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自序
职场中有诀窍
殷谦
“我的领导太不理解人了,经常责骂我,我好气……”“我的同事经常刁难我,我运气怎么这么差?倒霉的事偏偏都让我碰到了……”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碰一以这种因遭受挫折而心境不良者。听着他们的倾诉,我常常想起童年时听说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人推着车去卖缸,结果不小心车翻到沟里。悲观的一位说:完了,摔坏了这么从的缸;而另一位乐观者却说:谢天谢地,还有这么多没摔坏。
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不顺意的事随处可见,无人不遇,为什么有的人拿得起、放得下,而有的人却耿耿于怀,陷入不良情绪中难以自拔呢?关键就在于看问题的方式:当你只想到摔坏了多少缸、损失了多少时,你就会感到气愤、失落乃到沮丧;但你若意识到还仍那么多没摔坏时,你就会感到不幸中的大幸,心理就平衡得多。
对领导的责骂,对同事的刁难,你感到伤你的自尊,伤心、难过,恨领导,憎同事,但你若能理解领导的管教是出于好意,你若能体会到同事的刁难是爱的表现,或许你就容易接受,而不至于生气与领导和同事硬顶。结果,你的领导认为你成熟,有能力了,反而会管得少了。
你的失误给你千百万了财产损失,但同时又使你从中获得了经验,财产可以计量,经验的价值却无以估量,会使人受益终生。一位男子告诉我,每逢节假日,妻子就要他陪同一起上街逛商场,却常常是空手而归,浪费时光,心里很不满和无奈。其实他是有收获的:其一,满足了妻子心理需求,增进了夫妻感情;其二,锻炼了身体,促进了身体健康。
物竞天择,事不由人。挫折和不幸常常不放过任何人,但得失却是相对的,得中有失,失中亦有得。
所以,面对挫折和不幸,又常常是得失在己,成败在己,就看你能不能掌握这其中的诀窍。
第2节:引子·职场新人该怎么做?
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企业不断裁员,而大学生就业遭遇寒冬,社会人士与大学毕业生龙争虎斗,却一职难求。对此,因为职业关系,我做了近两年时间的走访和调查,也为我们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取回一些总可以借鉴的真经。
我首先见的是现在北京某外企的高管卢雪梅。这位穿着整洁简单的女人只有27岁,看上去很干练,说话有条不紊,思路也很清晰,也许这就是职场成功人士身上特有的气质,当然这种气质更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在她的脸上似乎永远只有微笑,我甚至猜想,无论谁看到她,都会和我一样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尽管初次见面彼此都很陌生,但是我们好像已经很熟悉了。
我直言不讳地向她请教:“大学生毕业生怎样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
卢雪梅直截了当地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非常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占绝大多数比例,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成为啃老一族,就业形势的确非常严峻。现在的问题是,大学毕业生总是把现实生活想的很美好,觉得只要有文凭,找工作肯定没多大问题。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现在大学生多如牛毛,已经不再是过去一二十年前那回事了。毕业生对就业的迷茫,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对就业环境和个人的就业能力做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大学毕业生应该首先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工作后我如何做事?我的优势是什么?我能做出什么贡献?每个人都面临严酷的职场竞争力大考验,企业在员工淘汰上不再留情,新人的‘阵亡率’不断攀高,那么,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你该怎么做?简单来说,一个人没有专长很难成功,但除了专业技能之外,成功还需要哪些配合条件?如何提高你的‘竞争力’?等等……”听了卢雪梅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大学毕业生应该改变思路,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
大学毕业生遭遇了比以往更严峻的就业寒流,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几天前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学生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作为一名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的职场上进人士,我们被强调最多的是:后天提高智商,多充电,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情商,建立有用而牢固的关系网。而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对于职场精英特别是想步入中上层的人士来说,要具备绝不仅仅是这“两商”,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时下又到了求职高峰期,职场竞争惨烈,如何稳操胜券成为职场的长胜将军,相信是每一个求职者最为迫切的愿望。但是职场上的种种“陷阱”却让我们许多的求职者防不胜防。怎么排除这些“陷阱”不妨试试以下几招,或许这正是你所要的:
找准方向——保持一个清晰头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作什么,不能作什么,兴趣点在哪里?专业是否合乎自己兴趣等等!以及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来找自己的职业方向。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的到处撒网,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好自身的各种定位,一旦定位准确就要勇敢的去尝试,不能犹豫不决。
弥补差距——找好了方向,确定了目标。还要根据订立的目标寻找自己与目标的差距。找出这些差距后就要采取相应的各种措施来补救。具体可以通过各种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自考等途径来实现。
整体计划——通过充电或本身已具有目标要求的技能,但是这些还不够,还要制定针对这一目标大的计划,包括一些短期计划、中期计划、远期计划等。根据这些计划确定每一个阶段要做的工作,有了这些才不至于整天盲目的游走在求职路上。
正确的思维习惯——正确的思维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与办事的能力。假如没有一个正确的思维而是一味的因循守旧,不懂得创新,不懂得进取,相信企业和你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当然领导也不可能赏识你。所以没有这一点,再有能力,也只能成为别人思维的复印机。
不断的学习——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很重视这一点,因为知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作为个人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假如你不具备这项素质你又怎能带给企业更大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是个人和企业不断成长的动力。
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广大的求职者。往往在求职中,随手关门的一个动作、随身拾起的一片纸屑、给人的一个微笑、恰当的礼仪,都能从根本上改变你的一生。所以说好习惯是职场上最阴形的利器。
解决问题的技巧——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技巧?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疑惑。我们先看下面这个例子:小孙与小刘同是一个公司的业务员,一天公司安排他们回访一个很重要的客户,他们跟客户约好了见面的地点和时间。可是因为当天火车晚点,他们迟到了。小孙面对客户只是解释迟到是因为火车晚点。可是他却没问因为他们迟到有没有给客户带来麻烦。小刘可不是这么处理的,他向客户表示了歉意,并详细询问了给客户带来什么麻烦。客户只是笑笑说没什么,只是没能接成放学的女儿。小刘第二天专程拜访了客户,并当面向他的女儿表示了歉意。就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小刘的处理就为公司赢得了声誉。
由此可见正确的做事原则、恰当的处事技巧是优秀员工必备的基本要素。脚踏实地作好看的见得事,完美的处理好遇到的问题,不好高骛远,这是每个成功人士的技巧。
第3节:“实习”是顺利就业的关键保障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已经很少把应聘者的学历放在第一位,他们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对招聘启示上的诸如“相关工作经验两年”之类的条款头疼而无奈,自己在学校里呆了四年,向哪里去要工作经验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应届毕业生,但是同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快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有的人却求职无门呢?分析一下问题的关键,不难发现,那些好就业的学生,大多数在校期间都有过丰富的实习经历,而那些找工作很难的学生则是缺乏实习经验,或者没有把实习当回事。所以才导致找工作难,难于上青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寒窗十几载,我们可能读了一些书,但是我们走了多远呢?行万里路,这第一步就是从实习开始的。
校方观点:实习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课程
因为学科上的差异,导致实习内容的不同,学校一般不会有专门安排实习的部门,因此,学生实习这项工作落实到了各个院系。我采访了各院系负责安排学生实习工作的老师。
青岛大学文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王老师说,实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和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相互磨合,从而让用人单位确定是否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而实习生也能根据所实习的行业内容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以及更加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每年都有实习生直接拿到了实习单位的offer,还有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被更大更好的公司聘用。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学校一般把正式的专业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在这学期里,学校不开设课程,给学生自由的实习时间。一般要求实习不能少于两个月。当然,也有学校给大一新生安排了实习,把实习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实习合格获得学分。而且实习的学分是相对独立的,不能用修其他课程得到的学分来代替。有的院校为学生实习特设了小学期,大约两周到一个月不等的时间。小学期的实习一般都是本专业的实习,由学校统一负责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
前几年学校会给学生提供实习单位,但是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对实习的态度也从被动变成主动,而且学校提供的实习单位不一定适合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学校和学生之间达成双赢的沟通,学生自主去找实习单位,学校对实习单位不再做政策性规定。
这样不仅节省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他们利用实习来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早作打算。
我在采访大一新生时了解到,虽然他们对学校是否安排实习以及实习的内容概念模糊,但是他们表现出愿意早实习的愿望。尽管他们的实习计划听起来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这种现象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主动实习的心态。
实习大观园:各专业实习的几种类型
因为学科上的差异,各个专业的实习情况各有特点。我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以下几种类型:
“能‘利’双收型”:市场营销学。这个专业的实习充分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许多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带着各种文具去学生寝室推销,不管推销成功与否,都是实习报告的第一手资料。这种实习看起来和兼职很类似,不但锻炼人而且学生还能挣点零用钱。
“校园工厂型”:机械类专业。许多理工类的院校在校园里有专门为学生实习准备的工厂,这类实习一般是为大一学生安排的,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二是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不用出校门就能实习,方便学生。
“东奔西跑型”:法律专业。不管是在法院、检察院还是在律师事务所,如果真的想学以致用,那么两条腿绝对不能闲着,一般会有老师或律师指导,虽然不可能单独接案和调查,但是和整天坐在办公室整理案卷比起来还是更长见识的。
“为人师表型”:师范专业。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讲,一般会去所在大学的附属中学实习,不仅教授课程,还要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好组织工作。师范生最大的感慨就是,自己当了老师才知道,在学生面前,一言一行都要慎重,想想自己当年的调皮,才感觉老师是多么辛苦。
“省略实习型”:国际贸易专业。大四整个学期都安排了课程,而且课时相当多,学生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去实习,而这个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都是外企,众所周知,外企的人才管理制度一般都相当严格,实习生很难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况且时间不允许。所以国际贸易系基本上不实习。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模拟商务谈判等活动。
带薪实习OR无薪实习?
