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6400000008

第8章 四十五年无太子

宋仁宗一生最大的痛点不是李元昊,更不是内部的叛乱,而是他没有儿子。庞大的文官集团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他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怎样为他立了一个太子。

做得最精彩的是司马光。

隆重介绍,司马光登场。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生于宋天禧三年(1019年)。因为出生时他父亲司马池正在光州光县做县令,所以取名为“光”。嗯,只是不知为何不叫司马光光。此人出名极早,成名之后着重宣传的是他7岁时就能给家里人讲《左氏春秋》,为他之后成为大历史学家作了铺垫。不过谁都知道,他小时候真正名闻天下的是另一件事。

司马光砸缸。

俗话说“3岁看到老”,从这件事里完全可以看出这人的素质,勇于决断,不顾一切地实施。这些都是真的,在他此后近70年的生命里,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不管对象是一只缸,还是一个国家。

奇妙的是,这样一个人,在他活着的时候,这些都隐藏得非常好,让人看到的一面是温文尔雅、知书达礼、非礼勿做的一位圣贤,而不是本应比唐介还要凶狠凌厉的官场屠夫。之所以会这样,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当时北宋所有的人都瞎了;二是司马光本人的官场功夫实在到家,一边凶狠,一边让所有人敬爱。大家想,会是哪个原因呢?

说到这里,貌似我有点唐突圣贤,与中国人心中普遍存在的司马光大师的形象严重不符。到底怎样,还是让事实说话。世事纷繁杂乱,透过层层迷雾,我们会发现,整个立太子事件,就是司马光以外地官员进入京师官场的一场完美上位秀。

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司马光还在西北的并州做通判。之所以离京都那么远,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仕途历程。

司马光考中进士时才20岁,国家非常重视他,留在京城里做奉礼郎。这是殊荣,可他没有接受,主动要求到边远的南方去,理由很动人,他的父亲司马池当时在杭州做官。

他的起步和包拯一样,化忠为孝,感天动地,一直在苏州做判官,直到父亲去世。守孝结束后,他回到京城任职。不过很快又出去了,展现了他为人的另一面。

绝对、完全、毫无保留地忠于领导。注意,这个领导,并不是孔夫子教导我们的那位独一无二的皇帝,而是当时的独相庞籍。

历史没有记载他们是怎样一见倾心的,司马光从此对庞籍像父亲一样地爱戴和尊敬。这不是乱讲,有无数事实可以证明。最重要的两点就是:

第一,庞籍在狄青升官事件中被梁适搞倒之后,调离京城到西北当官。司马光的选择是放弃国家安排给他的正规工作,跟着老领导下放改造。就这样,他来到并州当通判。

第二,庞籍在西北继续倒霉,他像老朋友范仲淹那样继续向西夏纵深处修堡垒。这就是罪过,和平时期了,你为什么还要一再生事呢?而和平的表现,就是西夏小皇帝在妈妈和舅舅的英明领导下,隔三岔五地向宋朝边境出兵,虽说没有大胜利,可小便宜一定要经常占。

修堡垒,加上临敌小败,庞籍被一贬再贬,直到病死。这期间,司马光牢牢地站在领导身边,曾经三次上书声明庞籍的过错里有他一份,请把处罚分过来一半。

最动人的是庞籍死后,他穿上最正式的衣服,请庞夫人到大堂上,像母亲一样接受他的跪拜。对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亲弟弟(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这在当时获得了所有人的称赞,以及后世的敬仰。

只是很奇怪,庞籍之死,官方派专人治丧,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每一样都是生荣死哀,人家生前是正牌子宰相,为何弄得好像家人无依无靠,如果没有司马光的照顾就会流落街头,惨不忍睹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第一印象。我们可以往好处讲,就是领导死了,家里虽然安康,但是他对领导的爱,绝不会人走茶凉,做人要厚道,永远追随领导!

