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5600000743

第743章 参与夺嫡——朱高煦[xu]

朱高煦,明朝皇族、明成祖次子,徐皇后所生。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后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棣的儿子中有两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长子朱高炽是个体弱多病的胖子,但心地仁厚;次子朱高煦武勇过人,在靖难之役中立过战功,原本最受朱棣宠爱,但此人实在太骄纵蛮横,朱棣最终权衡之下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

汉王的封地原本在云南,朱高煦不肯去,嫌那地方偏僻,朱棣又把他封到青州,他又嫌穷,最后朱棣没辙了,问他到底想去哪,结果朱高煦哪都不想去,就想在南京待着。忙于国事的朱棣也没工夫搭理他,就让他在南京赖了下去,而朱高煦软磨硬泡,把皇帝的亲军“天策卫”要来当了自己的护卫,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当初被封为“天策上将”,朱高煦出门时就洋洋得意地跟别人夸耀自比唐太宗,人人都知道,唐太宗是干掉了自己父兄才当上皇帝的,现在你爹还活着,你自比唐太宗是什么意思?就算朱棣再宠爱这个儿子,也忍不下去了吧,朱高煦在南京期间,主要干了下面两件事:盯着那些跟太子朱高炽走得近的大臣,进谗言陷害他们,不少人入狱甚至冤死;私下招募三千兵士,四处横行不法,其中有几个士兵抢劫财物时,被兵马指挥徐野驴逮住了,朱高煦居然一锤把徐野驴的脑袋开了瓢,从此他手下的士兵更如土匪般不可一世。朱棣北伐后回到南京,听说了朱高煦的所作所为,勃然大怒,差点废掉他的王位贬为庶民,还是太子朱高炽不计前嫌为他求情,才改封到山东乐安。

当不成皇帝的话,一辈子当个吃香喝辣的王爷也行了吧,几年后,永乐帝驾崩,朱高炽顺理成章地身登大宝,就是后来的明仁宗。但这个心地善良的胖皇帝,仅仅十个月后就因病去世,这又让朱高煦蠢蠢欲动了起来,当时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而皇帝即位在北京,朱高煦打好了算盘,自己的封地乐安正好在南京通往北京的路上,只要派兵截住北上奔丧的朱瞻基,干掉他然后自己就趁乱进京登基。

朱高煦布好了埋伏,但朱瞻基没来,再等,从京城传来消息,朱瞻基已经正式即位,年号宣德。最窝心的还不是当不成皇帝这件事本身,而是这几十年来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人人都知道汉王朱高煦做梦都想当皇帝,就是当不上,天天招兵买马想造反,就是造不成,变成了天下头号笑料。朱高煦一跺脚,那就真反了吧,想造反当皇帝,最好的方法是里应外合,攻破京城,朱高煦想到了自己当初靖难之役时的老战友:英国公张辅,于是派使者联络张辅,想要他做内应,张辅也不含糊,当晚就把使者绑了交给皇上,连顿饭都没请人家吃,为啥呢?张辅是你的老战友没错,以前跟仁宗朱高炽也有矛盾,但人家如今高官厚禄,干嘛要陪你做这掉脑袋的事情?况且你朱高煦有几斤几两,打得过京师三大营的精兵吗?

得知造反讯息之后,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大军团团围住乐安城,一顿神机铳箭射上城头,吓得城内军民魂飞魄散。朱高煦见大势已去,第二天就灰溜溜地出城投降,跪在地上磕头:“臣罪该万死,请陛下发落。”按说谋反是杀全家的大罪,群臣也纷纷上表要砍了朱高煦,可宣宗皇帝和他爹一样心软,也不想刚登基就大开杀戒,于是在西安门内盖了间宅子,把朱高煦父子软禁了起来,身为一个叛国的王爷,不砍头、不发配边疆、不进天牢,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就算到了这地步,朱高煦仍然发挥着他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本色,隔了一段时间后,宣宗朱瞻基想起了这个窝心叔叔,就来看望他。按说这时朱高煦应该跪谢不杀之恩,刚烈点的话可能会求赐死,如果还有野心,可能会趁机刺杀皇帝然后夺门篡位,就跟日后的明英宗一样。不知两人哪句话说得不对味了,朱高煦忽然来了一记扫堂腿,把侄子皇帝给绊了个跟头,朱瞻基脾气再好,也没法忍受了,但他毕竟不想动刀子,就吩咐侍卫搬一口铜缸来把朱高煦扣在里面,要是朱高煦老老实实待在缸里,等皇上气消了可能还会留下一条命,谁想朱高煦顶起了这口三百来斤的大铜缸,在屋里摇摇晃晃地横冲直撞,朱瞻基再也看不下去了,下令在缸上堆满了柴草木炭,点起火来,然後燃起炭火,瞬间火烧铜融,朱高煦遂死。

