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字鼎石,邓人,元代色目人后裔。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夺位后被施以磔刑,时年37岁。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时重新谥为忠定。在山东各地,有很多“铁公”祠庙,皆是祭奉铁铉,济南人民更视其为乡土神或城隍爷。河南荥阳、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地铁姓回族均为铁铉后裔。
洪武年间,铁铉在国子监读书,因熟通经史,成绩卓著,而被朱元璋直接授予礼科给事中之职,此后他又调任都督府断事,在审理一件悬案时,很快就做出了公正的判决,因此朱元璋非常高兴,赐予他“鼎石”的表字,希望他成为大明的鼎石。建文帝即位后,铁铉升任山东参政,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义,起兵对抗朝廷,并将老将耿炳文的大军打败,建文帝派遣曹国公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出征讨伐,由铁铉负责督运粮饷,明军虽然众多,但铁铉督饷无缺。
李景隆在与朱棣的作战中接连败北,狼狈而逃朱棣趁机率大军南下,兵锋指向北方重镇济南城,此时济南城内兵力单薄,却士气全无,但书生出身的铁铉毅然决定死守济南,并与守将盛庸等人“酌酒同盟,收集溃亡,守济南,相与慷慨涕泣,以死自誓”。抵达济南城下后,朱棣认为济南可不战而下,于是命人用箭将劝降书射进城内。不久朱棣得到了一封回信,标题是《周公辅成王论》,要求朱棣撤兵,朱棣一看对方已是铁石心肠,便下令攻城,由于朱棣的部队以骑兵为主,善于野战,不善于攻坚,再加上铁炫防守严密,所以一直没能攻下,战局陷入相持状态。
这一相持就是三个月,朱棣此时心生一计,下令诸军准备引水灌城,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守城的士兵昼夜哭泣哀嚎,“济南鱼矣,亡无日矣!”,并且撤下了防守工具。城内的百姓出城,向朱棣伏地请求“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谁非高皇帝子?谁非高皇帝臣民?其降也。然东海之民,不习兵革,见大军压境,不识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意,或谓聚而歼之。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具壶浆而迎。”
朱棣自然是非常高兴,他盘算着济南要是降了,即使得不到金陵,也能割断南北,画中原自守,于是下令大军后撤,朱棣本人则骑着骏马,张着伞盖,带着几名卫士,准备入城受降。此时济南城门大开,朱棣刚进城门,城内士卒高呼“千岁到“,预先置于门拱上的铁闸轰然而落,立即砸烂了朱棣的马头,知是中计的朱棣换马急返。险些被砸成肉饼的朱棣非常愤怒,下令全军攻城,并调用大炮,砖木的城池难以抵挡火炮的攻击,济南眼看就要陷落。
此时,铁铉拿出了秘密武器,他下令将朱元璋的神牌高悬于城上,朱棣自诩为太祖的孝子,自然不敢下令攻击父亲的牌位,就在燕军无计可施之际,铁铉派出突击队偷袭燕军,“燕王愤甚,计无所出”,最终朱棣采纳可姚广孝撤军的建议。
就这样曾经横行无忌、百战百胜的朱棣竟然在一介书生面前栽了跟头,但他绝对没想到,他还会在他的身上栽一个大跟头。建文帝得知铁铉守城有功后,加封他为兵部尚书,赞理大将军军事,与盛庸一起率领大军北上。明军与朱棣的燕军在东昌大战,结果燕军大败,死伤万余人,而且朱棣麾下第一猛将张玉战死,此战之后朱棣再也不敢取道山东一带。朱棣见无法占领山东,便采取冒险行为,径直南下,渡过淮河,结果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南京最终陷落,此时铁铉率兵屯在淮河流域,闻听京城失陷,军队溃散,铁铉也被逮捕。
当这个让朱棣恨之入骨的书生被带到南京后,朱棣决定亲自审问、处理。在朝堂之上,铁铉背身而立,正言不屈,朱棣想让他回过身来看看,终不可得,朱棣见他不屈服,便下令将铁铉的耳鼻割下,铁铉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不愧是铮铮铁骨的汉子,依然不屈服于朱棣,“竟不肯顾”。朱棣恼羞成怒,命人将铁铉的被割下的耳朵、鼻子塞到铁铉的嘴里,让他吃掉,还问他:“好吃吗?”铁铉厉声回答道:“忠臣孝子肉有何不甘!”朱棣无言可对,下令将铁铉凌迟处死,铁铉骂声不绝,“至死,犹喃喃骂不绝”。朱棣非常恼火,觉得铁铉活着不能让他屈服于自己,死了一定让他屈服。
于是他吩咐左右的太监架起大油锅,将铁铉的尸体投入其中,顷刻间大殿上顿时充满了焦煳之气。朱棣让人“导其尸使朝上,转展向外,终不可得”。于是朱棣命太监用铁棒加持着铁铉的尸骨朝向自己,朱棣大声笑道:“尔今亦朝我耶!”话音未落,油锅里砰的一声一声,“油沸蹙溅起丈余,诸内侍手糜烂弃棒走,尸仍反背如故”,此时连杀人如麻的朱棣也十分惊骇,于是命人将铁铉的尸骨安葬。
铁铉死时37岁,此后他80多岁的父母被发配海南,长子铁福安被发配到河池,妻子杨氏和两个女儿被配入教坊司。不久杨氏病死,但铁铉的两个女儿始终没有受到侮辱,之后铁铉曾经的同事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朱棣,朱棣说道:“渠竟不屈耶?”于是赦免了她们,许配给了读书人家。一代忠臣铁铉虽然惨死,但后世的人们并没有忘记他,如今在山东各地,仍然有许多明清时期修建的“铁公”祠庙,济南一带更将其视为守护乡土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