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08900000090

第90章 小学三级跳

花开二两朵,各表一枝。王延章目送小万里走后,离开那条石桥,骑着马,朝石头村方向而去(再此放下,容后再表)。

再说石鹏程自小受父亲石德天的影响,对鸡就特别酷爱。

自从石德天错划成右派分子被遣送回乡后,痴迷养鸡。在那个“朝照镜,晚梳妆,中午水汪汪”一日三餐食稀饭的年代,又有谁还能拿自家的“养命粮”来养鸡呢?

但是,小万里看见小鸡饿得“吱吱自地叫个不停,他就偷偷地去米缸拿米去喂;

寒冬腊月,他叫父亲把住宅周围的墙壁凿成一个个能让鸡进进出出的小洞,让群鸡与家人围在一起取暖......

......

石德天到县城工作后,小万里与妈妈留在村里,每到稻谷收割季节,邻里乡亲把收割的稻谷晒在地堂上,有鸡来啄食就用扫把驱赶,他看见后就大声叫喊“小心一点,不要打着鸡!”

有一次,小万里看见在自家屋檐下家里那只报晓公鸡和一条蜈蚣搏斗。他顾不顾身前去打救那只公鸡,而他自己被蜈蚣咬伤浑身红肿。他不但没停手,还不顾伤痛去救活公鸡,这决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石二妹见状,一时之间不知是喜是悲,她含泪背起了小万里去大队卫生站。

回到家中,石二妹望着这个被蜈蚣咬得遍体红肿的儿子,心都要碎了。心想:丈夫临去县食品公司工作前还再三嘱咐自己要好好抚养里儿,不让孩子吃苦受罪,可是,现如今,儿子却吃了这么多的苦,遭了这么大的罪。自己常常里里外外一把手,对孩子的照顾很难周到。孩子年幼,不懂得保护自己,身上常有蚊叮虫咬和磕碰的伤痕,要再这样下去,这孩子说不上还要吃多少苦。

在岁月的磨练下,不知不觉之中,小里儿长到七岁了。许是经常饿肚子之故,他的个头比同龄的孩子要矮小一些。

这一天,小里儿正蹲在屋檐下与鸡玩耍。文仔、牛仔等几个过去在院子里跟石德天读书识字的小伙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说说笑笑从屋檐下经过,上学去了。他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若有所思。

石二妹触景生情,不禁凄然泪下。她哽咽着说:“里儿,苦了你了。等明年你爸妈攒够了你入学的费用,才供你上学好吗?”

小里儿却说:“妈,我不是想着上学,而是在想,他们上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石二妹心酸地说道:“傻孩子,上学当然有用啦。考上中专、大学,毕业出来就是国家干部啦!”

小里儿又问:“国家干部干什么的?”

石二妹说:“当官呀!就是咱们老百姓说的做官。”

小里儿打破砂锅问到底:“然后呢,还干什么?”

石二妹笑着说道:“干到六十岁就退休,该告老衣锦还乡啦!”

小里儿无不感慨地说:“转了一大圈,还得回到老地方呀!与其这样,当初不读那些书也罢。在家还是好好的,能平平安安。”

石二妹哭笑不得:“那你想干什么?”

小里儿看着那几只小鸡,认认真真地说:“养鸡呀!从今天起,我要养好多好多的鸡,然后换钱换米,养活妈妈。”

石二妹听后,不知道自己该哭还是该笑好,她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不觉又是春去秋来,石鹏程又添了新岁。

1986年秋,石二妹兑现了她的承诺,终于攒够了送儿子上学所要缴交的费用,把石鹏程送到离家五里地的天河镇天河小学读书了。

开学的第一周是编排座位。石鹏程比班里的同学年长了一岁,比他们高出了一个头,故被编在最后一排。

接着是发新书、上课、选班干,石鹏程被班主任王小娟提名为班长。

作为一班之长,不是一般学生都能做的,最基本要具有二个条件才行:

一要有凝聚力。石鹏程在同班同学中,年龄大1到2岁,虽然生得较为瘦削,但身材高挑,在学生群中一站,犹如鹤立鸡群,加上他心志早熟,举止言谈,大方得体,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凝聚力;

二要德才兼备。石鹏程出身算得上是书香世家,爷爷和老爸都是教书匠出身,自小受良好家庭教育。石鹏程幼年时,石德天闲赋在家,自小受父亲文化教育背景熏陶,刚学会走路时,就在自家门前的青石阶梯上一级、二级、三级练跳,他的思维也在一级、二级、三级地跳。稍为懂事,石德天就在门前阶梯上教他念唐诗宋词、文章作法,四岁时就能背诵唐诗宋词三百首。知识是触类旁通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万里把稿纸往石板上一铺,从一个意境跳往另一个意境,从一个境界跳到另一个新的境界。就这样,他学会了文章作法,加上受到二太公的点拨,很快,在天河一带被人们誉为神童。

