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7100000008

第8章 温暖舒适的高帽子

象县城大集上那样的棒子队,很快在公社大集上出现;象县一中停课闹革命那样的闹剧,开始在公社中学重演。下边跟着上边学,孩子跟着大人跑,县上乱了套,公社乱了套,大队里也乱了套。队长不听书记的了,社员不听队长的了,“地富反坏右”被踩在脚下,贫下中农继“土改”之后,又一次站起来了。

不过,靠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和城里人不一样,千革命、万革命,不能革庄稼的命。于家屋子这一年的秋收照常收,只是比往年落在地里的多了;秋种照常种,只是比往年种得晚了;宜时的“秋分”麦子一块也没有,顶耩完最后一块地已进入“立冬”节气,这块地里的麦苗上冻之前是出不来了,只能“土里捂”(来年春天发芽)了。

当保管员把耠子、耧、犁、耙锁进仓屋时,入冬的第一场雪已经落了下来。庄户人家有句俗语,叫做“阴雨天打孩子——趁空儿”,于家屋子憋了一秋的造反派们、互不服气的造反派们,总算有机会比试比试了。

以于方彪为首的一伙,成立了“星火燎原”战斗队。于方彪任正队长,他儿子于汉甲任第一副队长,大哥于方忠、二哥于方信分别任第二、第三副队长。

于方彪家是村里的大户,他亲兄弟仨,亲叔兄弟九个,到了于汉甲这一辈儿,亲堂叔兄弟达二十八个。于方彪在于家屋子一队跳脚子骂一句,连队长都得装耷作哑。

于方彪的大哥于方忠,是“方”字辈儿中的老大。当年他的第一个儿子到了该上学、该起大名的时候,他在老师面前报出“于汉江”三个字。这就意味着,“方”字辈儿的下辈儿是“汉”字辈儿,后面一个字的偏旁,必须是“水”字旁。

当于方彪的大儿子到了该上学、该起大名的时候,两口子犯了难。于方彪对他媳妇说,“汉”字后头“江、河、海、洋”都有叫的了,好字都让人家占了,咱该叫“汉”啥?

方彪媳妇上过一年多的识字班,能认百八十个字。她说就叫汉湖吧,这个名字不难听。于方彪说,你还知不道啊?咱大哥那个小儿,还没等上学就起下这个大名了。方彪媳妇说,老大这个杂碎(坏的意思)他是看着这个名字好,早占下呀!于方彪生气地说,咱他娘的总不能叫“汉沟”“汉湾”吧?方彪媳妇说,脚下咱就有三个儿子,往后生几个还定不住数,头一个就起不出大名来咋行?于方彪说,动力气的活我行,给孩子们起名这活儿、我有劲使不上啊!方彪媳妇手捂额头琢磨了一下说,不占“水”字旁了,我看咱就按“甲、乙、丙、丁”一个一个地往下排吧。这样叫的话,不光咱这仨儿都有了大名,连没生出来的也都给他们起好等着了。俺娘家村上一户人家的儿子们就占这四个字,弟兄四个都过得很好,老三还是个大工人呢!于方彪一听高了兴:老大呀老大,别说你和我抢“湖”字,就算是白送个“湖”字给我我也不要,俺老婆连没生出来的孩子都给起上大名了。这些个名字就象一沓子没用过的新钱一样,能排起号来呀!

“星火燎原”成立不到三天,以二队队长吴洪敏和一队队长于法子为首的一伙,又成立了“千钧棒”战斗队。生产队和战斗队的负责人都称呼为“队长”,两个人等于在各自身为队长的身上,又“摞”上了一个队长。只不过吴洪敏摞的是正队长,于法子摞的是副队长。

成立战斗队的目的就是抓革命、促生产,就是搞革命大批判。“抓革命、促生产”是句有皮没瓤儿的空口号,搞“革命大批判”才算是真抓实干、才能显现出自家那本事来。批判谁?当然是地富反坏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星火燎原”想押着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的简称)和走资派游街,“千钧棒”想解着五类分子和走资派示众,两个战斗队都愿意占先,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谁。“星火燎原”仗着人多势众,准备和“千钧棒”干一仗、分个输赢。结果,仗还没打就分出输赢来了——公社“红卫兵大队”指示:于家屋子的造反派争抢着游斗五类分子和走资派,是最最革命的革命行动,经研究决定,“千钧棒”在先,“星火燎原”在后。

