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4700000014

第14章 尤里·卢日科夫(1)

如果苏联后期有一个噩梦之地在集中上演“发达社会主义”这一荒唐闹剧的话,那就是遍布莫斯科的一间间臭气熏天、老鼠横行的蔬菜仓库。二十三个巨型仓库犹如一座座纪念碑,诉说着布尔什维克对苏联农民极端错误的怀疑(和压制)。从列宁与农民的对抗,到斯大林强制推行的集体化,苏联历史的相当一段时期充满着农村哺育城市的斗争。尽管群体性暴力随斯大林去世而终止,但中央计划这一庞大机器照常运转,农民的收成连年充公,并运往城市加以储存用于分配。只因为国家对农民极度不信任,大量的蔬菜和水果——通常是一年的供应量——便要从农场运往莫斯科的各大仓库。

截至改革时期(perestroika)之初,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蔬菜基地”已经发展成庞大的组织机构。各种蔬菜都得运到这里,然后加以分类、堆放、包装并保管,有时一放就是数月。二十三个仓库可容纳一百五十万吨水果和蔬菜,或者说足可供应一座一千万人的城市,短缺经济的症状和中央计划导致的潜在畸形令其苦不堪言。“极度肮脏、恶臭、发霉、老鼠、苍蝇、蟑螂——在这些仓库里,没有哪样东西不令人恶心。”经验老到的企业经理尤里·卢日科夫如此回忆自己对这些仓库的首次参观过程。

卢日科夫指出,就连刚建好的仓库也被工人们毁坏得“如此乱七八糟,你只能用‘疯狂’二字来解释。员工们一门心思要毁掉所有东西,恰似遭遇敌人而撤退的军队。反正什么东西都不能留给敌人”。

腐朽链条一直扩展到农场。因为心思全无,供养莫斯科的十二万个种植者对要被运走的蔬菜和水果的质量早已漠不关心。他们懒洋洋地把蔬菜运到集合点,再由一辆辆大卡车运走,装箱单上只写着“莫斯科”几个字。货物运抵城市时,大多已经开始腐烂。土豆里混合着甲壳虫。“仓库成了地牢,放进去的东西不是得到保存,而是遭到毁坏,”卢日科夫回忆说。已经开始腐烂的蔬菜随后被调拨到各大国营商店,顾客们只能对着发黑的胡萝卜、变质的绿色蔬菜和发霉的土豆一顿咒骂。店员们递出腐烂的蔬菜时,劝人克制的话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要是不喜欢,你可以不吃嘛。”

每个人都知道,蔬菜基地是集体劳动的胜利果实。人们在此劳动,理应“为了大家好”,但现实情况是,谁也没做到。蔬菜基地的运行活像新兵训练营:每天,多达两万莫斯科市民被抽调到这里,对腐烂变质的农产品重新进行分类、打包和码放。这是一项强制任务,顶着恶臭、踩着老鼠也得干。被强制拉入这一体系的数十万人员,基本上见着什么偷什么。

“整个系统极度腐败,体无完肤,劳心劳力对其展开调查完全是无稽之谈。”卢日科夫说。这是因为警察同样参与其中。金融监管员将损失一笔勾销,党的干部视乱局为良机。大家会照着最好的东西拿。

偷窃行为司空见惯,连罪名都难以确定。“我们这就说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之处,”卢日科夫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而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这就意味着跟谁都不沾边。这一点很关键,它是‘发达社会主义’最具破坏性的后果。大家都觉得,自己不是第一个干坏事的人,因此把偷来的东西大包小包拿回家,也就不是什么错事。”[1]

1985年12月,戈尔巴乔夫给莫斯科任命了新的当家人,他就是地形崎岖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Sverdlovsk)的党委书记鲍里斯·叶利钦。叶利钦很快以非传统方式如风暴一般扫过莫斯科。他与普通人一道排队、坐电车、突击视察工厂和商店,不断刺激腐朽发臭的社会主义制度。首都日渐紧缺的食品供应,尤其让叶利钦感到担忧。听说某家屠宰店有牛肉出售——这样的情形相当罕见——他立刻前往排队购买。他坚持要买一公斤牛肉,却被告知肉已售罄。叶利钦强行闯进柜台,透过一扇小窗,瞥见了里间的情形:店员正向特殊客户出售大块大块的牛肉。[2]

