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心米线
对于一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如果家庭生活的水平很一般,那么爱情生活的消费自然而然就会显得有些拮据。所以他和她每天散步时最大的享受,就是去校园东门口的那个卖米线的小店里吃两碗米线。
米线的味道很好。鸡汤清香浓郁,米线柔韧悠长。每当他们在小木桌前坐下,老板娘就会笑意盈盈地迎上来,问道:“要大碗还是小碗?”
“小碗。”她往往会马上说,“大碗吃不了。”
这时候,他就会用歉意的目光看看她。一块半一小碗,两块钱一大碗,虽然一碗只差五角钱,但是他还是请不起她吃大碗——如果请她吃大碗,他也得吃大碗,不然她绝对不会自己吃,这样就会多花一块钱。虽然只有一块钱,可是这一块钱平均到他每天的生活费里,却也实在让他不容忽视。
她明白这些。所以她每次都会先主动地去要小碗。然而她越是主动,他就会越不安。爱情的色彩似乎也因此黯淡了许多,甜蜜似乎也打了个折扣。
“委屈你了。”他常常叹道,“怪不得有人会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呢。”
“呸!谁和你是夫妻!”她红着脸啐他。稍停,却又笑道:“其实我觉得这样很好。当然,如果将来能毫无顾忌地吃上大碗的米线,那就更好了。”
“这算什么好?”他心疼地看着她,郑重地许诺:“将来,我一定让你过上好生活。”
“什么是好生活?”她问。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良久,他茫然而坚定地说:“到了将来,你自然会知道。”
然而,好生活仿佛总是那么遥远。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他所期盼的好生活却还是没有丝毫的显现。虽然已经成为他妻子的她一直很体贴他宽慰他,他却始终不能释怀,甚至越来越不甘心。
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孤注一掷,去外面闯荡。
“需要多长时间?”她问。
“不知道。”
“我劝你还是不要去。”她像往常一样带着困惑和满足分析着说,“我们的薪水虽然不多,但是足够生活;我们的职位虽然不高,但是还算稳固;我们的孩子虽然不是神童,但是也很聪明健康;我们的房子虽然不够宽敞,但是十分安宁舒适。总之,我觉得目前的一切都很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吐出了《史记》里那句人人皆知的典故。
“鸿鹄也不见得理解燕雀心中的幸福。”她的泪水流下来,“如果注定要这样,我们就只好分手。”
他犹疑了很久,觉得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初衷。分手就分手吧,等到他衣锦还乡的时候,她就会明白他的苦心了。他想。
他们以快得惊人的速度离了婚。
六载的光阴很快过去了。这期间,他吃了许多不能想象的苦,受了许多无法言说的罪,经历了许多明明暗暗的波折,也抓住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机遇。终于,他创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业。
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他长嘘了一口气,决定回去看看。两个小时的飞机转眼就到了,仿佛做梦一样,他又站到了她的面前。此时的她,正牵着儿子的小手,从从容容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晚上一起吃饭,好吗?”他轻轻说。
她点点头。
“你想吃什么?”他忍着泪问儿子。儿子已经不认识他了。
“米线。”儿子说。
他怔了怔,打了一部车,领着他们直奔全市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点了最高档的云南过桥米线。
开始进餐了。先是一桌子的海鲜大菜,接着是每人十五个调料盘碟,然后是成分复杂的鸡汤,最后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米线。六个服务员马不停蹄地表演着让他们眼花缭乱的程序:怎样拌调料,怎样兑鸡汤,怎样放紫菜……等到三碗米线做好之后,三个人都早已没了胃口。
“好吃吗?”从酒店里走出来,他问儿子。
儿子摇摇头。沉默了一会儿,才困惑而小心地说:“那些菜和那些盘碟跟米线有什么关系?他们弄得那么啰唆,为什么还没有妈妈常带我去的那家小店做得好吃?”
他看了她一眼,久久无语。夜幕深垂时,三个人又来到了那家小吃店。
“你可有日子没来了。”老板娘居然认出了他,熟稔地笑道,“要大碗还是小碗?”“大碗。”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然后又不约而同地笑起来。短暂的笑声之后,又是漫长的沉默。沉默中,他感到自己的心像被米线一根根穿过一般疼痛。
三大碗米线端了上来。依旧是那么清香浓郁,柔韧悠长。在腾腾的热气中,听着妻儿简单的话语,他的眼泪再也遏止不住,狂涌而出。他突然意识到,虽然他已经衣锦还乡,但是在他最在意的那个人眼里,他的锦衣正如安徒生童话里傻国王的新衣一样,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锦衣无色,他也无乡可还。无乡可还的他,就只是一具一无所有的裸体。
