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5600000005

第5章 《刺客列传·曹沫》(5)

上路之前,我有好几次都想把那包裹拆开来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可是我终于忍住了,或者说终于没敢这么做。包裹的包皮有封漆,封漆上有个相当复杂的图案,拆开了,肯定不能还原。走私这一行有那么几条不成文的规矩,不经货主允许不得拆包是其中之一。违犯了这一条,也是绝对不可能再在这一行里混饭吃。我那趟生意,从齐国过来时贩的是私盐,从鲁国回齐国去时带的是织锦。我把那包裹塞在一包织锦里,一路上格外小心谨慎。岂料一路无话,比哪趟买卖都顺畅。我早一天到达临淄,先把织锦交付了。次日正午进了望云楼,按照那人的吩咐,在二楼找个临窗的席位坐了。久等那人不来,只好先点了些酒菜独自品尝。说是品尝,其实只是做些品尝的样子,心里头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哪有品尝的兴致?酒喝过三巡,菜吃下四碟,仍旧不见那人踪影。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决定不再等。起身下楼的时候,四下张望了一下,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心存发现那人的侥幸。我没看见那人,却看见雍廪独自一人坐在尽头靠窗的角落里,脸朝窗外。我没心思同他打招呼,正想转身下楼,却不料他恰好扭过头来,与我打个照面。我两人都约略迟疑了一下,又不约而同地挥手招呼,他起身走过来问我:怎么一个人?我说:刚在附近送走一批货,趁便过来吃午饭。我没必要在雍廪面前隐瞒走私的勾当。事实上,我走私的第一批货,就是在这望云楼交付给雍廪的。不过,我不想把那人托带东西的事情告诉任何人,所以我就这么胡乱地应付他。你在这里接货?我问他。他嘻嘻哈哈地说:接谁的货?接你的货?你如今生意做大了,还记得关照我?我没心思同他废话,我也看得出他其实也没心思同我瞎聊,结果自然是很快就分了手。

依据走私这行当的惯例,收货人不如约收货,货物就归走货人所有。可是一想起那人左腕上刺的那枝兰花,我就打定主意把那东西原封不动带回去交还给那人。没想到等我回到夹谷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怎么会死了?我问壶生。壶生说:被人在脖子上切了一刀还能不死?同什么人动手来着?我问。壶生摇头说:那人本来是打算在你走后第二天启程去临淄的,岂料就在你走的那天当晚在客栈被人杀了。房间里翻箱倒柜,连地板都被撬开过,该不是寻找托我带走的那东西吧?听了这话,我这么想。壶生接着说:我一直为你捏一把汗,怕你在途中遭逢不测,现在你人回来了就好了。显然,壶生也是这么猜想。人回来了就好吗?但愿如此,可我不敢这么相信。壶生也未必就敢这么相信,不过这么说说罢了,既为给我壮胆,也为给他自己壮胆。有人向你打听过那件东西的下落没有?我问壶生。壶生摇头,反问我:那东西还在你手上?我也摇头,说:我在临淄没见着那人,就知道准是出了什么事儿,我怎么还敢把那东西留在身边惹祸!那你把那东西怎么了?壶生追问。扔了呗!我说,难道还敢卖了不成?壶生说:那就好!那就好!

回到下处,我匆匆把那包裹拿出来,剔开封漆,解开包皮,看见里面是一个犀牛皮匣子。那犀牛皮匣子显然有些年头了,皮面上本来有个压制的图案,已经磨损得不可辨认。匣子里面盛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用不着我说,你当然已经猜到了。没过几天,有人来告诉我说壶生失踪了。在走私这行当里混饭吃的人大都神出鬼没,忽然失踪本来并不稀奇,可我立刻有种不祥的预感:该不是死了吧?果不其然。三天后,有人在玉米地里发现了壶生的尸体,也是被人在脖子上切了一刀。那时我已经接了趟去临淄的生意,本来是想歇一两天再走的,听了壶生的死讯,我决定当晚就离开夹谷……

曹沫说到这儿,把话顿住,打了个冷战,大概是因为天上忽然飘下几点雨来。我抬头一望,这才发觉太阳早已不知去向,一层厚黑的雨云正从河对岸缓缓地向这边蔓延开来。我觉得有点儿凉,于是提议去春满楼喝几杯。曹沫说:你这主意正中下怀。我知道他这话是由衷之言,因为他穿得比我还少。我说:虽然正中贵怀,这回却得让我做东。为什么?曹沫问。因为你说的这段往事值钱得很,我说。曹沫听了一笑,不是会心地微笑,是夸张地、做作地大笑,说明他其实并没有听懂我的意思,也说明荒凉并不能使他头脑清醒。

