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对标德国的企业,不是简简单单对标国内的企业,国内的企业可能是人海战术,然后国产的设备、低价的甩卖都令人很无奈,但我们在不降低追求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地降低成本、售价,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未来的战略布局
黄敏:未来的战略布局,您有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方鸿:作为中国企业,如果只专注于中国市场,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一定要放眼全球。如果中国的市场都没做好,讲全球化就会有点虚,当产品做到了一定的水平和阶段以后,就可以考虑全球化,产品要不断地往国外走。我们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涉外一直是我们的特长,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原材料、设备包、部分技术人员是从国外引进的。
我们现在产品也是批量地往外出口,但怎么去把你的产品真正做到被国外的客户认可是一个挑战。以前我们内部开会,我要求大家不要接触欧美市场,当时我没有自信,认为我们的产品还没有达到那么优秀的程度。
后来,美国客户买了我们产品几年以后,我去拜访他,他说他了解我们的产品超过十年了:最早是通过广交会,之后是样品和试订单,特别是来企业拜访,每一次来都会看到企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见证了一个普通企业在不断向现代化前进的过程。所以做产品一定是要有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我们进入德国市场也是一样。我们与德国、意大利、波兰的客户都至少有七年以上的合作的过程,这七年中他们就是不断地了解泰嘉,现在他们认为泰嘉与国际同行相比,已经达到一流水平,评价非常高。但是我们应该永远虚心地向德国、日本的企业学习,别人都是百年老店了,我们才多少年?
没有脚踏实地的积累,工业4.0就是空中楼阁
黄敏:您怎么样看待德国的工业4.0和我们的工业4.0?
方鸿:德国的企业非常务实,工业4.0无非是未来企业的运营模式,用现代化的手段来链接起来,包括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目的还是要保证企业的产品性能,同时要降低企业成本。
我们现在的产品设备运营,除了每年过春节,都是24小时不停歇,我们的德国同行同样如此。从某种角度看,他们用的设备还没有我们的先进,可能买的是十年或者八年以前的设备,因为德国的设备用二三十年没有问题。德国人在务实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追求网络数据的处理能力,也就是信息化,这个信息化基于日常工作的需要和现在的技术手段,他们没有把工业4.0定位为一个高大上的概念,而是视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过程。
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积累,建立所谓的工业4.0或中国制造2025,都是空中楼阁,是没有价值的。
泰嘉的制造工艺每一道工序都是非常平凡的,以前上料和下料都要靠人工,现在要实现机械化,就脚踏实地先把机械化做好。车间里全部用上了机械臂,机械臂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应用在我们这样的企业还是有难度的。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厂家不断地做尝试、研发,然后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有了机械化的能力,让普通的女工也能够很便捷地去操作上下料的工序。
另外,我们现在很多的设备都是德国的设备,自动化能力非常强。自动化里面同时拥有信息化的能力,如果我们某一台设备出了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异地诊断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信息化的过程。
我们上下料机械化了,而工序和工序之间能不能找到技术的接口或者方法?目的是什么?这其实就是能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应该脚踏实地虚心学德国和日本企业的精髓,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虚张声势,而是学习德国人的工匠精神。
所以,我现在常在公司内部讲,泰嘉是打铁的企业,如果你要做高大上的产业,不要来泰嘉,我们就是做锯条的,这种工作非常累非常苦,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
这也是一个错误累积的过程,每一道工序都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完美。如何做到瑕疵率最少,并不是简简单单有了钱、有了设备就能够保证的,而是需要一个制造体系来保证。
导师说——方鸿
泰嘉新材发展至今,始终围绕着一个行业和领域去做深做透,在一个行业扎扎实实干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很多的机会,但是不能急。中国人有时候会认为,别人都比较关心的是自己到底规模有多大,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做到世界500强。
我觉得不管做企业还是做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只要这件事情值得你去做,然后你把它做好了,就能够赢得同行的认可和尊重,这就足够了。
【特锐德于德翔:组织创新最核心的问题是“人”】
访谈主持人:李健(派诺科技董事长)
嘉宾导师:于德翔(特锐德电气董事长)
访谈者手记——李健
特锐德(股票代码300001)是创业板上的第一股,而且业务形态、创新模式也称得上行业第一,甚至在企业管理方面,特锐德也成了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案例。从2004年创业到现在市值接近300亿,这么高速的发展,肯定有其发展的内因。特锐德如何通过组织创新将企业带到这么优秀的业务层次?具体做法是什么?此次访谈,于总结合案例逐一进行讲解。
案例方法论
特锐德这几年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第一是团队建设;第二是创新;第三是重视客户体验,即好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第四是能够把握住企业发展中的每一次机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的关键是要找到员工需求
李健:我今天是受正和岛之邀,代表正和岛5000多位企业家,对于总进行一次访谈。希望于总能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包括运行机制方面给岛亲们带来分享。
于德翔:非常感谢正和岛和各位岛亲对特锐德的信任。其实特锐德还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从2004年创立到现在,从起初仅仅20多个人,发展到现在将近5000人,2015年销售规模超过了40个亿。特锐德这几年确实成长迅速,我认为得益于几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之一就是团队建设,也正是主持人李总刚才问到的组织创新这方面;第二个方面是特锐德的创新;第三个方面是能够为客户真正地提供优质的体验,即好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第四个方面是能够把握住企业发展当中的每一次机遇。在所有的竞争力当中,第一大核心竞争力,就是团队建设。
我觉得组织创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组织当中最小的单元是人,人如何能够发挥出他的潜质,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人的潜质和潜能被激发会呈指数级向上增长。所以我说人和人之间有一种买卖的关系,做买卖就是投入和产出相等,比如买一件衣服200块钱,我交了钱拿到衣服就OK了;另外一种,人和企业之间是一种投资关系,就是员工把时间、精力、爱好投入到企业里,给企业创造N倍或N的几次方倍的价值。
如何把大家的潜能激发出来呢?