他也终于明白:如果从科技的角度上讲,只有求新求高才会让社会进步的话,那么从精神的角度上看,就只有求真求实才会使灵魂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不是鸿鹄,她也不是燕雀。正如那一桌子海鲜大菜十五个盘盘碟碟和米线是否好吃没有什么本质的关系一样,他所向往的好生活和金钱别墅宝马香车也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
最重要的只是爱情。
而真正的爱情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噱头的。这些只是与之毫无关联却极易蒙昧灵智的异物。
真正的爱情如米线一样,只注重——味道。
“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拂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在这个简陋的小店里,他默诵着《相约星期二》中的主人公——美国老人莫里·施瓦茨去世前所说的这两句话,一遍又一遍。
2.因为有爱,所以多情
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如果在街上看见图案特别漂亮的花布,就买下一尺,放在柜子里。
“一尺布,裁不成衣,做不成裤,买来有什么用?”有朋友问。
“欣赏。”我说。
“真是浪费。”而我微笑。
我不觉得这是浪费。浪费是把有用的东西弄得没用,而花布作为有用的东西在我这里依然有用,怎么是浪费呢?若说是奢侈我也可以认账,不过,我自己最认可的说法是:这是多情。
因为多情,在路过某棵树下时,如果听到有清脆的鸟鸣,我就会驻足听它唱歌。
因为多情,如果看到土径旁有不知名的野花淡淡芬芳,我也会俯身欣赏。
因为多情,有妇人推着婴儿车从我身边走过,我会使劲地嗅嗅空气里的奶香。
因为多情,每逢碰到热气腾腾的午餐车停在巷口,即使不吃什么,也会上去看看番茄炒鸡蛋那怡人的颜色。
真的是因为多情。所以,也常会找出以前的日记,再摘抄一些给已经长成成熟男人和风韵女人的同学寄去,逗得他们哈哈大笑。还会买一些精致的信笺纸,却始终舍不得用它写信,只在上面录几句淡雅的宋词。还曾骑车半天去看浅山上盛开的桃花,在麦田静坐许久观看蛐蛐嬉戏,睹一只蚂蚁在草叶上散步全程,醉微雨在河中群舞。曾以为一阵轻风是某个女子的叹息,一缕月华是冬雪遗忘的手帕,一个小洞是一只昆虫的乐园,一片纸屑是一个迷失了家的孩子。直到现在,也还是这样。一些预想不到的细枝末节都在我的生活里变得重要起来,让我时时流连,处处眷恋。
我知道我是痴。可我愿意这么痴着,我愿意让自己这么多情。“多情女子常轻浮”,有人这么说。可是我多情的对象比男子要广大,要丰富,要纯净——就是整个的生活。
因为有爱,所以多情。因为多情,所以生活才会那么那么美好。我甚至相信,生命的美好之处,全是因为有了人的多情。
多情是因为你的胳膊上长满了灵敏的手。
多情是因为你的额头下长满了温暖的眼。
如果你是一个多情的人,那么我衷心地为你喜悦。因为,多情的人,有福了。
3.错过一生
一个男孩儿深恋一个女孩儿多年,但一直不敢向女孩儿直言求爱。女孩儿对他亦颇有情意,却也始终难开玉口,两人试探着,退缩着,亲近着,疏远着——不要嘲笑他们的怯懦,也许初恋的人都如此害怕拒绝和畏惧失败吧。
一天晚上,男孩儿精心制作了一张卡片,在上面抒写了多年来藏在心里的话,但他思前想后,还是不敢把卡片亲手交给女孩儿。他握着它,愁闷至极,到饭店里喝了点儿酒,竟然微微壮起了胆子,去找女孩儿。
女孩儿一开门,便闻到扑鼻的酒气。看男孩儿虽然不像喝醉的样子,但是微醺着脸,心中便有一丝微微的不快。
“怎么这时候才来?有事吗?”
“来看看你。”
“我有什么好看的!”女孩儿没好气儿地把他领进屋。
男孩儿的卡片在口袋里揣摸了许久,硬硬的卡片竟然有些温热和湿润了,可他还是不敢拿出来。面对女孩儿粉面含嗔的脸,他的心充溢着春水般的柔波,那柔波在明媚的阳光下,一漾一漾的,一颤一颤的。
他们漫长地沉默着。也许是因为情绪的缘故,女孩儿的话极少。
桌上的钟指向了夜十一时。
“我累了。”女孩儿娇懒地伸伸腰,慢条斯理地整理着案上的书本,不经意的神态中流露出辞客的意思。
男孩儿突然灵机一动,他百无聊赖地翻着一本大字典,又百无聊赖地把字典合上,放到了一边儿。过了一会儿,他在纸上写下了一个“罂”字问女孩儿:“哎,你说这个字念什么?”
“yīng。”女孩儿奇怪地看着他,“怎么了?”
“是读‘yáo’吧?”他说。
“是‘yīng’。”
“我记得是‘yáo’。我自打认识这个字起就这么读它。”
“你一定错了。”女孩儿冷淡地说。他真是醉了,她想。
男孩有点儿无所适从。过了片刻,他涨红着脸说:“我想一定是念‘yáo’。不信,我们可以查查字典。”
他的话语竟然有些结巴了。
“没必要,明天再说吧。你现在可以回去休息了。”女孩儿站起来。
男孩儿坐着没动,他怔怔地看着女孩。
“查查字典吧。”他轻声地说,口气中含着一丝恳求的味道。
女孩儿心中一动。但转念一想:他真是醉得不浅呢。于是,她柔声哄劝道:“是念yáo,不用查字典,你是对的。回去休息好吗?”
“不,我对……我不对!”男孩儿急得几乎要流下泪来,“我求你,查查字典,好吗?”
看着他胡闹的样子,女孩儿想:他真是醉得不可收拾。她绷起了小脸:“你再不走我生气了,今后再也不会理你!”
“好,我走,我走。”男孩儿急忙站起来,向门外缓缓走去,“我走后,你查查字典好吗?”
“好的。”女孩儿答应道。她简直想笑出声来。
男孩儿走了。女孩儿关灯睡了。
然而,女孩儿还没有睡着,就听见有人在敲她的窗户。轻轻地有节奏地叩击着。“谁?”女孩坐起身。
“你查字典了吗?”窗外是男孩儿的声音。
“神经病!”女孩喃喃骂道。而后她沉默着。
“你查字典了吗?”男孩儿又问。
“你走吧,你怎么这么顽固和唆!”
“你查字典了吗?”男孩依旧不停地问。
“我查了!”女孩儿高声说,“你当然错了,你从始到终都是错的!”
“你没骗我吗?”
