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0700000012

第12章 晴空响雷太突然

通过“铁路国有”,朝廷不但要收回这几条交由商办的铁路的修筑权,而且还要趁机收走各铁路公司发行民股、集各省商民之资而来的路款。

朝廷不是不怕鄂、湘、粤、川四省商民因此闹事,但国家从乾隆嘉庆年间白莲教造乱,到洪秀全闹太平天国,从跟英国人签订《白门和约》(《南京条约》),到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现在,收回路权,再卖给列强,可以用所谓“借款”继续支撑朝廷苟延残喘;趁机收取路款,也能让朝廷早已枯竭的国库有一点收入,以便应付各地乱党造乱时朝廷派兵镇压的军费。所以,内阁的这些大臣虽知这么做可能是一厢情愿,但也不惜涉险犯难,也要冒险一试这所谓的“铁路国有”政策了。

朝廷内阁向鄂、湘、粤、川四省发出了谕令:粤汉铁路、川汉铁路收归国有。

谕令发到武昌和广州,湖广总督署和两广总督署立即就着手办理,强行推进粤汉铁路收归国有。这虽然激起了鄂、湘、粤三省参股铁路的商民的强烈反对,但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和三省巡抚都出去驻军,对闹事商民进行弹压,把鄂、湘、粤三省的保路运动镇压下去了。

谕令发到成都,四川总督署却一直压着,没有立即办理。

四川总督是前不久才受命署理(代理)的王人文。

这王人文,云南大理人,是两榜进士出身,在官场打熬了多年,才做到四川布政使,半年前,前任四川总督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朝廷一时没找好川督人选,就让他暂时护理川督,不久前,朝廷才让他署理四川总督,到现在还没能实任川督。

眼下接到内阁这“铁路国有”的谕令,他是左右为难。

他看了看放在案桌上的顶戴,又摸了摸脑后那条筷子粗细的发辫,想想自己打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得到今天这个署理川督的位置,满以为川省总体平静,自己实心做事,能为朝廷治理好这天府之国,过个半年一年,能把这署理川督变成实任川督,再干上他几年,就可以告老还乡了。

他知道,如果把这“铁路国有”办下来了,内阁肯定会把他这个署理川督变成实任川督。

但他更清楚,全川的官民绅商都是川汉铁路的股东,因为他自己也是川汉铁路的大股东。官绅和有钱的商人是为了获利,自愿入股,成了川汉铁路的股东,而川省普通的商民,则是官府强摊路款,逼着他们成了川汉铁路的股东。如果川汉铁路收归国有,这些主动投了钱和被动入了股却一分利都没得到的股东,就肯定不愿意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儿,就肯定要闹事。这事儿一闹起来,必然是川省大乱,这还比较平静的天府之国就要出大麻烦。而他自己,虽说是总督,但自己是个文人,从来就不懂带兵打仗,真要闹到出兵镇压,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做,再说出兵镇压自己的子民,他这做父母官的也还真不忍心。

于是他跟自己的几个师爷谋划后,又跟下属的司道官员商议了,商定先把事情压着,等粤汉铁路的局势明朗了再办。

王人文想等,内阁却不让他等。见王人文没什么动静,内阁就起用丁忧在籍的邮传部左参议四川人李稷勋,让他出任川汉铁路总公司总理,代表朝廷接收川汉铁路。

李稷勋接到内阁命令后,立即就起身到设在成都的川汉铁路总公司上任,但他遭到了川汉铁路总公司上层的坚决反对,双方就扯起皮来。他没办法,就去找川督王人文,经王人文调停,川汉铁路总公司就作了让步,让李稷勋出任川汉铁路归宜段总理,专门负责川汉铁路秭归至宜昌一段的事务。

川汉铁路总公司又请王人文代奏,请朝廷仍将川汉铁路交由商办。此折上奏后,就一直没有回音,所以关于川汉铁路收归国有的消息,除川省高层和川汉铁路总公司高层知道外,一直没有在四川传开。

