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4700000003

第3章 2011年版序言(2)

2010年2月12日,莫斯科的美国大使馆发了一封电报,指出目前俄国社会充斥着腐败,咖啡馆店主为寻求安全支付保护费,政府人员以税制形式收受贿赂,法律执行机构仍保有正式收费渠道。电报的内容随后由维基解密公之于众。该电报引用了一些人的话,其中一个人暗示,有时人们会把现金放进手提箱带进克里姆林宫。另一个人则表达了相反的意见,认为这种做法完全没有必要,“在塞浦路斯开一个秘密账户反而更容易一些”。[8]在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清廉指数排行榜上,178个国家中俄罗斯位列第154,与肯尼亚和塔吉克斯坦的水平相当。[9]

在叶利钦执政期间,争议有时会通过买凶刺杀来解决。安娜·波利科夫斯卡娅(Anna Politkovskaya)是一名专揭黑幕的记者,她对发生在车臣共和国的难以解决的谋杀及暴力事件进行了尖锐的报道。2006年10月7日,安娜在莫斯科公寓大楼的电梯内遭枪击身亡。普京郑重宣告要找出凶手,并表示定将这一罪行公之于众。有三名男性受到指控,但在之后的庭审上被宣告无罪。最终并没有人为此受到惩罚。

1999年,在莫斯科和其他城市发生了一系列公寓爆炸事件,之后,普京成功地扮演了一名强硬的角色。当时人们对国家秩序和安全丧失了信心。普京有足够的支持能建立起一个独立公正的执法和司法体系,但他并不想这样做。相反,普京将“西罗维基”放在了首位,并授予这个秘密组织更多的权力,包括开展海外行动(暗杀)以及镇压国内政治异议。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主管将这些安保人员称为“新型贵族”。然而,由于这一组织拥有诸多特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受到了人们尖锐的批判,因为它未能预防多次恐怖袭击,包括2002年10月的莫斯科剧院挟持事件。当时,车臣的恐怖分子控制了莫斯科剧院,里面满是观众,安保机构向剧院内投放失能气体。在随后的突袭中所有恐怖分子都被击毙,但同时有130名人质遇害身亡,其中多人是因为没有适当处理导致曝露在失能气体中而身亡。随后,2004年9月,在车臣共和国邻近的别斯兰市,由于与军方的暴力对峙,该市一所学校至少有339人死亡,其中超过半数的受害者是儿童。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时候,“西罗维基”又在哪里?[10]

普京将别斯兰事件作为其加紧控制政治体系的某种借口。在第一个任期中,克里姆林宫的拥趸将他们的执政方式描述为“管控式民主”,这种体制下一些机构(如政党)能够得以发展,但自主权极为有限。这些年来,普京控制了所有主要的独立广播电视网,在国会两院建立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地位,并强制寡头们屈服于他。但是在别斯兰事件几周后,普京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政治结构。他取消了地方长官的选举政策,这一职位的人选日后将由普京亲自指定。普京同时改变了国家杜马(State Duma)即议会下议院的投票机制,这样一来,政党成了唯一的选择,而非个别地区的候选人。这种唯政党(party-only)制度也存在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但在俄罗斯,这一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地方选出的许多独立的立法议员无法生存。在2003年12月的国会选举中,统一民主党以及右翼力量联盟这两个规模较小的进步党派都未能赢得一席之地。其他四个胜出的党派都是克里姆林宫的支持者。

在普京的第二个任期中,他更加集权了。中央选举委员会由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丘罗夫(Vladimir Churov)管理,他在上任初期表示,第一定律就是“普京永远是对的”。克里姆林宫的职责是监管选举过程中给候选人的资金分配情况,同时管控国家的电视新闻,使得反对意见只能如浮光掠影而过。90年代对于叶利钦及其团队那种辛辣的政治嘲讽几乎销声匿迹。[11]