原来,公社的两个战斗队经过一番血的较量后,“红卫兵大队”硬了起来,“红卫兵团”软了下去。吴洪敏在公社干炊事员的儿子吴传朋,和“红卫兵大队”的头头儿打了个招呼后,就让他爹的“千钧棒”战斗队、成了“红卫兵大队”的下属组织。吴传朋在公社里的人缘咋这么好?不是他会交往,是他干的那差事好——造反派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于方彪在村里的势力再大,也不如公社“红卫兵大队”的势力大,一级压一级、公鸡压母鸡,在公社造反派头头儿们的眼里,他们是“公鸡”,各大队的造反派组织都是“母鸡”。

在于家屋子,算得上“五类分子”的,勉勉强强能凑三个人:一个国民党员被划到“反革命”里,一个“摘帽”右派仍按右派对待,只有老地主罗武臣当之无愧。就象一个人五音不全一样,于家屋子的五类分子先天性不全,“地富反坏右”中,“富”和“坏”缺席。开会时有两人缺席可以补缺,也可以把这两人强行叫来;五类分子中缺两类就是缺两类,补谁谁不进,叫谁谁不来。

上级领导在讲话中曾多次强调,要团结和依靠百分之九十五的革命群众,要打击和孤立百分之五的阶级敌人。于家屋子的造反派头头儿们按这个比数一算,本大队的阶级敌人还占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远远不符合斗争的需要。押着三个五类分子游街,那不叫游街,那叫耍猴儿。如不放宽标准,扩大一下打击面,这个“街”将无法“游”、这个“众”将无法“示”。

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战斗队在这方面取得了惊人的一致。双方的头头儿们坐下来开了一个会,硬是扩大了本村五类分子的范围:凡享受过剥削阶级家庭生活的、沾过地、富家庭光的地富子弟,都划在地主、富农的圈子里;凡是在国民党的部队里当过兵、混过事儿的,都划在坏分子之内。

经过扩充后的五类分子队伍,由三人增加到二十五人,“地富反坏右”全了。尽管仍达不到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五,但游起街来、示起众来,也着实象支队伍了。

两个战斗队的头头儿们统一认识后,马上召开五类分子“认帽会”。在这个会上,于占吉领到了两顶帽子:地主帽子和坏分子帽子。对于“扩大”上的这顶地主帽子、他认了,因为土改前他已娶了媳妇、生了大儿子吉光,享受上了剥削阶级生活;对于坏分子这顶帽子,他感到冤枉,因为参加国民党军后,他只打过一次仗,而这一仗是和日军打的,他还杀死了一个日本鬼子。

冤枉也得认了——在造反派面前,“认”或许比“不认”更赚便宜。

游街的前一天晚上,同样被扩大进来的地主分子吴学仁、来到了于占吉家,想听他拉嗒拉嗒,让他给自己壮壮胆、压压惊。

“占吉呀,可屈煞我了!”吴学仁进门先诉苦,“我从小在后娘手里长大,和家里的长工、短工干一样的活。除了过年过节,连顿面饭都捞不着吃呀……”

“学仁叔,您是来拉家史、还是另有别事?”于占吉这样问的目的、是想打断这个拉起来就没完没了的话题,让他为啥说啥。他那心小得象芝麻粒儿似的,准是一听说游街示众,吓得钻到死胡同里出不来了。

“自打把我划成五类分子的那一天起,就没睡过安稳觉,”吴学仁说,“今后晌你要是不给我想想办法、开导开导我,这一夜就别想瞑瞑眼啊!”

“最管用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看做一头牲口,把造反派看成赶牲口的。”于占吉开导他说,“如果您能按我说的这样去想,就会由‘瞑不上眼’一步步进入到“睁不开眼”;如果再进一步、能达到我所达到的境界的话,说不定您还会打起呼噜来。”

“你说的这话儿我咋听不大明白呢?”吴学仁用学生请教老师时的目光看着于占吉。

“听不明白是因为您还没把自己当成牲口看待。”于占吉解释道,“牲口几乎天天挨打,它要是因怕挨打睡不着觉,那它不就天天睡不着觉吗?牲口因为习惯了挨打,也就不在乎挨打了,不在乎了也就睡着觉了。您不在乎挨打、挨斗,同样也就睡着觉了。”

“占吉老侄子,让你这么一开导,我心里还真就不那么害怕了。”吴学仁说,“这会儿让你拿咱和牲口比,比得我还真有点儿困了。”

听了这个“劝人方”,吴学仁今夜睡着睡不着于占吉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反正他是顶鸡叫头遍还没睡着……

“爹,快起来吧,我烧中火儿(做熟饭)了。”吉霞站在炕前催促道,“吴洪敏和您定的是太阳一杆子多高集合,可今日是西北风卷着小雪花,看不出东边冒红不冒红。”

于占吉一轱辘爬起来,揉着眼问:“几点了?”