实习对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学生毕竟付出了劳动,那么,实习应不应该带薪呢?
能找到带薪的实习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据学生反映,现在大公司、大企业对实习生要求很严格,要通过层层面试,自身条件不是特别优秀的根本进不去。而小公司、小企业一般怕麻烦而不原意接受实习生,因为一个“师傅”带一个学徒会浪费公司原有的人力资源。况且,公司把重要的事情交给实习生去完成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也就没必要花力气培养实习生。有的公司在章程里明确规定不招收实习生,即使不要薪水也不招。
据调查,有80%的大四学生表示如果找不到带薪的实习,能够接受无薪实习。可见,实习对于大学生来讲意义重大。许多学生实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找工作制作简历时,在经验栏上给自己加砝码。
面对实习的普遍现象,要见“怪”不怪
在实习过程中,文科的学生大多数做一些文职类工作,比如办公室文员,内勤,助理等,无非就是整理文件之类,几乎不会接手重大事情。而理科生下工地、进车间也不过是参观多,动手少。比如电子信息工程学生的实习内容就是把一个铁块打磨成一把锤子。实习合格与否就是实习结束时,这把锤子是否能用。
当然,因为实习生的实习时间有限,实习单位不可能把很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毕竟哪家公司也不会为了不确定因素而轻易冒险。这些现象给实习生的感觉往往是自己不被重视,或者怀疑用人单位大材小用,以至于不认真实习。尤其是无薪实习,有的学生利用实习期间学校宽松的管理制度逃避实习,实习结束的时候再靠关系随便找个单位盖个戳。这种做法无疑是自欺欺人的。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虽然实习生的工作一般都是琐碎而枯燥的,但这正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和韧性的最好方式。工作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做好了,再小的事也能证明一个人是成功的。所谓实习的收获因人而异,说的就是看你怎样对待它。
实习生心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刘丽是山东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大四的学生,因为这学期课程很少,她便联系了附近的银行去实习,她说,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和课堂上不一样的情况,比如银行系统的操作问题,即使专业知识很扎实,不去实践也是永远不知道的。
中国海洋大学的大四学生徐华说,真正实习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实践是很锻炼人的,有些事,不亲自去做,永远都不会知道它是怎样得出的结果。
许多学生把自己的实习过程写成了实习日记,那一本本厚厚的手记证明了实习沉甸甸的分量。他们感慨地说,从来没有像实习时那样想要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
把握实习,为求职之路提前点一盏灯!
谁不想走出校门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面对招聘启示上那些让应届毕业生们深恶痛绝的字眼,“有相关工作经验”、“同行业工作经验两年以上”等等,如果你有丰富的实习经验,在敲求职大门的时候,你的手里就比别人多了一块砖,也就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工作。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里都必然经历没有工作经验的阶段,在大家都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把握好实习,无疑也是为求职之路提前点一盏灯。
殷谦点评:就业压力的增加是学生主动实习的直接原因,想方设法进大公司捞取“简历资本”也只是表面的东西,建议实习生在深思实习的目的之后再去实习,这样要比盲目实习效果好得多。
第4节:为什么我的面试总是遭拒?(1)
虽然毕业生已经毕业了三个多月之久,但是各大人才市场里每周的招聘会上依然人山人海,尽管人才市场提供了很多职位,但是笔者在采访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人员时,却得知这样的消息,有许多本科生,从七月开始就在这里找工作,到现在为止,两三个月过去,依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且几乎每场必到。
应届本科生找工作真的这么难吗?如果花三个月的时间还找不到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那恐怕不是千里马没遇见伯乐,而是根本就没有千里马。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真的是这样吗?恐怕这话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前提:要想让伯乐发现千里马,那么首先这匹马要是千里马,否则,伯乐也只能执策叹息:“天下无马”。
听过许多应届本科生发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是用人单位没眼光,还是应聘者自身的问题?
首先,从专业能力上来看,现在考上大学已经和十年前考上中学是一个概念了,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上到研究生的。如果拿到硕士学位,那么在此领域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学术水平可以说让本科生望尘莫及,因此本科生论学历比上不足。既然学历无法和研究生相比,那么和专科生比呢?本科生学的可能要比专科生系统一些,但是专科生有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去实习,其实践经验是本科生所不能达到的,许多本科生认为自己比专科生高一等,事实上,用人单位更看中能力而非学历,而能力一般是从实践中逐步提高的。由此可见,本科生在工作经验上“比下不足”。
其次,从薪水要求上来看,本科生要求的薪水一般不会比研究生高,但是在竞争同一个岗位时,本科生相对专科生向老板递交的期望值会高一些。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本科生,你是否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想过呢?如果你是老板,你录用薪水要求高的还是低的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录用后者。因为一份工作的收益,成本越少,利润可能越大。而能力是暂时无法考核的,不是求职者说能胜任就一定能胜任的。
再次,从就业心态上来看,相当一部分本科生对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持盲目的态度。总喜欢拿学历来证明自己,认为本科以下学历的人能做的工作自己也一定能胜任,孰不知,那些没有自己学历高的同龄人,在自己躲在象牙塔里读着所谓的圣贤书的时候,早已学会了如何在社会上生存,而他们拥有的知识是你在教室或者图书馆里无论如何也学不到的。你拿什么和人家竞争呢?
最后,从职位要求上来看,刚毕业的本科生一般好高骛远,找工作时非大企业、大公司不去。这使他们和许多看起来不够“辉煌”的职业擦肩而过。而那些知名的大公司、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非常严格,本科生,你有什么资本去打动主考官赢得你想要的职位呢?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当前的就业形式对本科生来讲似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是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式,应届的本科生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呢?如果把每个求职者都看作是千里马,那么,你能比千里马跑的快吗?