对领导的亲人,比活着时还要尊敬和亲切……包括“抚”其子如昆弟。抚除了抚育、抚养之外,还有别的解释吗?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同志啊。从这时起,他就有了一个在官场中超级值钱的头衔,以后他写信给别人时,可以这样落款——“你的忠实的司马光”。

范镇写第一篇请立太子的奏章时,司马光在边远的并州第一时间响应。但注意,他不是接着写第二篇奏章,与范镇站在一起,而是写了一封私人信件。信里说,这是件真正的大事,除非不说,说了就要坚持到底。“愿公以死争之。”

石油大鳄洛克菲勒先生当年有句名言:“打前锋的赚不到钱。”他也是这么做的,在所有美国人一窝蜂地往新发现的油田边冲,想抢个新鲜,淘到第一桶金的时候,他按兵不动。直到石油由于过度开采,需求量却没那么大,变得比白菜还便宜时他才冲进去,用极低的价格,不仅把油田盘下来,还把各种开采工具、运输设备都搞到了手。

这才是做事的本事。

千年之前的司马光,在发迹史上与这位大鳄不谋而合。直到范镇的头发变白了之后,司马光才开始行动。最初是非常小心的,他以自己的名义写奏章,同样建议立太子,措辞很小心,这让他抢到了立太子事件的排名位置,可一点都不显山露水。这时,命运也开始眷顾他,开封城里的顶级官场重新洗牌了。

战无不胜、意气风发的大宰相文彦博终于下台,他在为之前的强硬埋单,接替他的是枢密使韩琦。韩相公从这时起变成了另一个人,他强硬得比文彦博还要强硬,温文得仅次于另一位宰相富弼,一位真正适应官场的特殊动物诞生了。

司马光被调回京城,担任了一个绝妙的职务——修起居注。这是比馆阁学士们更能接近皇帝的差使,每天的工作就是给皇帝写日记,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皇帝的每一个举动。这样的好处,就是司马光能第一时间掌握皇帝的心理动态。

比如说,在什么时候跟皇帝说什么话。

嘉祐六年(1061年)闰八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是仁宗的悲伤日。出生仅仅61天的皇十三女死了,就像是天地神灵跟仁宗开的大玩笑。

他想有儿子,为生出个儿子想尽了一切办法,同时也有了效果。两年内,后宫生了四个……女儿。这简直让人欲哭无泪,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吧?哪怕有一个是儿子也好,皇宫内院特意建了一座潜龙宫给未来的皇子住。为什么老天就是不开眼?

关于这一点,实在应该给仁宗正名。不是他无能,是他敌不过时代的命运。常年阅读宋史,每每掩卷沉思,有时我不禁这样想:如果仁宗有自己的儿子,那么让后来的英宗怎样上位?没有英宗的早死,哪来神宗年轻气盛时的改革?如果神宗活得长些,怎会让改革有头无尾?那样哲宗就不会10岁即位,什么事都不懂,被奶奶夺权……再后来天翻地覆,等到他亲政时再把奶奶那一套改过来,然后再早死,才能轮到精彩绝伦、异想天开的赵佶登场。

那时中原陆沉,神州板荡,试问这样的结局都跟仁宗有没有亲生儿子有关吗?

不,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哀,尽管最难受的人肯定是他自己。

这时仁宗已在悲痛中难过得很多天不说话了,就像要再次犯病的样子。司马光就挑在这个他心灵极其脆弱的时刻,写了一道新的奏章。

他没像范镇、包拯、唐介那样简单粗暴地要求皇上立太子,而是说,臣不敢奢望陛下立即就选出东宫太子,只恳请您在宗室之内选出一位聪明仁孝的好孩子,先立为养子,与其他的宗室子弟稍有区别,好好培养。让天下人知道您心有所属,民心官场都会安定。等到他日太子出生,这位养子就可以退归藩邸,只当是为国家培养了一位好臣子。何乐而不为呢?

当天,司马光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皇帝。只见仁宗拿着奏章看了许久,仍然面无表情,像是和往常一样沉默,躲进自己悲哀的心情里,谁也不理。但是他突然说话了。

“难道非得选宗室子弟入嗣吗?”没等司马光回答,他又喃喃自语,“这是忠臣之言啊!一般人是不敢提的。”

“臣提出此议,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司马光如是说。他平静地顺着皇上的话,把中心议题悄悄地往实施上推。

果然,仁宗说:“这有什么害处?选宗室为皇嗣,古已有之,你把奏章交给中书吧。”

从来没有过的大进展!换一个人,心脏肯定会剧烈地狂跳起来,奏章由皇帝的命令传达到中书省,那就是命令宰相们实施了!可这时的司马光,他立即拒绝了。

“请陛下自喻中书宰相。”说着,就请辞告退了。

搞什么,是不是疯了?好不容易皇帝亲口答应,居然就这样轻飘飘地放过去了!但是别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还没有到揭谜底的时候。当天司马光的演出还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演出才刚刚开始。

