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9400000010

第10章 黄金时代(1)

【1 最好的时代】

短篇黄金时代对于推理小说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过,随着读者的需求和见识不断提升,短篇小说的弊端渐渐暴露出来,其中尤以两点最为突出。

其一,限于篇幅,故事很难大开大合,精妙的诡计因为缺少“起承转合”失色不少,甚至很容易被看穿。看一下这个时期的作品,不难发现,故事基本都是“案发——官方给出错误解答——侦探给出正确解答”的模式。这并非因为创作者水平有限,实在是受到了篇幅的巨大限制。

其二,小说的存在价值受到了质疑。上一节已经说过,短篇黄金时代是一个“神探遍地走,奇事天天有”的时代。这样的作品看个三五篇还可以,长此以往,当猎奇感逐渐淡去,读者就会对其心生反感。

“这简直是胡编乱造!”当读者发出这样呼喊,短篇推理小说的确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这毕竟是在创作小说,即便不谈文学性和普世价值,至少需要保证情节丰满、语言生动吧?至少小说里人物应该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吧?至少要让与读者觉得故事发生在现实中而不是异次元吧?不然,推理小说和数学应用题有没什么区别?

当时有一位名叫本特利的记者,对推理小说脱离现实的状况十分不满。他是“布朗神父之父”切斯特顿的好朋友,却丝毫没有给这位推理作家俱乐部的主席面子。本特利不止一次地、公开地、面对面地指责切斯特顿:“你那个布朗神父简直是胡扯。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那样的案件,更不可能用那种推理方式去解决。”

“亲爱的朋友,”切斯特顿总是不紧不慢地回应,“我只能把你的话理解为对于布朗神父的妒忌。”

“完全不是。我可以证明,目前的推理小说是个失败品。你们那些神探在现实中寸步难行。”本特利的回答斩钉截铁。

“好吧。我期待你证明自己的观点。”切斯特顿拿这个认真的朋友没什么办法。

本特利是个言出必行的记者,他真的开始创作推理小说。他使用的方法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推理小说证明推理小说的无用。1913年,他创作了一本名叫“特伦特最后一案”的小说。主人公就是一位名叫本特利的记者,善于推理,喜欢挖掘离奇事件。

某日,本特利参与了一桩凶杀案的报道。他迅速赶到现场,调查取证,寻访目击者,随后展开了自己的推理。几经周折,本特利将真相公之于众。他的推演非常缜密,又有相关证据,一切看上去严丝合缝,神探将又一次大获全胜……

稍等!故事在转瞬间发生了逆转!侦探没有失误,结论却距离事实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会这样?本特利的“神探无用论”给出了解释——事实往往由一些随机的、意外的、无逻辑的行为决定的,因此,侦探的推理在现实中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比如,侦探努力破解案发现场形成的密室,并对凶手为什么要制造密室侃侃而谈;但事实却是,凶手在匆忙间关上了门,插销被震了下去,所以有了密室……

小说出版,引起轰动。读者第一次看到敢于向“神探”开炮的作品,而这部作品恰恰写出了自己呼声。于是,一时洛阳纸贵,《特伦特最后一案》成为了畅销书。这让身为主席的切斯特顿哑口无言!不过,切斯特顿的失败不意味着本特利取得了胜利。故事朝着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方向发展下去。

本特利的本意是让读者明白推理小说的虚幻性,就此远离这类作品;没想到,广大读者却跑偏了。大家惊讶地发现,推理小说并没有因为短篇黄金时代的发力过猛而失色。在篇幅由短变长之后(《特伦特最后一案》有将近20万字),故事变得更加曲折,人物变得更加丰满,文字变得更加优美……故事里有了环境的描绘,有了气氛的渲染,甚至有了爱情元素!最重要的是,谜团有了被隐藏的空间,布设、误导和逆转都变得从容不迫。总之,这本书改变了长久以来推理小说留给读者“智力问答”的印象,使其变得更具现实主义色彩,更像真正意义的小说了。

读者终于喊出了心声:“我们仍然需要推理小说,只不过,我们想要更好看的推理小说!”