笔者针对当前本科生的就业状况,提出一点个人建议,希望能给仍然走在求职路上的本科生一些帮助。
在准备求职的时候,本科生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不能盲目地去找工作,千万不要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因为最了解你的人莫过于你自己,对行业的兴趣以及你自己是否有胜任的能力,别人即使再了解你也不如你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深,所以,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确定了自己想走哪条路,就要坚持朝那个目标迈进,如果很长时间还没有效果,那么要检查一下自己所求的职位是否符合实际。如果脱离了实际,就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至于薪水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员工,任何时候和老板谈这个问题都是不合适的,何况你是应届的毕业生,都没有足够的把握让自己被录取,又有什么资格和老板谈待遇问题呢?我这样说,并不是指有些用人单位可以廉价地用你的劳动力,而是你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决定,如果你认为用人单位给你的待遇低到你无法接受,那么你完全可以考虑一下其他的公司。其实每个老板都是很聪明的,他很清楚他的下属应该拿多少薪水,当你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的时候,老板自然会给你加薪了。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会把工资多少作为衡量一份工作好坏的标准,这种想法不能算错但也算不上正确,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对你来讲是最重要的呢?仅仅是每个月拿多少薪水吗?你是否想过如果从事了这份工作,将给你带来怎样的发展空间,如果你被这个公司录取,五年以后,你在事业上会是怎样的呢?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你的同学比你拿的薪水要高,但是过几年呢,只要你肯努力,你就有可能超过他。在这里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在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是在努力的,这个社会是存在竞争的,就像大家都是千里马,那么也依然有跑得快的和跑的慢的之分。
张红和王君都是05届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那年,张红进了国有企业,月薪1500元,在应届毕业生中收入可算中上等。王君则选择了自己比较喜欢的行业,在一家外贸公司做策划,实习期间1000元,三个月转正后1200元。两年后,张红的工资因为物价上涨提升到了2000元,而张君凭借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这家外贸公司的副总经理,月薪过万。可见,工资多少并不能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坏,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因此,应届本科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工资上。
在求职的过程中,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笔者建议求职者都应先从自身找原因,这样解决问题也比较容易,客观事实证明,在无法改变外界情况时,控制和改变自己是比较容易的。
职场如跑道,这条跑道不是环行的而是“有去无回”的直线,所以你只能向前跑。在奔跑的时候,你不妨用千里马自喻来增加自信,同时,你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能跑过其他的千里马吗?
第5节:为什么我的面试总是遭拒?(2)
又是一年毕业时。高校的大四学生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工作忙碌起来。说到找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呢?就是面试。参加一次面试不像投递一份简历那样简单。在面试的过程中,应聘者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自己是否被录用的关键。
笔者采访了某大学的大四学生,有的学生很幸运,经过一次面试就成功地找到了工作,但是在找到理想工作之前,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几次面试,甚至有的学生经过多次面试,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看着别人找到心仪的工作,仍然奔忙在面试路上的学生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我的面试总遭拒呢?
迟到或无故缺席
案例:小张去公司面试,因为走得比较晚,加上第一次去地点不熟悉,所以迟到了几分钟,当小张气喘吁吁地来到考官面前,考官看了看表问:“路上堵车了吗?”小张想这考官还挺不错,给他个解释迟到原因的机会,于是略带不满地回答:“是有点堵车,加上你们公司提供的地址有点不清楚,所以找了好半天才找到。”听完这句话,考官的脸上也显出了不满的神色。随便问了小张几个问题,面试就结束了。那次面试小张当然没有被录取。
殷谦点评:迟到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求职者对面试的不重视。第二,求职者是个不守时的人。不管面试时间是几点,做好充分的时间预算,起码给考官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才能使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不至于让自己败在迟到那几分钟上。至于无故缺席,考官连人影都见不到,那还有什么机会可言呢?
试前准备不充分
案例:曾同学听说一家公司招聘就去面试了,见到考官她竟然问:“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啊?都招聘什么职位?”考官有点惊讶地反问:“你不知道我们公司的业务就来应聘了吗?那你应聘什么职位?”曾同学老实地说:“我听同学说你们公司招聘就来了,您看有适合我的职位吗?”那位考官还算不错,看了她填写的简历决定给她一次机会,就说,请你用一分钟自我介绍一下。可是曾同学的表现实在很令人失望,说话没有中心,显得逻辑混乱。考官以为她很紧张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就提示性地问了她几个问题,她给的答案也很简单,并且不能充分说明理由,也没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官最后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让她以后尽可能地准备充分些再去面试。
殷谦点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曾同学这样的现象在面试中比较常见。面试中不能打没准备的仗。但是如果准备得过于充分也会适得其反,比如把简历做得像书一样厚,抱着一大堆获奖证书出现在考官面前,考官会认为你在给他压力,也同样不会聘用你。
不良习惯及修养
案例:糖果公司一位负责招聘的经理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生来面试业务员,说起话来手舞足蹈,这位经理一直在一旁默默地听着,而这男生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离题万里。要不是这位求职者的手机响了,真不知道他会说到什么时候。
这位应聘者当着经理的面接听了电话,然后回到座位上问:“请问你在公司里是做什么的?你打算聘用我吗?”
经理对这位应聘者的行为本来已经很反感了,现在连自己的职位都被问,真是无奈,只好压着火气说:“我们再考虑考虑,你回去等消息吧。”
一般考官说等消息也不过是委婉的拒绝,谁知那位很不知趣地补充:“如果你们公司录用我,我希望我的年薪至少在五万以上。”
经理当然感觉他的话很可笑,于是只好对他说:“我还是现在告诉你面试结果吧,你可以准备其他公司的面试了。”
殷谦点评:虽然你不能控制世界是战争还是和平,但是面试的时候把手机关机,不要询问考官在公司的职位也不要急于追问面试的结果总能做到吧?
穿着打扮不得体
案例:小丹去应聘水产公司的经理助理,因为自身条件不错,小丹认为自己很有希望得到这份工作,于是出发前着实打扮了一番,花枝招展地就去面试了。谁知高兴而去败兴而归,经理委婉地告诉她:我们公司要求经理助理有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并且穿着得体。小丹很后悔,早知道不打扮了,还省时间了呢!
殷谦点评:面试不是选美,但是衣冠不整给人吊儿郎当的感觉同样也是不会成功的。建议多学点有关面试着装及礼仪方面的知识,不要因为着装而影响了面试的结果。
心态紧张或松散
案例:江同学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很紧张,虽然报纸招聘上写的联系人是王小姐,她却叫成了张小姐,这让她和考官之间显得很尴尬。面试结束后,考官很善意地对她说以后面试的时候不要把考官的姓氏弄错了,因为即使考官可以大度地原谅你,但是谁能保证将来与客户谈业务的时候不会把客户的名字叫错呢?
