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3400000002

第2章 陈洪绶与周亮工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与周亮工相遇应该是在明朝天启四年,即公元1624年,是在这一年的晚秋时节。南方的树木在这个季节,会特别好看,该红的红了,不红的还依然绿着。王璜生所编的“陈洪绶年表”中这样写着:“九月二十五日,赏红叶于诸暨苎萝山,得《红树》诗十首。此顷,周亮工以父官诸暨,省亲,与陈洪绶数游五泄山,成笔墨交。”

这一年周亮工十三岁。

周亮工从出生地南京随父亲来到浙江诸暨,是在上一年的天启三年,即公元1623年。周亮工《赖古堂集》附录之“年谱”载:“癸亥十二岁,随封公赴浙江诸暨主簿任。甲子十三岁在诸暨时随封公游于五泄,便知爱恋山水。信笔成诗,多佳句,同游见者咸惊讶之。”可见,周亮工敏而早慧。

封公即周亮工父亲,名文炜。主簿一职为县衙掌管官府文书账簿的小官僚,属于较为低级的事务官。文炜主簿也是一位刚直之人,常施德于民,而抗令。小小主簿,常与县令对着干,自然混不下去,不日便拂袖离去。《赖古堂集》附录之“年谱”有载:“乙丑,十四岁。封公为县主簿,多所平反。邑人见公喜曰:‘高于门者,其在是矣。’封公以公事恒与令左,久之,左迁王府官,遂拂衣还白下。”

周亮工客居诸暨时间不长,却是有缘结交诸暨陈洪绶,并多次与陈洪绶结伴同游五泄。他们二人后来的诗文中对此均有记述。周亮工在《读画录》之“陈章侯”条下载:“家大人官暨阳时,得交章侯,数同游五泄,余时方十三龄,即得以笔墨定交。”

《赖古堂集》卷三有《赠陈章侯》诗一首,题解一行:“甲子岁,予侍家大人在暨阳,即索友章侯。”全诗是这样写的:“浣纱溪上过,颇忆尔能文。热客纷相逐,闲鸥冷自群。伊人依白露,妙画攫红裙。清酒三升后,闻予所未闻。”

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对此也有记述:“四年(1624),陈洪绶病体稍愈,就扫兴南归,养病诸暨。在家乡他结识县主簿周文炜之子周亮工,两人同游五泄山,观瀑布,谈诗文,趣味相投,许为笔墨之友。”

这一年,陈洪绶二十七岁,大周亮工十余岁,也可以算得上是忘年之交。说起来,两人也是有缘。上一年,也就是天启三年(1623),陈洪绶曾北上赴京赶考,或许是天时不济,或许是官场昏暗,陈洪绶不但考场失利,而且因内心郁闷,还染上了疾病,无奈,只好南下回到诸暨老家。如果陈洪绶当年考场高中,他与周亮工便有可能失之交臂,也就没有了这段传唱至今的文坛史话了。

陈洪绶与周亮工再次相聚,是在十七年以后的1641年,即是明朝崇祯十四年,陈洪绶时年四十四岁,而周亮工则刚满三十岁,地点是在北京。陈洪绶于上一年的秋天再次从诸暨进京,作画为生,一度被召入宫中作画,为宫中画师,名“舍人”。王璜生所编的“陈洪绶年表”中对此是这样写的:老莲“被命供奉不拜,后召入为舍人,因得纵观内府画,艺事益进,与顺天府崔子忠齐名,时称‘南陈北崔’。”

这一年,周亮工三十岁,在京“谒选”,意思是,官吏赴吏部应选,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去中组部听候任命,只不过当时是中央集权制,小小县令也需要吏部任命。周亮工被任命的结果是“入得山东莱芜州潍县令”。在京“谒选”期间,周亮工的心情是欣喜的,于是便与京城的一班文人墨客结社吟咏,眼界清高,指点天下江山。周终究还是记得自己是一个文人,膝下应有黄金的。在若干年的明清易代后,周似乎忘记了根本,做了清朝重臣,此是别话,再表。

陈、周阔别十七年后在京相遇,其欣喜不言而喻。时,周亮工的作诗水平已有大进,令陈洪绶刮目相看。此情此状,太遥远了,不过有两条,可以佐证。

一条是黄涌泉的《陈洪绶年谱》,是这样描述的:“是年,周亮工谒选来京都,先生雅好亮工诗,遂成莫逆交。”