出现了这样的结局,是切斯特顿和本特利没有想到的。主席固然不会高兴,本特利也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观点,开始大量创作长篇推理小说。于是,特伦特先生在处理完“最后一案”后,不得不又处理了很多“遗留问题”。

两个人更没有想到的是,这部近乎开玩笑的作品,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特伦特最后一案》成为了一个模板,引导了黄金时代的到来。在1913年之后的若干年里,尽管短篇推理小说依然繁荣,但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尝试长篇作品。

1920年,是推理小说史上的分水岭。真正意义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在这一年,有两部作品横空出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部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这部作品是推理女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的,定稿之后被锁在抽屉里好长一段时间。几经周折,作品终于在1920年出版。这部作品秉承了短篇黄金时代的心证模式,依靠极强的故事性和巧妙的布局将推理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注重“心理建设”和文学性的处理方式,贯穿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生涯,也影响了黄金时代几乎所有的作品。关于女王的传奇经历和这部作品,我们在下一节里会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和《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遥相呼应的,是另一位英国人克劳夫兹的《桶子》。也许是因为女王风头太盛,以致很多读者忽略了克劳夫兹和他的《桶子》,但就贡献和历史意义而言,这是一部绝对不逊于《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的作品。

克劳夫兹出生于都柏林(当时属于英国)。他自幼聪颖,理科成绩优异,17岁时便在一家铁道公司当见习技师,很快就成为了一名铁道工程师。1919年,克劳夫兹因病住进医院。养病期间,他为打发时间,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创作了自己的首部推理小说《桶子》。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部小说居然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和《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心证模式完全不同,《桶子》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推理小说,是典型的物证模式推理。故事的核心其实非常简单——侦探戳穿一个横跨英法两国的不在场证明。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警方奔波于英吉利海峡两岸,翻阅各种版本的列车、轮船以及飞机时刻表,以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进行调查,全程不见心证推理那种横空出世般的场面。

克劳夫兹在1929年辞去了工程师的工作,专门从事推理小说的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弗兰奇探长系列。1939年,他被选为英国艺术研究院院士,1949年开始对《圣经》中的《福音书》进行翻译。1957年,克劳夫兹逝世,享年78岁。

克劳夫兹的《桶子》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传承了短篇黄金时代的物证模式和心证模式,各自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后来的黄金时代作品,无不受到这两种风格的影响。因此,这两部作品毫无争议地开启了推理小说最辉煌的时代。

“黄金时代”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是用来形容神话时代世界的美好状态——在那个年代,所有生命都拥有神的血统,头脑聪慧,精神安逸,物质世界极大繁盛。从1920年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几十年里,推理文学领域人才辈出,佳作不断,作品洋溢了智慧的光芒和自信,因此被称为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有的评论者为了区别之前的时代,将这个时期称为“长篇黄金时代”——很明显,这个时代占据主流的,不再是短篇作品,而是更加成熟复杂的长篇。

在这近30年的岁月里,涌现出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约翰·狄克森·卡尔、多萝西·塞耶丝、范达因、奈欧·马许、玛格丽特·阿琳汉姆、安东尼·伯克莱,罗纳德·诺克斯、约瑟芬·铁伊、雷克斯·斯托特等一大批的天才作家,而这些天才创作的《无人生还》《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三口棺材》《犹大之窗》《希腊棺材之谜》《X的悲剧》《Y的悲剧》《贵族之死》《烟中之虎》《主教杀人事件》《陆桥谋杀案》《时间的女儿》《毒巧克力命案》等,都成为了绝世经典。

可以说,“黄金时代”不止是一个时间范畴的概念,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象征,是一种境界。作为推理小说最好的时代,黄金时代的特质集中地体现在了几个方面。

其一,解谜至上。

“黄金时代”也被称为“古典解谜时代”,“解谜”是这一时期作品的最高目的。无论是现实主义风格还是浪漫主义风格,这一目的是始终不变的。匪夷所思的犯罪手法、无懈可击的误导方式、石破惊天的逆转……种种奇思妙想,无不在“黄金时代”大行其道。

人类都有着本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谜”正是抓住了这一人类的本性,让推理小说在这个时代大鸣大放。相比于后来欧美冷硬派和日本社会派推理,“解谜至上”是黄金时代特有的、最大的标签。

其二,文学性的提升。

推理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类型,首先应该是一部“小说”,其次才是“推理”。既然是小说,就必须满足作为小说的基本条件,比如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布局技巧(这里的技巧不是推理小说特有的误导或逆转技巧,而是指作为文学作品的普遍技巧)、优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甚至还要有一些深层次的普世价值。只有这样,这种类型作品才有存在并发展下去的空间。

这里提到的文学性,并不是要求创作者以《战争与和平》的标准打造推理小说。不过,一些基本的文学要素,还是要有的。毫无疑问,黄金时代的创作者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瑟芬·铁伊等。

其三,登峰造极的诡计。

既然有了“解谜至上”的终极目的,创作者自然需要绞尽脑汁,布设各种匪夷所思的诡计,以求让读者在最后一刻跌碎眼镜。在这一时期,大量具有原创精神的诡计应运而生。纵观推理小说发展的历史,黄金时代几乎穷尽了人类可以想到的所有诡计(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创作者被迫转型),真正做到了“没有想不到”。

