天才的劳动吧。

杨:这是韩东的那什么鞭策嘛,我今天可以借你这个机会告诉韩东,告诉何小竹,告诉我所有的朋友,当我学会电脑以后,我发现,写东西就完全走上了高速公路。

马:在北京怎么生活?这次我是指经济来源。

杨:一点稿酬嘛,再加上我跟女朋友同住……

马:节约了生活成本。

杨:床虽然是两张,哈哈哈,房子就不需要一人租一间了嘛。

马:金钱上会觉得紧吗?

杨:太紧了。我不同啊,向毛主席保证,说句真心话,我的紧张不是来自我个人,而是主要来自我的……算逑,说这些干啥呢?我相信我会好起来,我认为我是一个很潇洒的人。

马:所以对《向毛主席保证》的稿费抱有很高的期望?

杨:不仅仅是对《向毛主席保证》这本书,而是对我的《长东西》这一系列的书,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对这一整套抱着很高的期望。我认为它们基本上是我下半生的摇钱树,不用摇很多钱,而是把生活摇够了这种要求,但不小心得个金娃娃,我也是很高兴的。

马:这套书岂不是三部曲、四部曲?有大致的设想了吗?

杨:没有。我是这样想的,小说写这几部就够了。

马:这套书写完,你的小说写作可以告一段落了。如果还有个远景规划什么的,到那时你最想干什么?

杨:耍。

马:写不写诗?

杨:写诗歌也是耍。

马:呵呵,是。抽根烟,就最后两根了,真叫烟不欺人啊。你平常抽什么烟?

杨:我是那样的,对酒啊、烟啊好像没有固定的爱好,必须抽哪种的,必须喝哪种的,现在主要抽中南海烟,因为它合适,便宜。

马:一天抽多少?

杨:我烟瘾比较大,一天三包。你看我这包抽完了,是我自己抽完的,你那包抽完了,是我帮你抽完的。

马:描述一下杨黎在北京一天的生活状态吧。

杨:哪一天?

马:随便哪一天。

杨:比如说今天吧。今天早晨挺早就醒来了,因为前天我睡得太多了。前天晚上我一个人喝了三瓶啤酒,然后8点多钟就睡觉了,睡到10点多钟时朋友打来电话,我说天都没亮你打电话来干什么啊,把别人吓了一跳,他说你睡这么早干什么,10点多钟就说这种梦话。所以我前天睡得太多,昨天晚上就睡不着,5点多钟就醒来了,但没起来,在床上浮想联翩,然后9点多钟为《向毛主席保证》写了一个类似广告一样的推荐文,贴在橡皮上。后来张三打电话过来,问我在干吗,我说在家里,他说干吗啊,我说待着,他说写东西啊,我说这两天没有什么好写的,他说那我过来,我说那就过来玩嘛。但我跟你是约好的嘛,然后你就过来做这个采访,反正等下晚上我们再找个地方喝点酒。

马:哈哈哈,你描述的是一篇很不错的流水账……中午吃饭了吗?自己做的?

杨:平时基本上自己做饭吃,但今天中午恰好没做,在外面吃了点水饺。

马:你觉得现在最缺什么?

杨:钱。

马:女人不缺。

杨:我现在基本没考虑这个问题,饱暖思淫欲,我饱暖没解决的时候,淫欲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有点像别人的生活。

马:还想在北京生活下去吗?

杨:刚才也说了,来北京是为了爱情,实际上在哪儿生活我个人无所谓,只要身边有朋友,只要能待得下去。说更现实一点的,来北京十多个月,我还没有找到待下去的方式。我可能随时都会回成都的。我是不是比较笨?

【一个备注】

这个谈话到这里基本上结束了。当然还有一些问题,但我在整理录音的时候,发现带子空转,发不出声音来,可见,剩下的那些话未能被记录,它们好像没被谁说出过。还有,我也只记得最后一个问题了——这很奇怪——那也是个游戏,我写了20个词,分别写在小纸片上,并团成20个小纸团,让杨黎随意挑选11个,然后即兴说出它们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些词是:市场、橡皮、光熙门北里、2003、他们等等。很可惜,这个有趣的回答没有了。杨黎说,没有了肯定是有原因的。我认为,这的确很符合杨黎为人、为文的自在方式。所以我们没做补充。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王安忆自选集

    王安忆自选集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始终以一种顽强坚韧的姿态,畅快地书写着她的人生体验、精神历险和生命向往。本书精选了王安忆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中篇小说《小鲍庄》、《小城之恋》、《叔叔的故事》、《我爱比尔》、《文革轶事》、《隐居的时代》;短篇小说《招工》、《酒徒》、《天仙配》、《黑弄堂》;散文《剑桥的星空》、《华丽家族》等篇章,全面反映了王安忆的创作成就。
  • 妖蛾子

    妖蛾子

    王小柔在这本书中写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公鸡、母猪、猫猫狗狗,所以她自序的题目叫作《灵长类的伙伴》。她说:“这本书里写到的小家伙,只是我生活里接触到的很少一部分,它们平常而普通,是大家所熟悉的。如果说有些人家像动物园,我们家就是寄宿家庭,动物们病了痊愈后就会被接走,或者它们在这只是短期寄宿几日,等小主人旅游归来。我不是宠物医院的大夫,但是我相信爱和尊重对动物们更重要。我愿意做一个守护者,和动物对话,看见生命里最纯净的坦然,不需要宠溺依赖。”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本书讲述了民间文学、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鉴赏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
热门推荐
  • 连城山庄