供给制使党的精英分子能够进入普通百姓无法进入的特殊商店购买优质商品,叶利钦对此予以公开批评,这便触动了平民的神经。他成了莫斯科市民真心喜欢的人物,但平民之言并不能修复莫斯科满目疮痍的食品分配制度。官员们一次次被要求对蔬菜基地加以整顿,但都以失败收场。1987年夏季,随着莫斯科食品供应形势的恶化,蔬菜和水果基地陷入了摇摇欲坠的境地。

叶利钦找到了卢日科夫。这位身材矮胖、头型瘦长的企业经理一直在市政府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卢日科夫是莫斯科市执行委员会即“市执委”(ispolkom)的两名副主席之一,也是日复一日处理城市行政事务的负责人之一。经由他这位市政府官员的手,发放了第一批合作社注册证书。

原来负责蔬菜基地的官员最近刚刚陷入精神崩溃。叶利钦召见了卢日科夫。接受过机械工程师专门训练的卢日科夫并不愿意接手令人大伤脑筋的蔬菜基地。他后来回忆说,这些蔬菜基地注定“没有胜算”。但在见到叶利钦之后,他心软了。“他的样子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卢日科夫如此评价叶利钦,“他神色疲惫、心情低落。”叶利钦告诉卢日科夫,他要接手的工作很不简单,随后补了一句:“算我求你。”

卢日科夫明白,这份差事很可能是自己职业生涯的终点。但他给了叶利钦肯定的答复,并踏上了征程——一段非凡而激烈、即将摆脱苏联社会主义的征程。

19岁时的卢日科夫,是莫斯科的一名工程学学生。他被分配到一个临时组建的学生劳动队,前往西伯利亚支援收割庄稼。当时是1955年10月。白天的天气比较暖和,大家趁机收割和晒干稻草。但夜晚变得出奇寒冷,气温常常降至零度以下。学生们被困在那里,没法找到返回学校的交通工具。一连几个晚上,他们抖抖索索地睡在稻草堆里,好几个学生病倒了。

随后,从莫斯科来了一位政治局委员。他此行是要视察庄稼收割情况,随口讲了一席敷衍的话,对满腹牢骚的学生视而不见。学生们要求回家,还说没饭没药没水喝。

突然,卢日科夫从学生队伍中冲出来,直奔政治局委员而去。别人来不及阻拦,好胜而年轻的卢日科夫已经冲着那个领导的肩膀捶了一拳。“如果没人阻拦,你的职务可能会越爬越高,但你一定会受到阻拦!”卢日科夫粗声粗气地说完,然后就跑了。

“卢日科夫只是捶了那个人的肩膀,”他的旧友、劳动队队长亚历山大·弗拉季斯拉夫列夫(Alexander Vladislavlev)回忆说,“可他高声叫嚷着,仿佛被捅了一刀。”

尴尬而生气的政治局委员要求大家告诉他,谁是劳动队的负责人。弗拉季斯拉夫列夫往前走了一步。那个领导示意弗拉季斯拉夫列夫上车,载着他在荒凉的苏联平原一口气开了20分钟。车外大雨倾盆,冰雹肆虐,黑云压顶。弗拉季斯拉夫列夫不知道自己将会遇上什么事情。突然,政治局委员让弗拉季斯拉夫列夫下车,顶着冰雹、光着膀子走回去,并“结果那个家伙”。

弗拉季斯拉夫列夫没问,应该如何“结果”自己的朋友卢日科夫。他只能艰难地穿过空旷的田野,回到营地。据他后来回忆,为了不让自己冻死过去,他喝了整整一瓶伏特加。很快,政治局委员打来电话,“问我把那个家伙怎么了。我回答说:‘已经结果了!’”实际上,他什么也没干。[3]