我觉得首先要思考客户的需求是什么。过去我们讲包括股权激励在内的各种企业激励,现在又讲赋能,其实赋能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每一个人把他内心的能量真正爆发式地体现到企业的成长过程中。
特锐德2010年入选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学案例,因为它在将近七八年的时间里,形成了12人的高管团队,30~40人的中层管理团队和200个核心骨干人员团队。那时,我们的员工刚刚1000人,人才流失率几乎为零。哈佛的老师看到了这个数字,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非常普遍,而特锐德的人才流失率为零,他不太相信。后来麦克法兰教授就来到特锐德,用了几天的时间和我们的高中层、核心骨干人员做了一些访谈与交流,发现特锐德果然有和其他企业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些人来到特锐德后,他们的激情、创造力和企业忠诚度都是非常高的,员工与公司的黏性也非常大。
从这个角度来讲,特锐德首先考虑的是客户的需求,员工们来到公司,有的是为了养家糊口,有些人想成就事业,还有一些人要实现梦想。其实我们就是把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做了一些相应的分类,在不同的阶段满足他的一个目标,所以他就会对公司产生更大的依赖性,或者说是对公司的忠诚度非常高。
案例方法论
企业要想办法,把人的潜质和潜能激发出来,也就是赋能,让每一个人把他内心的能量爆发式地体现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如何给员工赋能?我觉得首先要了解员工的需求,有的员工来公司是为了养家糊口,有些人是想成就事业和梦想。其实我们真正地要把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做一些相应的分类,你在不同的阶段满足他的目标,这种吸引力远远大于其他方面。
成就=能力×价值观
李健:您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有何理解?
于德翔:有一种“四同现象”曾经在社会上流传:一开始叫同心协力,当企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开始同床异梦,然后同室操戈,最后同归于尽。
中国创新型的企业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人的问题,由于志不同道不合,最后才散伙了。包括现在很多家上市公司,走到一定程度就分开了,五年以后这家公司仍然那么大规模,什么原因?其实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志同道合说起来很简单,什么叫“志同”呢?就是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目标。“道合”是什么?其实现在关于“道”的说法比较多,道可道,非常道。但是一个企业真正的道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一个人的道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所以人的价值观统一不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价值观统一不了,那么你这个道等于不合。
如果道不合,迟早是要分开的。
案例方法论
特锐德的价值观:第一,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精致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第二,以创新为手段,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三,以人为本,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
于德翔:所以,我们在企业的文化凝聚上,一直强调企业的价值观。
我曾经跟清华的学生做过交流和分享,当时说特锐德的价值观是把“以客户为中心”放在首位,企业的利益是第二位的,员工的利益是在企业利益和客户利益之后的。当时清华的学生就质疑我,说这样的企业,清华人不会去,因为不以人为本。他们认为一个企业应该把员工的利益放第一位,所以当初我也怀疑自己,这到底是不是我们的价值观错了?
现在我想对这些学生说我没有错,因为这几年企业健康成长,如果我的价值观错了,企业运营上肯定会有问题,企业没有问题就说明我们的价值观没有问题。最后我用了一个实证法来证明我们的企业价值观没有错:我说在特锐德,谁贯彻这个价值观最好?首先是高层,其次是中层,再其次是核心骨干。这些人贯彻了特锐德的价值观,他并没有吃亏,姑且不说是他人生价值的实现,即便是财富的积累,特锐德的员工在青岛应该算是相对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