“没有。鬼才骗你呢。”
男孩儿很久很久没有说话。
“保重。”这是女孩儿听见男孩儿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男孩儿的脚步声渐渐消逝之后,女孩儿仍旧偎被坐着。她睡不着。“你查字典了吗?”她忽然想起男孩儿的这句话,连忙打开灯,翻开字典。
在“罂”字那一页,睡卧着那张可爱的卡片,上面是再熟悉不过的字体:“我愿意用整个生命去爱你,你允许吗?”
她全明白了。
“明天我就去找他。”她想。
那一夜,她辗转未眠。
第二天,她一早出门,但是她没有见到男孩儿。男孩儿躺在太平间里。他死了。他以为她拒绝了他,离开女孩儿后又喝了很多酒,结果真的喝醉了,车祸而死。
女孩儿无泪。她打开字典,找到“罂”。注释是:“罂粟,果实球形。未成熟的果实中有白浆。是制鸦片的原料。”
罂粟是一种极美的花,且是一种极好的良药。但用之不当时,竟然也可以是致命的毒品。人生中一些极美极珍贵的东西,如果不好好留心和把握,便常常失之交臂,甚至一生难得再遇再求。有时这些逝去的美好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刀子,一刀一刀地在你心上剜出血来。
命运的无常和叵测,有谁能够明了和预知呢?
“你查字典了吗?”
如果有人这样询问你,你一定要查查字典。或许你会发现:你一直以为自己读对的某个字,其实是错误的,或者还有另一种读法。
4.爱情是一粒种
一个女子大龄未婚,有许多人给她介绍男友,都被拒绝了。她说,她是个爱情怀疑论者,从不相信爱情的存在。既然不相信有爱情的存在,那为什么还要向婚姻之路迈步呢?她说。
无数人的劝导都没有什么效果。一天,焦急的父母亲自出马和女儿谈心。
“你一点儿也不相信爱情吗?”妈妈问。
“是的。”
“难道你就没有在别人身上看到过一丝一毫的爱情吗?”
“当然看到过。”女子说,“但是我只觉得,结婚前的爱情还像是爱情,可无论两个人多么相爱,一旦结了婚,就一点儿也不像是爱情了。”
“那就对了,”父亲说,“什么东西都在发生变化,你见过永远不变的事物吗?比如你,你是我们亲手养大的孩子,可你也在变。我们能说你和小时候不一样,就说你不是我们的孩子了吗?”
“有的东西可以变,有的东西不可以。”女子说,“爱情就不可以。”
“如果它是越变越深越变越好的话,那为什么不可以?”父亲说。
“它怎么会越变越好?我见过的都是越变越糟。”
“你认为我们也是在越变越糟吗?”母亲说。
女子怔了怔,方才明白过来,母亲是在说她和父亲。她从没想到从他们身上去联想爱情。
“我不知道你们以前怎样,“她说,”但是说实话,我不觉得你们现在有多少爱情。”
“你又不是我们,你怎么知道?”母亲说。
“我想,我可以看得出来。”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看得出来?你爱过吗?”母亲说,“你之所以觉得自己可以看得出来别人的爱情,那是因为你一直觉得爱情就是用来看的。就像一朵花,又香又娇艳你才觉得好。”
女子吃惊地看着母亲。
“婚前的爱情或许还有些像一朵花,但是婚后,花就落了,变成了一粒种子。”母亲说,“有一段时间,它是埋在地下的,无色无味,你从上面踩过都感觉不出它的存在。然后它会萌生出来,长高长大,长得枝繁叶茂,长得干壮根粗,由里向外地层层蜕变着……”
“你们的枝叶在哪里?”女子笑道。
“就是你!”父亲说,他的脸因为愤怒而微微发红,“如果你不是我们的女儿,我们的爱情就不必说出来向你展览,也比比被你当作论据去嘲笑。你根本不知道,我们的爱情只有面对你的时候才觉得最沉重。如果爱情有让我觉得难以享受之处,就是对你这个爱情结晶的责任。”
女子沉默。后来,她很快谈了一个男友,结了婚。婚后的生活居然很好。她说,是父亲的愤怒和母亲的泪水让她在最近的距离里看到了爱情的模样。
5.盘点愿望
一天,翻起过去的日记,发现有一页文字像诗行一样长短不齐地排列着,仔细看去,原来是我当时受某篇文章的影响所列举的二十个愿望,这些愿望都是我曾经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的。列得很随意,也很纷杂。现在看来,这些愿望绝不能代表我全部的精神追求,至多只是反映了我在那个年龄段里比较强烈的一些趋向和渴望。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些愿望的重现没有任何意义。
我把它们简单地整理了一下,分出了两大类,一类是已经完成的,一类是尚未完成的。
已经完成的很少,只有三个,它们是:1.有一个真心相待的爱人。2.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3.在任何时刻都能拥有几位挚友。
剩下的就都是未完成的。未完成的又不尽相同,大致分以下几类:
一、随着心灵成长知道不必再去完成的,有三条。1.若有机会,一定去拜访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先生。这个愿望的起源大约是因为当时我正在狂热地研读着钱先生的《围城》和杨先生的《洗澡》。其实,后来也真的有很多次机会都可以去拜访他们。有一年我在北京待了大半年,常常路过他们家门口,但是我始终没有进去。倒不是因为钱钟书先生不在了,这个愿望不完整了,而是我已经明白:对于他们来说,冒昧的打搅反而可能亵渎了真正的敬仰,唐突的会面远远不如沉默的珍藏。2.买一架相机,随时抓拍进入视线的怡人风景。这个愿望的起源大约是当时正对摄影感兴趣。后来相机倒是也买了,偶尔也拍一些照片,但是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实在是很有限,也耗不起工夫,就始终没有付出的专业的努力。3.亲口告诉妈妈,我爱她。这个愿望的起源大约是当时有些受西方某些观点的影响,想要让自己对感情表达的方式作一些探索和改革。后来慢慢长大,才觉得东方自有东方的意韵。如果我真的亲口告诉妈妈,我爱她,她老人家很可能以为我有了什么毛病,而我即使从不这么告诉她,她也一定知道我是多么爱她。