那天敢于挑战的卢日科夫,后来成了新俄罗斯的领导人。卢日科夫的童年时代在贫困中度过。他出生于1936年9月21日,在三个儿子中排行第二。他的父亲是木匠,母亲是锅炉房工人。他们一家人住在莫斯科帕韦列茨基(Paveletsky)火车站旁一间木质棚屋的底楼。三个儿子、父母亲和祖母同住在一个四处漏风的房间,没有供暖,也没有自来水。三个儿子共用的一件棉衣,是他们的父亲从战场上带回来的物品。在二战期间及以后的日子里,卢日科夫的记忆里满是无尽的饥饿。“我没法描述,”他回忆说,“我们多想……不是吃,而是大口吞咽,管他什么东西都行。我们周围的孩子一个个因为饿肚子而浮肿死去。”有一段时间,绝望的孩子们甚至把在铁轨边上挖到的“白土”蘸盐吃掉,大病了一场。

卢日科夫最鲜活的记忆始终围绕着院子(dvor),那里是他童年生活的中心。这个院子与外界隔绝,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小型社区,不同于外面的城市和国家”。在楼房围成的这个空间里,他们设定了规则、伦理和道义。“有的院子属于知识分子,但也有院子属于好动者,甚至顺手牵羊者,”他回忆说,“我们那个院子属于混混儿,也就是说,里边的氛围有些特殊和危险——既要打架,也要露脸,还要展示勇气。”卢日科夫说,自己的母亲忙于上班,先是干两份工作,后来增加到三份。所以,她给了几个儿子“绝对的自由,以偷偷满足参与冒险游戏的情感需要”。卢日科夫被放任于这个“院子危险而鲁莽的氛围”之中。他们时常能在附近铁道上停着的车厢里找到来自前线的炮弹,然后加以拆卸。他们往往取出火药,在泥地上铺出一条导火线,然后像小型烟花那样爆掉。一次,卢日科夫想到一个主意:何不引爆整颗炮弹?他点燃引线就跑了。身后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震得窗户噼啪作响。警察赶到了,但院子有院子的规则。谁都没有出卖他。“在当局面前,整个院子静得像墓地。”卢日科夫回忆说。

后来,卢日科夫入读古布金(Gubkin)油气学院,这是服务于苏联快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在古布金油气学院空间宽敞的学术厅和实验室里,学生们学习的课程有机械工程学、油气地质学、采矿与提炼等。任教者有一百位教授,其中两位学者声誉卓著。尽管不乏马列主义这样的培训课程,但整个课程设计着重偏向机械类培训。总体而言,这所学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五年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接受专门训练,以在毕业后能满足工业领域既定岗位的需要。[4]

卢日科夫毕业于1958年。他希望进入石油单位,却被分到塑料厂。他大声表达过不满,但没有结果。不过,卢日科夫的工作干得不错。20世纪60年代,对塑料和石化产品的需求日渐增长,他一步步地往上爬着。1974年,他调任化学工业部下属一间设计局担任局长,再后来又担任化工自动化设计局局长。该局负责为化工企业生产专用设备,拥有两万多名工人。它是化学工业部规模最大的企业,涵盖科学研究和工厂生产两大板块。正是在这个岗位上,卢日科夫作为一名顶级苏联企业经理,试探性地迈出了背离社会主义的第一步。这是一次痛苦的背离,深深地铭刻在卢日科夫的记忆里。

1980年是勃列日涅夫任期的最后阶段,卢日科夫提出一个看似离经叛道的设想,将他所管辖企业的科学研究部门分离出来,实行基本财政自给。“财政自给”是人们当初试图对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时的口头禅,它往往与工厂经理日渐增加的自主性相提并论。大体上说,就是允许工厂自留收益。卢日科夫提议,化工自动化设计局的研究成果可以当作商品进行出售;他们开发出某种科学程序后,可以自找销路,并留存利润。卢日科夫的提议被呈送至化工部的最高决策机构,即管理委员会。一群高级经理围着一张马蹄形的桌子而坐,观看者是150位级别较低的普通工人。卢日科夫站上讲台,对自己的计划做了大致介绍。一位党委代表立即对他的想法展开猛烈抨击,说卢日科夫是想违背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原则。党委代表打开一本马克思文选朗声读道:“科学是人类的思维成果,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卢日科夫是在跟马克思对着干!