四川因山川阻隔,外边的消息入川也慢,人们也没有听到粤、湘、鄂三省关于路权的任何消息,一切都还如往常,非常平静。

但纸包不住火,事情总会水落石出。

王人文怕出事,不肯着手办理,就一直拖着。但是川省的哥老会已经把触角伸到了川外,关于“铁路国有”和粤、湘、鄂三省商民与朝廷争路权路款的消息,还是被他们知道了。

这涉及全川所有百姓的利益的事情就要浮出水面了。

龙鸣剑、王天杰他们盼望着动手的时机。

郝天民也盼望着动手的时机。

川中若干的袍哥大堂口都盼望着动手的时机。

他们都觉得时机就要来了,却又觉得那个时机还不知道在哪里。

现在,这个时机正在向他们走来……

四月二十七。

一封信出现在了郝天民的面前。

傍晚时分。

郝云山急匆匆地来到堂,对正在香案前沉思的郝天民说道:“爹,老二来信了。”

他说着把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父亲。

郝天民抬头看了一眼儿子,伸手把信接过来,一下撕开信封,抽出了一页信纸,展开迅速地看起来。

父亲大人及诸老:

分号诸事尚好,无须挂念。川汉铁路将有大变,据可靠消息,朝廷将强行收回路权,且夺占路款,舵中宜预为准备,以防不测。此或为千载难遇之机,能达成先人之愿!

儿云林及在汉儿辈敬上

宣统三年四月十九

看完后,他对儿子说道:“云山,去把你曾、王、罗、李、吴几位叔父请来,我要和他们合计合计这件事。”

“是,爹,我这就去。”郝云山仍旧轻声却很有力地答道。

郝云山一转身就走出了堂屋,然后从右边正房和厢房之间的那道门去了后院。

郝天民刚收到的信,是老二云林从武昌送过来的重要情报。

哥老会各大堂口行事隐密,在自己的地盘设有若干香堂,在别的大堂口的地盘也设有自己秘密联络点――“柜”,专门负责通过陆路水路码头打探消息和传递信息,但各柜只负责打探、传递,从不私自拆看别的柜通过它传递的信件消息。所以,各香堂、各柜的信件消息不传到堂口大龙头的手上,绝没有人知道传递的是什么消息。郝家老二郝云林就是用这种方式把他在武昌弄到的情报送到父亲手上的。

其实,郝天民并不知道,他家老二郝云林在武昌把染坊分号的业务交给兄弟们打理,而云林自己却托人想法进了武昌的新军,在第八镇十六协三十一标左营当兵,而且已经做了排长。所以才给他传来了这样准确的情报。

郝云林的这封信,有如晴天霹雳,就在西川这片平静的天空中炸响了。

四川民间从这时就知道了朝廷夺路夺款的事情。

于是,那一直没有冲出过四川这平静水面的巨大潜流,就要汹涌地冲出水面卷起滔天巨浪了。

看完信,郝天民就敏锐地感觉到,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

四川这个在有清一代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总体还算是非常太平的天府之国。

现在,这天府之国就要卷起冲天之浪了。

一股积聚了两百多年的潜流,就要从最深处冲出水面了,它会让全川无数的家庭失去平静,会让无数的人在这场暴风雨中失去生命。

但郝天民更相信,这场暴风雨会倾覆满清朝廷在四川的统治,四川的百姓就要摆脱满清的奴役了。

郝天民也知道,这封信的到来,他们郝家山的这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异姓大家族,是无可避免地要卷进这场暴风雨了。

他不知道也不愿想,这场暴风雨过后,还能给他们郝家山留下些什么,但他知道,他们郝家山的人绝不会在这场暴风雨中退缩。

郝云山出去了一会儿,又回到了堂屋,他身后跟着进来了五个年纪都在五十岁上下的老者。他们是川北绵州大堂口“信义公”的红旗管事曾天德、王天成、李天福、罗天佑和吴天禄。

他对仍旧拿着信沉思的郝天民说道:“爹,几位老叔都来了。”