普京的集权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他往往通过操控而非直接的压制来达到他的目的。许多独立的媒体机构(包括报纸、杂志、广播和互联网)被获准继续经营,有时会发表或播报有关政府的直言不讳的言论。俄国政府并未对其互联网进行封锁,因此俄罗斯人可以自由浏览网上的各种言论,甚至一些对现有体制严厉批判的言论。但是独立媒体的受众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及其他大城市,仅占很小一部分,实际影响力非常小。对于这类烦人的质疑,克里姆林宫及其他主流电视媒体直接选择视而不见。例如,在2011年2月一次有关法治建设失败的会议上,俄罗斯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Alexei Kudrin)表示:“生活不是靠守法,而是靠我们自己的意愿,看眼色行事。”主流电视台通常会无视这种对执政党的严厉批评。[12]

因为没有真正的政治选择,许多俄罗斯人选择退出。玛莎·李普曼(Masha Lipman)是《赞成或反对》(Pro et Contra)杂志的编辑,该刊由国际和平卡内基基金会莫斯科中心出版。玛莎·李普曼表示,俄罗斯人现在与政治渐行渐远,反而进入了与普京达成“不参与协议”的时代:如果普京不干涉俄罗斯人的私人生活,那么他们也不会干涉政治。根据李普曼回忆,在苏联时期,国家是无处不在的,但在今天,俄罗斯人能够享有“几乎无限的个人自由”。

“人们沉溺于自己的个人事务,远离政治领域,这也是他们自愿放弃的。”李普曼说道。结果就是“政府可以轻易地主导整个社会”。[13]

1998年经济动荡之后,政府拖欠债务,卢布贬值,长时间的经济繁荣使得俄罗斯从中大幅获益。1999年到2008年平均增长率超过7%,俄罗斯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俄罗斯经济急剧滑落,下跌了8%。)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年来,居高不下的油价促进了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增长,但是这也推迟了俄罗斯本该推行的一些改革政策。俄罗斯仍然对原油、天然气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出口有很强的依赖性。[14]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年度世界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有101位居住在俄罗斯,大部分都是原油、天然气、煤矿、金属以及银行领域。1991年,安德烈·梅尔尼琴科(Andrei Melnichenko)还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宿舍外倒卖外汇,但现在,根据《福布斯》的统计,他已经成为俄罗斯排名第17位的亿万富翁,身价86亿美元。[15]

正如普京是由叶利钦亲自挑选的一样,普京也指定了梅德韦杰夫作为下一任总统。来自圣彼得堡的合伙人梅德韦杰夫的当选是通过人所周知的“管控式民主”模式——投票确有其事,结果却是内定的。普京则成为总理,尽管两人之间的联系未公开化且有待商榷,大多数人认为普京仍将继续主导权力杠杆。莫斯科的一名政策分析师莉利亚·舍夫佐娃(Lilia Shevtsova)表示,目前普京处于主导地位,但梅德韦杰夫在缓和与自由主义者和西方的争端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2009年9月,梅德韦杰夫发表了一篇长篇文章,题目为《俄罗斯前景》,文中他描述了俄罗斯所处的一系列困境: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出口,基础设施老旧,腐败以及柔弱的公民社会。梅德韦杰夫呼吁经济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早前,他誓言要结束近年来的“法律虚无主义”。但空话似乎多于行动。霍多尔科夫斯基案件就发生于梅德韦杰夫任职期间。在梅德韦杰夫的鼓动下,俄罗斯及外国的投资者们纷纷向莫斯科城外的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投资,然而硅谷并非一天建成的,梅德韦杰夫此项计划似乎仅是象征性举动,而非想要做出改变的实质性行为。

2011年早些时候,梅德韦杰夫评论道,一个国家不能以“铁腕使人们团结在一起”。八年来,普京一直以铁腕治理国家,但这并不是将来的可行之路。俄罗斯仍然急切地需要国家现代化并且吸引外资,如果不建立法治,那么这些挑战几乎不可能完成。人们现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经济现代化的成功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现代化的。目前叶利钦改革派的梦想仍没有实现,由激烈竞争推动的自由市场民主的形成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当然,书中描写的寡头时代并未完全实现这一梦想,普京的集权主义也没有做到这一点。然而,这仍是一个值得追求和为之奋斗的梦想。

戴维·霍夫曼

2011年4月

注释:

[1]Clifford J. Levy, "Russia Extends Prison Sentence of Tycoon Six Years,"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31, 2010, p.A1.

