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5900000010

第10章 起点与终点(4)

在老态龙钟的晚清政治家行走在青岛的大街小巷消磨时光的时候,一个从北京乘火车抵达青岛的年轻人,却走上了另外的道路。他就是胡信之。

胡信之又名胡寄韬,1890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官僚家庭。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因家庭负担过重,在京谋生不易,迁居青岛,进入胶澳商埠观象台任职员。1922年底,北洋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和胶济铁路主权,胡受聘出任《中国青岛报》记者,抨击北洋政府官僚“一手压制苦民,一手攫取权力,舌头能翻云覆雨,混乱是非”。

1924年,刘祖乾投资的《青岛公民报》创刊,胡信之作为创办人和主笔,在《青岛公民报》开设《公民俱乐园》《公民言论》《来件照登》《工潮专载》等栏目,公开倡导言论自由,支持青岛劳工争取权利活动,被誉为“工人的喉舌”。

1925年7月26日,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下令逮捕胡信之,查封《青岛公民报》。7月29日,35岁的胡信之被杀害于火车站西边的团岛,成为第一位在青岛为民主和劳工权益而遇难的新闻业者。

胡信之死了,这个城市却没有觉醒。胡的被杀,使他的女儿立志要为父亲报仇。张宗昌遇刺后,她写了不下百篇讨伐文章。据说,这是张宗昌后来名声甚恶的原因之一。

这个不容忍胡信之的城市,一边在扼杀自由言论,一边却也通过从火车站进进出出的各种各样的行人,在丰富着自己的表情。据不完全统计,自1905年至1913年间,这条铁路运送旅客812.7万人次;1915年至1921年间,运送1598.8万人次。从这以后的十多年间,一些有影响的自由知识分子,开始频繁地使用这条铁路,并将这个目的地城市,作为可以暂时放松精神的去处。

根据简单统计,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频繁进出青岛的学者和各色文化人士中,除了来往南方的时候多搭乘轮船外,如康有为、鲁迅、萧军与萧红、端木蕻良、千家驹,另外一些人都选择了使用火车。在和北方沟通、联系上,这是最为便捷的工具。这些从这个德国车站进出青岛的人们,在60年后被重新发现,并成为这里的精神财富。这份很长的名单中间,包括蔡元培、胡适、马寅初、杨振声、梁实秋、闻一多、赵太侔、洪深、老舍、王统照、沈从文、巴金、冯至、郁达夫、卞之琳、台静农、吴伯箫、汪静之、陈翔鹤、王亚平、王度庐、艾芜、蒲风、陈荒煤等等。

在那些平常的日子里,火车和火车站,成了这些漂泊的知识分子和青岛发生联系的桥梁。经过这个桥梁的,有意气风发者,也有意志消沉者。在他们的脸上,人们看见了快慰,看见了狂放,也看见了抑郁和困惑。这些异乡的过客,不经意之间,成为这里的一道朦胧的文化风景。

1930年春,梁实秋到青岛大学执教。校长杨振声给梁的职位,是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在青岛住了4年的梁实秋,来来回回去北京、回青岛,也就来来回回出入火车站。对这个德国人的车站,他好像没什么评价,但是对“外貌仍有德国人的痕迹”的青岛,却有“当初建设的根柢牢固,就是要糟蹋一时也糟蹋不了”的感慨。对这个“整齐清洁的市容一直维持了下来”的城市,他还评价说:“我是北平人,从不以北平为理想的地方。北平从繁华而破落,从高雅而庸俗、而恶劣,几经沧桑,早已无复旧观。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当时,梁实秋赁屋于自己供职的山东大学附近的鱼山路7号,房主王君恰好是“以薄薪多年积蓄成此小筑”的铁路局职员。1934年7月,梁于租满前3个月退租离去,仍依约付足全年租赁费,这位铁路局的王君坚不肯收,争执不已,声达户外。于是,有人就梁的退租经历发赞叹说:此君子国也。

一个“要糟蹋一时也糟蹋不了”的城市,一个“君子国”的城市,隔了半个世纪以后,去了台湾的梁实秋也依然念念不忘。

沈从文│徐志摩死了

◎记忆地标:大学路/福山路

1931年11月21日晚上,一个穿长衫的年轻男人匆忙出现在火车站。他踏上稍有些残雪的石头台阶,直接走到售票柜台前面,买了一张去济南的车票。在车站钟楼下面的这个灯光昏暗的大厅,没人认识这个看上去神色有些恍惚的行者,也没有人注意到他的作为。他拿上车票,就急忙去了站台,登上了去济南的夜车。这个人,就是“在青岛大学中文系教点书”的沈从文。

