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6200000005

第5章 团结学校(1)

6

庆有出生的前两年,南同蒲铁路线东边的南无村和几个相邻村子的干部找到公社,反映娃娃们去铁路线西边的联合学校上学,路远不说,横穿火车道太操心了,压死谁家的娃娃都不好,要求公社在铁路线东边再办一所学校。公社同意各村派出义务工,把南无村和后洼庄交界的坟地推平,盖一座八年制新学校。学校是建成了,为了就近挖土打土坯砌墙,生生挖出一条大沟。下过几场暴雨后,沟里积了一人高的水,娃娃们放学后偷偷游野泳,淹死好几个。为了和铁路西边的联合学校有区别,这个学校被命名为“团结学校”,把各村上过高中的“文才子”集中起来当老师,联合学校一个姓林的副校长被派来当团结学校的校长,一干就是十几年。娃娃们在团结学校可以从幼儿班一直上完八年级,只是一起哭闹着进了幼儿班的同学有百十号人,一路上到八年级就剩下了十来个,对付着初中毕了业就老大不小了,该婚的该嫁的就那么回事,三十亩地一棵苗儿培养出个高中生,到头儿还得回来当老师。村街东坡下老德福的闺女珍儿上了个大学回来,穿着白底蓝花的连衣裙在村街上走,背后婶子大娘都飞白眼儿,为老不尊地打赌猜那女子裙子底下有没有穿裤衩儿。

团结学校刚办起来的时候,从各村抽调干净手巧的妇女轮流到学校食堂给老师做饭,一天记八个工分,一个工分七毛钱,做三顿饭能挣五块六,还管吃喝,婆娘们都抢着去,庆有妈是干部家属,人长得精神,穿戴也比一般家户好,经常被村里派去团结学校做饭。庆有上学后,学校早有了专门的厨师,他妈还是隔三岔五做点好吃的送到学校去,在教室玻璃窗外面探头探脑,班主任每次都叫住庆有妈,说庆有调皮捣蛋老闯祸,林校长要亲自和家长谈话哩。庆有妈当着班主任的面唾沫横飞地骂儿子几句,转脸就喜眉笑眼地去校长办公室谈话。庆有念书念到五年级的时候,村里的婆娘们才发现他和林校长越长越像,活脱脱就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庆有妈再夹着个头巾裹的包袱出村往团结学校方向走,背后的白眼儿和闲话就像田野上的蜂飞蝶舞一样热闹起来。村子里还有个爱往团结学校跑的婆娘就是铁头妈,铁头妈有点胖,可是南无村最白的女人,比部队营房里的干部家属还白嫩一些,外号叫做“头道面”。铁头爸是个豁豁儿,城里的医生叫“兔唇”,铁头也是个豁豁儿,和他爸一样,不一样的是他爸的豁豁儿和人中对齐着,他的豁豁儿有点偏,而且不太容易看出来。铁头爸的外号是“兔娃儿”,铁头就世袭了他爸的外号,课间十分钟的时候,天平的弟弟天星板着脸走到铁头跟前,拍拍他的肩膀,然后抬头望着天,铁头眨眨眼问天星:“你看什么?”那个家伙就一本正经地说:“月亮出来了。”铁头看半天说:“我看不见呀,白天怎么会有月亮?”天星眨眨眼睛,仿佛百思不得其解地撂下句:“没有吗?——没有月亮的话,兔娃儿从哪里跑下来的?”大笑着就跑,铁头在脚下拾起块半头砖跟在后面撵,嘶叫着,用袖子抹着飞溅的眼泪。铁头弟弟可不是个豁豁儿,这让铁头爸很骄傲,虽然铁头弟弟越长越和庆有像弟兄俩,他也不在乎,铁头弟弟不叫铜头,叫“文明”,村里人都说这个名字是林校长取的,铁头爸也不在乎那个,他坚信老二有了这个名字,注定将来是个大学生。学书和庆有住在村南,铁头和文明家在村北,学书几乎没见过铁头爸几回,见的时候也是铁头爸赶着大车像夸父追日一样在大路上呼啸而过。