“他们不按点,咱那马蹄表也就派不上用场。”吉霞说,“还是早吃了等着好。”

往常都是于占吉起来烧火,今早晨吉霞没用嘱咐就早早做熟了饭。她拨开北屋门闩时爹还睁眼看了看,不一会儿又睡过去了。躺下后大半宿没睡着,一夜的觉都挤到鸡叫头遍以后了。

吉光和吉亮先后走了进来。平日里爱睡懒觉的孩子们,今天起得都比爹早,吉霞做饭算是早起的理由,可吉光和吉亮早起来干啥?也许三个孩子今夜都失眠了。

大半宿睡不着觉能想多少事啊!于占吉从一九四五年“土改”没收他家的地、想到把地分给没地的农民;从农民愿意自己种地、不愿入社,想到最终还是入了社;从初级社、高级社想到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土地归公二十多年了,造反派们为啥又让他象当年他爹那样游街示众。

“爹,你穿个厚一点的棉裤吧,今日冷。”吉霞打开橱子,提过来一个盛衣裳的大包袱。

“下雪不冷化雪冷,穿厚了出汗比穿薄了稍冷点儿还难受。”吉光把吉霞还没解开的包袱又放进橱子里。

“偏偏赶在今日下雪。”吉亮皱着眉、拤着腰,在地上来回走动着,恨自己有劲使不上,“要是兴替就好了。”

“下雪有下雪的好处,下雪看咱的少。”于占吉对仍在地上来回走动的吉亮说,“兴替我也不让替。你们那名誉比金子都贵,我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放下碗筷刚出院门,于占吉忽又退了回来,他把头上那顶棉帽子一摘,扔在了炕上。出门时一家人都忘了,爹往炕上一扔,孩子们也都想起来了。吉光和吉亮憋闷得直喘粗气,吉霞抽抽搭搭地哭出声来。

“哭啥?冻不坏我这脑袋瓜子!一头不戴二帽,人家给我准备了高帽子,我再戴着矮帽子去,那不是自找麻烦吗?”见孩子们低头不语,于占吉用训斥的口气安慰他们说,“该干啥的还干啥,别拿我这事儿当回事儿。”

集合地点设在村小学门前,“千钧棒”战斗队的红卫兵列队操场。成天和坷拉块儿打交道的庄稼人,虽然咋打扮也无法把“土气”全打扮了去,但臂上的红袖章确乎为他们增色不少,再加上一举胳膊、一喊口号,多少也有点儿“兵”的味道。

当于占吉来到操场上时,五类分子差不多已到了一大半,吴洪敏瞪了他一眼、嘴张了几下没出声,随后赶过来的那几个、都挨了他的骂。

“就差一个没来了——老地主罗武臣能坐不能站,明日派几个红卫兵,到家里去批判批判他算了。”吴洪敏向在场的群众解释了一下后,忽然发现五类分子中还有几个戴帽子的,走过去一一扯下来,扔进了不远处的一个猪圈里,“瞎子戴眼镜,多着这一层。”

于占吉见了心中暗喜:今日也算挺吉利,还没开始游街就“拾”了一顶棉帽子。

“帽子家咋还没露面儿?”吴洪敏心里有些急,“吴三九,快去叫叫她。”

过去的吴三九,于方彪、吴洪敏和他走个两碰头儿都不想搭理他,眼下却成了他俩争抢的对象——酒场儿上吴三九是个万人嫌,说到造反的话,他却是杆好枪。吴洪敏提酒携肴去拉拢吴三九,正碰上同样是提酒携肴去拉拢吴三九的于方彪、在吴三九家喝酒。酒后的吴三九头脑仍很清醒:既然是两个战斗队只能加入一个,那我也就只能加入“千钧棒”了。因为不论咋说,我和吴洪敏总归是一大家子人家(同姓)呀!

“露面儿了,露面儿了。”吴三九正打算去叫帽子家,远远看见她已拐出了胡同口。

当帽子家背着包袱快走到操场跟前时,吴洪敏突然发现包袱不是鼓鼓的、而是扁扁的,他吓了一跳:五类们都集合好了,可别少糊了高帽子呀!转身问吴三九,得到的回答是:夜来后晌我就帮她清点好了,一头一帽。吴洪敏说,我咋看着包袱里没大有玩意儿呢?吴三九说,高帽子和碗、盆儿一样,摞起来不占空儿,要是灯笼的话,八、九个就一包袱。吴洪敏说,我能不知道这个理儿,可就怕关键时候出差错,让“星火燎原”看咱的笑话儿。