一条是周亮工对此的自述,写在其专著《读画录》中:“辛巳余谒选,再见与都门,同金道隐、伍铁山诸君子结诗社,章侯谬好余诗,遂成莫逆交。”

周亮工离京赴潍前,陈洪绶作《归去图》相赠。周亮工在《读画记》中载:“余方赴潍,章侯遽作《归去图》相赠,可识其旷怀矣。”

陈、周再次相遇又在过了十年以后。是顺治七年,即1650年。时陈洪绶五十三岁,周亮工三十九岁。岁月沧桑,已是换了天地。周亮工已于易代后的顺治二年(1645)降清。《赖古堂集》附录之“年谱”有载:“乙酉三十四岁,王师下江南,遂以御史招抚两淮,授两淮盐运使,以原御史衔改盐法道之设。”王璜生所编的“陈洪绶年表”也有载:“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四十八岁。……是年周亮工降清。”

这一年,周亮工任福建按察使。五月,周北上述职过杭州,与陈洪绶相遇,时陈洪绶寄居杭州。周亮工索画于陈洪绶,先“勿与”,屡请,次月陈洪绶则为周亮工作《归去来图卷》。

王璜生所编的“陈洪绶年表”对此有详述:“清顺治七年,庚寅(1650),五十三岁。五月,周亮工北上过杭州求画,勿与。六月,在林仲清家,请萧数青整理笔墨,为周亮工作《归去来图卷》于杭州定香桥畔。画分十一段。为‘采菊’‘寄力’‘种秫’‘归去’‘无酒’‘解绶’‘贳酒’‘赞扇’‘却馈’‘行乞’‘灌酒’。题款云:‘庚寅夏仲,周栎老见索。夏季林仲青所萧数青理笔墨于定香桥下。’”

陈洪绶恐怕也是寓画于意。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故交周亮工降清,路过杭州向他索画,洪绶不应;后经屡请,才作《归去来图》,用心良苦地劝周亮工不要为清廷服务。图中《解绶》一幅,绘陶渊明傲然官禄,两眼充满着愤懑的神色,形象高大;而接印的书生,个子矮小,弯背荷腰,一副拘谨贪禄的猥琐模样。”

对此,周亮工在《赖古堂集》卷二十二之“题陈章侯画,寄林铁崖”中也有所及:“章侯与予交二十年。十五年前只在都门为余作《归去图》一幅,再索之,舌敝颖秃,弗应也。庚寅北上,与此君晤于湖上,其坚不落笔如昔。”周亮工应该明了老莲当时的心态的。

第二年,顺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周亮工南下入闽,过杭州,再晤陈洪绶,还是在上年的定香桥畔。这次,陈洪绶满足了周亮工索画的要求,欣然落笔,并一气连续画了十多天,共作画四十余幅,算得上是中国画坛上的一桩隆重的画事。周亮工还记下了陈洪绶当时作画时的情状,传神得很。还是《赖古堂集》卷二十二之“题陈章侯画,寄林铁崖”:“明年余复入闽,再晤于定香桥。君欣然曰,此予为子作画时矣。急命绢素,或拈黄叶菜,佐绍兴深黑酿,或令萧数青倚槛歌,然不数声辄令止。或以一手爬头垢,或以双指搔脚爪,或瞪目不语,或手持不律、口戏顽童,率无半刻定静。自定香桥移余寓,自余寓移湖干,移道观,移舫,移昭庆。迨祖余津亭,独携笔墨,凡十又一日,计为余作大小横直幅四十有二……”

王璜生所编的“陈洪绶年表”也有记述:“是年,周亮工入闽,途经杭州,再晤陈洪绶于定香桥畔,陈洪绶为之作《高士雅筵图卷》等大小横直四十二件。”

从中似乎可以看出,这次陈洪绶为周亮工作画,其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君欣然曰,此予为子作画时矣。”在周亮工滞杭期间,陈洪绶除了欣然作画,二人互有诗歌唱还,陈洪绶的诗题是《喜周元亮至湖上》,光看诗题,也是很能反映出陈洪绶当时心态的。全诗分二阙,其一:“独脱烽烟地,同寻菡萏居。半年两握手,十载几封书。人壮吾新老,兵销会不疏。此来难久住,一笑一唏嘘。”其二:“索画苍夫在,生俏伸丽人。云中车马日,桃叶大堤春。笔墨神霄谱,装潢鸾雀新。开看湖上月,萧鼓杂嘉宾。”还是能从中读出一些寂寥沧桑的心情的。