50年后,沈从文对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出了一个“当时一切情形,保留在我印象中还极其清楚”的说明:“十一月二十一日下午,文学院几个比较相熟的朋友,正在校长杨振声先生家吃茶谈天,忽然接到北平一个急电。电中只说志摩在济南不幸遇难,北平、南京、上海亲友某某将于二十二日在济南齐鲁大学朱经农校长处会齐。电报来得过于突兀,人人无不感到惊愕。我当时表示,想搭夜车去济南看看。”

沈从文没有说在杨振声家看到的电报,是发给谁的。从青岛大学杨的办公室到杨在学校对面坡地上的住处,步行要不了10分钟。但是,21日下午这份电报给在场的人的打击,应该无过于沈从文。沈“当时显得格外沉默,始终不说一句话”。稍后,沈表示立即要去济南,“大家认为很好”。当即,聚谈的人唏嘘四散,沈则回宿舍准备行装。从福山路学校宿舍到火车站,路并不近。

沈和徐志摩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没有徐志摩,就没有后来的沈从文。没有人比沈从文自己更明白,徐“为人的热忱坦白和平等待人的稀有好处”,对沈“工作的鼓励和赞赏所产生的深刻作用,再无一个别的师友能够代替”。1922年,20岁的沈从文从湘西一个边远的小镇只身来到北京,在一个很阴冷的房间里,流着鼻血执着写作。两年后,刚开始发表小说的他给郁达夫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求教的愿望,随后,郁就到他住的地方去看他。回去之后,郁达夫写了《给一个青年的公开状》,为沈从文这种文学青年的命运打抱不平。这样的呼吁,应该是产生了一些作用。到了1925年底,沈认识了当时已经在文坛名声显赫的徐志摩,并得到了这位曾经在剑桥学习过的诗人的欣赏。沈和徐的相识,使得沈终于有机会改变了自己在北京的尴尬处境。依照谢冕的说法,徐是一位生前乃至死后都有争议的诗人。但是,这样一位出身于巨商名门的富家子弟,很布尔乔亚,社交又极广泛,可以给一个乡村文学青年的帮助,显然很大。

通过徐志摩的介绍,沈从文结识了胡适,胡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聘请他到上海的中国公学担任教授。把一个连中学都没上的小说家,聘到大学去做国文系的教授,这在今天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胡适之所以同意聘请他,无疑是因为徐志摩的推荐。他相信徐志摩的判断。沈被胡聘为教授,这是他的文坛地位获得承认的重要开端,经济状况也因此大为改观。之后,也是通过徐志摩的介绍,沈从文认识了杨振声。当时,杨正在筹办青岛大学,被武汉大学解职之后的沈从文无处可去,就被杨振声顺理成章地聘到了青岛大学任教职。1931年8月,沈从文离开北京前往青岛大学,到了还不足3个月,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朋友就离去了。

11月23日早晨,瞻看过徐志摩遗容的沈从文,又匆忙赶回了青岛,刚刚从车站回到了福山路青岛大学宿舍,他就给朋友王际真写了一封报告这个“痛剜人心的噩耗”的信:“际真:志摩十一月十九日十一点三十五分乘飞机撞死于济南附近开山。飞机随即焚烧,故二司机成焦炭。志摩衣已尽焚去,全身颜色尚如生人,头部一大洞,左臂折断,左腿折碎,照情形看来,当系飞机坠地前人即已毙命。二十一此间接到电后,二十二我赶到济南,见其破碎遗骸,停于一小庙中。时尚有梁思成等从北平赶来,张嘉铸从上海赶来,郭有守从南京赶来。二十二晚棺木运南京转上海,或者尚葬他家乡。我现在刚从济南回来,时二十三早晨。”

沈从文在给王际真写信的时候,他的桌子上,放着去济南前从行李中找出的一本书,那是沈从文出版的第一本书。那本小书的封面,是徐志摩设计的。

1931年11月13日,也就是徐志摩逝世前6天,沈从文还在青岛给徐志摩写过信,对他们共同的朋友胡适的动向,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胡先生好像有到南京去做官的意思,那就真糟糕。他是应当来领导一个同国民党那种政策相反的主张,不能受人家的骗局的。许多对政府行为主张惑疑的人,在某一情形下,都可以成为他的小兵,若他作了什么财委会的事情,有许多人是很失望的。”现在看,这应该是沈从文写给徐志摩的最后一封信。

