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当年江湖上流传的这把剑,是三国时期常山赵云赵子龙将军救小阿斗的时候,从曹操的大将手中夺回来的,一直流传到现在。这把剑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一直没有人找到这把剑。后来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风水蕴藏着灵气,于是就把对面的这座飞来峰比作天竺(印度)灵鹫山的一座小岭,不知何时飞来,认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就在此驻足,建立寺庙,取名“灵隐”。
起初山门寺额,题名“绝胜觉场”,到了北宋景德四年改题为“景德灵隐禅寺”,在这个时候,灵隐寺已经破烂不堪,工人在建筑的时候无意中在地下发现了这把剑。于是这把剑就被奉为是灵隐寺的镇刹之宝。
就在辽宋征战之际,辽国铁骑踏破北宋的国土。宋朝朝廷昏庸,宦官绅士勾结外敌。这时宋朝志士豪杰难以忍受辽兵的铁骑蹂躏,众人后来得知灵隐寺有一镇刹之宝,剑气无敌,一旦得知宋朝可救矣!在一次次击退辽兵后,众人都要扬名立万,誓死夺取这把宝剑。而后这些仁人志士便不再过问朝廷之事,欲来夺取这把"穹弓剑",江湖八大门派你挣我夺,死伤无数。这时的宗政天,看到江湖上的志士仁人不再过问大宋安危,却为了扬名天下而争夺这把剑,于是便来阻止这场厮杀。
宋宁宗嘉泰四年“九九重阳佳节”这一日,天下英雄豪杰为了夺得这把“穹弓剑”,都纷纷来到灵隐寺,势必夺取“穹弓剑”。这日一早,天下英雄及中原各大门派来到灵隐寺内,寺内僧人招待好客人。
不一会儿,灵隐寺内方丈大师从后面寺内走了出来,这位方丈大师看起来是六十岁的年纪,是灵隐寺的得道高僧,为人热情,深得百姓爱戴。大师道:“不知道中原各路英雄到来,老衲有失远迎,请多多原谅!”这时在座位上的一人道:"方静大师多虑了!"原来这位大师名字叫方静。方静大师道:“不知施主以及中原各大门派来此灵隐寺有何要事?”这个坐在凳子上的人士站起来道:“中原各大门派深知敝寺有一把传说中的‘穹弓剑’,便要夺得此剑,扬名立万。不过在下这次前来并非参与夺得此剑。”方静大师对在场的人道:“各位,‘穹弓剑’是自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宝剑,如今已经是‘灵隐寺’的镇刹之宝,多年来是用它来抵御外侵,保卫我大宋江山,怎能因为这把剑而让我们自相残杀呢?”其中一个人道:“少说废话,将宝剑拿出来?”说话之人正是崆峒派掌门人白一海。
自开山祖师木灵子创立崆峒派之后,崆峒派的势力日益鼎盛,颇有与少林等名门大派抗争的实力。没有想到崆峒派在后来的发展当中,竟为了争夺这把“穹弓剑”,没有走入正轨。白一海是崆峒派掌门,此人为人心狠手辣,野心极大,一听到中原英雄及各大门派要前往灵隐寺夺取“穹弓剑”,便起了杀机,势必夺得此剑,以示扬名立万。
方静大师道:“白掌门,此剑为灵隐寺镇刹之宝,历年来抵御强敌功劳不少,此时宋金两国刚好和平,但是金国铜盔铁骑,我大宋切不可为了这一把剑而内部纷争。一旦金人杀来,我大宋将毙命于金人的铁骑之下啊!”白一海不肯听从方静大师的良言,一意孤行,各大门派掌门随声附和,非要让方静大师交出“穹弓剑”,不一会儿,整个堂内杂声一片。
忽听一人叫道:“如果方静大师不愿交出此剑,那就不要怪我们武林各大门派无理了!”方静大师道:“既然大家都是为了此剑而来,老衲又不愿大宋江山落入贼寇手中,恕老衲难以将这把剑交予你们,如果你们还是一意孤行,争夺此剑,那就看看你们各大掌门有没有能力打败老衲!”众人都没有想到方静大师竟然为了大宋江山,不惜自己的生命,站在堂内的人大部分都寒酸不已。白一海道:“好,那就首先让我来试试方静大师的高招,如果在下侥幸胜了大师,就请大师将此宝剑交与我手?”站在方静大师身旁的男子和方静大师的师弟方慧大师再三劝说方静大师,但是对于方静大师来说,除了这种办法以外,再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化解这场劫难!