周亮工和诗一首,收《赖古堂集》卷三,题为:《章侯闻予将返湖上,预成一诗,次韵答之》:全诗为:“地入蛮乡去,谁留湖上居。相期强善饭,悔不早焚书。送别潮声阔,怀人雁影疏。赠予山怪甚,帝见亦医虚。”

接连两次杭州相会,前后也不过半年左右,而陈洪绶对于周亮工的索画要求,完全持两种态度,周亮工不免也是心存迟疑。

其实陈洪绶如此欣然态度,恐怕也是感觉到了自己心力难济,且世事无常,来日无多了吧。与故交周亮工这次做别,何日得以再见,茫然得很了。别后,陈洪绶还写诗一首《寄周陶庵》,有这样的诗句:“别后病三日,始成出处图。松栖处士迹,骑拥武侯躯。酷学高人笔,深摹伟丈夫。吾思易地语,子忍负之乎?”也有一种无奈之思。

第二年,即顺治九年(1652),陈洪绶逝世,享年五十五岁。陈洪绶的死因及去世的具体日子,至今仍是个谜。在老莲的年谱年表及简历中,只着一个“卒”字了结。研究者一般认为属非正常死亡。

顺治八年(1651),周亮工与陈洪绶杭州一别,竟是死别。不过,陈、周二位至交的最后一见,却是给后人留下了传世至宝,周亮工对陈洪绶传下的画作,更是视为珍宝,且秘不示人。还是《赖古堂集》卷二十二之“题陈章侯画,寄林铁崖”有载:“岂意予入闽后,君遂作古人哉!予感君之意,既所得夥,未敢以一幅贻人。”毕竟至交,惺惺相惜,周亮工是懂得陈洪绶的传世价值的。

后来,周亮工在其多部著作中,多次论及陈洪绶,如:《读画录》《书影》《赖古堂集》等。可见陈洪绶在周亮工心目中一直难忘。周亮工在《读画录》专列“陈章侯”一章,为陈洪绶立传,传神得很,是传世经典,其中写道:“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者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云,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素强之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浼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也。以此多为人诟厉。年五十六,卒于山阴。”

周亮工客居诸暨时日不多,数载而已,且是年少时光。但诸暨一地,也是留在了周亮工的心底,无法挥去,在后来不少文字中,时见关于诸暨的记述,读来颇有意味。《书影》卷一即有这样一则关于诸暨的文字:“仙游唐梅臣为诸暨令,既去,书‘浣纱’二字,付陈太学归,勒之石上,好事者谬传,以为右军笔迹。王季重争之为褚河南,又争之为唐宋高手所赝。”但又云“予侍家大人在暨时,邑中人言:实陈章侯书,予见梅臣书甚多,皆软媚无少骨气,二字断非梅臣手笔。然每晤章侯,忘问之”。

周亮工写道诸暨,似乎总是忘不掉陈洪绶的。

同类推荐
  • 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

    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

    本书是以古代送别为创作主题的一类诗歌作品,其特点在于借助历史抒写送别情怀或发表议论。从送行者一方讲是“送”,从离别者一方讲是“别”。 从古至今,“送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共选录历代怀古诗词300首,其中包括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等各朝代的名家名作。从时间上说上起西周,下迄明清;从空间上说,送别所涉及的地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本书除送别诗之外,还选录了一些送别词。送别词是对送别诗的发展,将送别诗、词并录,可有助于读者更清晰地了解送别文学的全貌。
  • 五一先生诗集

    五一先生诗集

    吴卫祖先生,字越,号鄙夫,别号怪癖、西伍、辛卯兔,又号五一先生,一九五一年生。江苏江阴申港西伍村人。爱博览、好云游、广交友。兴趣广泛,尤嗜盆景、书法和文学艺术。
  •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力求使读者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思想传统有个初步印象,认识到那里面有许多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的言论,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对古代诗学的研究,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本土文论的无穷兴味,体味到古代很多文论著述有助于我们对一切文学的欣赏,有益于心理的纯净和精神升华。
  • 胡适散文

    胡适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走向生态人文主义

    走向生态人文主义

    本书从动物研究的视角出发,阐释了生态人文主义的概念,以此为理论依据,详尽探讨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深刻挖掘了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动物意象的内涵、作用、价值和意义,对《五号屠场》、《冠军的早餐》、《泰坦的女妖》、《戏法》、《格拉帕格斯群岛》、《玩笑》等小说中所表现的食肉行为、动物伴侣、动物饲养场等人与动物关系的表现方式进行深刻解读,展示冯内古特通过这些意象所呈现的人性的凶残、后工业社会……
热门推荐
  • 快穿之逆天炮灰

    快穿之逆天炮灰

    乔秋:我的性别究竟是什么?季如枫:我也想知道我的性别究竟是什么?乔秋:兄弟,要怀疑人生么?季如枫:已经在怀疑了……
  • 玄武炎黄纪

    玄武炎黄纪

    以我炎黄之血,铸我炎黄魂!你问我是谁?我!叶不凡!炎黄子孙!你问我想做什么?我要踏足那玄神巅峰,用实力铸就一个和平世界!
  • 键盘侠,滚粗!