[2]"Rule of Law Lipstick on a Political Pig," cable 09MOSCOW3144, December 30, 2009, released by Wiki Leaks, http://wikileaks.ch/index.html.

[3]Khodorkovsky & Lebedev Center, "Court Aide Reveals the Verdict Was Forced on the Judge," March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khodorkovskycenter.com/sites/khodorkovskycenter.com/files/March2011Newsletter.html (in Russian, see http://www.gazeta.ru/politics/2011/02/14_a_3524202.shtml). 2011年4月14日,一位名叫Igor Kravchenko的前法官在接受《新报》(Novaya Gazeta)采访时说,该案件的法官承认判词是上司授意的。

[4]Charles Lambroschini and Patrick de Saint-Expeury, "Vladimir Putin: Russia Has Changed," Le Figaro, as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Kommersant, October 27, 2000, p.2.

[5]Dmitri Trenin, "Russia Redefines Itself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West," Washington Quarterly, Spring 2007, pp.95-105.

[6]2011年4月,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总统命令禁止政府部长在17家公司董事会兼职,谢钦辞去了他在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兼职,其他部长也辞去了他们在另外一些公司的兼职,然而人们不清楚这个举动是真的与过去的做法决裂还是作秀。

[7]William Browder, "The Hermitage Case: Organized Crime and Legal Nihilism Inside the Russian Government," briefing document in the author's possession; "William Browder," as told to Diane Brady, Bloomberg Businessweek, January 10-16, 2011.

[8]"The Luzhkov Dilemma," cable 10MOSCOW317, February 12, 2010, released by Wiki Leaks, http://wikileaks.ch/index.html.

[9]See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0 Results," http://www.transparency.org/policy_research/surveys_indices/cpi/2010/results.

[10]Andrei Soldatov and Irina Borogan, The New Nobility: The Restoration of Russia's Security State and the Enduring Legacy of the KGB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0), chaps.12 and 13.

[11]Nikolay Petrov, Maria Lipman, and Henry E. Hale, Overmanaged Democracy in Russia: Governance Implications of Hybrid Regimes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February 2010).

[12]Quoted in a Reuters dispatch by Darya Korsunskaya, "Russia Needs Fair Polls to Back Reforms: Kudrin," February 18, 2011.

[13]Masha Lipman, "Putin's No-Participation Pact," Moscow Times, April 1, 2011.

[14]Anders ?slund, Sergei Guriev, and Andrew C. Kuchins, eds., Russia After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Washington, D.C.: New Economic School,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une 2010).

[15]See "The World's Billionaires," Forbes, March 9,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forbes.com/wealth/billionaires.

同类推荐
  • 国富论

    国富论

    1776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美国通过了《独立宣言》;其二,英国出版了《国富论》。《国富论》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即使是在240年后,《国富论》仍是一部经济学家要不断重读的经典,我们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很多因素都深受本书影响:市场经济的原则、国家干预经济、分工、公平和效率、人力资本思想,有趣的是亚当斯密还解释了为什么歌唱者、表演者、舞蹈家能拿到高报酬,答案读者可以到书中自寻。
  •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金融危机”还没结束,“气候危机”开始上演,企业如何“转危机为商机”?“十二五”规划中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企业如何紧抓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在低碳经济中拔得头筹?低碳经济中企业需要达到哪些标准?各领域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本书作为第一本从低碳商业模式角度阐述如何把握低碳经济新商机的专著,聚焦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解读低碳商机与国家政策,并通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育、乐六大领域的典型案例,剖析低碳商业模式的特征、意义,给出可操作的建议与对策,帮助企业完善自身商业模式,实现低碳化,发现新商机、创造新价值!
  •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辛苦流汗腰包还是没鼓起来?谁夺走了你的财富?国企、民企、外企,投靠哪路阵营才能有好饭碗?房价烫手,股市魅惑,热钱投机,啥时不再做钱奴?就业“被剩”,生活“被穷”,你离幸福几米远?物价、房价、股市、就业、税收等等行走在中国经济的江湖,纵然政府苦心孤诣,但始终众口难调,草根变富翁的侠客梦,怎样去实现?
  • 北大经济课