帽子家一不汇报、二不请示,直接把包袱背到了五类们跟前。她拿出一大摞高帽子夹在夹肢窝里,帽尖当把儿“刷、刷、刷”,变魔术似地往五类们头上扣。五类们都很配合,每到一个面前,这一个就躬腰蹶腚、把头递给她。夹肢窝里那一摞帽子,抽一个不见少,再抽一个还不见少,抽完夹肢窝里那一摞,有八个五类的头顶、比原先高出了一尺多。等三大摞帽子全扣完,包袱里还剩下一个:这一个是为于占吉“量头定做”的。

“你这个‘双料儿’(既是地主分子、又是坏分子)的坏家伙,本该戴两顶高帽子,因为一头不能戴二帽,我给你糊的这个比他们的高出了两拃,你一下子就变成‘丈八魔’了。”帽子家把高帽子扣在于占吉的头上后,又左转右转地“拧”了好几下子,好象是在故意折腾他。

她的这一举动,赢得了造反派们的一片掌声,也让于占吉体会到了什么叫报应。从掉进“温柔陷阱”的那一夜起,他就再也没去过她家。为避免在路上碰见,他一改走路低着头的习惯,出门先往前看,远远瞅见她从对面走来,他就拐弯儿、就划圈儿,千方百计躲开她。

不到帽子家去好办,不让帽子家来他家、他说了不算,因为两条腿长在她身上。自从和大运他娘的关系公开后,他以为帽子家就不会再来他家,可她来得更勤了。

“又叫我来干啥?”帽子家进门后不看于占吉,只和吉霞说话。

“大娘,我打算给俺二哥做一身棉衣裳,想叫您帮着裁开”吉霞提过包袱,把新布料拿了出来。

于占吉估不透真是吉霞叫她来的,还是她自己要来的。每当这时,他就把双手往腰部凑凑,装做有点“憋不住”的样子溜出去。他知道孩子们都不同意他和大运他娘交往,但又没办法制止,就象他无法制止孩子们和帽子家交往一样。

“见了我不是溜、不是躲吗?”帽子家问道,“今日你咋就不溜不躲,变成老实孩子了呢?”

于占吉一声不吭,无地自容。

尽管帽子家这话低得刚送出喉咙,还是被相邻的几个五类分子听到了,他们止不住想笑,但又无心思笑,微微咧开的嘴、比哭还难看。

“于占吉,你这顶高帽子是大呀还是小?”帽子家的声嗓很高,她是有意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到。

“不大不小,正好。”于占吉觉得这帽子还真就是不大不小。

“戴着舒坦不舒坦?”帽子家拍打着他的高帽子问。

“舒坦,挺舒坦。”于占吉觉得这帽子还真是挺舒坦。

“不舒坦你也得戴,扎皮、硌肉你也得戴。”帽子家说,“原本不打算搭理你,可我管不住自家这张嘴。我寻思问你、你不答,没想到你回答得还挺爽快。你是从今往后又愿意和我说话了,还是觉着今日不和我说话不行?”

帽子家的这番话引出一片笑声。村里人都知道,于占吉因追求大运他娘,已吓得不敢搭理帽子家了。

“不要笑!”吴洪敏打心眼儿里想笑,但又不得不装出气乎乎地样子说,“押解五类分子游街示众,是一场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严肃对待。”

高帽子已扣到了五类们的头上,大牌子已挂到了五类们的脖子上。高帽子用竹条和铁丝捆绑而成,外面糊了白纸,形状象微形宝塔、象巨形宝塔糖;大牌子的形状象块切菜板子,牌子料是从烟卷箱上裁下来的,朝外的一面白纸、黑字写着五类们的名字,名字上打着红叉号。

平日里开社员大会,敲破钟也到不了应到人数的一半;今日除五类们的家属和卧床不起的病号、几乎全到场了,就算是村里来了耍猴的,也围不了这么多人。于占吉觉得自己就象是一只四十多岁的长寿猴,被造反派们牵着,耍给全村的人看、耍给全公社的人看。

戴上高帽子、自己是个啥模样?于占吉想象不出。比礼帽、比单帽子、棉帽子难看吗?那也不一定,兴啥啥好看。要是自古兴当官的、有身份的人戴高帽子,老百姓戴礼帽,那么高帽子就是最好看、最馋人的帽子。

