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5900000002

第2章 人树俱老

第一辑 心心念念处 全是故乡

我终于能够理解,

何谓岁月,

何谓思念,

何谓人生。

在我去买人生中第一套房子的时候,我有非常多的选择。那个年代,全中国都还没有开始限购,只要手里的积蓄足够,我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城市。事实上,那时候的中国房价低于我的收入,买房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十年之后,尽人皆知,要买大城市的一套房一般要耗费好几十年的光阴,甚至是两代人共同打拼的所有积蓄。

还是说回当年吧!我在江南和江北不同的城区,徘徊了一大圈,又在大学附近、闹市的交通路口,还有上班的单位旁边仔细考察了一遍,最后选择了大学附近。工厂会搬迁,企业会倒闭,政府办公大楼也会建新,只有那些大学独占优势,靠山傍水,占据了整座城市里自然风景最好的地方。

然后,我做出了一个非常不符合常理的决定,我选择了一楼。

那时候,门口有晚樱和栀子花,还是几棵瘦小的树木。

上班、下班、辞职;吃饭、睡觉、出门。多年之后,它们长大了,它们开花了。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住在一楼,在南方,一楼可潮湿了。我回答他们,因为我太懒,不想爬楼,将来家里老人腿脚不便了,也不用爬楼梯。

友人说,那你可以选择电梯楼啊!你们小区也有小高层啊!

我只好又回答他们,我害怕坐电梯,每次看见报道里那些出事故的新闻都心有余悸,还是一楼好,不用爬楼,不用坐电梯。

朋友们就不再继续追问了。他们相信了我的说法,其实我还有别的想法,但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真的不好意思言说,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我想看着那些树长大,我想跟它们在一起,以一种非常近的距离。住在二楼以上,就很难近距离地触摸到树木了。

我想看着它们枝繁叶茂,绿荫遮地;看着它们花开又花落,日暮黄昏。风吹过来时,看着它们的枝叶像雪一般纷飞;下雨的时候,一定会有雨滴敲打着树叶哗哗作响。那个时候,我可以发一会儿呆,想一想古人写过的美好诗词,想一想过往人生的种种经历。

有时候,一些鸟雀在树上鸣叫,我把窗子打开,书桌上有我吃剩的零食,这些不知名的鸟雀就会扑进来,啄几口面包,咬几粒葵花籽或者花生碎。

有时候,常常是在夏日的慵懒时光,流浪猫会在树下睡觉。我会靠着窗户静静地看着它们,看它们伸懒腰打哈欠,看到自己犯困后就回床上睡午觉。

我经常接到一些外出讲座的邀请,有时候又要照顾生病住院的家人,忙忙碌碌,焦头烂额的。

每次有一阵子不在家,再回去的时候,总感觉那些树也在翘首以盼。它们不声不语,平平静静,留守在原地,身在情常在。

为此我付出的代价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家里都会潮湿地“发霉”。家里的地板瓷砖总是湿漉漉的,我只得拿着旧报纸,一张一张铺在地上吸水,干燥了半个小时,马上又沤水,我多么庆幸没有采用木地板啊。

住在一楼,炎热的夏天固然格外清凉;但到了冬天,开三个取暖器都不管用。

好处和不足联袂而来,唯有一并接受。

住在一楼,除了可以看树,白天还能看见各种人穿梭路过。有的大声说话,琐碎嘈杂;有的小步走过,静悄悄的。我安静地聆听,那些细碎的只言片语不仅沉淀着光阴流逝而过的小秘密,同时也变成我生活和文字的一部分。

一年又一年,树们越来越茂盛,有些枝叶甚至穿窗而来。我在它们的陪伴下,写一会儿字,看一会儿书,听一会儿曲子。时间倏忽流逝。

然后岁月渐去,我们人树俱老。

生命中,有树陪伴的这小部分时间,是独属于我自己的。

同类推荐
  • “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

    “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

    较之古代,近代以来,中国与韩国的历史更加紧密地重叠在一起。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韩国的现代化经验可资中国借鉴者甚多。苑英奕博士所著的《“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一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中国的“底层文学”与韩国的“民众文学”,呈现了中韩现代化共同与不同的经历、反应和心路历程。
  •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歌精选。在诗歌创作中,巴尔蒙特不懈地追求音乐感,在诗句结构、音韵节奏、语言锤炼等方面锐意创新,从而为推动俄罗斯诗歌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巴尔蒙特的许多诗篇,抒发了两个世纪之交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良知,但是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只能发出孤独的哀叹。译者根据巴尔蒙特的诗歌主题编选这本诗选,共分为八辑。本书是“诗歌俄罗斯”系列的第四本。
  • 谷雨诗选(第三卷)

    谷雨诗选(第三卷)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5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四君子图