还有一种和案例中相反的情况,学生在面试中表现得很随便,对应聘的结果流露出无所谓的态度,在学生本身可能以为这是放松的一种表现,但是给考官的印象往往就成了对工作不积极,不热情,不主动争取。从而导致面试失败。
殷谦点评:面试前做几个深呼吸或者在心理上暗示自己不要紧张,会起到很不错的效果。至于表现随便的应聘者,既然面试结果对你来讲不可能无所谓,那么不如态度认真一些,而不至于让考官误解你是个不积极的人。
性格太内向或太外向
案例:某同学去面试,考官问什么她就回答什么,考官不问她就沉默。考官问她是否有问题时,她回答说没有。最后考官问她是否能适应出差?她说,回去和男朋友商量一下再决定吧。
还有个同学过于情绪化,当考官问他对加班的看法时,他就开始批判,好像政治家在台上演讲一样。考官最后只能无奈地说:“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口才,但是你应聘的这个职位需要缜密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能力,而不是意气用事。”
殷谦点评:太内向或者太外向对应聘者来讲都是不利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是要不得的,因为很少有需要偏激性格的工作。而没主见则反映了一个人的不独立,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缺乏或过于自信
案例:有的学生去面试的时候,因为过于自信,还没等考官开口,就对考官问这问那,因为面试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到最后成了他问考官。或者干脆信口开河,表现出任何工作自己都能胜任。与上面的情况相反,还有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缺乏自信,不敢正视考官的眼睛,这很容易让考官对其能力产生怀疑。
殷谦点评:过于自信和缺乏自信都是主观上可以解决的事情,要想面试成功,首先要给自己适当的自信。
人品考验不过关
案例:曾经有公司在求职者的必经之路上放一个纸团,谁把它捡起来谁就被录用。如今,这样的面试不会再重演了,因为几乎所有求职者都已经把这个故事背得滚瓜乱熟。一个人的品质问题往往关系到职业道德和对工作的责任感,虽然纸团那个题目过去了,但是用人单位会设计出新的考核办法,因为在用人单位的考核因素中,人品问题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了。
殷谦点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永远是博弈的关系,与其费尽心思去猜人家的题目,不如好好加强修炼自身的人品,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人际合作能力差
案例:杜同学去面试,考官看他条件还不错,各方面都很符合单位用人要求,于是准备问他最后一个问题就让他周一来上班,那个问题是:你们寝室同学之间关系怎样?杜同学于是把同学之间的矛盾都说给考官,并且表示另外七个人没有一个值得交往。然后开始抱怨其他人的不好。考官不仅皱起了眉头,一个连和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同学都处不好关系的人,和同事之间能有合作吗?而且七个人和他都有矛盾,虽然不一定是这个人不好,但是不管怎么说,至少他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样的人,还是不用为好。
殷谦点评:杜同学的经历看起来满可惜的,但是站在考官的立场上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考官并没有冤枉他,因为任何一个公司都不会为了一个人而冒险,那样很可能弄乱整个公司。
“默默无闻”少经验
案例:大四学生小李去面试一家公司的科研人员,考官看到他的简历上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的相关信息,就问他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社团,他回答只参加过一次志愿者活动,是系里组织的每个人必须去的那种。最后,小李的面试没有成功,考官的理由很简单:科研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求动手能力强,并且有创新精神的人。在大学里“默默无闻”的人当然不合适。
殷谦点评:虽然经历不等于经验,但是没有经历就一定没有经验。用人单位看中的是应聘者的能力而非学历,如果在大学期间不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那么面试失败后只能空叹毕业证不过一张废纸。
应聘专业对口难
案例:虽然跨专业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普遍现象,据统计,从全国来看,只有30%的人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的行业。但是所谓的跨专业也只是从自己的专业跨到相关的行业,至于那些专业性要求很强的职位,外行人要从事此类职位还是很困难的。
在考官以专业为由拒绝应聘者的时候,应聘者为了工作,一般会争取一下。可能拿以前做过与此有关的兼职工作来证明自己有一些经验,或者说喜欢这个工作自己有天赋等。反正就是肯定自己有哪方面的优点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甚至有的应聘者直接说:“专业对口的人也不一定就能比我干得好啊。大学里还不都是混日子,不定学到什么。”
殷谦点评:专业不对口对于求职者来说是一个劣势,但是笔者建议,除了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确认自己的确不能胜任以外,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行业,都应该争取一下。
总之,人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个领域内,让专业束缚了自己。
外表长相也要看
案例:陆同学去面试一家电台的播音主持,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她占了很大优势,面试结束后一星期以内出结果,本以为自己一定能拿到这份工作,但是却迟迟等不到录取的电话,给电台打电话才知道人家新招聘的人已经去上班了,她很不解就问自己为什么没被录取,结果给她面试的那个考官说:虽然你的专业素质很不错,但是我们认为你的形象不适合做主持。
殷谦点评:除了模特等对外表要求比较严格的行业外,不排除有些用人单位存在以貌取人的现象。
话说回来,以貌取人的单位是否值得你去争取它的职位呢?
性别歧视待消减
案例:很多女同学去面试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用人单位直接告知这个职位不适合女孩子,你还是找其他工作吧。作为应聘者,当然很无奈,但是用人单位说不适合女孩子,自己好像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
部分用人单位考虑到如果聘用女性那么将会带来一系列麻烦,比如结婚生子,于是就找各种借口拒绝女性应聘者,当然,在社会的发展和各项社会制度的不断健全之下,虽然部分单位存在对应聘者性别歧视的现象,但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向着越来越少的趋势发展了。
殷谦点评:如果所求工作的确不适合女生,那也没办法。如果是对方故意刁难,可以说明自己其实也可以做的很好。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要女生,那么不如暂时放弃,为下一次面试早作准备。
总结:面试中被拒绝,原因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学会找出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那么,下次面试中被录取的那个人就是你。
我有个做人力资源主任的朋友,前几日向我大倒苦水:别相信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招多少走多少。这不,刚招的5个人一周不到就全走光了。都是嫌工作苦,待遇低。我很纳闷,她们那个公司起薪1100元,在青岛这个城市怎么也不算太低啊?而且工作就是店面销售,不用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算太累。为什么几次三番的招人都会失败?她说,你没有去招聘是有所不知。
前几日,朋友在人才市场招聘时遇到一个应届毕业生,她在听了工资薪酬标准后,怒目相视地说,国家规定本科生工资不得低于多少多少,你们怎么能给这么低的工资?那个女生的条件朋友其实也不是很中意,竟被气得说出句:“既然国家有这个规定,您可以找国家为您解决工作,您!我们用不起!”。
我不禁笑骂她:怎么搞得像泼妇骂街一般?再说人家想多挣点钱,何罪之有?你不也是天天抱怨钱不够用吗?
“那要她值!”想不到朋友更加气愤,“现在的大学生啊,动手能力差,在学校生活单纯散漫,跟社会很多地方格格不入。一个新人刚踏上社会,就倚仗着学校里那些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业务上的一切都要重新学习。前段时间,公司招了几个大学生,公司专门给提供的培训都没结束,却嫌起薪少半途就离开了。你要问我要高薪,这要看你的价值,不是你狮子大开口随心所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销售人员一个月给公司赚10万,公司给你1万丝毫不多;一个月给公司赚99块,给你100都是多,这就叫物有所值。
现如今的大学生、硕士生遍地都是,公司每年也来不少,却很少有人干出成绩来,大部分都是心不在焉的混上几个月就跳槽了。其实我们公司的中层经理最高也就是个本科而已,甚至还有个中专学历的大客户经理呢,为什么?新来的就只会抱怨公司不委以重任,他们怎么就不想想,这些上司们哪一个不是从新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到现在的?他们很少要求待遇,可恰恰是他们的待遇最好,为什么?因为公司知道他们是中坚,公司没他们不行,待遇要是不满意了,真要走一个,瘫痪的最少也是一个部门。那么多本科生、硕士生哪个敢站起来拍着胸脯说:我走了,公司哪部分就要瘫痪?不敢?那你还有什么抱怨的资格,整个一个多你不多,少你不少。
你也别说人家是资历老,你熬个看看,人家那叫拿着青春换明天,脚踏实地陪着公司从小做到大,当初赚的还没你今天拿的一半多,你要是也能坚持下来,绝对混得比他强,你信吗?信?!那不就结了!天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别说公司没有给你们发展的机会,哪个新人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恨不得全去大公司。可是,真要让他们去,又有几个人真有能力迅速胜任职位?”
