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5600000742

第742章 随侍燕王——姚广孝

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与高启、杨基等人结为好友,后被明太祖挑选,随侍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时,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后病逝庆寿寺,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

姚广孝,幼名叫天禧,曾祖父随宋室南渡时逃到江南,落脚在长洲相城,他出家后法名道衍,明成祖即位后,赐名姚广孝。姚广孝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乡间郎中,生活虽然清苦,但祖辈事佛积善,很受乡里敬重。姚广孝十四岁时,父亲让他学习行医,他口气十分坚定地说:“我不想学医,我愿意读书,将来争得一官半职,干一番荣宗耀祖的大事。”父母认为他小小年纪,口出狂言,就没把他的话当回事。

由于姚家祖辈事佛,父母决定让他出家为僧,谋口饭吃。但父母很快又舍不得了,毕竟儿子年纪还小,就这样离开父母,确实放心不下,就在父母犹豫不决的时候,姚广孝的伯父姚震之说:“为学有成则仕于朝,荣显父母,不则就学佛,为方外之乐。”父母亲听了这话,觉得有道理,终于下定决心,把姚广孝送到了里中妙智庵,取法名道衍。从此,姚广孝成了一个真正的出家人。

姚广孝出家后,却从师于一个叫席应真的道士,向他学习“阴阳术数之学”,同时还读书工诗,研究兵法,他云游四方,广交名士,精通佛、道、儒诸家之学,成了当时颇有名气的高僧。姚广孝有四个好友,分别叫高启、杨基、张羽、徐贲,这四人自比于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中的徐贲,号北郭生,比邻而居的高启、王行、宋克等十人,号称“北郭十友”,均与姚广孝结为诗文好友。这些人劝姚广孝弃佛归儒,姚广孝婉言谢绝了,他潜心内外典籍的学习,开始了佛、儒两家的对比与选择。

在学佛访友和诗文来往中,他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在元末乱世中,姚广孝叩钵吟诗,高谈阔论,确实不像个安分守己的出家人,倒像一个胸怀大志的书生。他渴望走元初怪僧刘秉忠的路子,辅佐明君,成就帝王之业。朱元璋诏取天下高僧,姚广孝因一场大病而失去了应诏的机会。这一次他虽未得官,但赴京使他进一步交结了官宦和高僧,并增强了成就事业的雄心。姚广孝回到苏州西山海云院,在那里住了四年,过着“无过客则终日危坐澄想”的生活。再次出游,他已经47岁了,正当他感到“死期将至,故痛自鞭策”时,在好朋友宗泐的举荐下,他于再次被选高僧进京,从此,他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

皇后马氏去世,朱元璋命令选拔天下的有道高僧来侍奉诸王,为诸王诵经荐福。宗泐是元末明初的著名高僧,当时正应诏在京,深得朱元璋器重,朱元璋称他为“泐秀才”,在他的举荐下,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召见了姚广孝。两人一交谈,竟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朱棣请姚广孝出山相助,姚广孝毫不犹豫,欣然应允。

此时,朱棣就藩北平,姚广孝就跟随燕王北上,来到了北平。为了遮人耳目,朱棣让他住持庆寿寺。两人从此频繁往来,经常秘密私谈,至于谈论什么,至今不得而知,有人猜测,两人在商谈如何夺取明王朝的大权,从后来的事实可以看出,这种猜测是有根据的。朱元璋死后,朱棣得到消息,遂带领军队赴京奔丧,即将到达淮安时,却收到了朱允炆派人送来的敕符,让他立即返回自己的封地去。朱棣非常恼火,仍要下令过江,姚广孝赶忙劝阻说:“大王以至孝渡江,奈何有违诏命,反为不孝也。愿殿下养成龙虎之威也。他日风云感会,羽翼高举,则大江只投鞭可断也,今日何得屑屑于此哉!”朱棣听从了姚广孝的建议,虽然心中不满,但还是带兵返回了北平。