在堂的众人向两边分开来,让出道来。方静大师同众人走到堂外,白一海假惺惺的说道:“方静大师乃武林得道高僧,望手下留情。”说着便使出崆峒派的绝技向方静大师击来。方静大师便走上前来迎敌,方静大师是佛教圣僧,所用的是少林绝技,少林乃武学正宗,少林派的功夫更是高深莫测。白一海哪里是方静大师的对手,自己使出的每一招数,就好像方静大师都能猜透一二。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方静大师抓住了白一海的致命弱点,战胜他可谓是“易如反掌”,正是在有利的时机,方静大师使出一招“分化扶柳”,将白一海打落在地上。白一海愤怒不已,匆忙爬了起来,狼狈的跑到了人群当中去了。方静大师道:“不知还有哪位想打败老衲夺得宝剑,请上前来打败老衲?”众人看到方静大师的武功,又觉得自己的功夫跟方静大师比起来,简直就是“蚍蜉撼大树”、“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方静大师话音未落,只见一尼姑走上前来道:“贫尼愿领教方静大师的高招。”众人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峨眉派的掌门岳天敏。
岳天敏更是心狠手辣,在此为了夺得此把宝剑,更不会袖手旁观。走上前来,挥出手中的掸尘,方静大师左手抓住岳天敏的掸尘,右手向岳天敏击来。虽说这岳天敏是女流之辈,但是也是女中的豪杰,更别提起她的功夫了,武功也算是武林各派的一流高手。对于方静大师所使出的每一招都了如指掌,两人相斗大约三十回合,终究是方静大师抵不过这峨眉派掌门岳天敏。只见岳天敏双手合起,不知使出的是什么一种功夫。方静大师看见岳天敏向自己袭来,便来迎敌。只听见“波”的一声响,拳风掌力相互激荡,冲将上去,地面石砖灰尘飞起沙沙而落。而后方静大师便力不从心,无力再战,倒在地上。
岳天敏终究是心狠手辣,不忍放纵于自己为敌的人,看到方静大师倒在地上竟无动于衷还要赶尽杀绝。接着便扬起掸尘向方静大师击来,眼看方静大师已无力还攻,岳天敏又已经攻到方静大师,就在这一刹那的时间,站在人群中的一位年纪轻轻的人施展轻功跳到方静大师的身边,以剑挡住了岳天敏的掸尘,并将岳天敏的掸尘斩为两截。眼看这位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的剑刺到自己的身上,岳天敏立即释手身子向后一仰,这一剑便没有刺到自己的身上。
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不是别人,正是方才跟方静大师讲话的那个年轻人。这个年轻小伙子无门无派,听说武林各大门派为了夺得一把武林流传已久的“穹弓剑”,便想看看能不能阻止这场纷争。如今看到方静大师被打倒在地,而敌人又不肯放过,为此便出手相救与大师。方静大师道:“傅施主,老衲年纪脉长,尚且技不如人,他们要争夺这把镇刹之宝,不过老衲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不会让这把剑拱手相让与他人的。施主又为何相救呢?莫非是讨好与我,让我把剑交予你?老衲绝非答应的!”原来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姓“傅”,单名“源”字。家乡住在临安市境内荷花塘村,从小熟读经书礼仪,好习武,立志长大为国出力。这次听到武林纷争,便离开家乡,闯一番事业。这次看到方静大师有难,便出手相救。
傅源听到方静大师这句话后,深感敬佩道:“大师太小看我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应当为国家出力效劳,又岂能因这把剑而互相残。请大师放心,我不会趁人之危的。”.
傅源接着道:“大师,我扶着您过去歇息吧?”方静大师“嗯”的一声。
两人站立起来刚要走,岳天敏道:“不许走!臭小子,你将我的掸尘斩为两截,我还没有跟你算账呢?你就想现在离开,哪里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傅源道:“不知师太您想怎样?”岳天敏以为傅源乃平庸之辈,量其有高深武功,也不再话下。便得意的道:“嘿嘿,到我这里给我磕几个响头认错,求我饶恕与你,或许我会考虑饶恕你的。”.
傅源笑道:“哈哈哈,师太此言差矣,古人诗书有云:‘士可杀,不可辱’,如今我并不是你的属下,就更加不能向你磕头认错。恕在下难以服从!”岳天敏火冒三丈,气着道:“好,那就让我来会会你的高招,让你这臭小子跪地求饶。”。
方静大师听到要傅源接岳天敏几招,转头向傅源道:“傅施主,你......”话还未说完,傅源就说道:“请大师放心,在下会应付的!”说着将方静大师搀扶到一旁。傅源道:“就请岳师太使出你的高招吧?”岳天敏心想:“不知死活的家伙,今天就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岳天敏的掸尘被傅源斩为两截,只剩下一个短棒,又不能拿出来当做武器。于是,顺便从弟子的手里抽出一把剑与傅源相斗。这傅源果真是文武双全,经书熟读,武功也甚是高深,难以看出哪里有破绽。岳天敏难以看得出傅源的剑术哪里有破绽,找不到傅源的要穴究竟是在哪里。两人相斗二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只见火花四溅,两把剑相击的声音犹如翡翠之音、天籁之声。
岳天敏难以找出傅源的破绽之处,将其击败。而自己又将无力与其相斗,便使诈诱惑傅源。岳天敏将见指向方静大师,方静大师身受重伤,看到岳天敏的剑指向自己,但是又无力抵挡。傅源看到岳天敏指向方静大师,便来保护方静大师,岳天敏这一剑比傅源来的快,正巧在刚要刺到方静大师之际,在场的武林豪杰都甚为震惊,都觉得岳天敏做的不对。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岳天敏的剑刚要刺到方静大师之时,傅源以身相当,这一剑正中傅源的左胸,鲜血立刻流了出来。岳天敏这一下可占到了大便宜,将剑从傅源身上抽了出来,便又向傅源的胸口刺来。就在这时,从空中跳出一人,双脚正踢在了岳天敏的身上,岳天敏应脚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