    北大经济课

    “经济”是个无处不在的东西:无论是政治、商业,还是职场、社交甚至婚恋,都有或深或浅的经济学知识贯穿其中。《北大经济课》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事例对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各类经济现象进行全新解读,让你用更睿智的头脑洞悉世事。
  • 家庭幸福经济学

    家庭幸福经济学

    对于“什么是幸福”,范伟曾在电影中有过这样的解释:“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热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你就比我幸福。”范伟的这段话通俗易懂,却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内涵。幸福的感觉能在比较中获得,经济学中便有比较优势的理论。
热门推荐
  • 魔君的宠后武则挪

    魔君的宠后武则挪

    她是武则大帝得宠的小女儿,可是活了100多岁,还只能在地上挪动他是六界令人闻风丧胆的魔君,却身染怪癖不能人事一千年中,他们第一次相见。他手握魔剑,她手提拨浪鼓,“哥哥,你好美。”结果她被他一掌挥出,掉了两颗门牙。三千年后,他们再次相逢。她惊艳了他的眼,“做我的皇后!”这次轮到她小手一挥,却没让他伏地不起。被拐十年后,他兽性大发要诛仙灭人只为换她回头。她剃仙骨入轮回只为不复遇见他轮回路长,做人为兽他统统照收不误。“女人,纵使你像毛毛虫挪动千年,也须在我身边。”“挪动作甚?魔君矫情了。”…
  •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盛宠:霸道老公腹黑妻

    豪门盛宠:霸道老公腹黑妻

    许小染跟薄锦言的相识,完全是一场意外。但是两人的纠缠却让千万人目瞪口呆。都说秀恩爱死得快,但是薄锦言虐起狗来连鬼都怕!“咳……薄总,夫人说她想接个戏……”“所有脖子以下的戏都不准接!!碰下手都不行!”
  • 羽·青空之蓝

    羽·青空之蓝

    九百年不熄的渴望,九百年不停的呼唤,谁能将你带回我身边,我必赐给他整个云荒!轮回永在,魂兮归来!世人求爱,刀口舐蜜。初尝滋味,已近割舌。所得甚小,所失甚大。世人得爱,如入火宅。烦恼自生,清凉不再。其步亦艰,其退亦难。他以为他的心已成齑粉,再也感觉不到痛苦,然而他低估了灵魂挣扎的时间长度。有时候只需短短一瞬,就足以击溃漫长的一生。
  •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全集)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全集)

    我因为科研过程中无意遇到的神秘事件,被一秘密科研部门收罗门下,开始了惊险、绝地逢生的人生旅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但见到了地球上从未记载过的巨型生物,也见到了具有某种神秘隐形力量的非人类;不但看到了为了贪欲而扭曲变异的人性,也遇到了甘为人类,奉献出自己生命的地外生命体。而我的生死之交,同样是做神秘调查工作的同事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还有这个地球上最强悍的部落是不是保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
  • 我来自世界

    我来自世界

    黑历史,不想写了。就是这样。。。。。。。
  •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山依雪

    千山依雪

    记忆里总会回荡着一个熟悉声音,指引着人进入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现实还是梦境能否有人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 佛说清净心经

    佛说清净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故事会(2015年2月上)

    故事会(2015年2月上)

    这天,数学老师请假,数学课请语文老师来代课。同学们对此很惊讶,却只听语文老师说:“怎么,不信我也能教数学?下面,请大家把数学书翻到第15页,看第1题——甲乙两人共拿10个苹果,甲比乙多拿4个……”见语文老师真的教起了数学,大家都很佩服。这时,就听语文老师问道:“哪位同学来答一下,这句话的主谓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