无论高帽子好看还是难看,社员们都愿意看,他们是来看个热闹、看个新鲜。

五类分子们都被看得低下了头。吴洪敏一手扶后脑勺、一手托下巴颏儿,把一个个头都竖了起来。该低头时不低头、就得用力往下按,该抬头时不抬头就得用力往上掀。

面对着上百双眼睛,于占吉被瞅得满脸热辣辣的。发热就意味着发红,过去他也有被瞅红了脸的经历,那是结婚的时候。结婚时被瞅红了脸是因为害羞,现在为啥脸红?他不得不承认,也是因为害羞。眼下这场运动才刚刚开始,批斗的第一步还没迈出去就害羞,啥时害羞到头儿?要想度过这一关,要想活下去,就得学会不怕害羞,学会不要脸。自我安慰了一番后,慌乱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身上的燥热消失了,不用照镜子就知道脸已不红了。面对着一双双看他的眼睛,他自己的眼睛瞪得和平时一样大、一样有精神。要不是头上有高帽子、胸前有大牌子、单从表情上看,简直分不出谁是看批斗的、谁是挨批斗的。

吴洪敏一声令下,让五类分子们按高矮个儿排好队,围村“游”了一圈儿“试试活儿”,告别了于家屋子看热闹的人群,向着通往临河公社的大路、向着沿路各村看热闹的人群走去。

“按高矮个儿排好队”只是一种习惯叫法,实际上他是让五类们按矮、高个儿排好队,矮个儿在前。这样可以使迎面走过来的观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五类尽收眼底,满足他们先睹为快的好奇心,不至于浪费他们的目光,有效防止了高个儿在前所造成的“一叶障目”。

于占吉的个子在五类中排倒数第二,他前面是地主分子吴学仁,后面是富农分子罗守义。由于吴学仁的存在,他没有当上排头兵。说是到公社大集上“游街”,实际上是连沿途的“道路”一同游着。从村前的大道出发,往东游七个村到公社、折回头再游八个村,从村后的大道上回来。去时途经于占吉的姨家、姥娘家,来时路过孩子们二姑、三姑家,于占吉让这些亲戚们搅得大半宿没睡好觉:头戴和孝帽子一个颜色的高帽子,胸挂打着“叉”号的大牌子,人不人、鬼不鬼的,咋有脸见亲戚?

马上就要依次进入他们的村子,逐一和他们见面了,于占吉的心情反倒平静下来。其实这就象考试一样,考前紧张得要命,真正进了考场,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儿。

过去,他最不愿意路过姥娘家所在的村,但赶临河大集时又很难绕开。姥爷、姥娘、舅、妗子早已去世,远一点的舅、妗子有的是;见了他们不貌似亲热地叫舅叫妗子不行,他们见了不貌似亲近地说声“家里玩玩”也不行。说真心话谁也不愿意碰见谁,但又经常“被碰见”。还有那么几个小心眼儿多的舅、妗子,见了假装没看见,故意试探你叫不叫;叫了就“哼哼”着应付过去,不叫就四处说你不认姥娘家。“不认姥娘家”可不是个小“罪过”,按于家屋子一带的风俗,所有亲戚中以姥娘家为重,当外甥的年初一不敢在家过年、跑到姥娘家去吃中午饭(磕头),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今日行了,高帽子一戴、大牌子一挂,所有的麻烦和误会全免了;瞪大了眼珠子瞅着舅和妗子不叫,他们也不说你不认姥娘家了,舅和妗子也用不着再说“家去玩玩”这样的客套话了。真是人生一场戏,稍微这么一化妆,就可以扮演哑巴了。

刚出于家屋子时风还不算太大,游了几个村子后,无叶的树枝开始摇晃,并轻轻地吹起了口哨,五类们头上的高帽子竟然稳丝不动。反正是光走路、不干活,这让于占吉有足够的时间分析高帽子抗风的原因,还没等游到公社他就想明白了:宝塔型高帽子能分解风的推力,能把大风化小、小风化了,能把风的吹、扑,转化为风的抚摸,这结构合理得简直令人称奇,难怪它能稳丝不动。兴戴高帽子是从哪朝哪代开始的、虽已无从考究,但第一个制作高帽子的人,确乎是费过一番心思、动过一番脑筋的。

时至“小雪”节气,又加上是大风裹挟小雪的天气,沿途观众的护耳棉帽、连帽耳朵都放下来了,于占吉戴着高高的“单帽子”却非常暖和、非常舒服,舒服得从戴上的那一刻起就不愿意再动它。令他不解的是,走在他前面的吴学仁,游几步就动一动高帽子,不是往左扭扭就是往右转转,不是往前拉拉就是往后掀掀,好象咋戴咋也不得劲儿。

“再让你乱动!”红卫兵的巴掌扇红了吴学仁的脖子——要不是怕扇掉高帽子,这一巴掌原本是该扇到头上的。

“别乱摸帽子!”身后的罗守义也挨了一巴掌,听声音象是拍到了他的脊梁板子上。

“哎呀!”罗守义尖叫了一声。

“再让你哎呀!”打他的红卫兵又重重地追加了一巴掌。

“谁敢再摸高帽子,就剁下谁的爪子来!”一路上训斥声不断,巴掌声不断。

难道这些五类们都有爱摸帽子的毛病吗?闲着没事儿干摸哪里不行?为啥偏偏摸帽子?于占吉感到不可思议。这高帽子是五类们的标志,你胡摸乱摸就会让人产生不想戴的嫌疑,盼着活动活动手腕儿的红卫兵们不打你才怪呢!