团结学校最叫学生害怕的不是林校长,是八年级的班主任郭老师,郭老师的两个闺女秀芹和秀芳都在七年级,和庆有、铁头是同班,但郭老师从来不让秀芹和秀芳叫她妈妈,让她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叫郭老师。郭老师最叫学生害怕的是她长着两道和男人一样的扫帚眉,只要那两道扫帚眉倒立起来,那些调皮捣蛋的男生就想上茅房。她和外村嫁过来的庆有妈、铁头妈不一样,她是本村的姑娘嫁在本村,晋南老话说“好女不出村”,说的是模样儿标致的闺女早早就会有人家相中,郭老师两道扫帚眉,左边的鼻翼还有一颗大痦子,却也因为有早当家的美名和联合学校高中生的文凭嫁在了本村,男人还当过村干部。郭老师这辈子最不能见的人就是庆有妈和铁头妈,她对她们熟视无睹,对她们的儿子下手最狠,庆有和铁头挂着花回到家,问清是别的老师打的,庆有妈和铁头妈从不善罢甘休,一定要打上老师的家门去讨个公道;问清是郭老师打的,不但当妈的不替儿子去出气,当儿子的还要接着挨亲妈的打。所以庆有和铁头七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当妈的没有多说话,心里还着实松了一口气。郭老师在南无村的十字路口提起庆有妈和铁头妈,眼睛就会眯起来,鼻翼上那颗痦子像只黑蜘蛛一样在半边脸上乱爬,但她不像村里婆娘那样咬牙切齿地低声咒骂,她是个文化人,光明磊落地大声宣布:“那是两个狐狸精,全都是卖×的!”高门大嗓正气凛然。

其实,庆有妈和铁头妈也不对付,甚至可以说势不两立,庆有妈心里最不美气的事情是,庆有已经不念书了,铁头的弟弟文明还在上学,并且是团结学校学习最好的学生,林校长经常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他,连郭老师都没有打过他。为此庆有妈每次在村街上碰到铁头妈,都要在背后嘀咕着咒她:“浪死吧,浪死吧,那么多人喝农药死了,你怎么不喝点去死呢?”铁头妈看上去娇气,干活儿可下辛苦,男人能干的她都干,男人不干的她还干,劳动的美德使她在村子里的声誉多少比庆有妈要好一些,如果不是铁头闯了祸,她打心眼儿里不想让娃娃辍学劳动。铁头上课听不进去,下课玩“打敲戈”第一名,口袋里多会儿都装着各种型号的“敲戈”(找一段一指长的木棍,把两头削尖成锥状,就是“敲戈”)。玩的时候用一块菜刀形状的木板,把敲戈的尖头敲一下,让它跳起来,然后用木板凌空一抽,谁抽得远谁赢。铁头能一板子把敲戈抽过教室的房顶去,这项绝技让他在课间十分钟成为明星。直到有一天,他的敲戈飞过红色窗框灰色屋顶的第一排教室,插入后排刚出教室门的放羊娃新民的右眼。这次“敲戈事件”造成的后果,一是新民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被人叫做“瞎民”;二是在中人老培基的调解下,新民家用二亩旱地换了铁头家二亩水浇地。