“喝口水,喝口水。”看朋友这么激动,我真担心她一口气没赶上背过气儿去。平静下来的她,最后给我来了个总结性发言:“做人力资源这么久,面对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们一句话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别问我能给你多少薪水,先告诉我你能给我带来多少利润和效益?真要有个新人敢告诉我,不要固定工资,以他为公司创造的纯利润30%做工资,我明天就让他上班,部门任他挑,一年给他十万我还当他是个宝,你信不信?”
送走了朋友,我感触良深:现在的大学生不像90年代初那么稀缺,再加上大多数人都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在就业上的优势其实已经没有高级技工甚至体力劳动者那么明显。就业环境已经风云突变,如果还固守以前的观念,必定在竞争猛烈的环境中居于劣势。她的话应该引起新一届毕业生们的重视。
外一节:巧妙应对就业歧视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日前表示,以《就业促进法》为准,新的配套法规将出台。其中该法律着重强调的“保障公平就业”的原则性条文将细化为“哪些岗位不适合女性”等可操作性条款。明确规定哪些岗位不适合女性从事,除此之外,其他行业必须对男、女一视同仁。女性就业歧视事件又一次集中涌如大众视野,这项法律的实施到底有多少可操作性?看本刊我采写的深入调查报道:
“性别歧视门”事件屡见不鲜
“只限男生”拒女性求职者千里之外
眼下又到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北京某高校中文系大四女生小雪最近遭遇的求职经历却使她愤愤不平。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小雪所在的高校设了招聘专场,小雪满怀信心,拿着精心制作的简历前往应聘。看准了“文案策划”一职,准备和面试官详谈。谁知刚一落座,对面的面试官就冷冷地甩出一句:“对不起,小姐,我们公司原则上只收男生。”“你们的招聘要求没说呀。”“不好意思,男士优先。现在人员已满。”“女的一定比男的差吗?”小雪质问道。面试官摇头笑了笑,让小雪留下简历,说两天之内会有通知,一个专业问题也没问就把小雪打发了。而所谓的通知只不过是用人单位急于打发应聘者的惯用招数。类似小雪这样的现象,周围的文科类女生也都遇到过。一些单位明确在招聘要求里打出了“只限男生“的字样,让许多女生望而却步。
“工作不适合女性”委婉拒绝
理工科的女生面临的问题更严峻,就读于上海某高校化工系的研究生李丽每次去用人单位应聘,结果都被用人单位以“工种不适合女性”为由拒绝。只好退而求其次,去应聘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比如文员、文案之类的工作。“想想真是太不值了,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课,却因为性别,无用武之地。”李丽无奈地摇摇头。
同等条件,大龄女性更受偏爱
应聘北京某重点高中语文老师的王雪小姐给本刊打来电话,倾诉她遇到的不公平待遇。王小姐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今年刚毕业,但是却有丰富的教学实习经验,而且实习成绩很优秀。最近在应聘某高中语文老师时,通过笔试、面试、试讲等一系列考核后,她和另一个年纪稍长她几岁,已经有家庭、有孩子的李女士一起被校方看中,并且她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没想到,最后她却被校方以实践经验不够为由淘汰了。王小姐当时相信了校方的理由。后来具知情人透露,其实是学校看她还年轻,过两年就要结婚生子,到时肯定得耽误工作。而那个年纪稍长的李女士就不一样了,有了孩子,学校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如果是教学水平不如人就算了,可因为这个就淘汰我,太不值了!”明显感觉到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激动。当我问王小姐有没有投诉意向时,王小姐沉默了半分钟,说:“投诉什么呀,当时理由就是我的教学实践经验不丰富,有人肯为了这点事出来做证啊。”
女性遭遇歧视的根源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习惯到现在还挥之不去,人自古就是弱者的化身。社会演化到了现在,女性弱势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职场上。除了学历和技能外,有无男友,结婚与否、生育打算都是用人单位强加给女性的“额外”门槛。针对女性就业屡遭歧视,我采访了市妇联的相关负责人,她们表示,女性有生理周期,还有孕期,产假期,哺乳期等,客观上需要女性暂时中止工作。这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额外的成本,而用人单位不愿意支付这项成本。这是女性天生的生理劣势决定的。
其次,女性一旦踏入职场,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须为女性交纳生育险。生育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产假。指职工女性在分娩前、后所享受的有薪假期。二是生育津贴。指职工妇女因生育后离开工作岗位,不再从事有报酬工作以致收入中断,及时给予定期的现金补助,以维护和保障妇女及婴儿的正常生活。三是医疗服务。指由医院、开业医生或助产士为职工妇女提供的妊娠、分娩和产后的医疗照顾,以及必需的住院治疗。这无疑又是一笔数额不小的企业成本支出。
第三,“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女性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如文员、后勤之类的。而创造性、管理类的工作,女性不能胜任。如前面“文案策划”的工作只限男生就是用人单位无形中将女性放在了弱势的地位。
配套法律是把双刃剑
对于国家出台这项法律,各方观点不一,有人认为将不适合女性的工种细化,让女性在遭遇就业歧视时有据可寻;也有人担心这可能是把双刃剑,可能成用人单位拒录女性的借口。
确有一些工种不适合女性,如野外高空、井下作业、剧毒化学、夜间操作等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法律进一步明确,确实会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山东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博士生薛惠元说,对于一些确实不适合女性,而原先的法规中又没有明确规定的工作岗位,比如机房、网吧等高电磁辐射不适合孕妇的岗位,国家立法明确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界定“不适合女性工作岗位”?其具体标准是什么?这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条文僵硬、过时问题如何解决?济南大学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授高灵芝认为,立法明确规定不适合女性工作岗位,本身是弱化女性的趋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井下作业等原先不适合女性的工种很可能将来更易于操作。立法者由于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规定了不适合的工种,很可能限制了女性的发展方向,不仅达不到保护女性就业的目的,很可能使某些岗位的性别歧视合法化。
对此,我咨询了北京市弘嘉律师事务所张立德律师,他也认为目前此法的最大阻力是确定不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类别的标准很模糊。就此问题有细化主张和粗线条主张。前者不能规定全面,而后者又达不到立法的目的。两者结合,是比较好的办法,这也是目前立法的一贯主张。但又回到最根本的问题:标准!还有待于仔细斟酌。
◎法律背景
1988年国家劳动部颁布施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及其配套法律《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对女性不适合工作的岗位做出了明确规定。
2005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
但相比以前颁布的法律,此次出台的法律意义截然不同。几部法律的颁布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988年的法律是针对当时女人当男人使的“铁姑娘”时代,根据女性特殊的生理条件给予法律上的保障,2005年的法律只是一种补充修改。
当前的法律是为了保障女性充分就业权,限制是为了解放女性更大的就业空间。法律的内核演变突显女性欲与男性试比高的职业自觉意识的抬头,同时也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的巨变。
“男性歧视”=“女性的隐性歧视”