他从皇宫出来,直接走进中书省,向宰相们汇报工作,具体内容是皇上的健康。近几年仁宗一向龙体欠安,新一届领导班子继承了文彦博的良好习惯,每天都要询问。这一天例行问答结束之后,韩琦没有放他走。宰相大有深意地望着他,像是期待司马光说点什么。

可惜等来的是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韩琦先开的口,他问:“今天皇上还说了什么?”司马光继续沉默,好一会儿之后,才回答:“所言宗庙社稷之计也。”

韩琦微笑了,再没说别的,让司马光离开了。

直到这时,当天的事情才算结束。

司马光平稳地走出了中书省,他知道自己已经给韩琦等最高权力阶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深刻,而且极好。

当仁宗要司马光把立太子的奏章转交中书省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拒绝了。这在后面他和韩琦的谈话中证明,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决定。如果由他来转交,就造成了一个说不清的事实,即立太子这件事是由他司马光一手促成的,连命令都是他从皇帝那里得到后,向整个中书省下达的。

宰执大臣们被晾在了一边,完全被动。

这样做,简直是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让整个官场的其他人通通歇菜。这样贪婪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扔上了火堆,成为众矢之的。以他当时一个小小的修起居注的京官,这样做简直是在找死。

尤其是韩琦当面就点醒他,当天到底和皇上谈了什么。别以为皇宫之内会有什么秘密,别想耍花样!而司马光的表现是非常地乖,他想了又想,选择说实话。“宗庙社稷之计”,就是立太子的事。整个事件过后,他让宰执大人们觉得他既敢做事,更能做事,难能可贵的是他又很会做人。

在这种认知下,韩琦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给了司马光一个天大的面子。某一天,一位姓陈的御史找到司马光,像闲聊一样说:“前些天某次会议上,韩相公跟我说他很欣赏你。说你正在上书说立储的事,能不能把奏章先送到中书省呢?你想做这件事,别自立门户(欲发此议,无自发之)。”

这是示好,也是示威,司马光再次面临选择。韩琦这是想收编他,让他成为中书省在这件事上的马前卒。按说也蛮荣幸了,与他之前的人生轨迹非常相符。

投靠过庞相公,为何就不能再投靠韩相公?

可是司马光那天偏偏又犯了沉默的病,他什么都没说,可没有表态就等于拒绝。拒绝就是反抗!这可真是让人搞不懂了,他到底是想干什么呢?

半个多月之后,事情真相大白,人们从此才真正地认识了这个人。九月的某一天,司马光在写皇帝日记之余,再次抓到了一个好机会。仁宗那天心情好,很适合聊天。那么聊什么呢?在一个人悲痛的时候让他陷进更大的悲痛里,才好说危机。

比如说国家需要太子,不立太子天下不稳。

在一个人心情好,体力好的时候,就要换一套方法。对方可以思考了,给他上上历史课。众所周知,司马光的历史水平在整个中华民族里能排进前五,他挑了个近的,说唐朝的事。

话说唐朝神武,百事开明,出产的人物在各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真是比宋朝强很多啊。比如说,女皇武则天开创了科举制度里的殿试,从此让天下举子们都成为“天子门生”,只为皇帝服务,再不用看座师的脸色。

唐朝有“门生天子”,连皇帝都是他们的徒弟。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因为唐文宗一直不立太子,死之后被亲近的太监们做手脚,从此随意拥立唐朝的皇帝,想让谁当谁就当,想让谁死谁就死。堂堂天可汗的子孙,居然被太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陛下,您想让这种事在宋朝重演吗?

再不能犹豫了,仁宗下令司马光立即把文件送交中书省,把这件事确定下来。这一次司马光没有推辞,火候到了。

再次来到中书省,他的神情态度再不是一个下属,而是一位充满神圣感的天使。他神色庄严地对韩琦等宰执大臣们说:“陛下决意立宗室为皇子,今天诸公如果不能及时议定,他日夜半,禁中出寸纸以某人为嗣,那时天下谁也不能违背了!”

义正词严,说的也都是实话。现在皇帝的身体到了这种地步,谁知道哪天驾崩?到那时,皇宫深处往好里说是皇后,糟一点会是太监来决定谁是下一任皇帝,难道那时做臣子的有权反对吗?