他的提议到此为止。领导卢日科夫的部长无意跟党委对着干。原本是要摆脱社会主义的一小步,结果成了烫手的政治山芋。卢日科夫的想法被束之高阁。但世人已经知晓,他是个愿意试验的人。[5]

改革之初,卢日科夫50岁,但他身上一点也没有政治领导人的征象。同样年纪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已经身居高位。[6]卢日科夫于1968年入党,但让他专注的是苏联的工业,而非意识形态。不过,让企业高级经理参与城市管理事务也很正常。1975年,卢日科夫被选入地方政会,两年后升入橡皮图章机构莫斯科市政会,即“莫苏委”(Mossovet)[7]。莫苏委的规模并不确定,当时约有一千名委员。全市所有事务均由党委进行领导,莫苏委是一个庞大而缺乏影响力的立法机构,看似权威,实则无事可定。卢日科夫兼职担任了市消费者服务委员会主任。这是一次重要抉择,因为正是在这个岗位上,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才能植入变革的种子。[8]

1986年,卢日科夫辞去企业职务,全职加入城市管理体系。叶利钦已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调入,亲口向卢日科夫传达了这一信息;他已经当选市执委副主席,职责包括对正在露头的合作社进行监管。

同类推荐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把历史的时钟拨回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实力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西方世界的兴起”这一故事的神话色彩在历代学者卷帙浩繁的研究中愈发浓重,而这本小书只强调一条简单的线索,即西方突飞猛进的发展源于一种偶然因素:美洲金银。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巨量金银被开采、掠夺并贩运回西欧,迅速和剧烈地引发了财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重新分配,获利最多的资产阶级得以壮大到与世袭贵族阶层分庭抗礼并跃升为统治集团的组成部分,从而为打破制度的均衡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了房地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的作用机理以及房地产税负转嫁与归宿,探讨了房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的作用等;最后,提出了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 赚钱的艺术

    赚钱的艺术

    这本书向你推荐了二十条赚钱的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到职业、消费习惯、学习和品质的各个方面。这些建议穿越百年的时光而来,历经岁月的考验,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对当下的生活依旧能产生启迪。P.T.巴纳姆是20世纪美国的传奇人物。按照当下斜杠青年的说法,P.T.巴纳姆就是最早的斜杠企业家,他是美国娱乐业巨子、节目经纪人、政治家、企业家和作家,也有自己的博物馆。25岁进入娱乐业,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和经营能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他名下的美国博物馆和世界大马戏团,直到今年依旧繁盛如初。《人物》杂志把P.T.巴纳姆评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个人之一。本书集结了他一生的智慧,献给渴望和勇于追求财富的人。
  • 温州样本

    温州样本

    这是一本关于温州经济的罕见的大气之作,大量生动的历史细节与人物活动,凸显了温州经济长足发展背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历史互动图景。既是温州人的奋斗史,也是温州的开放史。本书以编年史的形式,全景记录了温州民营企业三十年的发展之路,既有对经济大势宏观把握的大气磅礴,又有对企业个例成长和企业家心路历程微观考察的细致深入。其中诸多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生动案例,既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令人感慨的精彩故事。
热门推荐
  • 三个肥城人的秘密

    三个肥城人的秘密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天才儿子极品娘亲

    天才儿子极品娘亲

    穿越醒来,她就“喜当爹”,一酷酷地小奶包在她面前喊“娘”。面对空空如也的米缸,前世身为世界食神的慕染染相信,只要她肯努力,定能靠着她的厨艺,闯出一番事业,用不了多久,她就能跟前世一样,当上白富美,赚个钵体满盆,最终走向人生巅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巨星之宠翻天