在人们对“女性就业歧视”的话题议论纷纷时,也有男士发出了抱怨:“为什么总说女性受到歧视,我们男士找工作也常常受到歧视啊?”的确,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里,一些职业,比如文秘之类明确打出了“只限女性”的字样。我在一些销售类的岗位招聘中,也曾看到“只限女性”的要求。目前从事汽车零件销售的小李告诉我,其实在他们单位,女业务员的业绩要优于男士,因为女性可以倚赖她们天生的优点对客户死缠烂打,漂亮的女业务员业绩又要优于相貌平平的女员工。其实这也是对女性的“隐性歧视”,将女性定位于服务、服从、辅助地位,甚至隐晦地要求女性要取悦于男性,一度成为职场的“潜规则”。如从事某汽车销售的王小姐每到一个地方,就打电话约见曾经的客户出来吃饭、K歌,全是对方买单。“女孩也就仗着这点优势了。”她自己觉得十分心安理得。
在职场中,像王小姐这种年轻漂亮的女孩并不少见,她们本身就将自己定位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和目前社会大环境人们价值观的畸变有很大关系。
公平就业要靠观念的改变
所有权利保障法保障的只是弱势者的底线权利,虽然规定了“女性不宜岗位”,但却不必然保证其他的工种向女性完全敞开;虽然有了法律武器,大多情况下,女性遇到歧视事件依然诉之无门,因为用人单位会以其他理由来规避法律纠纷。比如前面提到的王雪事件就属于这种情况。还有部分女性自身就将自己定位于“玩物”的地位,以姿色来赢得男人的喜欢,“干得好不如嫁的好”的观念在大部分女性中盛行。
我们的确需要法律的硬性规定来保障女性的充分就业权,女性担负着繁衍后代的重要社会责任,可以说是一项全民责任,不能因为其生育、哺乳带来的额外成本而被企业拒之门外,让女性背负责任的同时,不仅得不到回报,还要被社会当作一个包袱甩开。同时,女性也应该提高自强意识,自觉地将自己提升到和男性同等的地位。
这一切有待于整个大环境人们观念的转变,企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以人为本;女性也应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社会舆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第6节:面试怯场的解决办法
现在,面试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初入职场必迈的一道门槛。面对这道复杂、严肃的特殊试题时,你是不是有过因复杂而“怯场”,因严肃而“缺氧”的经历呢?尤其遇到一些古怪的问题时,你是否会瞬间空白,束手无策呢?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心态在作祟。
面试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顺序、思路和方法。只要我们摆正心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这些刁钻多变的场景,棘手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面试是一种融感官与理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能考试,如何与面试官进行一次富有成效的交谈,的确存在种种技巧。现在,就以王楠面试时遇到过的几次“缺氧关卡”来谈谈他的切身感受。
2008年,王楠本科毕业于山东一所普通高校。在高压力的就业时代,王楠并没有胜人的决定性优势。在浩如烟海的招聘会中,学习工科的他却向一家招聘行政策划的外企单位投递了简历。很快,他收到了面试通知。
面试当天,28名应聘者中,王楠是唯一工科毕业的学生。在面试之前,行政主管向他们先做了该企业的系统汇报,然后开始第一轮面试——口试。由于面试都是采用背对背封闭形式,所以每个人的面试内容面试者都不得而知。
从一个个出来的应聘者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场面试是一场信心和实力的战斗,他们都是出色的。王楠不禁心里有了一些担忧和焦虑,这种状态直接滋生了他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当时唯一的生理感觉就是口渴,头脑缺氧,这种常见的面试综合症突然暴露无疑。
幸运的是,王楠是最后一个接受口试的。
当王楠进去的时候,突来的感觉就是这场盛大恢弘的面试是专为他一个人而设的,他成了这次交谈的主角。这种阿Q的心理战术让他稍稍有了一些放松。
奇怪的是,从他一进门,其中一面试官就对着他笑,他为了礼貌,也报以自信的微笑。
面试官A:你好,你笑什么?
王楠被他直截了当的话搞的一头雾水,因为他的面试程序完全没有按照自己的预计方向发展。
王楠定了定神:您好,微笑可以掩盖一个人的紧张,坦白说,我现在有些紧张。
面试官A:那你想不想知道我笑什么?
王楠思索了3秒钟:我想知道,但是在得到答案之前我可以先“预估”一下您笑的结果吗?
三位面试官全被王楠逗笑了。
面试官A:措辞挺专业的,洗耳恭听。
王楠顿了顿:有人说,微笑是一种幽默。您的微笑,直接让我忘记了我正在接受一场口试,而是让我感觉我在与一位相见恨晚的朋友谈心。现在我放松了好多,谢谢您的微笑。
在进行了几句谈话之后,王楠的缺氧状态渐渐好转,心里底气也渐渐恢复。
面试官B(很严肃的表情):你回答的很好。不过很遗憾,我想证明一点的是,他的笑是在笑你的“自不量力”,你知道吗?
他的这句话,让全场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刚刚活跃的气氛突然变地异常僵硬,王楠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
王楠怔了一下,微笑道:对不起,你们只是跟我说了一句话,怎么就知道我的“自不量力”呢?
面试官B:我们看了所有应聘人员的资料,在28位应聘者中,你是唯一工科毕业的。而且他们的学历好多都是硕士,还有过这类工作的经历,最优秀的一位是商业策划师。你知道。我们现在招聘的职位就是行政策划,需要文案功底和行政能力都很强的人员。所以,你一进来,我们就想笑,像你这种拿鸡蛋碰石头的做法,我们作为企业单位是不欣赏的,这也是我们安排你作为最后一名出场者的原因。对此,你能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吗?
幸好,王楠在出场之前,已经考虑到这种尖锐的问题。而王楠秉承的原则就是:他们所有的刁难都是一种考验,做到触变不惊,宠辱不乱就好。
王楠深切地看着他们,说:是的,我也很欣赏第一位出场的,因为他是最勇敢的。可是作为最后一个出场者,我很幸运,因为我比前27位都多出充裕的准备时间。我想每个人都喜欢看压轴的戏,而我想我会尽力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不让观众失望。再有,作为唯一工科毕业的学生,我想强调一点,您刚才的说法可能有些偏颇,我们都知道感性和主观的态度在分析决策问题时,是不受用的,这也是许多文科学生的最大弱点。作为工科学生,我有严密逻辑的思维,审时度势、决策掌控的能力。再有,用工科毕业的学生去做行政策划一职,我想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打破常规的发展思路,不拘泥,不守旧。作为待求发展的企业,这些要素都是最迫切的,也是最致命的。我想说的就是这些。
王楠说完后,三位面试官全都鼓起掌来,王楠起身向他们鞠了深深一躬。
面试官B:不瞒你说,我的确是文科出身,我做起事情来,有时过于主观,过于感性,这次,通过你的谈话,我从你的口中获取很多行业内的有效信息。谢谢你。
王楠一笑:您过奖了,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思想客观地阐释出来。作为一个企业,最大的发展动力就是寻找新鲜的血液,而不是寻求“前辈”的翻版,我想这种模式才叫发展,才叫创新,作为行政策划需要这种思想。
面试官B:既然你这么自信,我想你应该很容易找到比我们公司更好的企业吧?
又是一个诱导式的问题,王楠思考了一下,微笑说: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据我了解,贵公司的企业理念第一条就是“人才先行”,我想这样一个重视人才培养的公司,我有100%的理由珍惜。
面试官C:我很欣赏你的说话风格,从你一进来,我就注意观察,你说话之前,都需要停顿3秒钟的时间。你感觉自己反应慢吗?
王楠依旧停顿了3秒钟:我喜欢先思考后说话,而思考是需要时间的,谢谢。
面试官C:好,你与前面的那些应聘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这点,我很欣赏。现在我宣布你是第二轮面试——笔试的第一位人选。
经过面试官的商讨审核,参加第二轮笔试的人中,总共有14位,王楠就是其中一位。
笔试题目是——草拟一份《行政策划方案》。
面试官发下答题纸之后,说了一句:答题笔在铅笔盒里,没带笔的同学自己拿。
14位应聘者中,有6位没有备笔。而王楠是个注意细节的人,他在任何场合中都喜欢随身携带一支黑色签字钢笔,这次也不例外。
这种草拟方案的笔试,王楠在学生会做班委的时候接触过,所以没有很大的挑战难度,他只是在方案上强调了一名行政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唯一不同点就是,他把方案的主旨用英语翻译了一遍附在中文下面。
笔试结束时,其他13位应聘者自信坚定的神态对王楠来说是莫大的挑战。录用结果是在第二天上午通知的,上次的面试官A在电话里跟他说:“你再‘预估’一下你昨天的面试结果?你会被录用吗?”