韩琦等全体宰执大臣一起躬身施礼,同声回答:“敢不尽力!”

从这时起,司马光退出了立太子事件,从程序上,从官衔上,他都再没有参与的权力。那么转身就走,绝不迟延,他留下的是倡议阶段起决定性作用的名声,以及让全体朝臣又惊又佩的印象。就比如说大宰相韩琦。

你要我配合,我已经配合了。可绝不是你所希望的马前卒、小跟班,我以正道尽臣子的义务,转身把成果交给你时,神圣得无可侵犯,你必须向我低头!

这就是司马光的作风,万事都有依据、有道义,谁让他学问大,历史知识强呢。回顾一下倡议阶段的四位名人,范镇、包拯、唐介、司马光,只有他一个人在这件事里得到彩头,就此平步青云、名利双收。有人会说,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司马光之腹嘛,干吗这么刻薄?

对不起,一次是偶然,那么两次呢?这种作风和这种结果,不久之后他又重演了一次。还是大家倒霉,他一个人得利!

接力棒传到了韩琦的手中,历代史书都说韩琦先生是仁宗乃至英宗朝两朝传承厥功至伟的大臣,没有他的努力,没有他近乎霸道、专权一样的决策,宋朝就不会是历史里的样子。

其实哪儿跟哪儿啊,上面已经说了,司马光把什么事都办完后,直接把立太子的决定书交到他手中,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按令实施,走那些官面上的过场。

同类推荐
  • 我真是个铸剑师

    我真是个铸剑师

    旁山风是一个奴隶,被选入肉身祭剑之列,当他正要跳炉祭剑之时,却发生意外,他本以为死里逃生,却不想卷入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国剑之争。为活命,为永不为奴,旁山风最终走上铸剑之路,最终成为一代绝世铸剑师,力挽春秋风云,搅弄诸侯天下。书友群:570501530
  • 祸害大清

    祸害大清

    卢一峰是我大清第一祸害!不杀此贼,朕誓不为人!——某个自称在一天之中射死三百一十八只兔子而被誉为兔子终结者的小麻子如是说。卢一峰是个大祸害!这个祸害不除,我们大清永无宁日。——包衣奴才和铁杆汉奸们都如是说。卢一峰就是祸国殃民的千古奸臣典范,吃着我大清的禄米,拿着我大清的薪俸,可是每干一件事,都是为了挖我们大清王朝的墙根,掘我们大清王朝的屋基,祸害我们大清王朝的每一位良善臣民,忠心奴才!强烈建议当局给这个奸臣贼子铸一座跪像,跪到我大清太祖太宗陵前,让我们大清子民鞭笞唾骂!——某个无比吹捧大清酋长的清史砖家痛哭流涕的这么说。卢胖子是好人。——普通老百姓这么说。
  •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来自西班牙的破落骑士阿勒瓦尔·彻辰,怀揣着骑士梦想,在1655年的东欧大陆,演绎了火器时代下的骑士风云。
  • 三国之飞将再世

    三国之飞将再世

    一人压诸雄,一戟镇万兵,三国时期武力第一得吕布,却屡屡为他人所利用,最终身死白门楼为人所叹惋,而当一个现代的灵魂与吕布发生碰撞之后又会发出怎样的火花,是一切重蹈覆辙,还是权力美人收入囊中,一切都在故事中。
  • 武王灭商

    武王灭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进军到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举行誓师大会,列数了商纣王的许多罪状,鼓动了军队要和商纣王决战。这时候商纣王才停止了歌舞宴乐,和那些贵族大臣们商议对策。这时,纣王的军队主力还在其他地区,一时也调不回来,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俘掳来的东南夷武装起来,凑了十七万人开向牧野。可是这些纣王的军队刚与周军相遇时,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结果,纣王大败,连夜逃回朝歌,眼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放火自焚。周武王完全占领商都以后,便宣告商朝的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武王灭商》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武王灭商的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写你所做:岗位分析的6大纲要

    写你所做:岗位分析的6大纲要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分为“了解、掌握 、操作、制定、制作和评定”6大模块,系统介绍了岗位分析的全过程,着重介绍了岗位分析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点作了详细阐述。
  • 反派成神之路