吴学仁挨巴掌后手是老实了,耳根儿处却有鲜血断断续续地往下滴。于占吉吓了一跳,手不由主地想摸自己的高帽子,当右手抬到宣读誓言才需用到的那种姿势时,被红卫兵一巴掌打落。

早饭后游出村,午饭前游回了于家屋子,吴洪敏的“解散令”一下,五类们各回各的家。其他五类们一拐进胡同就急着摘帽,于占吉却舒服得忘了摘。进了院子入屋门儿,门上坎一气之下把高帽子从头上推到地下,好象在说,戴着这玩意儿能进得了屋吗?真是不把我门上坎当门儿看。

从地上拣起高帽子,于占吉这才发现,高帽子里有一个棉套圈,牢牢固定在帽子底部的竹条上。这套圈是由袜筒缝制而成的,里面填有厚厚的一层棉絮。这棉套圈象个啥玩艺儿?仔细端详了一番后他琢磨出来了,它象个没有帽顶、没有帽檐、没有帽耳朵的棉帽子,和高帽子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后,就成了一个“棉高帽子”。于占吉若有所悟:难道那些五类们戴的都是“单高帽子”?为了证实这一点,他当晚就去了吴学仁家。

一见到于占吉,吴学仁两手捂眼呜呜地哭起来。

“别想不开,也别觉着滋味不好,凡帽子都是人戴的,能戴矮帽子的头都能戴高帽子。”于占吉安慰他说,“咱又不是因为偷人家、摸人家戴高帽子,有啥丢人的?”

“占吉啊,我不是为游街、为戴高帽子的事哭,我是为俺那苦命的吴林哭!”吴学仁用袄袖子擦了擦眼说,“未过门的媳妇和他吹了。今上午咱游完街,下午人家就把咱开的那‘号’、她截的那衣裳一块儿送过来了。”

“三根腿的蛤蟆找不着,两条腿的人有的是!”于占吉嘴上解劝着吴学仁,心里解劝着自己:不要怕,不要怕,吴林和吉光不一样,吴林是媒人牵线搭桥,吉光是自由恋爱。

“恁那吉光和吴林不一样,他是自由恋爱,是红杏先追的他。”吴学仁嘴上说的竟然和于占吉心里想的一个样,“这号的媳妇家里穷、富她不在乎,公公是个大傻瓜她不在乎,游过几次街、挨过几回斗她就更不在乎了。”

“人一辈子的姻缘老天爷早就给搭配好了,不是你想娶谁就娶谁、想嫁谁就嫁谁。”于占吉还打算说,“公公挨批斗,远比公公是个大傻瓜要严重得多”,但他怕加重吴学仁的心理负担,没好意思开口。

吴学仁真是“先人后已”。先想到儿子的婚事,后想到自己的脑袋瓜子:“你那头皮没破吗?我那头皮都让竹条棱棱和铁丝扣儿硌肿了、磨血晕了!”

“我那头发比你那厚,虽磨得有点疼、有点肿,但没出血。”于占吉自知这样说象是有点儿赚了便宜卖乖,但为了保护帽子家,他也只能这样说了。

“我那头大了点儿,高帽子的圈儿又小了点儿,不往下撸怕大风刮了去,往下撸、头皮就吃亏。可话又说回来,知足才能长足,‘土改’那时俺爹游街,做高帽子的人故意不把捆绑竹条的铁丝茬茬儿压下,戴在头上往左一转、往右一拧,铁丝茬茬儿就扎进了肉里,等游完街回来,头皮都被扎得烂乎乎的呀!”吴学仁拿起竖在柜盖上的高帽子,“你再看看人家帽子家这活儿,干得多么板正啊!铁丝茬茬儿全都塞进竹条与竹条间的夹缝里,帽口圈得和那苇笠圈儿一样圆,让咱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磨破头皮是怨咱那肉不如竹条骨节和铁丝疙瘩儿硬。乌纱帽磨不破头皮,人家让咱戴吗?再说,高帽子又没有型号,扣到头上就算合格,戴着紧是怨咱那头大。”