王楠在电话里轻声说:“让我考虑3秒钟。”
结果就是,王楠顺利被那家外企单位录用了,职位——行政策划。
后来,王楠进公司的时候,当时的主考官C告诉他:“录用你,原因有三:第一,你是全场里唯一让企业看到斗志和活力的年轻人,因为你会适时地微笑,你会理性地思考,你说话之前会停顿3秒钟;第二,笔试的时候,14位中,6位没有备笔的同学全部淘汰,因为他们不注意细节。在官方文字中,起草方案必须用黑色签字钢笔,而公司为他们准备的全是蓝色签字钢笔,而你做到了有备无患;第三:你是笔试者中,唯一用附带英文草案的应聘者,因为你考虑到了我们这是外资企业,必须附带外文跟译。”
王楠最后走进人力资源办公室时,面试官B说:“你是我们公司破天荒录用的工科学士生,这始无前例。可是,我们非要打破以前只录用文科硕士的框框,这种灵感来自于你。因为能力是最高的学历,态度是最高的高度。”
其实,身入职场的过程中,风云多变,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个“show me”的时代,不妨给自己加点“氧”,提高一下自身的“缺氧”免疫力,做到游刃有余,触变不惊。这才是每个面试伯乐都希望见到的“千里马”。
殷谦点评:没有人能完全控制外界的变化,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从容镇定,处变不惊往往能在竞争中出奇制胜。
第7节:从求职到入职,必须注意的技巧(1)
求职者寻找工作,施展抱负,若是默默无闻,即使你是身怀绝技的千里马,也只有老死于槽枥之间。当然,推销自己,决不只是阿谀奉承,讨好考官。这里面包含的智慧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加上讲究技巧。
? ?韧者得利?
求职的人谁都想一举成功,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如愿,为此求职者应有不怕失败的韧性。
今年刚毕业的陈宏在求职中遇到了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麻烦”。本想在这座古城大展宏图,却没想到在求职过程中首战失利,这让他一筹莫展。
大四的时候,他和其他同学一样投入了“实习生”的大军中,近一年的锻炼,陈宏感觉自己无论在社会交际还是在工作经验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按说找一份工作并不难,可他在人才交流中心填写了六家企业的应聘表格,六家都给他打电话约他面试,可东奔西跑了一个星期,最终的结果是被拒之门外。
一家著名电器厂招工,中专毕业生陈某前去应聘,请求随便让他干什么都行。人事主管见他身材矮小,学历又较低,就回答:“我们现在不缺人,过一个月再说吧!”其实是一种推托。没想一月后,陈某真的来了,主管很为难,便又找理由说:“你这衣冠不整的样子,怎么可以进厂呢?”于是陈就去借钱买了新衣,好好修饰了一番又去应聘。对方拿他没办法,又说:“你不懂电器知识怎么行?”两个月后,陈某又来了,并说:“我已经学了两个月的电器相关知识,您看我哪些方面还不够?我一定认真来补!”看着这位韧劲十足的求职者,人事主管不得不说:“我做了几十年的招聘工作,头一回碰到像你这样找工作的,真佩服你有这样好的耐心与韧性。”他终于感动了这位主管,如愿以偿地进了工厂。
长得不好说得好
郑小姐是某财经学院管理系的高材生,但是,因相貌欠佳,找工作时总过不了面试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郑小姐几乎不相信所有的招聘渠道,她决定主动上门专挑大公司推销自己。她走进一家化妆品公司,面对老总,从一些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的成功之道说到国产品牌的推销妙招,侃侃道来,顺理成章,逻辑缜密。这位老总很兴奋,亲切地说:“小姐,恕我直言,化妆品广告很大程度上是美人的广告——外观很重要。”郑小姐毫不自惭,迎着老总的目光大胆进言:“美人可以说这张脸是用了你们的面霜的结果,丑女则可以说这张脸是没有用你们的面霜所致,殊途同归,表达效果不是一样吗?”老总默许,写了张纸条递给她:“你去人事科报到,先搞推销,试用3个月。”郑小姐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中,一个月下来,业绩显著。她现在已是该公司的副总经理。
批评反而受赏识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的一位女毕业生,在参加某公司主考官主持的最后一轮面试时,大胆指出该公司的不足,并用国外事例佐证,使对方不得不折服,结果她被首选聘用。
面陈其“过”,之所以能胜于别的应聘者,不仅是因为技巧新,而且表明:1、你已经在关心与研究该单位,并探索该单位未来的发展;2、你想到该单位工作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目标专一,而不是抱着“进了再说,不行拉倒”的心态随便试试看。另外说得令人信服,还表明你研究之深,水平之高。这些都有助于应聘获得成功。
先入为主靠方案取胜
深圳一家著名外企招聘高层管理人员,丰厚的薪水、优越的待遇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应聘,其中不乏博士、硕士,也有的原本就是外企员工。但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最后胜出的却是一位只有大专学历、也从来没有外企工作经历的无名小卒。在谈到何以制胜时,这位先生道出招数:
“看到这家公司招聘广告,我就着手对该公司所有的产品做细致的市场调查,从市场份额、产品到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我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因而提出的建议和制定的规划也是切实可行的。公司没请我,我就已为公司工作了,不请我又请谁呢?”
用人单位最希望的就是招聘到的人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能获得应聘单位的认可。
第8节:从求职到入职,必须注意的技巧(2)
我们都有自己在办公室里感到尴尬的境遇。你会怎样避免以下情形呢??