4

我同曹沫走进春满楼的时候,正碰上召忽搀扶着公子纠从楼上下来。公子纠显然又喝醉了,看见我同曹沫在一起,指着我的鼻子骂道:我同召忽找你不着,原来你又跟那臭……他原本准是想说:原来你又跟那臭小子在一起。下面的话没说出口,不是因为他忽然醒悟了,明白不该当着曹沫的面说出那话来,是因为召忽用块手帕捂住了他的嘴。别说话!小心呛着!召忽一边说,一边急急忙忙把公子纠从曹沫与我身旁拖过去。自从那次在留春苑与曹沫发生争执,公子纠对曹沫一直耿耿于怀,背后总是用“那臭小子”指曹沫。召忽与我劝过他不知道多少次,跟他说:曹沫是鲁君的宠臣,咱如今寄人篱下,得罪这人不起,他不听。跟他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不与小人计较等等,他也不听。有一回我私下问召忽:我把你推荐给这么个主子,万一将来耽误了你的前程,你该不会恨我吧?召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怎么会恨你?再说,公子纠虽然不是完人,这世上又有谁是完人?我曾经跟过四个主子,这你是知道的,老实说,只有公子纠把我当个人物,令我有知遇之感。我说:听你这口气,你是跟定公子纠了?召忽不答,反问我:听你这口气,你是又想换主儿了?我也不答,只叹了口气。我同召忽的性格不同,我不满足于知遇感,我需要成就感。公子纠能给我机会成就大事么?我时常怀疑。不过,我不是那种为人谋而不忠的人,一日为公子纠之臣,一日我会替他尽力,绝不会有二心。至于将来是否会投奔别的主子,那是将来的事儿,现在没工夫操那份心,我现在应当操心的只有一件事:刺杀公孙无知。

同公子纠在春满楼的不期而遇,不仅仅是打乱了我的思绪,当然也打乱了曹沫的思绪。我同曹沫在酒楼的包间里坐下来,喝了半天闷酒,竟然没再接着谈起曹沫在河滩上没说完的那件往事,好像两人都把那事情忘了似的。曹沫是不是还有兴趣接着说,我不敢肯定。至于我自己,我当然是要追究到底。其实,从一开始起,我就对雍廪找曹沫杀公孙无知这件事心存疑惑:雍廪为什么偏要雇曹沫?难道在齐国就找不到个杀手?不过,我没有把这疑惑对曹沫说,自己也没有仔细去想。一开始是因为这事与我无关,曹沫也没有接这买卖的意思,犯不着操这份心。后来呢?后来嘛,说穿了,是唯恐行刺公孙无知的计划因为这样的疑虑而搁浅,多少有些利令智昏的意思,不是么?可曹沫说起的那段往事改变了我的态度,让我觉得刺杀公孙无知的计划肯定会出问题,既然已经知道肯定会出问题还不设法解开疑团,那就不是多少有些利令智昏的意思,而是当真利令智昏了。我是那样的人吗?当然不是,所以我一定会追究到底。

雨下得不怎么大,也不怎么小,恰好能让人既听到雨滴的声音,也听到雨声之外的无声。夹杂雨声的无声,格外令人觉得寂寞的存在。忍耐寂寞也是一种本事,一般人以为好说话的人难耐寂寞,那其实是一种误解。好说话的人,即使没机会开口,心里边也在自言自语,所以,虽然外表寂寞,内心却并无寂寞之感。自己不好说话而好听别人说话的人,才会真的感受到寂寞难耐。我是好说话的人,曹沫是自己不好说话却好听别人说话的人,于是,终于打破寂寞的是曹沫而不是我。

“想什么呢?”曹沫这么问我。

“我在等你说那趟走私的结果。”我说。

“嗨!还能有什么结果?没什么结果。”曹沫说,“我在临淄把货交了,没敢再回夹谷,跑到曲阜来,恰好赶上征兵,我把名字改了,投在军中,从此与江湖上的人事绝缘。”

“你改了名字?”

“不错。”

“那雍廪怎么发现你的?”

“去年九月我出使齐国,在临淄与他不期而遇。他见了我大为惊喜地说:‘我道谁是鲁国的新贵曹大夫?原来就是你!还拉着我到望云楼喝了个痛快。’”

“原来如此。”我觉得心中的疑团渐渐有了头绪,不禁暗喜。不过,我没有把笑意展示出来,而是不动声色地继续盘问:“这雁翎刀没给你惹过麻烦?”