学校出了这么严重的意外伤害事件,林校长深感责任重大,把郭老师叫到校长办公室了解情况。郭老师和铁头妈、庆有妈都是相邻村子里一拨儿大小的,做姑娘的时候赶集逢会就常碰面,几十年来把铁头妈、庆有妈那些风流韵事听得满耳朵都是,是最瞧不起她们的,进得门来,不等林校长开口,先大着嗓门嚷:“林校长,你是不知道,铁头妈就是南无村的‘白骨精’,上梁不正下梁歪,她能调教出什么好百姓来?!”林校长抬手摸摸自己的大背头,皱起两道浓眉问道:“郭老师,依你看,我们该怎么处分铁头呢?”郭老师一拍桌子:“这还不简单,叫他退学就是,这样的害群之马,留在学校肯定还要出大事!”林校长沉吟半晌,自言自语:“铁头不退学,确实没办法交代受了害的新民家,可是,谁去做铁头家长的工作呢?”他抬头期许地望着郭老师,郭老师瞪起眼打断他:“你少来这一套,反正我不去,我这辈子不会踏进那家家门一步,我怕脏了我的鞋底子!”林校长摸摸自己的背头说:“那只好我亲自去了,这种得罪人的事,除了我这个当校长的顶这个血盔子,谁也不愿意去干!”

黄昏里,放了学,林校长骑着自行车一路下坡往南无村走,夕照把团结学校的围墙涂抹成了铜墙金壁,围墙外那一沟死水也在晚风中金光粼粼,眼底的南无村笼罩在砖蓝色的炊烟之中。正是暮春时节,桐花凋落,槐花胜雪,村子里弥漫着炊烟和花香交织在一起的又甜又辣的味道,这气味让林校长心旷神怡,和铁头妈相好这么多年,他还真没去过她的家里,这些属于乡村的气味,使他的心柔软起来,脚步踯躅起来。南无村这条一根肠子通屁眼的大路,在被春雨浸润得酥软后,被车轮碾压出无数的辙痕,那些翻卷的辙泥在阳光的炙烤下变得坚硬光滑,自行车轮胎压上去就像上了鹅卵石,稍不留神就会人仰马翻。林校长下了车子,推着往前走,到了十字路口的井台那里,从马房院里蹿出来一匹牲口,四蹄翻飞,硕大的脑袋高高扬起冲过来。林校长慌忙握着车把背靠着夯土墙站住,那匹受惊的骡子“踏踏”地从眼前过去了,惊出他一身冷汗。只见一个脖子上鼓着个核桃大的肉瘤的人追出马房院,嘴里大声斥骂着那匹骡子,一路小跑过林校长的眼前,掉了圈儿的草帽早被雨淋成了青灰色,他没看见林校长,因为他只有一只眼,而且是凹陷下去的被眵目糊包裹得只剩一条缝儿的眼,另一只绿色瞳仁的铜铃大眼其实是假眼,南无村的人都说塞的是一颗狗眼珠,这个人是三队队长嘉成的爸。林校长贴在墙上,望着他踉跄着跑过,只觉得面熟,一下子也想不起来叫什么,错过了问清铁头家住在哪一排。

好在南无村的格局泾渭分明,一条大路串着十几条巷子,往后走就是,况且每个巷子口的电线杆下面都有两三个老汉和婆婆子摆在那里说闲话,刚才也被受惊的骡子干扰,消失了一会儿,大多数骂骂咧咧地回家去做晚饭了,剩下一两个家里有人做饭的,依然回到电线杆下,等着吃饭的时分。林校长推着车子走到一个巷子口,在一棵从茅房伸出来的巨大的国槐树下站定,几瓣白里泛黄的槐花立刻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张口问坐在电线杆下的一个黑脸的婆婆子:“婶子,铁头家在哪一排呢?”婆婆子是大队会计铁山的妈,她瞪起眼睛反问他:“你是谁呢?”林校长笑笑说:“我是团结校的校长。”铁山妈恍然大悟:“哦,是先生啊!就是这一排,我给你吆喝铁头妈出来。”她扶着电线杆站起来,扯起嗓子吆喝:“铁头妈——铁头妈——”林校长被逗笑了:“婶子婶子,不用了,不用了,你告诉我是哪一家,我反正要进去的。”铁山妈瞪着白珠大黑珠小的眼睛看看他,抬起胳膊指着第三家说:“就是第三家,看见了吗,新扎的栅栏门,这会儿铁头妈在哩,铁头爸被公社抽到渠上做工了。”林校长胡乱答应着进了巷子。走过有国槐的那家,又过了栽着满院子苹果树的那家,第三家墙外栽着一棵桃树,桃树刚刚结了小指头肚大小的果子,藏在叶子底下,像一树密密麻麻的青梅,树下是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粪堆,表面上用麦秸泥抹得平平整整,里面沤着农家肥。过了粪堆才看见大门,门口的土地平展展瓷光光,黄土被夯实后坚硬如铁,泛白如雪。林校长站在散发着新荆条气味的栅栏门外朝院子里张望,不敢贸然进去,怕养着狗,可以看见厦屋窗户上过年时贴的窗花残红未褪。正不知如何是好,隐隐约约看见窗户玻璃里有人冲他招手,林校长心头一热,左右看看没有人,快步推着自行车走进院子,支好车子,抢上几步撩开门帘进了屋。