尴尬情形之一:你在办公室里的浪漫事被揭穿
不是空虚,而是亲近,使得心儿相爱。与办公室里的人约会的确挺诱人的,但这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无论这是偶尔的放纵或是来自“真情”,许多问题是注定要接踵而来。
恋爱者们尽力保持严肃的关系,没有几个恋爱者希望他们的同事知道自己的爱情生活,也没有几个人喜欢看到自己的关系变为水冷器式的取笑的话题。但也有时,这种事儿也会纸里包不住火的。有人撞见你们俩在电梯里拉着手。一个多嘴的实习生注意到你故意绕个弯子,为了能从你的爱人办公的小格子旁经过。最糟糕的情况是你们正在欢度良宵不巧正撞见你的老板。
你怎么处理这事?你可以尽力采取克林顿式的方式(否认,否认,再否认),但是你当场被逮正着,所以说,竭力遮掩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如果你的老板发现了,最好的做法是解释你们的关系是认真的。要强调,事实上你们的关系象其他的爱情一样,是发生在办公室以外的。
你们在公司里可没有那么自由。如果你们俩每天都在一块工作,人们会认为你们整天工作而不玩乐是难以置信的。卡拉和内森在受雇与同一家公司以前就在一块了,但是他们在不同的部门。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的关系,但是直到有一天他们俩结束了在同一个项目的工作,才都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卡拉说:“如果仅仅是我们俩工作,人们会开玩笑说我们在眉来眼去,琢磨着偷偷摸摸地开辟两人的天地-即使我们在讨论工作上的事。第一次被人说三道四是很滑稽的,但是后来人们也就不那么关心这事了”。
如果你在办公室里陷入拉恋爱,最好的避免麻烦的办法是堵住他们的嘴。阿米娜和她的男友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她建议:“不要给男友写一些你对一个朋友不会写的东西,或在电话里对他说一些不该和朋友说的话,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什么了。”她还建议不要有以下行为:
◇与客户进餐时两个人的帐一块算。
◇偷偷地溜出去度过一点“下午时光”,你的同事不是瞎子。
◇不要卷入和你的上司或下级的感情纠葛。
尴尬情形二:你在找另一份工作时被逮着了
如果你不如宝洁公司特别委派的的工人那样幸运(该公司的要么升,要么滚的政策提供将要离去的职员办公室、电话以及两个月找新工作的时间),你就会在某个工作日偷偷溜出去找会儿工作。这是“被动的工作寻求者”,对吗?许多人在互联网上花公司的费用流览求职网页。或采用更原始一点的办法——从办公室里朝外传真自己的简历。这很冒险,但是许多冒险者足以懂得怎样掩盖自己的蛛丝马迹。
但是你被逮着了怎么办?宝拉是经理助理,一天深夜在工作中,她朝外发出了几份传真,刚巧被回办公室的取一些文件的老板逮个正着,真尴尬。“我吃了一惊,但我告诉了老板真情。”宝拉诉说着,“我告诉他我正在寻找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在他那已经干了一年了,基本上觉得自己的大脑死掉了。我的老板对此表现很冷静,因为他知道我是对的,在我最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而离开时,他实际上很高兴。”所幸的是,宝拉对于跳槽是认真的,她的老板理解、尊重她的抱负。也许换另一位老板不会这样理解她,情形就会尴尬得多。
避免被发现的最好办法是在家里找工作。至少可以把你找工作的证据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不要打印任何材料,不要用公司的电子邮件提交你的简历,不要从公司里传真任何材料。如果你家没有计算机或传真机,可以到图书馆去试一试,去报刊亭或网吧。你可以搞一个免费电子邮件帐号,让别的公司和你在那儿联系。
第9节:如何从“以貌取人”的阶段胜出?
无庸讳言,企业青睐实力派。不过,对求职者而言,知识技能这些硬件要素固然重要,但是,服装、发型、谈吐、举止……这些容易让人不以为然的细节,也可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做个职场漂亮明星大有必要。如何在多少有些以貌取人的面试阶段胜出?
穿衣打扮颇有讲究
曾有一名求职者前往北京的一所专科学院应聘计算机工程师职位。面试时,这名求职者打上了领带,穿上了西装。面试过程很顺利,求职者过硬的专业知识让招聘老师欣赏不已。
在决定是否录用这名求职者的过程中,却有一位老师提出了异议:“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个面试者穿了一双旅游鞋。一方面,如此装扮很不得体;另一方面,也说明此人很有个性,也许比较难管理。”但由于当时学院急于用人,大家没有在意这个细节。几天后,这名求职者到学院正式上班了。
接下来的事情让人感到意外,人们发现,当初那位老师的话逐一成真。上班后,此人不拘小节,衣着随意。更要命的是,他个性十足,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领导找他谈过几次话,但收效甚微。日子久了,他成了学院有名的“刺头”。
看来,真是越是细微处越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秉性,因此,对于服饰等外观问题,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
服饰指服装和饰品,是最直观的语言符号,它以面料、颜色、款型等外在穿戴展示一个人的综合精神风貌。服饰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服饰语言是人的文化价值的显现。在面试的时候,要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才能更好地吸引考官的眼球,争取更大的成功率。如何着装,也是一门学问。这门功课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了,就说明他具有较好的审美观和端正的人生观。
面试阶段,穿着的最高原则
★大方得体 男女有别
△男生面试着装
穿西装是最为稳妥和安全的。在颜色选择方面,应聘者最好穿深色的西装,比如灰色、暗绿色和深蓝色,它们给人以稳重、忠诚、干练的感觉。在面料选择方面,最好选择天然织物做的西装,因为人造织物的光泽和质地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缺乏垂感。在款式选择方面,体瘦的人适宜穿米色、鼠灰色等暖色调,图案为格子或人字斜纹的西装,这样会显得较为丰满、强壮。体胖的人则可穿深蓝、深灰、深咖啡色等西装,款型可选用直线型的美国式,这会显得廓形锐利且苗条。
男生着西装有十忌
一忌西裤短,标准的西裤长度为裤管盖住皮鞋;
二忌衬衫放在西裤外;
三忌衬衫领子太大,领脖间存在空隙;
四忌领带颜色刺目;
五忌领带太短,一般领带长度应是领带尖盖住皮带扣;
六忌不扣衬衫扣就佩戴领带;
七忌西服上衣袖子过长,它应比衬衫袖短1厘米;
八忌西服的上衣、裤子袋内鼓囊囊;
九忌西服配运动鞋;
十忌皮鞋和鞋带颜色不协调。
△女生面试着装
一般来说,套裙是首选。在颜色选择方面,求职者会选择冷色调套裙,比如炭黑、雪青、紫红等。上衣和裙子可以是一色的,也可以采用上浅下深或上深下浅的组合。在面料选择方面,求职场合穿的套裙应该用高档面料缝制,上衣和裙子要采用同一质地、色彩的素色面料。在款式选择方面,上衣要注重平整、挺括、贴身,较少使用饰物和花边进行点缀;裙子要以窄裙为主,并且裙长要到膝或者过膝。
女生着套裙有四忌
一忌套裙不合身,上衣最短可以齐腰,其袖长要盖住手腕,裙子最长可以达到小腿的中部;
二忌衣着不整,上衣的领子要完全翻好,衣袋的盖子要盖好,衣扣要全部系上,裙子要穿得端端正正,切忌当着别人的面随便脱下上衣;
三忌举止不雅,穿上套裙后,站立时不可以双腿叉开,就坐时切忌双腿分开过大、翘起一条腿或抖动脚尖;
四忌不穿衬裙,可以选择透气、吸湿、单薄、柔软面料的衬裙,而且颜色应为单色,如白色、肉色。
最后,特别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千万不要把适度的外在包装当成是浓妆艳抹的露点写真,包装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身体,而是一种向招聘方表示尊重的必要社会礼仪。做漂亮明星,是尽量把自己青春朝气、健康时尚的一面,让招聘方考官注意到,从而提升个人的印象分。
在心理学上,这叫“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
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健康阳光的得体形象,利用首因效应,制造明星效果,吸引考官,从而,达到在众多竞争者中轻松脱颖而出的目的。如果误解做漂亮明星的意思,大秀你的个人性感,就大错特错了。
性感不是生产力,“清凉”岂能当卖点?绝大多数大公司不是以貌取人,而是以才华能力取人,正规的企业及政府部门更是不在话下,因此,应当学会自重,自我包装,拍个把幅青春洋溢的生活照附于简历并无不可,但过度包装过于展示性感了,不但无益于自己的形象,反而会降低自己的身价,起码,正规企业不会用色迷迷的眼光欣赏性感,而看重的必然是才干。这家公司不予聘用,恐怕也在于那套写真太性感,试想,又有几家企业是靠性感当生产力的呢?
同时,以性感写真集当卖点,无疑向考官显示了一种个人的虚伪和浮躁。明星靠卖弄性感吃饭,自然会赢得观众的青睐,只有个别企业不是以学历取人而是以貌取人,也许这种用人的不良取向影响着一些人的求职心理,可以说,正是社会的性感浮躁症带动了个人的求职浮躁症。
凡事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应当是促成个人求职卖弄性感的原始病根,但是,要遏止这种不正常的社会风气,恰恰要靠个人的积极努力,所以,在要求适度包装、制造明星效应的同时,一定要学会自爱自重,因为,只有你尊重自身,用人单位及企业公司才会尊重你个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不是垂涎你个人的脸蛋和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