“这刀我一直深藏不露,直到当了大夫才拿出来挂在腰带上。当大夫的十之八九用雁翎做腰饰,所以,从来不曾引起任何人的疑心。今日是头一回亮相,将来要是有了麻烦,我就唯你是问。”

“你出使齐国的时候,你佩戴这雁翎刀没有?”

曹沫想了一想,说:“想不起来了。”

“你敢肯定没有别人知道这刀在你手上?”我问。

“除你我之外,知道这刀在我手上的人都死了。”

“你猜那托你带刀的人为什么会被杀?”

“这刀肯定是从青陵偷出来的,盗墓的事儿,一个人办不来,须得有同伙,那人准是想独吞,所以同伙不饶他。”

曹沫不假思索便给了我这么个答复。显然,这问题他自己已经反复思考过多次了。这推理并无破绽,不过,这只是几种可能中的一种。比如说,那人也可能只是个负责送货的人,盗墓的事儿走漏了风声,有别人觊觎这雁翎刀,以为还在那人手上,所以那人遭了殃。不过,究竟怎样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那人知道刀在手上会有风险,所以把刀托付给曹沫。其二,壶生的介入,已被追踪雁翎刀的人探知,所以,壶生也没能逃过被杀的命运。其三,对那人而言,那刀并不是刀,只是件货,收货人必然在临淄,否则,那人就不会叫曹沫把刀送往临淄了。至于壶生在被杀之前是否透露出刀在曹沫手上,这一点却不敢肯定。也许壶生没有,所以没人来找曹沫的麻烦。也许壶生透露了,只因曹沫当时走得快,尔后又隐退江湖,改换名字藏身军营,所以至今躲过了麻烦。

“你觉得那日在临淄望云楼碰见雍廪纯属巧合?”我问。

这一回曹沫没有立即回答,显然,对于这个问题,他并没有反复琢磨过。一阵沉默过后,曹沫问:“你以为雍廪那天是在那儿等这雁翎刀?”

我点头。

“理由呢?”

“咱当时笑话雍廪找你去杀公孙无知多少有些傻,”我说,“现在看来犯傻的可能不是他,是咱自己。”

“你的意思难道是说:他雍廪的目的其实在这把雁翎刀?”

“一箭双雕。”我说,“他想杀公孙无知,这不假。不过,他同时也想夺回这雁翎刀。”

“夺回?”曹沫反问。

“不错。如果他就是那收货人,他当然认为这刀本该是他的。”

“怎么夺?难道他想等我杀了公孙无知之后再杀我不成?我看他还没那本事!”曹沫说,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他不需要自己动手。在宫里值夜班的大夫有权动用京城的卫戍部队,他可以预先把部队在他家后花园外埋伏好,只等你杀了公孙无知,就把你当做杀人犯抓起来。”

曹沫听了我的话,吃了一惊。他想不到这一层,并不足以为怪,他虽然在齐国混过,只是在江湖上混,从来不曾涉足朝廷,无从得知这些朝廷的规矩。

“那依你这么说,咱去了岂不是自投罗网?”曹沫问。

“有备则无患。”我说。

“怎么个准备法?雍廪能调用临淄的卫戍,咱不能也把曲阜的卫戍调去同他一决雌雄吧?”

曹沫这么说,当然是讲笑话。不过,不是一般的笑话,是在完全没辙时用来藏拙的笑话。别人说这种笑话的时候,你不能当笑话听,更不能回报以耻笑。对曹沫这种只能赢、不能输的人,尤其不能。于是,我就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子,让曹沫觉得我在把他的笑话当做一个或许可行的方案认真研究。曹沫小心翼翼地提起酒壶斟酒,唯恐打搅了我的思绪,我也趁机斟满一杯,慢慢地喝完了,然后才摇一摇头,说:“不成。人带多了,没法儿去。人带少了,于事无补,还是就咱俩去,不过,千万不可让雍廪知道你有我这么个帮手。”

“这就是你所谓的‘有备无患’的‘备’?”曹沫反问。

“不错。”我说,“不过,只是一部分。”

“剩下的部分呢?”

“我在临淄再去找一个帮手。”

“就一个?”

“不错,就一个。”

“什么人手段这么高?”