谁也没有想到,学习好的娃娃心眼儿窄,文明不知道在学校还是在村里听了些什么话,礼拜天回到家里,本来父母心疼他学习好,带着铁头下了地,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看书,他却趁着家里没人喝了农药。隔壁邻居到他家里借农具,看见娃口吐白沫在地上打滚,闻味儿就知道喝了“敌敌畏”,赶紧喊来人用平车拉到部队卫生院。灌了肠,好容易救了过来,晚上还喝了一碗黄豆米汤,文明拉着他妈的手说:“我是念书念糊了心,不该干这糊涂事,这下知道喝药遭罪了,以后更得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把你和我爸接到城里去享福。”说话的时候眼睛亮闪闪的,脸蛋也白里透红,谁知半夜突然发作,一会儿就没气儿了。这事学书是听庆有讲的,庆有说:“喝上药的人救活了不能太灵光,太灵光了就是‘灵光返照’,离死不远了!”后来学书才知道,那个词儿准确地应该叫“回光返照”,这是他真正理解其深刻含义的第一个成语。

7

文明死的时候十五岁,按照晋南的风俗,过了十二岁生日就圆满了,死了不算夭折,要找个女人尸骨来冥婚才能下葬。他伯伯骑着叫驴跑了十几个村子都没打听到谁家死了闺女,眼看着下葬的日子要到了,和文明的寿器并排的那副棺材还是空的——这副小棺材是村头的木匠福娃赶制出来的,比个风箱长一点,大红的漆水味道还很呛人,油漆味混杂在缭绕的香火和隐隐的尸臭里,把死亡的味道送进每个人的鼻孔里去。后洼庄的风水先生黄瞎瞎算出来村口那棵老柳树上附着个枉死鬼,是女的,指挥着几个帮忙的人搬着东西到了村口,在柳树下安放个小方桌,摆上几样干果贡品,香炉里插上两根香,烧了几张黄纸,念念有词一番,吩咐铁头赶紧爬到树上去,折几根枯枝下来,用根红布带子捆在一起,就把这捆儿柴火权当尸骨放进了小棺材里,吹打一番,和文明的棺材下到一个墓穴里,入土为安了。