“兄弟们辛苦了,来,来,都坐下。云山,去给几位叔叔泡茶。”郝天民一边说一边请曾、王、罗、李、吴几位兄弟坐下。

郝云山给几位叔父泡上茶,就站到父亲身后。

曾、王、罗、李、吴几位都就住在后院的那几间房里,平时只在作坊里指导那些人工印染布料,没事都不到前院来。

所谓红旗管事,就是分管堂口各种具体事务的执事,比如金堂,就负责掌控大堂口和下属各香堂的财务,管理各处的公库,调配资金的使用;礼堂,就负责大堂口的人员往来、变更,接待总舵派来的信使,并掌控下属各香堂的这些事务;刑堂,就负责大堂口和下属各香堂的执法,对堂口中犯了会规的人执行处罚;械堂,就负责大堂口和下属各香堂的武器弹药的购置和管理;兵堂,就负责大堂口和下属各香堂的人员的训练,等等。

郝天民已把手中的信递给了坐在他右手边的曾天德,他说:“天德,你先看看,然后给兄弟们说说,我们再一起合计合计。”

曾天德展开信纸,认真地看完信,然后就递给了坐在他下首的王天成,让他和其他几个兄弟看信。

等他们看完,曾天德就开口说道:“大哥,这信在路上走了九天了,耽搁不得,我们得早点着手准备,不然事到临头就来不及了。但就我们‘信义公’动手干,力量就太小了,我看最好是让云山侄赶快送到‘文明公’秦大龙头那里去,听说龙鸣剑和王天杰也还在他那里。也不晓得他们知不知道这个消息,如果知道,他们肯定会给我们个信儿,云山也就好把信儿带回来,我们也就好办了。”

郝天民就说道:“好!天德,你赶快把这信抄几份,也派人给跟我们有来往的其他堂口的大龙头送去,这样才能让大家一起干,力量也就大了。”

郝云山忙去拿了一些纸和笔过来,在座的人都能写字,就一口气抄了十几份。

郝天民拿了一份用信封封好,交到云山的手里,说道:“云山,你赶快送到中兴场的马宅去,要亲自交到秦大龙头或者龙、王二人手里,要快去快回,记住把他们的信儿带回来。”

郝天民说完,又把接头的切口给他说了,郝云山就接过信封匆匆地出去了。

曾天德又去叫了几个人进来,给他简单地作了交代,就让他们分头送信去了。

信送走了,郝天民就和几个兄弟商讨起这件事。

郝天民说道:“兄弟伙,你们说,这事我们咋搞?”

王天成在大堂口执掌械堂。他跟曾天德同年,个子不高,身体非常结实,看起来比曾天德小六七岁。他中气充足,平时说话是声如洪钟。此时,他压低了嗓子说道:“大哥,我们一直想动手,却一直没好的机会,现在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咱四川那么多人都入了股,听到这个消息,肯定要闹起来。等一闹起来,我们就趁机起事,说不定就把大事搞成了。”

罗天佑是个瘦高个,比王天成小两岁,在大堂口执掌兵堂。他是个急性子,听王天成一说,他接过话就说:“大哥,就是天成哥说的这个话,我马上把消息捅出去,这样才搞得成大事!”

李天福五十一岁,长得高大粗壮,却是寡言少语,他在大堂口执掌法堂。他这时没有说话,只是抬头看着郝天民,似乎要从郝天民的脸上看出答案来。

吴天禄在兄弟中年纪最小,今年才刚过五十,也是中等身材,看起来非常精干,他在大堂口执掌礼堂。平时堂口议事,他也很少说话,但做事却很精细,所以郝天民常把堂口最要紧的事交给他去办,他也从来没失过手。这时,他看了看郝天民,说道:“大哥,你拿个章程,我们去办就成。”

同类推荐
  • 血浴狂飙

    血浴狂飙

    这是由一群起于草莽而纵横捭阖的人留传下来的令人开卷唏嘘掩卷深思的真实故事。在他们的故事里,包含着山规盟约、侠义豪情、绿林暗语、英雄相惜、江湖规则……在他们的故事里,充斥着涕泪交流、血肉横飞、明争暗斗、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在他们的故事里,交织着爱与恨、恩与怨、血与火、情与仇、沉与浮、生与死……他们,就是豫西蹚将!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的内容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本书从上古传说讲起,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世之谜,补天教民的不世之功;夏、商、西周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
  • 龙魂转世

