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年(1665年),王渔洋升任户部员外郎,到京城为官。朝廷的调令在中秋节前几天送达扬州府衙。王渔洋在交割完公务后,想跟多年好友举人汪懋麟讲讲心里话。
在中秋节这天傍晚,王渔洋在自己官府后堂设晚宴专门款待汪举人。酒过三巡,已到掌灯时分。但见天上一轮明月照亮庭院。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王汪二人已略有醉意共离席到庭院花园之中赏月。
此时王渔洋正值意气风发之时,对着花好月圆之美景,不禁吟道:“月逢三五就团圆,总把亮光照玉栏。天上一轮又捧出,人间百姓争相看。”
汪听后夸道:“我兄吟得真正好诗,其中飞腾之兆已现。将来我兄晋为部堂大人,抑或殿阁大学士,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啊!”
王说:“我弟高才,光顾谬夸在下,也应回和一首才好啊!”
汪对月略一思虑,转身吟道:“钗在匣中求善家,玉于石内待良工。鲲知久非池中物,鲤跃龙门就不同。”
王说:“好诗,非真才子不能吟也。隔年就当大比之年,我弟应该趁早进京赶考。赢得金榜题名才不负这满腹诗书才华也。”
汪说:“不是在下酒后狂言,若论时务之学,我本可去充数沽名。只是家道中落,少了进项。现在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时久糜费,非小弟自身财力所能及。实在愧不敢言,让王兄见笑了。”
王说:“弟何不早言?弟可与我一同进京,进京后与我同住,一切开销及拜谒之礼仪皆由我来负责。弟只需安排好家中大小事务并收拾好行装。后天是黄道吉日,我们那天就可以起程进京了。”
汪听了之后连说感谢。二人又回屋落席继续吃酒谈笑。那晚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真正酒逢知己,千杯少也。
于是王渔洋和汪懋麟一同来到了京城。当时的京城文人墨客云集,诗歌雅集很多。户部员外郎王渔洋在诗歌创作中提出“神韵”说,开一代诗风。王渔洋多才多艺,有大量名篇传世,他写景的诗文尤其为人称道,所作小令中的“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被当时许多名画家作为画题入画。汪懋麟则一边做王的门客西席,一边温习功课备考。
话说扬州胡献征,一天去逛庙会。远远看见一处书摊前很多人在议论着什么,便也揍上去看热闹。
只听见卖字的先生对着几幅字,口中念念有声:“海岳先生起我饥,赫蹏半纸世间稀。鸾回鹊顾差能似,泽国山城忍暂违。飞动自形诸蔡拙,风流真觉大苏肥。一缣一字徒虚耳,售得囊钱仆喜归。买呀快来买呀,确是米芾真迹。”
献征觉得这声音有点耳熟,好像以前哪里听过。又仔细一看,这卖字的先生竟然是自己父亲以前的好友、名震海内的宋琬。
献征忙叫宋琬收了卖字摊,去自己家中小住。原来宋琬在清顺治三年(1646)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顺治十一年(1654)出任陇西右道佥事。到任不久,秦州发生地震,数万百姓无家可归。宋琬一面组织群众重建家园,一面采取措施赈济百姓。因国库空虚,便“出家财,自莱阳邮至以恤其灾”。因其救灾有功,清廷“钦赐蟒服加一级,优升永平副使,管军饷”。顺治十七年(1660),宋琬调任浙江省宁绍台道。十八年,升浙江按察使。不久,族子宋奕炳诬告他与义军首领于七通谋。宋琬被下诏入狱,其家人也被押送京入狱。两年后,清廷认为“穷治无迹,证虚不当坐”,将其释放。此时宋琬安顿好家人之后,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这曰,偶游至扬州地界,盘缠已尽。只好乘着扬州庙会人多,将随身携带的几幅名人字画变卖一下。
高母及其两个儿子见宋琬人品敦厚才学高深经历丰富,又正有空闲,就请他做了高家的西席。宋先生只需教几个学生,当然主要是指点当朝梁尚书的女婿献征读书。
康熙三年(1664年),朝中很多大臣都以选举方式繁琐落后为由,想废除科举制度。梁清标力排众议,他说:“科举一但废除,就会造成很多麻烦,而且不容易恢复。科举制度虽然严格,但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拔人才的途径。如果废除,就会有失民心。不足之处,以后我们可以慢慢修改。”皇帝听后感觉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康熙五年(1666年)梁清标调任礼部尚书。
康熙五年夏天,朝廷连来两道公函催献征入国子监学习。于是,胡期恒夫妇与宋琬一同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