入土前有个重要仪式叫“送灯”。亲属们在灵桌前轮番祭拜一番,祭拜时,通常由两位懂得风俗和礼节的婶子大娘搀着,教不同辈分和远近亲疏的人不一样的顺序和磕头方法,这两个人通常是庆有妈和兴儿妈,庆有妈当然不会来,顶替她的是金海妈,福娃婆娘是个热心人,也很乐意在帮忙中学习。这是生者和死者最后的告别仪式,亲属们熬到现在基本上把眼泪也流干了,平常殁了老人是喜丧,再加上那些敲金鼓吹唢呐的故意弄出些滑稽动作和丑角唱段来逗人笑,抵消着悲伤,常常把这庄严的祭祀搞得哭笑不得,恰如人活在世上时的一个总结。但文明多少算夭折,小小年纪也没多少人应该祭拜他,于是草草完成仪式,就要给他“送灯”了。由一个最至亲的晚辈提着一盏白灯笼走在前头,大家排着队一路号哭到村西南通往团结学校的路口,不是只把文明送到这个路口,祖辈以来南无村死了人都把“灯”送到这个路口,据说这里原先有个土地庙,要把人的灵魂引到这里才算交还给大地,虽然土地庙早就片瓦不存了,这个地方却清清楚楚地记在祖祖辈辈人的心里,把灯送到这里,亲人跪下再尽情号哭一番,吹灯拔蜡,一个人的灵魂之灯就算永远熄灭了。这些年白纸灯笼不好找了,就找一块方形木板,四角钻孔,用铁丝或者麻绳穿到孔里,再找来个空罐头瓶,倒进一瓢滚烫的开水,热胀冷缩的原因,瓶子的厚底就会爆开一圈裂缝,自己掉下来;把半截点着的白蜡烛栽到方木板的中间,用没底的罐头瓶套住,就是一个简易的气死风灯,吹灭的时候也省劲。也有用马灯代替的,但马灯要烧煤油,吹灭的时候还得勾住铁环把玻璃罩提上去,很费事,有时会很蹊跷地卡住,引起不必要的惊慌,所以还是用罐头瓶灯的多一些。把文明的灯送走后,请来当丧事总管的老培基发现铁头爸的眼神发直,和他说话也木木呆呆,前言不搭后语,当时以为是伤心过度,过后才发现那个兔唇的庄稼汉真的痴呆了,有人就说铁头爸不该给儿子去送灯,结果把自己的魂儿也送走了。

同类推荐
  • 家园

    家园

    1975年,无论人心还是社会,只是仿佛没有白日一般的睡意深沉。一过晚上九点,人们便真的睡熟了。上海的大街小巷,无论是陈旧的四十年代花园洋房,还是三十年代的美国式公寓,或者是二十年代的石库门里弄,十年代涂抹了棕红色油漆的木质板屋,便渐渐散发出压抑而失望的躯体在沉睡时动物般微臭的体味。那深长而寂寞的睡意,如街道上的夜雾沉甸甸地漂浮着,笼罩了整个城市。三年前,毛泽东诗词的美国翻译者伯恩斯通从上海访问归去,发表观感说,中国人的身体丝毫没有本位感,它们如此沉静,犹如自然界中的山水。
  • 美丽的日子

    美丽的日子

    滕肖澜的《美丽的日子》,叙述沉着,结构精巧,细致刻画两代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展现了普通女性追求婚姻幸福的执著梦想,她们的苦涩酸楚、她们的缜密机心、她们的笨拙和坚韧。这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美与善、同情与爱的珍重表达。名实、显隐、城乡、进出等细节的对照描写,从独特的角度生动表现了中国式的家庭观念和婚姻伦理。
  • 隋乱4:扬州慢

    隋乱4:扬州慢

    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丽大败而归。李旭和刘宏基率部经过惨烈的血战,终于侥幸得脱。事后,宇文家族百般笼络李旭,李婉儿因此对李旭恼羞成怒……杨广心有不甘,再次陈兵辽河。但就在宇文述即将攻下辽阳城之时,杨玄感突然率兵造反,天下震动……
  • 死者不在杀人现场

    死者不在杀人现场

    除夕之夜的北江大学凤凰学生公寓里,丝毫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因为此时正是寒假,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已回家。少数没有回家的,也大多去参加校方组织的新年晚会去了。寒风凛冽,寒意迫人。宋子天走在这死寂的园中,心中忽然有种莫名的恐慌感。和他同行的,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大胖子,叫孙朗,他和宋子天是同宿舍的室友。他们没有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新年晚会等一系列活动,而是待在宿舍里玩了一整天的电脑游戏。
  • 曾经的爱情