“要是咱们一人给帽子家送一顶帽子去,让她照着咱那‘矮帽子’的帽口儿做高帽子就好了,那就扎不破头皮了。”于占吉戴上吴学仁的高帽子一试,只觉得脑袋四周就象贴上了一圈儿针朝里的刺猬皮,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今上午游街,吴洪敏夜来上午才通知帽子家糊帽子,时间紧、任务重,点灯熬夜做到这成色就很不错了。”破了头皮的吴学仁竟替帽子家辨护,“要是提前两天通知她,说不定她就会到五类们家里敛帽子,说不定就会把竹条的棱棱打磨圆了、把骨节打磨平了,说不定还会在帽子里头给咱缝制上个棉套圈儿呢!”

“真要做出这样的高帽子,也没我的份儿。你没看见这一次她为了报复我,专门为我做了个高高帽子吗?”于占吉被“棉套圈”三个字吓出了一身冷汗,不知他是信口开河,还是旁敲侧击。

“报复你活该!放着好好的一个帽子家不要,偏偏相中了大运他娘,她能不恨你吗?”论街坊辈儿吴学仁管于占吉叫侄子,拉下脸来训他两句,是用管教的口气表示亲热,“占吉啊,这事你也别放在心上,我看她给你扣上个高高帽子,有一多半是逗着你玩儿。要是把高帽子做得象俺爹戴的那高帽子那样,不把铁丝茬茬儿压下,那才叫报复你呢!”

“学仁叔,听你这么一说,你对她的看法儿挺高啊?”于占吉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给我戴高帽子时,凑巧两步之内没有人,她贴着我的耳朵咕咕了两句:叔,别觉着滋味不好,人一辈子谁也免不了走几回疙瘩道,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你听这话,多暖人的心!咱在难处,人家出钱是恩、出力是恩,帮咱句好话也是恩啊!”吴学仁说,“这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可千万别对别人讲。”

于占吉听了连连点头。他想,帽子家对你的“小恩小惠”你敢对我讲,对我的大恩大德我却只能藏在心里。

“知道下一次游街定在哪天吗?”吴学仁这样问,让人分辨不出是盼着游街还是害怕游街。

于占吉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反正一天近一天了。”

“于方彪放出风来说,下一次他们‘星火燎原’组织游街时,要游出点儿花样儿来。”吴学仁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皮上的擦伤,“他所说的花样儿,到底是个啥花样儿呢?”

“面能蒸出许多花样儿,木能做出许多花样儿,游街能游出啥花样儿?咱琢磨不出来。”于占吉一副无所谓、听天由命的样子,“总不能让咱们戴着高帽子趴在街上,用游泳的姿势‘游街’啊!”

同类推荐
  • 俺村里的知青们

    俺村里的知青们

    山脊小道上,插队知青陈中文立在一棵虬曲的老松下极目远眺。视野中,远处的河流、村庄,近处的树林、花草等物渐渐剥离了浓浓的政治色彩,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清新、自然而又纯朴。从表情上可以看出,此时此刻的陈中文被一颗好奇的心完全主宰了。确实如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的家乡润才庄对这个初来乍到有着古文学功底的男知青而言,简直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山水画。陈中文立足的那座山,是大泽山的余脉,名字唤作青峰山,仿佛一把巨大而又古旧的铜锁,把山里山外截然分开。
  • 让你猜猜我是谁

    让你猜猜我是谁

    在经过了多年的等待和努力后,钟庆东和自己公高中的暗恋的姑娘结婚了。婚后的婚姻却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满和甜蜜,就在两人的关系愈见裂痕的时候,曾经和他恋爱过的女子离了婚。于是,一场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 猜凶3

    猜凶3

    人一旦被爱情、贪婪与复仇掌握了命运,所有的出口都是一个地狱通向另一个地狱。腹黑侦探、诡秘凶手,正邪之间的巅峰较量!摄像机下的鬼影幢幢,惊魂不定的人们走向最恐怖的梦魇,谁,是下一个刀下鬼?
  • 寂寞流年不抒情

    寂寞流年不抒情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以上摘自海子的诗《日记》,我想借这段文字献给我的大姐。大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在遥远的深圳想念你。从早到晚,老家的天空像个富婆似的阴沉着一张脸,又像憋了尿。到黄昏再也憋不住啦——下雪了。大姐,苦了你了。你是乌溪棉纺织厂的下岗工人。
  • 我是太阳