“这人什么手段也没有。”我说。

曹沫不再问,只顾喝酒。也许他已经猜到了我说的是谁,所以无须再问;也许他以为我只是开玩笑,所以不屑于问。无论是前一个“也许”,还是后一个“也许”,都说明曹沫沉得住气,果然是块当杀手的料。

“我先走一步,十五日晚酉时三刻我在雅集客栈的客房里等你。”我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

雅集客栈是我在临淄的下榻之处,也是曹沫在临淄的下榻之处。选择同一个客栈落脚,是我的主意。如此既方便联络,也容易避人耳目,即使有人跟踪,也只能跟到客栈大厅为止,总不能跟到客房里来吧?十五日夜半是动手的时刻,所以,我与曹沫必须在那之前见一面,以便交换情报、商定细节。

曹沫点头,我走出包间,反手带关身后的房门。

我是十四日黄昏时刻抵达临淄的,当晚我就去见了鲁桓公的未亡人姜姬。姜姬的岁数究竟是多少?我不清楚。不过,以理推之,少说也该是四十出头了吧,因为鲁君已经过了二十六岁,可姜姬依然风姿绰约,神采飞扬,令我惊叹不已。我先递上公子纠的亲笔信,这封信是我起草的,除去几句普通的寒暄,别无它话,万一落在别人手上,绝不会露出半点可疑的痕迹来。姜姬看过,搁在一边,淡然一笑说:纠弟有事求我?姜姬与公子纠是同母姊弟,据公子纠说,姊弟两人的关系本来极其亲密,后来因为诸儿的缘故渐渐地疏远了,公子纠逃离临淄的时候,没有去向姜姬辞行,逃到鲁国之后,也没有再同姜姬通过消息。不过,我从姜姬问话的语调中听得出,姜姬对公子纠并无责怪之意。我点了点头,却并不开口。姜姬又淡然一笑,漫不经意把身边的两个使女支开,然后说道:现在可以说了吧?

怎么说呢?我离开曲阜前,公子纠向我吩咐了一套说辞,大意是说公子纠派我来替姜姬报仇雪恨,希望姜姬尽力相助。这说法并不高明,不过,既然出自公子纠之口,我原本以为也可以入于姜姬之耳,毕竟是亲姊弟嘛,智商情商应当不相上下。可我一见到姜姬,就立刻感觉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姜姬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无不灵气逼人,与公子纠的迟钝傲慢,判若天渊。如果我照搬公子纠的话,姜姬肯定会暗笑我是个十足的傻瓜。聪明人大都不愿意同傻瓜合作,因为聪明人不相信傻瓜能把事情办成,我要是被姜姬看成傻瓜,她说不定就会借故推脱不管,如此岂不是坏了大事?

这么一想,我就赶紧咳嗽一声,把自己镇定下来,然后直言不讳地说:“不错。公子纠想当齐君,不杀公孙无知,他当不成。没有夫人的帮忙,即使杀了公孙无知,他也可能当不成。”

同类推荐
  • 大树

    大树

    这一年的天气有些不讲道理。夏天的酷热刚过,气温便迅速下降,每日里西北风凌厉。到了9月,秋老虎该出来咬人了,却又无缘由地下了几场不大不小的冰雹。冰雹过后,燥热一阵,便是漫无边际的雨季。谁也不知道,那棵树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在漫长的雨季中,这棵原本不起眼的树突然开始疯长。它的成长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经验,就如同一把巨大的折叠伞,收敛在角落里,突然用力一撑,就遮天蔽日了。这棵大树惊动了许多人,连市里的农林专家也来看过。看了以后,他们得出结论,说这是舶来品,就如同公路边四处绽放的粗糙一枝黄花。
  • 曲江歌女

    曲江歌女

    本书原著名为《绣襦记》。关于它的原著者,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今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十大悲喜剧集》编者认定的明代无名氏。我在改写时,将其改名为《曲江歌女》。这是因为原名费解,不通俗不响亮,又因为有人曾改用过此名。我认为《曲江歌女》突出了女主人公身份,并有地名界定,通俗而又响亮。李亚仙是唐代人,是京城长安曲池风景区的著名歌妓。她与书生郑元和真诚相爱。就是郑元和穷得沦为了打莲花落的街头乞丐,甚至被他当太守的父亲郑儋打死后弃之而去的情况下,李亚仙仍然不变心地将他救活并爱之如初;最后,还劝说与激励他发愤攻读,高中了头名状元。
  • 巅峰亮剑