二、因为忽略而未完成,但在将来可以弥补的。有两条:1.闲时约一些儿时的朋友喝喝茶,和他们聊聊童年时候的旧事。2.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必须随着时间的继续才能够完成的。有五条:1.赚足够的钱,走遍祖国和世界的各个角落。2.读懂《圣经》。3.出10本书。4.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和爱人共度安详的晚年。5.在一座清幽的山里小住一段时间,尽情享受一下新鲜的空气。
四、需要一生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的。有六条:1.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其实现在仅就表面条件来说,出了七本书,加入了中国作协,也是省文学院的专业作家,已经常常被人们称为一个作家了。但是我越来越觉得,证明一个真正的作家的东西绝不是这些。我距离一个作家的真正内涵还很远。2.永远对生活保持着敏感和激情。3.不畏人言。4.摈弃虚荣。5.宽容地对待每个对自己犯过错误的人。6.即使遭受再大的屈辱,也不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
五、想完成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只有一条:至少在四十岁之前都能幸福地拥有父母的注视。父母三十岁的时候生下了我,我四十岁时他们七十岁,我自认为这样的愿望并不奢侈,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在距离这个数字很远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排列这些愿望的时候,我十八岁。
看着这些平凡的愿望,我忽然涌出一种深深的感动,为自己。我知道,这些愿望是善良的,是勤谨的,是纯真的,是洁净的。它们不轻浮,不恶劣,不卑鄙,也不狭隘。它们代表着多年之前的我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和热爱,也饱含着我对未来自己的珍视和尊重。虽然,很多我都没有完成,但是只要有条件,我就会不懈努力——而值得我欣慰的是,在十年前列的这些愿望里,还有那么多仍然可以作为我现在的愿望。它们仍然值得我用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力量去努力,这至少证明,这么多年的成长中,我与我的初衷没有太大的偏差。
当然,我十分清楚,这些延续下来的愿望里有些很可能是我穷其一生也完成不了的,比如说不畏人言和摈弃虚荣,比如说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和对伤害自己的人的宽容。这些愿望严格地说,也许并不能称做愿望,而是对自己品格和修养的终生要求。坦率地说,在这十年里,我不能说自己做得很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不敢保证自己会做得很好。但是,我会全力以赴。等到生命结束的时候,即使我没有实现这些愿望,只要我尽力了,我就会很满足。因为我知道自己一直处在心灵质量上行的过程中。也许,这才是愿望对于我最重要的意义。
6.我们和上帝之间
上帝每时每刻都在给我们礼物
一个寓言是这么说的:一次某地爆发洪水,一名基督徒虔诚地等待着上帝来拯救自己,于是,救生艇来,他不走,直升飞机来,他也不走。后来,他被洪水卷起,在水里漂浮,有人扔给他一根木头,他仍然拒绝了。他终于上了天堂,见到了上帝,他怨艾道:“亲爱的上帝,我是那么相信你,你为什么不来拯救我呢?”上帝道:“我救了你三次,你都不要。”
有时候,人是多么愚蠢啊。
爱上帝就要相信上帝,相信上帝就要相信他博大的善,他宽容的心,和他深沉的美。相信他会伴随着我们身边无数的事物,在每个角落都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我一直相信,上帝每时每刻都在给我们礼物。春天,他给我们每一片绿叶的微笑;严冬,他给我们每一朵雪花的舞蹈;雨中,他给我们以沁人肺腑的清凉;雷鸣,他给我们以震耳欲聋的交响。愤怒的时候,他给我们以勇气和激情;冷静的时候,他给我们以理性和智慧。幸福的时候,他给我们以甜美的亲吻;悲伤的时候,他给我们以无垠的思绪;苦难的时候,他给我们以坚强的历练。我想,甚至在我们卑鄙的时候,他都在赐予我们一种机会,让我们通过自身的黑暗来了解灵魂前行的艰辛和泥泞。
一瞬间的信奉
我的母亲是基督教徒,我不是。但是我喜欢抽空就到教堂坐坐,听听牧师讲道,再听听信徒们的赞美诗。在情绪极度低沉或者情境十分危急的时候,我也会祈祷:“主啊,求你救我!”之后,我常常会获得一种特别的安宁和平静。
我知道我是功利的,只在需要上帝的时候才去信奉上帝。但是我也知道,上帝是仁慈的,他会宽恕我在形式上的懒散和懈怠,也能够感知到我在关键时分的这种信奉对我的生命有着何等的意义。——哪怕,这种信奉只有短短的一瞬间。
如果,真的有上帝的话。