朱高煦,这辈子有无数次大好机会摆在他眼前,这个皇位很可能是自己的,再差也会在王爷位子上荣华富贵一生。他的父亲、兄弟、侄子这三代皇帝也对他一忍再忍,甚至多次法外开恩,但最后实在架不住他全力以赴地作死,如他所愿,最后真的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了。

同类推荐
  • 总有沙雕想害朕

    总有沙雕想害朕

    主角杨绝,被“皇帝养成系统”选中,然后不慎手贱,选了地狱模式。在系统的一句“努力活下去”中,杨绝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穿越。……“什么?你刚刚说我父皇是谁?”“回禀太子殿下,您的父皇,当今天子,正是英明神武的甝武皇帝陛下啊!”“汉武皇帝,汉武帝?历史上杀太子的汉武帝?”“回太子殿下,是甝武帝,不是汉……唉?太子殿下,您怎么了?您不要吓老奴啊!来人啊!快穿太医!”
  • 王莽传记

    王莽传记

    简介:“君主“仁”,臣修“德”,民持“孝”,妃守“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山河一寸,将士万血。”朕从后世穿越而来,唯有一心,斩断汉运,接续汉骨。不求流芳百世,亦无惧万古骂名...
  • 大唐全才

    大唐全才

    王珂,一个装饰公司的小老板,在去一个新工程工地的途中因车祸来到大唐,他为了在这个时代站住脚跟,用他比别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在大唐帝国扇动他那蝴蝶翅膀,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人称他为大唐全才。
  • 盘庚迁都

    盘庚迁都

    商朝第十九个王阳甲死后,其弟盘庚继位。为了摆脱混乱局面,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盘庚决定把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虽然这个决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隶主和贵族的强烈反对,但盘庚最终冲破了大奴隶主贵族的种种阻拦,成功迁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都”。
  • 大秦第一卿

    大秦第一卿

    公元前二四六年,嬴政继位为王,闻百官山呼,观朝臣俯首。宫阙之下,吕不韦剑履上殿,受嬴政三拜而唤仲父,气势无两。远山外,少年极目远眺,不见王城疏影,浑不知一股来自深渊的逆流,正将他徐徐卷入。
热门推荐
  • 治愈系短篇小说

    治愈系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无衔接,不定时更新(有些可能不是治愈系的,可能有悲的)
  • 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

    也许没有什么故事像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这样,广为流传且被人们津津乐道。无论是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年轻人、饱学之士或者目不识丁,只要是喜欢听故事的,醉心于神秘、美丽、壮阔事物的人,都能从这些传说中获得无尽快乐。这些古老的故事早已融入我们的语言体系,融入了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文化密不可分。它们是来自远古的宝贵传承,是在我们的生活智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Foul Play

    Foul Pl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

    本书为科普通鉴的第12卷,介绍了从远古到现今的农业科技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六大部分,分别介绍了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土壤肥力与化肥的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农药的发展、从农具到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的发展,应该以科普知识的形式,普及给每个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因此,本书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广大的者作为必备的科普读物。
  • 与校草的吻:若爱只是游戏

    与校草的吻:若爱只是游戏

    曾经灰姑娘式的珊歌,如今华丽归来,在校园中立刻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她究竟能不能俘虏那个又拽又冷酷的校草王子呢?《富二代校草的灰姑娘》姊妹篇。
  • 唱着生活的男孩

    唱着生活的男孩

    《唱着生活的男孩》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书,一本青少年必读的当代小小说。这本书会把你带到遥远的、美好的童年,也会让你了解那些难忘的岁月;这本书不是教材,它不会教你怎样去做,但它会告诉你,什么不能去做。这本书不是牧师,是朋友。读《唱着生活的男孩》,就是和一位好朋友愉快地聊天。
  • 超品修仙

    超品修仙

    “少年,你渴望修仙吗?”“不,我渴望妹子……”陆锋意外获得功德法器,从此走上一条特殊的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