开学第一周,班主任王小娟上语文课,他一听就明且过目不忘,烂熟于心,很快就引起班主任王小娟和其他老师的关注,接下来,石鹏程便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一(1)班的班长。

再说石鹏程从9月1日进入天河小学读书的那天起,到期末考试,其学习成绩与他的身高一样鹤立鸡群,才压全级,名列全级之冠。

虽然,他入学年龄比较大,但他很快就超越同龄同窗,一如他幼童学走路时在自家门前的青石阶梯上练三级跳,他的小学生涯也来了个三级跳——三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

同类推荐
  • 逐梦芳华

    逐梦芳华

    【原名《那年我们高三复读》,全面反映高三复读生的酸甜苦辣,以及复读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一本书籍。】 两代人奋斗的故事,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一样的命运,不一样的结局……
  • 青春我们一起疯狂过

    青春我们一起疯狂过

    如果说世界缺少活力,那么世界将会少些色彩。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缺少青春,那么这个人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本书为小伊的第一本书。请多多包含!)
  • 盗门百年

    盗门百年

    燕子李三:死了,盗门传承:还在。三代盗门传承人,百年变迁,坚持了该坚持的,放弃了该放弃的,守护了道义,妥协了情义。他们有怎样的经历,由江湖道走进寻常人生?他们有怎样的情怨,由同门阋墙成陌路?挣扎、妥协、顺应,军、政、商,不同时代,不同理念,不同命运。
  • 窄门边缘

    窄门边缘

    本书描写的是男主人公张扬和他朋友们的一生。他是一个受过心理创伤的人,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叛逆,和人性扭曲的挣扎。他伤痕累累,饱受折磨。于是选择了一个陌生的大学环境,过上了无忧虑的生活。可是,人总要长大,人心叵测,阴谋算计让他身心疲惫。大富大贵,学贯中西也不能让他像一个蜜罐里的孩子那样简单而快乐。好在有朋友们,以及精神信仰支撑着,使他一直充满希望的面对一切。
  • 青春那些事儿

    青春那些事儿

    医专毕业那年的夏天,由于我工作分配问题暂时没有着落,我便从县城坐车返回百里之外的老家,漫山遍野开遍了野梨花,香飘十里开外,村子得名野梨沟村。
热门推荐
  • 真情为谁放送

    真情为谁放送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中国医籍考

    中国医籍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人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本书总结出50个影响人一生的成败的习惯,用精练的文字对其进行充满哲思的精辟分析,并结合大量实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培养优良习惯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使读者对习惯有认识能从自发上升到自觉,获得一条重塑自己,改变人生命运的途径。
  • Adventures and Letters

    Adventures and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

    马东出品、蔡康永推荐,奇葩说话天团原班人马全员回归。生活处处给你下套,会说话才能脱身。怎么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最短的时间解决你最痛的说话难题。这是一本可以给你带来成长和改变的书。人要说话,因为人想接触人,想认识人,想关心人,想改变人。这是说话的本质,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我们希望,当你看过本书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无论问题大小,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你渴望表达,想借助沟通传递情感,化解矛盾和尴尬,都可以随时拿起它,或想起书中的只言片语。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心,近自然

    心,近自然

    本书是中学教育专家杨士军的心灵随笔集。作者从各方面的题材入手,书写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提示人们关注心灵的健康,关注环境的美化,关注孩子的成长,文字清新富有魅力,事例典型富有启发,是适合广大中小学师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的佳作。
  • 悠然庄园:农家有女初长成

    悠然庄园:农家有女初长成

    一朝穿越,穿到穷的叮当响的农村,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五岁的弟弟和一间破到不能再破的茅草屋。又接收了一个比她还穷的土匪山寨,做了史上最穷的女寨主。不过,幸好她有无敌空间,不仅带领着家人和山寨脱了困,还练就了一身非凡法术,炼丹制药更是信手拈来。一不小心,就误惹了众美男心。温润如玉的年轻药师对着她道:“我只是太爱你了。”傲娇冷酷的千金公子对着她道:“我只知道,今生非你不可。”颠倒众生的妖孽王爷对着她道:“没有你,我活不了。”······
  • 红鲤杀

    红鲤杀

    那一日蜡梅开得正好,箫离便顺手折了数枝带给箫敛清。蕊黄的小花,冷香袭鼻。箫离道:“先生,你瞧这花开得多好。”箫敛清却似恍若未闻,依旧愣愣地看着书桌上的画。微蹙了眉,箫离抱着那瓶蜡梅凑上前去,却在看清那画时禁不住地惊讶:“这画中人好眼熟啊。”箫敛清伸指拂过画中人的眉目,近乎呢喃:“她叫阿茕。”“阿茕……”箫离心头一跳,那画卷之上是一川皓雪,紧握弓箭的女子,眉眼犀利、欺霜傲雪,再也没有的好看。只是无端端地觉得这面貌,这名字都似曾相识。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秧歌、鼓舞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东北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河南秧歌;山西秧歌;陕西秧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