一枚花瓣在蚂蚁眼里是一幅锦绣。一枝烛在夜行人眼里是一个太阳。而在一瞬间的信奉中,我真切地捕捉到了这个世界的奇异和神秘。我纯净地明晰着自己的卑微与渺小,也由衷地感觉到有一种比任何灾难都伟大的力量一直居住在我的内心深处。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上帝,这个上帝可以是诚实,也可以是顿悟,可以是胆魄,也可以是承受,可以是勤谨,也可以是淡泊,可以是同情,也可以是友爱……他可以是生活中一切的美,是心灵中一切的美,是世界上一切的美。
心中有上帝的人,宛若有父母的孩子,是受宠的,也是会被终生珍爱的。
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死,而上帝却永远活着。他有能力陪伴每一个信奉他的人一生。
相互的心疼
两个妇人都信奉上帝。一个凡事都去向上帝汇报,向上帝祈福,求上帝护佑。而另一个妇人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都是默默无语,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你怎么不向上帝说说呢?”爱倾诉的妇人说。
“我不想在任何事情上都依靠上帝。他太忙了。”沉默的妇人说,“我心疼上帝,不想让他为我的小事操心。我知道上帝也会心疼我,不会让我白白地付出努力。”
是的,忙碌的上帝是值得心疼的。我想。而我们心疼他的最好做法只有一个: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上帝就一定会眷顾我们。
其实,在很久以前,他就通过《圣经》告诉我们说:“你行走,脚步必不至狭窄。你奔跑,也不至跌倒。诸般勤劳都有益处,嘴上多言乃至穷乏。”
我看见的上帝
一次,我在街上散步,看见一群染着彩发的少年正在嘻嘻哈哈地过马路。在他们身后慢腾腾走着的,是一个拎着一塑料袋橘子的老太太。
红灯的计时牌上正闪烁着最后十几秒的数字,两边的车都已经开始发动起来了。忽然,老太太的塑料袋爆开了一个大口子,圆溜溜的橘子刹那间滚了一地。
“看!”一个少年指着那些橘子说。他弯下了腰。他的同伴们也都转回身,开始拾捡那些小太阳般的橘子。他们当然很敏捷,几乎是在一两秒钟的时间内就做完了这件事。老太太显然没想到这些陌生而时髦的少年会这样帮忙。她一边忙不迭地道谢一边慌乱地整理着那个破塑料袋,有可是老是整不好。大概是有些急,一个少年从老太太手里拿过塑料袋,灵巧地替她挽好了那个破口,然后他们利落地把橘子装了进去。等他们和老太太都过完马路时,绿灯刚刚亮起。
我不由得笑了。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每个人固然都需要上帝,而其实同时每一个也都是上帝。虽然,有时候这些做上帝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就是上帝。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孕妇让座的那个男人。比如,在你买水果钱不够时宽容地给你打折的那个小贩。比如,车坏时免费去推的那个路人。比如,把一块砖搬离盲人道的那个孩子。——再比如,那些为老太太捡橘子的彩发少年。
我想,上帝就在他们中间。他们都是我看见的实实在在的上帝。
“上帝现在没有身体,只有我们的身体。他没有脚,只有我们的脚。他没有手,只有我们的手。因此,我们的眼睛就应当被上帝的爱所用,来察看这个世界。我们的脚就应当被上帝的爱所用,来周游行善事。我们的手就应当被上帝的爱所用,来祝福碰到的人。”这是我听到的一位传教士的话,深情而又圣洁。
我想,每一双眼睛都可以成为上帝的窗口,每一双脚都可以成为上帝的羽翼,每一双手都可以成为上帝的方舟。
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成为上帝,至少在某一刻里。
7.一顿夜宵
一天晚上,我读书读到深夜,突然觉得饿了,便去厨房找东西吃。找了一圈,什么也没找到。我不甘心,又找了一遍,觉得偌大的厨房总该有一点儿能够吃的东西。在寻找的过程中,饿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地统治了我,我想,只要找到一点儿可以吃的食品,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吞咽下去。
在第二次寻找的过程中,我终于在最顶端的橱柜里,找到了一包方便面。我看了看保质期,已经快到了。闻一闻,似乎真的有些异样。我没有想自己想象得那样毫不犹豫地把它吃掉,也没有想自己以前的习惯那样把它扔掉。我知道,它真的有可能是我今夜唯一可以选择的食品了。
我打开火,开始煮它。要是煮熟了就是变质也不会影响到健康,我想。方便面的气味随着汤水的沸腾渐渐充溢了整个厨房,我忽然又觉得单是调料包里的调料太寡淡了,就又放进了一些老抽,香醋,香油和胡椒粉,厨房里的空气顿时变得缤纷起来。可这似乎还不够,我又切进了一些葱花,一些姜末儿,最后,我居然又在冰箱的旮旯里找到了一截香肠和一个生鸡蛋!这下子,锅里面红的红,黄的黄,绿的绿,白的白,色泽怡人,秀色可餐。我方才觉得有点儿象碗面的样子了。
我把面端到餐桌上,看着这碗香喷喷的面。我忽然想,我当初不是只想好歹填填肚子么?当我没有吃的东西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一点食品。可当我拥有这点儿食品的时候,我对它的要求就开始水涨船高。我想要它符合健康的标准,又想让它拥有更可口的滋味,还想让它有着更丰富的内容,甚至要求它拥有一种悦目的视觉效果……于是,一点点食品就被我挖空心思地弄成了这么一碗面。