    龙魂转世

    他,不得以而进入轮回转世,却成为灾难象征。他,只想孤身自守隐居山林,却因她踏入异空。他,穿越来到群英并起时代,却引发系列战乱。他,不是霸据一方实力诸侯,却左右三国时局。您,要想知道他的深切根源……
  • 送君去

    送君去

    一个少年,一觉醒来,就要面对那无情的沙场。为了活下去,少年平生第一次杀了人 为了能有尊严的活下去,少年舍弃了尊严,一步一步,朝那吃人的权力走去。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大明如何跑偏了?皇帝不靠谱儿,大臣很变态,太监很强大!彻底颠覆了你对权力游戏的一切想象!明朝皇帝不靠谱——成祖朱棣能夷灭他人“十族”;正德皇帝不爱当皇帝却爱当大将军;嘉靖皇帝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仙儿”;天启皇帝整天鼓捣木工活儿……大臣很变态——内阁首辅给皇帝看色情图书;御史们没事骂骂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屁股挨顿臭揍;太监很强大——司礼监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公文;东厂特务让举朝上下闻风丧胆,一些太监居然还能带兵打仗;满朝公卿争着喊他们“干爹”。最要命的太监干政甚至成为一种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这是一个跑偏的帝国。它让一切关于君臣关系不可能的想象成为现实,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般认知。
热门推荐
  • 宜麟策

    宜麟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牛犁痕

    老牛犁痕

    我同牛增慧同志相识已有半个世纪,我们是老同事、老朋友。近年来,增慧在周围同志的鼓励支持下,把他从1956年当唐山农民报通讯员以来所写的分类文章搜罗起来,准备汇印成集。
  • 原创技术发明方法:自主创新源泉

    原创技术发明方法:自主创新源泉

    本书运用支点成功学理论,系统阐述了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原创创新,深刻揭示了原创技术发明方法。作者在深入研究西方科学技术发明历史的过程中,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突破西方专利壁垒的高度,提出了支点创新力理论和方法;它以苏格拉底“转动自己”和阿基米德支点“尤里卡”内涵为源,从科学技术发明史上众多经典案例中,总结了顿悟——发现科学规律——产出原创技术原理——原理转化原创技术原型——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标准……原创成为一切创新的源泉。本书为广大读者掌握技术跨越发展之道,提升个人发展竞争能力,突破跨国公司专利壁垒,展开了独到的路径;这是一种全新的原创创新思维方法。
  • 火车,火车

    火车,火车

    于怀岸,1974年出生,做过农民、打工仔、报社记者、旅游类杂志和大型文学期刊编辑。出版有长篇小说《猫庄史》《青年结》,中短篇小说集《远祭》,短篇小说集《想去南方》等。赵小明看到闪亮的铁轨那天,是一个温暖的春末下午,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这样的好天气,站在鸡公山南麓能看到六十里外我们酉北县城玉屏峰项的六角塔。虽然我们从没去过县城,但那塔却是经常看到的,见怪不怪,它在我们眼里比“哪咤闹海”里李天王手心里托的那个也大不了多少,我们放牛时都懒得看了。
  • 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护花铃

    护花铃

    永失所爱……然而,死别比之生离,又不知哪个更为残酷?苗疆天高云淡,碧空如洗,透出一种奇异又鲜艳的蓝色。拜月教大祭司死了,神殿毁了,圣湖枯竭,白骨成灰,生母解脱……他出征的所有意图都已经实现,一切仿佛都已经圆满。然而,有谁能知道他在这里失掉了什么?他终其一生想守护的东西,却最终如同指间流沙一般划落无痕……生死相随,同去同归!将来,在武林传闻里,在那些江湖人眼中,这便该是又一段人中龙凤的佳话了。然而有谁知,虽然同归,在两人的心里,却有一些东西永远留在了苗疆,再也无法回来。
  • 希腊游记(节选)

    希腊游记(节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明天还下雨

    明天还下雨

    该书由一个序,八个章节组成,25万字。小说叙写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发生在龙源省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劳动者的故事。茅危庐、斯逸民的坎坷命运,苏明华、张亚军的人生遭遇。小说以在华南大学上学的茅危庐住院期间认识护士蒋倩芷开始,到茅危庐考取该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暑假看望他曾经的狱友斯逸民,知道斯逸民去世后在他的坟前的平静独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