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黄:也称满额鹅黄,“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额间涂黄,是我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风尚。有的说始于汉宫,有的说始于六朝,屡见于诗赋之中。如梁简文帝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庾信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李商隐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温庭筠诗:“云髻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山。”王安石诗,“汉宫娇额半涂黄。”特别是《诗人玉屑》卷七引裘虔伞诗:“满额鹅黄金缕衣,翠翘浮动玉钗垂,从教水溅罗襦湿,疑是巫山行雨归。”直接说明了“满额鹅黄”一语的来历。
嫩鹅黄(嫩鵝黄)1.像小鹅绒毛的浅黄色。唐寒山《诗》之一三七:“衫作嫩鹅黄,容仪画相似。”
2.谓鹅黄酒。宋黄庭坚《西江月·茶》词:“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御园中列餚饌,酒注嫩鹅黄,茶点鷓鴣斑。”杜甫《舟前小鹅儿》诗“鹅儿黄似酒”。清钱谦益注:“《方舆胜览》:‘鹅黄乃汉中酒名,蜀中无能及者。’陆务观亦云‘两川名醖避鹅黄’。”
莲步:旧指美女的脚步。语本《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宋孔平仲《观舞》诗:“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舞。”
明王錂《春芜记·感叹》:“药栏花拥,盈盈莲步尘动。”《花月痕》第五二回:“莲步稳,看疎疎红叶满枫林,染腰裙。”
这里原本有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就不多说废话了。
随喜:佛家以行善布施可生欢喜心,随人为善称随喜。后来游览佛寺亦称随喜。
1.佛教语。谓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之意。南朝梁沉约《忏悔文》:“弱性蒙心,随喜讚悦。”《西游记》第十二回:“若敬重三寳,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
2.佛教语。犹言因别人欣喜而欣喜。《西游记》第九四回:“此时长老见那国王敬重,无计可施,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
3.佛教语。犹言赞助他人行善事。清孔尚任《桃花扇·闲话》:“募建水陆道场,修斋追荐,并脱度一切寃魂,二位也肯随喜么?”王季思等注:“佛家语,本取见人行善事,随之而生欢喜心之意。一般用作布施的代语。”《红楼梦》第一○一回:“明儿还有一家作好事,不知老祖宗高兴不高兴?若高兴,也去随喜随喜。”
4.佛教语。谓欢喜之意随瞻拜佛像而生。因用以称游谒寺院。唐杜甫《望兜率寺》诗:“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见寺宇整齐,进来随喜。”顾学颉校注:“本是佛教徒瞻拜佛像,随像发生欢喜心的意思;一般当做参观佛寺解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老僧﹞见客人,肃衣出迓,导与随喜。”
国朝:【国朝定鼎】国朝即本朝。《文选》三国魏?曹子健(植)《求自是表》:"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定鼎:传说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称定都或建王朝为定鼎。国朝定鼎:即本王朝以来。
巫山之会: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云雨之欢:《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於云梦之臺,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臺之下。’”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
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时带异香。”宋晏几道《河满子》词:“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红楼梦》第六回:“説到云雨私情,羞得袭人掩面伏身而笑。”
运数:指:天命运数。《三国志·魏志·贾翊传》“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南朝宋裴松之注:“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明沉德符《野获编·鬼怪·邓子龙香木》:“虽云运数前定,何物枯枿,能预示妖变乃尔。”《文选·陆机<辨亡论上>》:“历命应化而微,王师蹑运而发。”李善注:“言蹑其运数而发也。”汉班固《白虎通·灾变》:“尧遭洪水,汤遭大旱,命运时然。”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仕宦谚云:‘命运低,得三西。’谓山西、江西、陕西也。”
乘除加减:1.算术里的乘法和除法。《周髀算经》卷上“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汉赵君卿注:“推圆方之率,通广长之数,当须乘除以计之;九九者,乘除之原也。”
2.计算;算计。晋葛洪《抱朴子·对俗》:“乘除一算,以究鬼神之情状。”《宋书·律历志下》:“匪谓测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谬。”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矣。”
3.抵消。唐韩愈《三星行》:“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餘。”宋苏轼《迁居临皋亭》诗:“飢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明唐寅《柱国少傅守溪先生七十寿序》:“福不可虚享也……掩袭而享之,必被乘除,使得此者必失彼。”
4.比喻人事的消长盛衰。宋陆游《遣兴》诗:“寄语鶯花休入梦,世间万事有乘除。”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我从今见盈虚,识乘除。”清洪昇《长生殿·疑谶》:“想古来多少乘除,显得个勋名垂宇宙。”
加减:1.增加和减少;增删。《晋书·刑法志》:“《刑名》所以经略罪法之轻重,正加减之等差。”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魏史》所书,则全出沉本。如事有可耻者,则加减随意,依违饰言。”
2.古代的一种博戏。其法已失传。宋李清照《打马图序》:“选仙、加减、插关火,质鲁任命,无所施人智巧。”
看来这么简单的一个数学用语也含着很多文化古韵。
我拿出十五个章节来解释红楼里最重要的一章,也是让人们了解的更加详细我们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体会作者的缜密构思和饱读诗书的博学多才,最重要的是能把作者所学到的加以利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