这是贪婪的结果,我知道。贪婪是源于不满足。不满足推动着我们用尽心思去装饰和充实着我们的生命,赋予他各种各样的目标和意义。我们穷尽一生的光阴为这些所谓的目标和意义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去进取,——可是我忽然又想,在这样一个过程里,我们又远离了多少生命里最本真的那份快乐和可爱?又抛弃了多少灵魂里多少最纯洁的情趣和享受?就象那碗面一样,也许,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只是面本身,葱花,姜末儿,鸡蛋,香肠,老抽,香醋,味精,香油,这些东西和面其实都没有什么根本的关系,是我们的贪婪把这些东西和面联系在了一起,就象把职称的高低、房子的面积、衣服的品牌、薪水的厚薄、名声的大小、事业的成败和我们的生命的幸福联系在了一起。于是,我们常感饥饿,我们少有欢颜,我们让这些名目繁多的附属品喧宾夺主,隔断了我们原本纯净广阔的视线。我们忘记了天的湛蓝,云的飘逸,月的光华,星的神秘,忘记了那么多原本与我们血肉交融的美好与诗意,共同拥挤在一条狭隘的河道里,还为自己的异变津津乐道,沾沾自喜。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我们的智慧被欲望蒙蔽,碍了我们的双眼。于是我们可笑地醉心于自己手中的涂鸦之作,却无视着身外绝妙的山水。
我们趋之若骛的,是杂草丛生之地。而在我们最初站着的地方,遗落的是我们亲手丢弃的颗颗宝石。
8.消雪时分的朋友
两位十分了得的朋友先后遇坎儿,朋友甲进了拘留所,朋友乙进了监狱。一时间,素日围在他们身边靠他们吃喝的那些狐朋狗友作鸟兽散,也有一些人起初未显薄情,送寒问暖,打点关系,帮助照顾家里人。但这样的人终归还是越来越少了。朋友甲出来得快些,也不过是8个月,不离不弃的朋友落了有四五个,朋友乙经过不屈不挠的申诉,两年后逃脱囹圄。他的朋友只剩一两个而已。
物是人非。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都感慨着世态炎凉。朋友甲或许是自觉友多,便安慰乙,乙道:“迟饭是好饭。这时的朋友少也未见得是件坏事。眼儿大的箩筛着顺,但筛出的杂质就少。眼儿的箩筛得虽然涩,但筛出的肯定都是好面。”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正坐在阳台上看天纷纷扬扬地落雪。“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问刘十六》。白居易在未雪之时,煮酒以待将至的朋友。酒蚁碧透,火色正艳,朋友来到后围炉而坐,絮话夜谈,窗外的雪这时也已经飘起来了吧,酒香染着雪舞,优美而浪漫。这时与你对坐的朋友,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实际上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把朋友的种类和雪联系在一起,我突然觉得无法想象。晴天白日里,和你聊大雪小雪节气风向的朋友,该是那种最一般的衣食茶米的朋友吧?那么,雪花徜徉里和你谈诗论道的朋友,该是那种怡情雅趣弹筝抚琴的朋友。雪中牵手漫步的朋友,该是知己。雪中送炭的朋友,该是挚人。——这便也是朋友最深情的一种了吧?
然而,不,还有雪后呢。曾记得有一年大雪连连,在雪中大家还呼朋引伴地出去闹雪,雪住之后,温度陡降,雪路肮脏,每日房檐下滴着悠长而清脆的雪化雨声。不得不出门的时候,裤脚必定要沾上泥浆。于是,大家都在屋里安分待着,很少有人再去那冰冷凛冽的世界踏步。“下雪不冷消雪冷”,俗语提炼得多么意味深长。宛若短暂的灾难来临时,尚会有许多人凭余热相助。但若一直陷在井里,愿意伸出的手就会越来越少。
消雪时分,是极致的寒。在消雪过程中站立的人,宛如裸体,脆弱孤独,不言而喻。而有太多的人习惯了锦上添花,亦有许多人习惯雪中送炭,——这是另一种锦上添花,连对待灾难也喜欢只衬在氛围热闹的那一瞬。然后,便是庸常简陋的消雪时分:一捆木柴,一叠铜板,一双旧靴,一块方巾,一壶开水,一碗咸菜……这时来临的朋友,还是朋友吗?他就是印在你生命骨脉里的亲人,就是和你用心灵建造起血缘关系的亲人,就是值得你用全部诚挚的热泪来拥吻的亲人。
我尊重衣食茶米的朋友,欣赏弹筝抚琴的朋友,喜欢牵手漫步的朋友,珍视雪中送炭的朋友。而我理想的,是消雪时分的朋友。希望如果自己将来遇雪,也会有一些消雪时分的朋友,哪怕只有一位,我都会视为莫大的幸福。——固然不希望朋友遇雪,但当大雪如纱,我希望自己就是那种消雪时分的朋友,那种在寂寞的夜晚敲响朋友门环的朋友。
也因此,当心里暗暗希望能和哪个人成为朋友而又因此人气势正盛不想靠近时,我就会不无卑鄙地想:若是他在消雪时分,那该多好啊。那时,我的脚印镌刻在一片泥泞之中,一定会清晰得如一朵朵梅花。
9.比明天年轻
常常听到有人叹息着说:“我比昨天又衰老了一天。”我想,他为什么不说自己还比明天年轻了一天呢?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想的是明天会比今天更接近长大,这多么好。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才知道长大并不仅仅是长大,同时也意味着衰老。然而知道了这个又有什么用呢?即使让我从小时候重新来过,我一样也得长大和衰老。但这一定就是一种无奈和不幸吗?我想,今天在比昨天衰老的时候,难道不是也比明天年轻吗?