其中,值得关注的诡计模式有不可能犯罪、暴风雪山庄、死亡留言、无面尸、叙述性诡计等等。天才的创作者各有所长,在自己的领域里创造出了伟大的作品。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暴风雪山庄和叙述性诡计的创造者;埃勒里·奎因对于死亡留言情有独钟;约翰·狄克森·卡尔则因为在不可能犯罪领域成就斐然……关于这些,后面的章节会有更详尽的论述。

其四,绝对的公平。

无论诡计如何绝妙,黄金时代的作品始终没有忘记一条最高准则——公平。公平,是黄金时代创造无限辉煌的基础。

推理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小说,是一项智力博弈的游戏。如果创作者可以欺骗所有读者,将真相引领到一个未知的角落,那无疑是巨大的成功。不过,这一切必须有一个前提——所有的线索必须是公开的,必须让所有读者准备无误地掌握线索。创作者可以用种种技巧抛出误导,但绝对不可以蓄意歪曲或隐瞒线索。

试想,如果一部作品读到最后,读者发现一切都是作者的骗局——这种骗局不是技术性的,而是原则性的——那么,这位读者十有八九会在一怒之下远离推理小说。长此以往,推理小说的结局就不难预料了。

因此,公平是所有创作推理小说的人必须恪守的,它是推理小说发展的保障。作家的胜利绝对不能建立在信息不对等的基础之上,那样做是卑鄙且没有技术含量的。每一个进入推理小说创作领域的作家都要发誓——

“你愿意发誓,在任何时候,都不对读者隐瞒线索,永远遵守公平原则吗?”

“是的!我发誓!”

对谜团的执着,更高的文学性,精巧的诡计,对阅读者公平相待——是的,这就是强大而自信的黄金时代,这是推理小说最好的时代。

伟大的时代不是空洞的,自然需要伟大的创造者。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将逐一领略这些推理文学巨匠创造出的丰功伟绩。

同类推荐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全集》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志摩的诗”收录了诗人早期发表的56篇诗作;“翡冷翠的一夜”收录35篇;“猛虎集”收录33篇;“云游”11篇;“集外集”部分,是编者从报刊、徐志摩日记等处辑录的徐志摩未收入诗集的作品,共62篇。《徐志摩书信集》通过集锦徐志摩与四位民国传奇女性的书信,窥探故事之外诗人真实的内心情感——对原配张幼仪的朋友之情;与旧爱林徽因相忘于江湖;对陆小曼的体贴入微,柔情蜜意;与知己凌叔华的君子之交。《徐志摩美文集》共收录了26篇美文,分为三部分:“浪迹萍踪”收录了在外游历时的见闻感想11篇;“天末凉风” 记叙了与旧识、知己、师长、亲人之间的情谊8篇;“烟火人间”集锦了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7篇。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 晚清谴责小说传播研究

    晚清谴责小说传播研究

    晚清谴责小说的滥觞与兴盛,是“特缘时势要求”、“以合时人嗜好”的结果。谴责小说呼应了小说界革命和现实主义创作思潮,对晚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揭露与批判,具有史学的价值和思想的意蕴,为人们了解晚清社会的原貌提供了资料,并成为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文献;小说形式上的雅俗流变,引导了白话文的进一步发展,也引发了小说的变革与发展,在中国小说史上体现出从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特质;而谴责小说还在文学市场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对当下市场化小说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仅如此,晚清谴责小说还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它运用重复叙述艺术构建起媒介传播的“拟态环境”,能产生聚合效应,能够促使人们形成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形成社会舆论,并使舆论波一直回旋、回响,促发人们行动的产生,对社会的变革甚至革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秋水绵长

    秋水绵长

    翻阅雷元富的散文集《秋水绵长》,我的脑际骤然定格了两个字:悲悯。集子的大多篇章都是忆旧,都是讲述令人悲伤令人怜悯的往事。而对亲朋的悲切思念和补偿缺憾,又是文字中的重中之重。这就构成了这部集子的一个显著色彩:以悲情溢增感情,以悲悯感应同情。黄土深情也便在这样的气氛中营造并变得更加浓烈了。
热门推荐
  • 全职猎人之诺亚之心