    反派成神之路

    冷淡腹黑强大女VS黑化弱气装可怜男 看结局移步作者的另一本书这是一段记录大佬们之间的爱恨情仇的故事 系统:哎!?宿主你这么坑主角真的好吗?燕鸿:他们好玩。系统:天道发现会抹杀你哒!燕鸿:那我就先崩了它。系统:宿主为什么别人家的系统都可以威胁宿主?燕鸿:因为你智商不够。系统:QAQ系统:宿主你不去做任务吗?燕鸿:你又抹杀不了我。系统:啊啊啊!!这日子没法过了!
  • 龙族Ⅳ:奥丁之渊

    龙族Ⅳ:奥丁之渊

    路明非成为了卡塞尔学院的新任学生会主席,偶然中路明非发现,楚子航消失了,除了他,其他人都不记得有这个人曾经存在,并怀疑他在任务中脑震荡。路明非在痛苦中挣扎,找到远在小岛上上新娘课程的诺诺。他并不知道在他离开学院的当天,学院遭受袭击,蒙受重大损失,而他是嫌疑人。这一切充满了诡异,而芬格尔从古巴千里迢迢赶来助阵,由此路明非和芬格尔、诺诺决定回到了楚子航的故乡北京,寻找楚子航曾经留下的痕迹。却在无意中与诺诺闯入楚子航当年遇过的尼伯龙根。奥丁再次出现,长枪直指诺诺。路明非为了救诺诺,求助路明泽。
  •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韩国、日本、欧美万千人士都在追寻的终极幸福手册——《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年度心灵抚慰大作,温暖感动持续升温!纠结、痛苦、失望、遗憾、焦虑、内疚……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让原本精彩的人生黯然失色。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纠结,体会不到宽容、真诚和美好。这是因为你在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你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就会发现全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把强大的、乐观的、自信的自己挖掘出来。《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从九大方面带你解读真实的自己,并配以心灵调适良方,让你读懂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快乐地工作、生活!本书由李素文著。
  • 娱乐有圈:配角进化论

    娱乐有圈:配角进化论

    人人都说阮姝棠是个传奇。十八岁一腔孤勇,单枪匹马闯荡娱乐圈,她是不起眼的小群演。二十八岁一朝封后,金冠加身名扬全国,她是风头正盛,斩获小金人的影后。十年,如白驹过隙,也如珠流璧转,所有爱恨在十年间转瞬即逝,被误解,被谩骂,被背叛,她依然站着笑着,一步步走向巅峰。人人都说谈岱川是个出手大方的金主。千金一掷只为美人笑,阅过千人眉眼皆如那一位。小妖精一样的阮姝棠闯进他古井无波的内心,他抗拒却又无法抗拒。当一切分崩离析之后,爱的阔土已成荒原。“阮阮,我们分开好不好。”“好。”他抽出手臂,她转过身子,镂心刻骨的不如年少时的春光。时光是流萤,刹那的光火和永不流转的遗憾。
  • 说话艺术模板

    说话艺术模板

    本书就是为人们在提高说话水平方面提供一种有资可鉴、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基本套路,基本模式和基本方法。一个说话讲究艺术的人,常常是说理切、举事赅、择辞精、喻世明;轻重有度、褒贬有节、进退有余地、游刃有空间;可陶冶他人之情操,也可为济世之良药;可以体现个人的雄才大略,更能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因而。一个人能否把握说话的艺术,对其人生的成败是非常重要的。
  • 农门娘子不可欺

    农门娘子不可欺

    共妻?不行!坚决不能同意!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疏馨表示这个身份真的难以接受!什么?十两三钱买的?给你们一百两让你们一人娶一房媳妇怎么样?!不乐意?大哥们,行行好吧,给条生路吧……
  • 杂式

    杂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大帝国史

    中华大帝国史

    《中华大帝国史》为当时的欧洲人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使他们从通过充满神秘色彩的传闻“想象”中国,跨入通过中国的现实认识中国的时代,回答了欧洲人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即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同时为欧洲国家制定对华策略提供了依据。
  • 第三波

    第三波

    记述一个在新疆出生成长的江苏支边二代在经过了广州十年历练后,回到新疆发展,在喀什和乌鲁木齐之间进行创业的故事。女主保持单身,故事很典型,反映了70后的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故事,创业加上家庭和感情线以及民族线,是一个丰富反映新疆、广州、江苏的当代纪实性质的长篇巨制。所谓最好的编剧和导演就是生活本身,本篇诠释了类似老人与海的价值观:奋斗,就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