今天,真的比明天年轻。
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状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今天的你毕竟比明天年轻。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失望,也别忧伤,用明天的镜子照一照,你就会知晓今天的美丽。因为,今天的你毕竟比明天年轻。每当我逼迫自己迅速去行使一个反复动摇的决心时,我就对自己说:去做吧,无须犹豫。因为,今天的你毕竟要比明天年轻。
其实,有时候我也想悲哀,可是我不敢。我怕在这无用的悲哀里,明天便变成了今天,我又浪费了一天的年轻。也常常听人说“明天会更好”,而我只是觉得空洞和可笑。我想,只有今天才有所谓的好,会好,更好,甚至最好,明天的好只是一种虚幻的想象。因为今天的人,心,时间甚至空气都实实在在地比明天年轻,明天怎么能说一定就好呢?如果说好,那也得等到明天变成今天的时候再说吧。
我也清楚地知道,在自己之外,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潮在涌动。这不过是一种客观现象。我想。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当然,我也不敢认为任何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珍视自己的年轻,没有赋予年轻任何宝贵的意义。所以,我一向觉得年轻无须与身外之人相比。我要比的年轻,只是自己。在每度过一天的时候,我的收获都应当比昨天成熟而不是衰老,而每迎接新的一天的时候,我的状态都要比明天年轻而不是幼稚。
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今天的麦穗是饱满的,明天就躺进了打麦场。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生命存在于今天,每一个细节都有深情。而我只是希望,我在今天的每一丝微笑都比明天要灿烂,我的每一滴泪水都比明天要沉重,即使是我的痛楚,也比明天要尖锐和富于激情。
比明天年轻,让我从不有意让自己懈怠。比明天年轻,让我在满面皱纹时依然有葱茏的内心生机。比明天年轻,这是我继续努力的一个坚强理由。比明天年轻,这是我能够弹跳的一块厚重的基石。比明天年轻,让我由衷地热爱着头顶的每一颗星星。比明天年轻,让我认真地耕种着脚下的每一分土地。
我的今天,真的比明天年轻。这让我感觉幸福。
是的,我知道,在某一个今天里我会死,我的今天和明天将再也无从比较——那我同样感觉幸福,因为命运的休止符永远阻止了我明天的衰老,在那一个今天里,我抵达了最后的年轻。
10.裸体聚会
因为家里的暖气不好,所以,到了冬天,依旧得到公共浴池里洗澡。离家最近的浴池名叫“清雅浴”,起得很有诗意,想来这家该有一个淡美的女孩子吧。若是没有,起码也该有一个怀着这种淡美心情的人。
浴池分大间和单间两种。大间也很干净,白色的瓷砖浑墙到顶,脚下是雪一样的镂空防滑板。淋浴被一个一个隔开,每个人都很自由,但又随时可以交流。单间也许更好,不过我从没来洗过单间。我喜欢在大间里,倒也不是贪图省那几块钱,我只是喜欢看大间里有那么多的人。看着那些人,感觉很特别。我想,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样一个地方更真实更可爱的了。
是因为大家都在裸体么?
刚进来两个女孩子,把东西放在浴床旁白色的木桌上,然后,松开头发,又把它高高地挽在头顶,再一件一件地脱去衣服。她们的身体是修长的,却又处处透着饱满的光泽。阳光打在天井的玻璃上,又折射到她们的身上,使她们的皮肤看起来晶莹剔透,如无暇之玉。我常常怀疑她们来洗什么,因为她们看起来是那么干净。她们边脱衣服边唠叨:“脏死了,脏死了。”神秘地互相告诉着:已经多久没有洗澡了。她们笑着安顿好衣服,换好拖鞋,快速地向里面跑去,急促的脚步声含着几丝娇气,仿佛在说:冻死我了!冻死我了!
做这一切的时候,她们不看别人,仿佛是有些羞怯,我觉得更象是一种骄傲,似乎她们清楚地知道,她们的身体是其他任何年龄段的女人不能比较的,她们就是黄金期。而其他的女人也真的只有看她们,看着她们一溜烟儿地跑进去,再慢慢腾腾地做自己的事。
淋浴下面是另外一一幅温热的情形。如果有的地方水声落得沉重,那一定是有少妇带着孩子在洗。小小的孩子坐在红色的盆里,用肥皂盒舀着水嬉戏,他不断地把水倒进地板的镂空处,仿佛在测量那黑洞洞的地方到底能盛多少水。偶尔,他也会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舀些水递到嘴边,想尝一尝水的滋味,被母亲发现了,自然会斥责:“怎么能喝这种水?你倒知道用这种水来洗肠子!”一边蹲下来,停止他的自由活动权,给他上上下下地搓几下。孩子又开始就近嬉戏母亲的身体,他一边摸着她的乳房一边做出要吃的调皮模样,母亲也笑了,骂道:“你吃,你吃,你这没皮没脸的傻瓜瓜!”
年轻人都站在淋浴下,池里的只有老人。她们小心地坐在池里的座道上,不时用毛巾往身上撩水,她们常常不怎么说话,在这水里本身就会让人有一种舒适的疲乏,在年轻人的喧闹中,她们就更沉静了。她们满是皱纹的身体泡在水里,透过水的波光,皱纹似乎也含糊了很多,而蒙蒙的水汽淡淡地遮盖在她们的脸上,宛若摄影上用的揉光纸,使她们的老也有了一种朦胧的美。一会儿,就有年轻女子过来问:“妈,要不要搓背?”然后小心翼翼地扶她站起来,出了池,躺在宽大的革皮床上,给她仔细地搓起来。
也有十来岁左右的少女,身体还是那么瘦薄,她们看着左右晃动的丰满身体,眼神里常常会闪过一丝不知所措的迷茫和好奇。我将来就会和她们一样么?不知道她是不是这么在想。在一边挫着的时候,如果碰到有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她们会下意识地转过身去,不让那目光接触自己最敏感的正面。她们象小鹿一样,在一个最轻微的细节上都容易受到惊吓。
在这里,单纯得似乎只剩下了身体。
在这里也会经常地碰到熟人。两个熟人在这里见面似乎和在街上见面不太一样,在街上见面大都会聊聊对方身上的衣服,而这里没有衣服可聊,又总不能聊对方的身体,只好笑笑,说些可有可无的话,如“你也来了?”再聊多些,也至多是聊聊头部的器官,如“你的脸上怎么有痘,”“头皮屑是越来越多了。”年龄相当的女人大多是要暗暗比较一下自己和对方的身体的,可又不能盯着看,只好在说话的空隙间飞快地浏览一眼。等到对方不注意,转了身去拿东西,比得才会有些从容。然后在心里告诉自己:明天就得计划计划怎么减肥了。若是也彼此认识对方的丈夫,照例也会问候两句,然而一边问候一边忍不住要想:那男人就是整日和这个身体亲热么?想想对方大约也在这么想自己,脸就红了。似乎自己窥到了人家最深处的一半隐私,而人家也窥见了自己的。不过脸再红也没什么表现,浴池里的脸,个个都是红的。
不时地有人进来,也不时地有人出浴。出来的人一身的水珠,在明亮的光下,象是披挂着一身小钻,灵动极了。坐在浴单上,赶紧穿上衣服,然后用毛巾绞干头发上的水,再细细地梳理好,就可以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看看别人重复自己刚才的这个过程。老人出来的时候是一步一步,极缓的,有的有女儿在一边招呼着,穿衣就轻快些,有的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在穿套头内衣的时候,内衣往往在背部卷成了卷,得很吃力地才能拽下来。穿好衣服之后,她会长长地喘息几声,仿佛完成了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我曾经帮几个老人拽过这种衣服卷,有的连声说:“谢谢,谢谢。”有的只是羞愧地笑着,似乎是在自我解嘲,又似乎在讷言中隐着深深的自卑。也有泼辣豁达的,她们是大声声明:“老了,真的是老喽!”