    全职猎人之诺亚之心

    睁开眼睛后就在成为暗杀世家管家的路上,面对生涯现役,一日一杀的杰诺;强大的揍敌客家主席巴;有着挖洞恶趣味和强力弟控的伊路米;有着溺爱和M倾向的基裘;面冷心热的梧桐;认真和蔼的孜婆年;以及还没出生的奇犽和压路机……诺亚表示在这里当管家压力很大……当他拼命锻炼,想要离开揍敌客家时,却另外发现自己身上牵扯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这是一个从弱到强的念能力者的成长故事……这是一本正常的全职猎人同人(PS:建了个群,有兴趣的可以加加,群号331502628)
  • 小青驴驮金子

    小青驴驮金子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一见钟情平民公主爱上学院校草

    一见钟情平民公主爱上学院校草

    当从小相依为命的姐妹爱上同一个男人,她们是否会反目成仇?究竟是哪一个先放弃,而他,会选择谁?
  • 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

    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

    畅销书作者王伟全新力作!一部以“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观驭人之术,思成事之道”为宗旨、以解开权力运行的法则和密码为目标,从经济学角度解析历史事件的全新历史作品。从大禹治水到刘邦建汉,权力的演变、制度的变革,做事之道、用人之法,一切尽在“权利密码”中。且看古代高人如何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成就千古令名。身为读者的我们,也将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破解政治智慧、分析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看懂复杂的社会变革、经济演变,从而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 夺取灵根

    夺取灵根

    灵根是人类修炼的基础,平凡少年获得勾灵眼,能够夺取别人的灵根,不管是炼器灵根,炼丹灵根,隐身灵根,我统统都要夺取,虽然每次只能夺取百分之一,但是直积月累,我将成为全灵根拥有者
  • 宠上阴毒庶妃

    宠上阴毒庶妃

    推荐新文:《重生之一等帝妻》#####################################她是尚书府私生女,十七年深山养病,只为复仇归来!人前她是备受欺凌的庶出孤女,人后她是医术绝世的第一圣手!包藏祸心的主母处处刁难,她以柔克刚藏锋芒。狠毒的后宫妃嫔要至她于死地,她攀附太后得庇护。诡异的皇子以她为棋子,她拉拢权贵耍心机。精于算计,步步为营,她如何在权力倾轧中安然自保?家国天下,美人情关,她怎样在爱恋痴缠中抽身而退!
  • 天涯

    天涯

    漫天的芦苇在西风中摇曳着,荡然如远方飘来的很箫声,每一片叶子上都被风打下秋的印记,他们不顾一切的舞动着,缺少了水份的腰肢互相地纠缠着,那样的摩擦在风中晃动着,发出一种如天如地如梦如幻如云如电如泣如诉如歌如慕的歌声,像极了行板和秦腔汉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能卡片系统

    万能卡片系统

    钱小白被系统看中,但家人无故被绑架,当快要找到他们时,一个又一个危险的计划狠狠地套进钱小白这平凡人身上,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 汉宫皇后谋

    汉宫皇后谋

    意外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王朝,成了关内侯府的大小姐,只是没有其他穿越女的好运,没技能,无特长,爹不管,娘早亡,堂堂贵女二八年华竟无人敢娶,只因她连续五次定亲的夫君都在成亲前夕意外猝死,从此她便成了长安城人人眼中的煞星。有朝一日婚事再被提及,神马?城西徐员外?六十高龄?已有六房妻妾,一二三四五六掐指一算七奶奶。晕倒。。。不靠谱的爹爹总算靠谱了一次竟能一夜扭转乾坤,不用嫁给刘员外,神马?嫁给皇帝?皇帝有多少老婆???还不如七奶奶呢,再晕!他是历史上唯一坐过牢并在民间长大的皇帝,登基初期面对权臣不得不韬光养晦,百般隐忍。有朝一日大权在握,内肃朝纲,外敌列国。传言:他的一生只钟爱与一个女子,羡煞他人。传言:他曾遣散六宫,专宠于一人。传言:她后来荣登后位却一生无宠无嗣。细看历史种种,汉宣帝王皇后的一生只能用“幸运”二字形容,然而身处宫廷内院,她是如何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后宫中从一个背负‘克夫’之名的普通女子当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帝王是否对她毫无恩情?还是一切的一切只是历史的刻意遗漏。写一段佳话,叙一段传奇,谱写一段不一样的大汉情缘!
  • 原来是恶魔:仰望45度の幸福

    原来是恶魔:仰望45度の幸福

    历经四年之久,《仰望45度的幸福》终于遇到了伯乐,感谢北京鸿儒文轩图书公司,此文是我写得最顺畅的青春小说,当初连载的时候也有许多读者的追捧,如今出版之际,在这里打下广告,顺便告知喜爱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可以看到实体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