    连城山庄

    江湖名利场,朝廷棋子局。门派之争,朝廷之谋,武林该如何选?
  • 圣明之光

    圣明之光

    传奇,有时会在不经意之间诞生。苏羽,为了追求他向往的天地,踏上了一段传奇之路……热血开启,谁与争锋!
  • 逆天重生:腹黑千金嫡女

    逆天重生:腹黑千金嫡女

    一世的倾心爱恋最后只换做狼心狗肺的背叛,一碗打胎汤药竟是置她死地的致命毒药......然,命运轮转,她竟魂归丞相之女,重活一世。且看她如何教训恶毒奴才、智斗姨娘庶妹,从一个被弃之荒院人人踩在脚下的废柴大小姐逐渐变为令人敬之怕之的千金嫡女!为了入宫复仇,她步步为营,巧谋深算。然而,千算万算却没算到自己又一次跌进了感情的深渊万丈,更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惊天秘密!且看重重疑云之下,她能否寻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 黄金荣全传(上)

    黄金荣全传(上)

    众所周知,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上海滩的三大亨”,他们各有各的招数,叱咤风云,闯的猛,玩的火,斗的凶。真是极尽19世纪末到20世纪30.40年代上海滩的黑白世界。大凡黑道枭雄总爱“狐假虎威攀高枝,借腹怀胎自发家”,总热衷“借高枝扶摇直上,会做人扬名江湖”。他们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总要为自己寻找理想的靠山,躲避官兵的清剿,防备百姓的报复,还有仇家的追杀,但是,他们决不甘为人下之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靠山的地盘上建立起自己的霸业。
  • 亿万奶爸是总裁

    亿万奶爸是总裁

    【全文完】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慕家大少,亦是专制霸道的国际总裁。她不小心在老虎头上拔了毛,从此被他禁锢身边,与他出生入死,一颗心渐渐沦陷。到最后不过是将整颗心拿去换另外一个女人的命,她心死神伤,5年后卷土重来,又是怎样一番情境?“慕少,这刀子可不长眼。”手术台上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眼角挂着一丝笑意,手里的刀子不断的对着男人比划。“老婆,我是孩子他爹啊。”男人平静冷酷的脸勾起一抹强势笑容。女子脸一僵,对旁边还在吃着棒棒糖的小奶包狠狠道:“看见没有,这就是反面教材!”【木头新文已发:《BOSS宠很深:宝贝,抗议无效》】
  •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本书内容真实鲜活,围绕用餐、住宿、聊天、逛街、学习、理财、娱乐、爱情和情感等9个主题,提炼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61个话题,每个话题下又包含互动问答、高频精句、场景会话、金词放送和精彩片段等5个部分,内容丰富生动,旨在使读者开心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口语。
  • 明季水西记略

    明季水西记略

    《明季水西记略》一卷,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李珍(玉峰)著。此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十二册第七六三至七八零页标点。作者生平待考。原文为抄本影印。《明季水西记略》系统记述了天启元年至天启十年间,奢、安二氏在四川、云南特别是贵州同明廷的战争,生动描绘了长达十月、无比惨烈而又精彩的贵阳攻守战等各次重大战事,揭示了战事的因果,评论了主要当事人的表现。此书未见著录,乾隆以来史志均未见引用,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很可能是海内孤本。其内容表明,它曾参考《明史》、康熙《贵州通志》等史籍,并对它们有所补正;它的某些画龙点睛之笔,也有胜于乾隆《贵州通志》。
  •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为寻找丢失的玉插屏,唐风等人来到了彼得堡。在联邦安全局的追捕下,韩江和徐仁宇两人躲进了彼得堡庞大而复杂的下水管道中,遭遇了恐怖“幽灵”;唐风和梁媛则在俄罗斯学者季莫申的帮助下藏进了冬宫,不经意间也发现了深夜冬宫里的点点幽光。当众人最终在冬宫相遇时,这才得知对方均可能是在“幽灵”的刻意引导下进入的冬宫。这个“幽灵”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帮助自己?冬宫里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为破解这些谜团,韩江等人搜寻一切可能,而最终线索显示,这个“幽灵”很可能是当年科考队的年轻学者米沙,但找到的联邦安全局档案文件却独独缺少了1964年的相关记录。
  • 地府小辅警

    地府小辅警

    手握阳判之印,身怀功德之力,十殿阎罗是我老板,抓抓小鬼,打打大妖,斩斩邪魔,顺便帮兄弟抢抢媳妇,唯一可惜的是,被判官怒喷:“你是历届最蠢最弱的阳判!”
  • 网游之匠艺人生

    网游之匠艺人生

    所谓匠艺,就是不惧枯燥和漫长,坚守本心,追求极致,不负时光。匠之道,寻求精巧极致!生之趣,难得快乐逍遥!且看一人一戒一游戏,如何延续不朽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