    曾经的爱情

    这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除夕之夜。四周噼噼啪啪地炸响着爆竹,千万盏彩灯渲染着传统春节的喜庆气氛。年末岁首,人人都有一番回顾,一腔感慨。既缅怀已逝的时光,又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岁月交替,季节轮回,许多事情都可以从头再来,惟独时光不可倒流,往事不再。年夜饭,已名存实亡。叶国庆出车未归。不知是事情原本如此凑巧,还是他有意为之。尽管他已打过电话说尽可能赶在午夜之前回家,但那种通过电线传递过来的声音,使温碧云更感到虚假与凄清。
热门推荐
  • 良田沃土

    良田沃土

    林老汉有一亩良田;闺女也已长大成年;一在农村种地耕耘;一在城里挥洒血汗。
  • 故事会(2017年8月上)

    故事会(2017年8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通灵鬼眼

    通灵鬼眼

    一起校园灵异事件的偶然目击,“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死亡的阴影浓罩着整个大学校园,为了拯救无辜的生命,“我”踏上了一条死亡之旅。谁是导演这校园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幕后黑手?谁又在窥伺这万古神书《天道酬勤》?失传已久、传说中的阴魂吟、亡魂十三杀,能够对付十万大山里的鬼王和游魂吗?师门恩怨、人鬼奇缘;奇怪的小和尚、苦难的少年,魔窟,阴阳离魂镜……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真正可怕的是妖魔,还是人心?
  • 匆匆那年(全集)

    匆匆那年(全集)

    阳光灿烂的高中校园里,开朗的陈寻喜欢上了孤寂的方茴。在20世纪90年代末,感情懵懂的他们,偷偷经历了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快乐生活。进入大学后,活泼的陈寻因不耐性格冷清的方茴,不耐猜测她的敏感哀愁,而与美丽大方的沈晓棠走到了一起。知晓真相的方茴,无法忍受眼前的事实,便带着巨大的悲伤,远赴澳大利亚。多年以后,方茴终于放下内心阴影,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然而,有一天,电话里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匆匆而逝的时光在那一刻仿佛静止……
  • 灵起守护

    灵起守护

    如果说世界真的改变,灵气复苏,所有人的生活也将随之改变,恰巧你是幸运儿中的一员,面对未知,是继续践行自己的理念,还是随波逐流?欧阳还是希望活的有意义一点,偶尔装一装也是好的。
  • 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上)

    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上)

    关于人生、理想、事业、家庭、教育、爱情、人际交往、道德修养、伦理、个性、命运、科学、艺术、健康等人类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经典名言、名句,“句句价值连城”。翻开《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你将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对话,你的人生将因此而改变、升华、圆满和成功!
  • 你的右脑价值超百万

    你的右脑价值超百万

    《你的右脑价值超百万》将和你一起探寻关于右脑的一些知识,引导你打开你的右脑宝库——你的右脑价值超百万!你在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工作上的创造能力、艺术上的想象能力,都决定于你的右脑。你的右脑是否也在沉睡中?人的大脑拥有无穷无尽的潜力,但如果一直让它处于闲置与沉睡的状态,它的能力就会退化。开发它吧!“地球上未开发比例最高的地区,就是介于我们两只耳朵中间的方寸之地。”美国科学家代尔·欧布莱恩如是说。
  • 赢宝的故事

    赢宝的故事

    赢宝,经历坎坷,逢凶化吉,经历一些挫折后并未消沉,用自己的方式奋斗,走出自己的路,由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小乞丐走向军队的一段励志的故事。
  • 煽

    本书为随笔集。书中收入了海岩关于做人、处世、谈情及成功的的文章,配有图片。
  • 看破,瞬间天晴

    看破,瞬间天晴

    这是一本教你看破万象,放下烦恼的都市身心灵修行悟本。将“正能量”真正实践。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没有烦恼的自在。看破才能放下,放下才能淡定。唯有平静对待世事,才能跳出患得患失的心态。世间种种烦恼、困惑,全部都是因为执迷、执着,困顿其中,所以不得其解。倘若看透了烦恼的本质、困惑的根源,自然豁然开朗、心如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