小孩子穿好了衣服往往就会乱跑,免不了就撞上了刚出浴的人,那人也来不及理论,只顾着跑去穿衣,只有孩子在开心地笑。被撞的人也边穿衣边笑。我从没见过一个为这种事情生气的人。大约刚刚洗过澡的人是最温柔的吧。
在浴池的出口出有一面镜子,边上放着一个栓在钉子上的梳子,女人们走过镜子的时候,总要停一停,再整齐的头发也要梳两下,才会出门。这把梳子梳过的头发都是洁净的,所以,我不用看就知道,那把梳子有多么清香。
11.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
我承认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但是,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
是的,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
如果我在无意中冒犯了谁,从而使得他不喜欢我,诽谤我,造谣我,用莫须有的流言中伤我,若你是希望我平静安宁的朋友,那么,就请不要让我知道。我自信我对他的伤害是源于草尖的微芒而不是源于荆棘的初衷。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天长日久他自会看出我的本真,那时的他必定能停止对我的误会。我不想因为别人的传话而让我对他有避讳,有成见,也不想因为心有所隐失去那份与他相见时的坦然和从容。很多事情,会因为知道得过多和过早才变得更加复杂,对此,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谁因为各种世俗的利益对我有了主观的敌意,从而暗暗地排斥我,压迫我,打击我,若你是希望我坚强淡泊的朋友,那么,就请不要让我知道。我相信他对我的伤害不是因为深根的恶劣,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如此渺小,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不会踏上认识的歧途。该过去的终会过去,生命之烛的长度有限,说不定哪天我的火焰就会被风吹灭,我不想去寻找那些没有意义的黑洞,也不想为岔出的篱笆浪费呼吸和歌唱。对他的所为,我只有原谅。若已知道他是谁,是具体的原谅,反之,是博大的原谅。二者之间,请让我选择境界更高的后者吧。
如果谁把我看做了某种领域的对手,从而整天悄悄地琢磨我,算计我,分析我,若你是希望我秋波无痕的朋友,那么,请不要让我知道。如果谁有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如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金帛多寡,若你是希望我素心如玉的朋友,那么,请不要让我知道。如果谁想要让我吃亏,如果谁想要让我烦乱,如果谁想要我痛苦,如果谁想要我叹息……若你知道了这些,若你是我真正的朋友,那么,请不要让我知道。
“有些事情,还是不知道的好。”这是我常常听到的话。但还是有太多的话我从朋友那里知道了。当然,朋友也是善意的,他一定是觉得这些事情对我有用。但其实,那只是他的觉得而已。“凡是幸福的东西,才是有用的东西。”我信奉罗丹的这个标准。而有太多太多已经知道的事情,让我这个愚笨的人在知道之后,既无能为力,也没有感觉到幸福。
所有的较量都是一时的,所有的仇怨都不会太久。若是在与他人斗和与自己斗之间选择,我一定会选择后者。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把所有与他人斗的事情都转化成与自己斗。据说医学上有一个众人罕知的秘密:大多数疾病都可以不治而愈。我想,人间的许多事情其实也是这样。如果那些不快乐的障碍能在我懵懂不觉与自己斗时一一过去,我只有感谢命运对我的关怀和恩赐。
碗里的水多了,米就少了。眼里的草多了,花就少了。心灵里的腥气多了,芬芳就少了。耳朵里的噪音多了,仙乐就少了。一些知道占得多了,另一些珍贵的知道就没地方落脚了。
所以,亲爱的朋友,有些事情,真的请不要让我知道。
12.有一种人
有一种人,不觉得自己是巨人,他看见天上的云,还以为是别人背上的皮肤。他看见前面蓝光闪闪的围巾,还以为是别人头上的饰物。他不知道自己离天空已经那么近了。甚至,他已经和天空一样高。
有一种人,不觉得自己是诗人。他看见别人的眉梢眼角都是春风,自己只有绣春风的丝线。他就低头在布上织,黑漆漆的头发如土地一样。他知道自己是井水里泡大的孩子,是木窗棂上映出的瞳仁儿,是梧桐的紫朵落在这土地上时的安稳和沉醉。
有一种人,不觉得自己是苦人。他看见每一瓣的日子都有蕊甜,他看见手上的伤痕和脚底的老茧都艳成了金菊花。他习惯了汗的咸涩和血的纯红去调菜下酒,觉得这样的日子才有滋味。
有一种人,不觉得自己是智人。他看见别人的一言一行都有聪明的旨意,自己只有发现和体味的喜悦和窘迫。他看见一片叶子也有自己的歌曲和舞姿,唯有自己寡淡如残茶。他羞于自己的愚拙,又亲近着万事万物的灵醒,觉得自己这样也是有福了。
有一种人,有一种人,还有一种人,他们都不觉得自己是这样或那样的人。可也许正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是这样或那样的人,他们才真是了——至少,也比那些自以为是这样或那样的人离这样或那样更近,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