    重生巨星之宠翻天

    【女王归来,男主强大腹黑,一对一,极宠文】她和同父异母的姐姐容貌有五分相似,命运却半分不同。姐姐是掌上明珠,天之骄女,粉丝无数的“天使”女星。她却只能活在暗处,替家族替姐姐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直到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被家族抛弃乃至落海而亡。谁想她竟能重生到命运转折那天。逆旅归来,她不会再为家族去偷那传说中手可通天的暗夜帝王的东西,而是凭借从小练出的强大身手,娱乐圈中翻云覆雨,夺回原本该属于她的一切,让那些得罪过她的人尝尝永坠地狱的滋味。***精彩片段***片段一:唐家和姐姐不是对眼前被称为“暗夜帝王”的男人又敬又畏怕得要死吗?“认识我吗?”她唇角微弯,用那张化妆后和姐姐愈发相像的脸,对满脸冷漠的人冷冷一笑,毫不客气地欺上那据传手腕强势,却从小身体羸弱的男人,一把将他推倒在了沙发上。“…蝴蝶很美。”男人却突然动容,修长的手拂过她肩头若隐若现的紫色蝴蝶,“你的眼睛更美。”“该死!”她竟忘了自己肩上的蝴蝶,是“天使”姐姐绝不会有的东西。…一夜之后,无暇香肩上的紫色蝴蝶,突然出现在某化妆品最新的海报上,红遍全球。片断二:“她柔柔弱弱的模样,挺适合演执扇宫女的,不是吗?”某女微笑,看向自己曾经的姐姐。“这……”副导演皱眉,临时换角,换掉的还是个曾经有点名气的女星,不太合适吧。下午正式开拍的时候——“您说的真是太对了,越看她越适合执扇宫女……”副导演凑上去讨好地指给她看,那个站在角落里的小小执扇宫女,正红着眼睛装着可怜。此时她是倾国倾城的皇后,而昔日红遍全国的清纯玉女,却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半脸不露的小宫女。副导演看着她唇角露出的淡淡笑靥,悄悄伸手抹了把汗,中午电话里那个冷漠却充满威慑的男子声音言犹在耳:“让她不开心,这个剧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片断三:“吻戏删掉。”“…好。”“拥抱删掉。”“…”“牵手,不准。”“…那我和他干脆隔三米对戏好了!”“甚合我意。”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万世皇神

    万世皇神

    春秋战国,群雄割据。乱世英雄,秦皇一统,万古归一。长生之道,异世寻径,重辟霸业,永驻长春。大家一起领略秦皇的风采吧。
  •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睨天下

    凤睨天下

    十年前,听家一百三十七口惨遭灭门,只剩年幼的她跪在坟前,指天发誓,生只为报仇雪恨。十年后她携恨归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女人有关。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不例外,北狄国帝王也不列外,她要让北帝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当马蹄声踏过北狄国的每一寸土地,广陵散响起,兵临城下,朝堂颠覆,望着跪在脚下的满朝百官,冷冷一笑,早知如何,何必当初。随着北帝灭亡,各国暗潮汹涌,阴谋才刚刚开始,天下注定要变了! 当她拿下那铜面具,倾倒世人,他们是四国的君王,却视她为心尖上的人,为了她血染江山又如何?!为了她弃负江山又如何?!
  • 你是你,我是我

    你是你,我是我

    夕阳穿过洁净的窗玻璃折射进办公室,橘红色的光晕温暖地洒在崔若珊的脸上。她轻轻把这几句诗念出声来,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你是我,我是我,但是我们的痛苦一直沉默。”她的眼泪一滴、两滴……悄无声息地落在手背上,她的眼泪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闪烁。她终于第一次为那个曾经短暂地靠近过她生活的男人流出了眼泪。
  • 大唐玄甲

    大唐玄甲

    重生到贞观年间,苏九却发现自己带着一个修仙系统,以修仙之术,改变大唐的走向,创立一个修仙的盛世。
  • 人类对月球的开发

    人类对月球的开发

    阿姆斯特朗代表所有的“地球人”向月球迈出第一步时说道:“这一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这一步标志着人类对于月球已不在处于单纯的幻想阶段了,科学家们对于月球的科学探索,一步步地揭示出月球的本来面目。在对月球的开发中,人类也开始在各项航天事业中积极谋求国际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