    我是太阳

    故事讲述了军人关山林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与妻子乌云在那种在特殊年代中孕育出的极具革命色彩的爱情。在作者磅礴厚重的笔触下,关山林及乌云以及他们一家人在那种特殊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让人唏嘘不已,悲恸感叹!整个故事大气浪漫,尖锐的性格矛盾和复杂的心理冲突穿插其中,对读者而言,这是个虽远离当下时代,却极具冲击力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花溟

    花溟

    在血泊之中醒来的神秘少年,原本想要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可是现实逼着他复仇,可笑的是到头来却发现所谓复仇只不过是个天大的笑话。初见时的心悦,共度生死的不离不弃,辗转轮回他终究是爱上了她,可是这份爱天地不容,人神共愤。攻心算计,尔虞我诈,他终究为了爱人舍弃了他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命她踏遍万里河山,闯过三界六道,罔顾轮回宿命,一心只想让他重新站在自己面前,说一句,“紫绮,我回来了。你是我眼中的全世界,你让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我会一直爱着你,直到生命的终结”可是宿命轮回,大道无情,昔日他舍命护下苍生,可是天地从未怜悯过他,又一次剥夺了他的所有。这一次,他要让这天地人间,万劫不复,要这六道苍生为她陪葬。
  • 纪元黎明

    纪元黎明

    气候异变,随着植物违背常理的生长,人类生存环境开始迅速恶化,仅仅一年的时间,各座城市外围就已被森林包围,化为一个个孤岛,更严重的是……
  • 越世狂妻休夫案

    越世狂妻休夫案

    [重生.大爱.独宠.恩仇.夺权.杀伐.]他心中的野荡女子却是旁人眼中的窈窕佳人?心气比天高。谈什么贞洁羞耻都是白搭,说什么位高权重都是浮云,这些她都玩控其中,天生喜欢死亡之花,那她就去黄泉目睹花海。七王打人逛窑子,夫人随同!谁知他暗地里却是个运权帷幄、城府绝杀的主,身世也不纯洁O__O"……果然……狼豺女冒才是绝配!—————————————“说,你夺取天下是不是怕我真写休书?”“娘子,天下这么大,本王怕你走丢了不好找。”“好说,皇位给我,远离江湖。”“来人,备纸笔给朕的皇上。”
  • 钱玄同思想研究

    钱玄同思想研究

    本书叙述钱玄同一生思想之形成、发展、演变、特色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有五章:第一章从家庭及时代因素探讨钱玄同早年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第二章论述辛亥革命前后钱玄同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保存国粹思想和经学思想。第三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关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主张。第四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的自由主义思想、疑古思想、学习西方思想和汉字革命思想。第五章论述钱玄同的晚年思想。附录部分是对一些在正文中没有展开的内容所做的进一步的研究。
  • 花栽二首

    花栽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先生

    老先生

    本书是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与部分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如实记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蓝英年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这些文字交往中读到《书屋》杂志很多重量级稿件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先生之风”。
  • 萌恋迷糊小千金

    萌恋迷糊小千金

    “金小鱼,我告诉你你再敢和别的男人走的那么近我就把你做成红烧鱼!!!”金安轩圈住面露不满的金小鱼,恶狠狠的威胁。“呃……这是个意外。”金小鱼很想哭好不好!!本来是孤儿已经很惨了。为什么还要被这个霸道的青梅竹马给管得死死的啊!难道他真的和温柔的美男无缘吗?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 山沟里走出个刘天才

    山沟里走出个刘天才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又是金秋。报社要改制,人心散了,议论最多的是在文化系统找地方还是跟着报社走。刘天才想管也没那么多事,听说报纸要黄,债主又盯上门了。账上没钱,刘天才找过刘富几次,想能不能再给点儿,可手机打不通。有天见着娜娜,问起刘富来,娜娜扔出一句:“矿里死了人,他躲起来了,这老东西我都找不着。”混吧,债主能躲就躲,反正都是公对公的事,一般催的也不那么紧,拖到年底再说。出版的事又交给了欧阳,他也没难为他,反正谁管都没多少事。报社在风雨飘摇之中,大家做起事来都善良了许多。
  • 邪王盛宠腹黑小娇妻

    邪王盛宠腹黑小娇妻

    前世被陷害致死来到异世,不巧放出了大魔王,好心救他一命却被缠上,被一个灵力不定的大魔王一路坑着还怎么报仇?只能帮他四处找药以求解放。却不想等凡尘事了,大魔王却又狠狠地坑了她一笔,谁来告诉她,为什么她要帮一个大魔王去对付神界的天帝?“这种杂碎,何须卿卿动手,本尊一个手指便能捏死他!”“你忘了,今天的你连我都打不过,你竟然还敢给我招惹这种凶兽我特么灭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