    四君子图

    这是“冯骥才散文新编”书系五种之一,精选了冯骥才大量的散文作品中描写人物的篇章,筛选作者回忆同行、师友的文字。本书系作者自己精心遴选,书名待定。
  • 怎样活最快乐

    怎样活最快乐

    《怎样活最快乐》是一本真正让自己快乐轻松的枕边书!懂得快乐的人才会拥有快乐!那么怎样生活才会快乐?摆正心态,勇于放弃,乐观豁达,懂得知足,适时忍让以及战胜自我,这是人生的六大快乐秘诀。只要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你的人生就能摆脱劳累,告别烦恼,拥有健康幸福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最慢的是活着

    最慢的是活着

    小说用第一人称,回忆自己与奶奶的点点滴滴。奶奶重男轻女思想的桎梏,导致主人公从小就对奶奶充满抵触与偏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似乎在重走奶奶的路,也渐渐理解了奶奶对生活的执着,两人相互不喜欢却又相依为命。最终在奶奶去世时候,她彻底原谅奶奶,面对周而复始的生活。
  • 赛亚人里的加点升级

    赛亚人里的加点升级

    一座漆黑的石碑,一个地球人的灵魂,等价交换的天赋技能让亚古在龙珠世界之中开始风生水起。直到剧情开始之后,亚古慢慢的发现黑色石碑竟然越发的离谱。任务请完成地球人最强称号。亚古大汗淋漓道:“……。” 新书带着主脑混武侠已经发布,欢迎各位读者大大围观。
  • 非财务经理的7日财务之旅

    非财务经理的7日财务之旅

    本书根据新的《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财经规则的变化,针对参与财务事务的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包括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非财务部门经理和希望了解财务规则的商界人士,从零开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时尚轻松的叙述方式,介绍财务和会计的含义、财务报表的分析、资本运作、商业模式与税收安排等,循序渐进地为读者展开一幅财务管理的清晰画卷,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轻松愉快的7天财务之旅。
  • 古列女传

    古列女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厉爷追妻路茫茫

    厉爷追妻路茫茫

    她,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父母是谁,从她有记忆以来她就是自己一个人他,冷酷无情,十大家族之首的掌家人,手段狠毒他对任何人都是无情冷漠,唯有对她,永远笑着她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平淡淡漠,唯有对他,才会有其他情绪,表情她遇上他……………
  • 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

    公元26世纪,在一个“新世界”里,近乎所有人都住在城市,并说着同一种语言。这些人在出生之前,就被预设成为贵、低、贱几种种姓,于工业化的育婴房里成批生产。在乌托邦集权主义者的统治下,新社会“安定、本分、稳定”,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到边远地区。在那里,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家庭,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却消失殆尽……
  • 魔狱神妃:逆天复仇斗邪君

    魔狱神妃:逆天复仇斗邪君

    前世,她与爱人相爱相杀,枪声响,血花绽,人已亡;今生,遭背叛,被人追杀至断崖,心无可恋,坠崖轻生。再睁开时,大陆风云,齐聚变幻,武林暗涌,波涛骇浪!她说,既已重生,何不报仇雪恨仇人,搅乱一池清水,撼动整片大陆,逆天武斗邪君,踩踏天界魔狱舞!她说,我狂,我傲,我逍遥,凤之傲气,凰之命格,无人可践踏!她说,青鸾生于九重间,三塔齐心乱生天,寒光凌剑青焰染,俯首回望莫待空。云槃上,待那血腥沾满双手,傲然俯视天下时,蓦然回首,依旧倾城,与他携手,笑傲无尽苍穹!(幻泪读者群,群号:361619050,欢迎大家的加入!)
  • 滇缅之列

    滇缅之列

    很遗憾!若打开七彩纷呈的云南地图,甚至瑞丽江与南畹河拥抱的瑞丽地图,在星罗棋布的村寨间,任凭你怎么找,都找不到江桥警犬基地这个名字,而上网输入“百度”后,围绕这个名字的诸多报道纷至沓来。准确地说,应为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瑞丽江桥警犬复训基地。尽管地图上无从找到它的名字,也不可能找到它的名字,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声名,在云南边防被誉为“瑞丽边境第一哨”。傣语叫钢钉叫“列”。
  • 绝世处男

    绝世处男

    一个四十八世转生的处男,肩负着拯救苍生的命运,救世的办法是让自己破处。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总论)

    本书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的总论卷,是对该课题研究成果的综述。把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从质疑到蔑视(1840—1895)、从蔑视到无视(1895—1945)、从敌视到正视((1945—1972)、从正视到“竞合”(1972—)。从国际大背景以及中国、日本的具体历史情境,论述这种转变的深层历史根源以及逻辑根源,对正确认识近代中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