在青岛,沈从文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并体会死亡。在1931年的前后10个月里,沈无可奈何地接受了4个最熟悉的朋友遇难的事实:胡也频在龙华被人秘密地用排枪攒射,张采真在武汉一座牌楼下被斩首示众,满振先在桃源被捷克式机枪扫倒在地,徐志摩在济南上空的云雾里烧毁。刚刚到青岛,他就着手写胡也频的故事,一边写,一边联系发表。10月4日,《记胡也频》开始在上海《时报》的第六版连载。此时,《时报》已经将巴金的《激流》连载至141次。从这一天开始,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两人的名字经常在同一日的同一版出现。沈的《记胡也频》连载至11月29日结束。这时,徐志摩已经在济南死去了整整10天。

50年后,沈从文说:“我是个从小遭受至亲好友突然死亡比许多人更多的人,经受过多种多样城里人从来想象不到的噩梦般生活考验,我照例从一种沉默中接受现实。当时年龄不到三十岁,生命中像有种青春火焰在燃烧,工作时从不知道什么疲倦。志摩先生突然的死亡,深一层体验到生命的脆弱倏忽,自然使我感到分外沉重。”

11月23日早晨,从火车站到福山路宿舍,沈从文没说一句话。

徐志摩死了,沈从文和后来的人们却记住了他下面的一段话:“不要以为这样混沌的现象是原因于经济的不平等,或是政治的不安定,或是少数人放肆的野心。这种种都是空虚的,欺人自欺的理论,说着容易,听着中听,因为我们只盼望脱卸我们自身的责任,只要不是我的分,我就有权利骂人。但这是,我着重的说,怯懦的行为;这正是我说的我们各个人灵魂里躲着的大谎!你说少数的政客,少数的军人,或是少数的富翁,是现在变乱的原因吗?我现在对你说:先生,你错了,你很大的错了,你太恭维了那少数人,你太瞧不起你自己。让我们一致的来承认,在太阳普遍的光亮底下承认,我们各个人的罪恶,各个人的不洁净,各个人的苟且与怯懦与卑鄙!我们是与最肮脏的一样的肮脏,与最丑陋的一般的丑陋,我们自身就是我们运命的原因。除非我们能起拔了我们灵魂里的大谎,我们就没有救度;我们要把祈祷的火焰把那鬼烧净了去,我们要把忏悔的眼泪把那鬼冲洗了去,我们要有勇敢来承当罪恶;有了勇敢来承当罪恶,方有胆量来决斗罪恶。再没有第二条路走。”

这段话写在徐志摩的《落叶》里,今天听起来依然振聋发聩。

同类推荐
  • 我与我的世界

    我与我的世界

    《我与我的世界》是曹聚仁先生晚年所写的回忆录,后由家人整理增补,按“传记文学”自觉经营,坦诚自白,纵横上下,酣畅洒脱,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与文本意义的传记。它将其生平世界“不加掩饰地揭示出来”。从金华童年的”神道黄昏”,到浙江一师的“四大金刚”;从“国学”和“文坛”,到“我与鲁迅”和“文白论战”,从上海春秋、报刊生涯,到抗战军兴、执笔从戎;不但阅历丰富、见识繁多,而且他颇想勾画出那一时代的生活轮廓及文化工作”,所以“史的意味,比较更重一些”。正因如此,才是一本既有史料价值,又具文学可读性的大家作品。
  • 第四极(下)

    第四极(下)

    这是公元1912年早春的一天,以英国上尉罗伯特·斯格特为首的五人南极探险队,经历了数月地狱般的旅程,终于成功到达了南极点。就在他们准备欢呼胜利的时刻,却突然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于四周前在这里插上了他们的旗。在一场冲击南极点的较量中,斯格特失败了。“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既愤怒又悲伤的斯格特在日记中写道:“再见了,我所有的梦想。我的上帝!这真是个可怕的地方,我们使尽了全力,却无法得到第一人的荣誉……现在我们要回家了,这将是场艰苦的斗争,我不知道我们能否回去。”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 茶圣陆羽