    巅峰亮剑

    雪山高昂着头,冰川排列着队,达坂紧握着拳,阵阵寒风伴随满天飞舞的沙尘,峡谷深涧传来毛骨悚然的回荡,山梁云端迸起惊天动地的轰鸣。这是什么在发怒,这是什么在呼号,这是什么在碰撞,这是什么……没有谁生来就伟大。平凡,是每个人的生命原态,它就像横亘在前行路上的栏杆——有的人终其一生难以跨越,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艰辛的生命徘徊;有的人却能以非凡的智慧和坚韧而骐骥一跃,超越平凡达到新的人生高度。
  • 母亲·在医院中

    母亲·在医院中

    本书是作家丁玲的小说精选本。主要收录了《母亲》、《在医院中》等作品。
  • 扶贫羊

    扶贫羊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热门推荐
  •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胡华南枝

    胡华南枝

    八王之乱,如火如荼。胡人南下,兵戈不止。她原是皇帝亲封长懿亭公主,虽然身怀血海深仇,然而如何在乱兵之中挣扎求生才是燃眉之急……
  • 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

    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幽默图解经济学

    幽默图解经济学

    GDP、CPI、通货膨胀、失业率、附加价值、边际效应……这些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学究竟学什么?你是否真的了解它?本书把经济学还原为生活,让你以更经济、有效率的阅读方式读懂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并轻松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经济学知识。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趣、好玩、幽默;经济学可以这样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笑着学,躺着学,玩着学……从现在开始,向板着面孔的经济学说再见!
  • 人世沉沦爱你

    人世沉沦爱你

    相爷家的小姐,得皇帝赐婚。性格刚烈泼辣的小姐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
  • 土地神这职业

    土地神这职业

    林逸很头疼的看着这个自称城隍的人,听着这人告诉他,不做土地,他活不过三十岁。林逸数了数自己的年龄,嗯,明年就三十了,就算知道土地神这个职位是个坑,他也会跳进去。但想法很美好,现实太过于骨感,他即将拥有的土地上,只剩村落三两个,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四五十来位。十二岁以下孩子十个,年轻劳动力为零。好像,做一个合格的土地神,有点绝望?!林逸:给我一块地,我能种出整个灵气复苏时代!!!
  • 机关算尽,谋个你

    机关算尽,谋个你

    “待我金榜题名,我便娶你可好?”因为这一句幼年时的承诺,她跋山涉水,孤身一人前往京城寻他。谁知他却佳人在侧,红绡帐暖。泥人还有三分土性,真当她秦苏好欺负的么?且看她如何踩渣男虐渣女,笑傲江湖。
  • 画中人

    画中人

    丹麦难得的好夏天,气温适宜,天又黑得晚,日光仿佛被拉长了,红红的晚霞看不到尽头。在首都哥本哈根的中心广场上,凑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商贩,各自摆着地摊,各自挣着小钱。丹麦普通人的日子,就是安安静静,各不相干。也有不普通的。在广场斜对面的街角上,有一栋三层楼的红色小房子,挤挨在其他房子中间,窗子是淡绿色的,有一点安徒生童话的味道。在这栋房子的三楼房间内,一个男子躺在地毯上。男子亚麻色头发,高鼻梁,紧闭着双眼,晕过去的样子。在他的身边,还站着一个女孩。这个女子是黑头发,瀑布般倾泻到腰际,全身发颤。她的手里攥着一颗很尖的东西,向地上的男子走去。
  • 小国的痛苦和大国的烦恼:孙立坚谈世界经济

    小国的痛苦和大国的烦恼:孙立坚谈世界经济

    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已经扩展到全世界,至今仍然难以见底。但中国经济融入东亚经济、世界经济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在全球化显现退潮迹象的今天,各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小国是选择继续开放,在市场风浪中承受痛苦并成长,还是暂时关上国门,先做好自己?大国是挟巨量经济规模之威,重新谋取规则优势,还是超越烦恼,以迅捷的改革与合作推动进一步的全球化?本书收录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孙立坚教授对影响欧美经济的次贷危机以及代表东亚经济模式的日本经济政策的众多评论和分析,全面解读了次贷危机、东亚合作、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诸多重要议题。
  • 生死赌球者

    生死赌球者

    鲁大膀和丸喜为了三个篮球的输赢斗了一辈子,斗得死去活来;他们第一次交手是在一九三五年冬天,在北平南郊丰台中学的一次球赛上;一九三五年,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冯治安师的一个独立营在北平丰台县驻守;日军因有辛丑条约的规定,在丰台也驻有一个大队;那时,日本人的眼珠子觊觎着华北,中日驻军双方常有些小冲突发生,但表面上还没有完全撕破面皮;中日双方为了做些表面的友善文章,遇有一方有节日或什么庆典,常常请对方的长官去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