    键盘侠,滚粗!

    白秋明是执念消除师,由受害者许愿,让施害者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由此达到消除受害者执念的目的。键盘侠,接招吧!(一对一,有CP)作者实习,更新时间一般在晚上,么么哒,求收藏。文笔不好,不喜请点叉,互相尊重。
  • 下午好我的亲亲酸奶味英雄

    下午好我的亲亲酸奶味英雄

    “大家好,我叫鹿小一。”“大家好,我叫陆泽曜。”初见,倾心却不自知;
  • 凤逆九天:废材鬼面杀手妃

    凤逆九天:废材鬼面杀手妃

    她是现世冷血杀手,一朝穿越,竟成了东蒙最无用的废材女。没有灵力,还被毁容、退婚,身为将门之后,岂非能容忍他们如此嚣张骷髅军只听命于她,天下灵兽也尽数听她号令,且看这天下如何被她搅个天翻地覆他乃异界帝王,腹黑狠厉,却唯独对她温柔以待,试问这天下,何人不羡这独一无二“喂,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弱”某女问道“嗯,非常弱”某男很诚垦地答道,却不想一脚被某女踢开“滚,竟敢嫌老娘弱,谁强找谁去”某男摸摸下巴,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 看完烟火再回去

    看完烟火再回去

    麻辣女记者柳田,一度叱咤体育报足球版块,却被强悍女主编马青赶鸭子上架般扔进了陌生的羽毛球世界,在那里兴风作浪。这位连做梦都是小贝向她求婚的铁杆帅哥迷竟有眼不识羽坛顶级选手关傲君、罗超,一上来就因为小熊维尼内裤的曝光与冷酷的关傲君结下深仇大恨,还好有位温柔体贴的罗超不时为她解围,才没被大明星封杀……
  • 传奇将军祁致中

    传奇将军祁致中

    1927年清明节刚过的一天上午十点多钟,几挂马车驶进了佳木斯。从车上下来一群闯关东的人们……他们背着行李卷,熙熙攘攘地走进城里。此时,在一个广场上,站着十几个东北军军人,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矮胖子军官。他望着一群下车的小伙子们大声喊道:“南来的,北往的,都听清楚了!奉天城大帅府有命令,东北军要扩军,今个儿在这旮达招兵。乐意吃粮当兵的男子汉,马上来报名吧!现在报名,马上就去穿军装,吃饭管够,一天两顿大馒头一顿大饼子,三天一顿肥猪肉,五天一顿饺子,月饷三块现大洋,寄回老家孝敬爹娘……”
  • 八卦医学史:不生病,历史也会不一样

    八卦医学史:不生病,历史也会不一样

    从医学角度,犀利晓畅地解读了一系列中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文学作品人物,在浩瀚的历史中探求真相,在香艳的八卦中普及医学知识。即使你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文史爱好者,在你熟悉的文史领域里,有着你所不知道的、与疾病有关的历史。可能,这些医生都不一定知道。书中所写看似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实则处处流淌着医者的人文情怀。
  • 腹黑萌宝,顾少快追妻

    腹黑萌宝,顾少快追妻

    被人陷害,她毁了脸,她失去了爱情,还怀了一个父亲不知道是谁的孩子,人生狼狈至极。五年后,她顶着一张完好的脸,重新归来,可孩子却被抢走了,一个尊贵的男人强势的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他不仅成为了她孩子的父亲,还想成为她的男人。呵,妄想,她一次次逃离,却又被他一次次抓了回来。他像捧着至宝似的捧着她的脸,“苏以沫,放弃吧,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把你抓回来的。”“呵,顾先生,不娶何撩啊。”“好,我娶你,现在可以撩了么?”“……”
  • 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引导。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奋起直追,更要在精神文化上焕发出自己的精气神。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顺应世情民意,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用24个字提炼出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