    茶圣陆羽

    盛唐时期的某一年,竟陵(湖北天门)龙盖寺內,住持智积禅师正在给众僧讲禅。9岁的陆羽在为智积禅师沏茶。法善:“师父,天空中有一颗明珠,该如何取得?”陆羽:“去砍些竹子做成梯子,爬上天空去拿。”法善:“天空中怎能置梯子?”陆羽:“不然你想怎样拿?”智积禅师:“天上的明珠如同自身本性,若能开悟、明心见性就能取得明珠,若想假借外力成道,就像是费尽心思去搭梯子求取空中宝珠,终将白忙一场……”
  • 唐诗宋词诗经(一生最爱古诗词系列全3册)

    唐诗宋词诗经(一生最爱古诗词系列全3册)

    《最风流莫如唐诗》由继安意如、白落梅、江湖夜雨之后,新晋国学才子随园散人从上万首唐诗中精选而出,可称为有唐一代诗词的明珠。《最深情莫如诗经》是继安意如、白落梅、江湖夜雨之后,新晋国学才子随园散人蛰伏数年沥血之作,于《诗经》中精选五十五首风格各异却浑然天成的诗作,其空灵的文字、幽深的意境、精深的智慧,让人不由自主沉醉其中,如入一泓清泉,涤荡了俗世的纷扰,洗去了俗世的尘埃。而随园散人倾毕生所学,更以最脱俗的笔触,去解读这五十五首最真最美的诗句;用最婉约的文字,去构建这五十五幅动人心魄的风景,带领我们追寻《诗经》中最纯粹、最别致的情怀。
  • 从“最后的人”开始

    从“最后的人”开始

    杨庆祥:我们现在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本次活动是联合文学课堂的专题研讨,讨论内容是科幻文学。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专题研讨,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最近几年科幻文学不仅得到了国内的关注,也在国际上为整个中国的当代文学赢得了特别重要的声誉,刘慈欣和郝景芳先后获雨果奖。更重要的是,中国当代写作中,科幻文学提供了特别重要的创作队伍和特别重要的作品。而且,我觉得它有可能会改写当代文学的面貌。
热门推荐
  • 论道中国发展:金帝雅论坛实录

    论道中国发展:金帝雅论坛实录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李晓西教授主持,在北京金帝雅酒店召集国内官产学界高层人士和著名专家学者畅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是谓金帝雅论坛)之实录文集。目前一共举办了十次。包括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市场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战略、绿色经济、西部大开发回顾与展望、气候与经济、交通现代化、创新机制体制、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真知灼见,精彩纷呈,极有价值。
  • 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图说世界名人: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客观叙述了托尔斯泰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致力于农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使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及创作思想。
  • 你是我的双眼

    你是我的双眼

    她,深居大漠的毒手药王,为他踏进不可逆转的爱恨情仇,她倔强而自立,决意治好他的双眼,带他走出黑夜。他,一方霸主,冷傲却被她融化,怎奈无法拒绝的爱,却带来可笑可悲的命运?一场阴谋,他和她失去了两年的回忆。这两年,他变了,她有了身孕。
  • 六十种曲鸣凤记

    六十种曲鸣凤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冻世界前哨战

    冰冻世界前哨战

    冰封全球前,一场前哨战,揭开了一万年前超古代文明亚特兰蒂斯毁灭的原因,在真实与虚幻之中,听着玛雅人13个会说话的水晶骷髅头,讲述着地球未解之谜的答案。当毁灭级的冰冻灾难再次降临,人类的文明又该何去何从?救赎之道又在哪儿?
  • 重生八零傻媳妇

    重生八零傻媳妇

    重生在一个娇俏可人儿的农家女孩身上!而这个小美人居然是个傻子……李可人有点无奈、但眼前这个行走的荷尔蒙却把傻丫头当宝一样宠!李可人果断反扑,结果发现:外表霸气凛然,强硬精壮的他,明明就是一个腹黑邪魅的大灰狼!从此,古灵精怪的她携手强悍腹黑的他,斗智斗勇斗白莲,带着家人发家致富,奔小康!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

    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

    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用近乎白描的手法,通过对全国六七个省份的考察和调研,讲述了五十多个空巢老人的故事,意在引起全社会对空巢老人现象的思考和关注,也可以作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
  • 佛说略教诫经

    佛说略教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这位17世纪满怀入世热忱的耶稣会教士,对人类的愚行深恶痛绝,言及万事有致于完美的可能,如再辅以变通的技巧,则善必胜恶,而这一切取决于人的自身资源与后天勤奋,警觉、自制、有自知之明及修身养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