实践证明,姚广孝的建议在当时的确是明智之举,因为如果朱棣强行过江,不仅有违朱元璋的“遗诏”,闹不好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为了进一步坚定燕王起兵的决心,姚广孝煞费苦心,以相面、占卜等方法不断地诱导,并对当时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朱棣终于被说动了,燕王决计起兵,姚广孝起了决定作用,如果没有姚广孝,明朝的历史说不定就要改写了。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等人的鼓动下,决意夺取皇位,与侄子建文帝决一雌雄。姚广孝作为燕王的主要辅佐和谋士,不但以自己的谋略使燕王最后下了决心,而且要作各方面细致的准备,其中的练兵和铸造兵器尤为重要。

燕王领兵在外,北平只有少量兵力,由姚广孝负责守城,面对强敌,姚广孝临危不惧,多次打退李景隆的进攻。他知道苦守孤城,势不能久,必须以攻为守,才能保住北平,于是,他乘李景隆久围松懈之际,夜间突然命军士杀出城门,出其不意,杀得明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燕王攻拔大宁后,回师北平,内外夹击,将包围北平的李景隆军打得大败而逃。姚广孝对保卫北平,保全燕王的创业基地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大大削弱了朝廷的军事实力。燕王起兵三年,与朝廷各有胜负,但没有突破性进展,仅仅保住了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

燕王和姚广孝敏锐地意识到,长此下去,别说夺取朝廷政权,就是生死存亡都很难预料。在这危急的关头,姚广孝不愧为一个出色的谋略家和军事家,他在总结了三年的作战得失后,提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谋,这就是:“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这一奇谋的提出,燕王没有想到,建文帝更没有想到。谁敢出这样的计谋啊?谁能想出这样的神机妙算啊?燕王高兴地说:“频年用兵,何时已乎,要当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而燕王按照姚广孝的谋略,甩掉了朝廷部署在北方的重兵,在其兵力薄弱的地带穿插突进,竟然在短短四五个月中攻到长江北岸,与京师仅有一江之隔。

至此,建文帝惊恐失措,无计可施,只得请求割地求和。燕王已稳操胜券,攻取京师只在旦夕,因而对建文帝的求和置之不理。朱棣挥师自瓜州渡长江,建文帝派兵迎战,均告失败。燕军兵临城下,建文帝政权岌岌可危,谷王朱橞、大将李景隆等开城投降,京师遂告陷落。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朱棣进入京师,终于夺取了明朝的政权,当了皇帝,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成祖,定年号为永乐。

当朱棣得了天下之后,姚广孝却学起来张良,选择半退隐,继续做一个和尚,为了报答姚广孝的功劳,成祖让姚广孝蓄发,姚广孝不肯;成祖又赐给他府第和两名宫女,姚广孝也不肯接受,仍然住在寺院。在朝堂上,他的衣着和身份,不仅在当时独一无二,而且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姚广孝以钦差身份前往苏湖赈济,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离别故乡二十余年后,他终于衣锦还乡了。但是,回到故乡时,他的父母均已去世。父母没有看到他的功成名就,这不免使他感到有些怅然。

姚广孝带着复杂的感情,将父母的灵位放进了少时出家的妙智庵,姚广孝回京后,养了一只雄鸡,每天听到鸡叫,他就起床,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这样,他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十几个年头。姚广孝晚年最有成效的工作是先后主持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两部大书的编修。原来主持编修《永乐大典》的是解缙,解缙并没有理解皇帝编修这部巨书的宗旨。永乐二年二月,这部巨书完成后,定名为《文献大成》,上呈皇帝审阅。成祖对这部书不太满意,命姚广孝等人重修。永乐五年,这部包罗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等内容的二万多卷的巨书,在姚广孝主持下顺利完成,并更名为《永乐大典》。

姚广孝在学术思想上颇有胆识,史称他:“晚著道余录,颇毁先儒。”因而受到儒者的鄙视。他回家乡长洲看望同母姊妹时,不但不纳,反而将他大骂一通。去访问老友王宾时,王宾不见,只远远地对他说:“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在儒家思想统治和禁锢着人们头脑的明代,像姚广孝这样敢于诋毁批判儒家的人是不多见的。七十七岁的姚广孝再次受任监修官,主持《明太祖实录》的重新编修,直至他去世,大约六年多时间,他兢兢业业地完成了此项工作,他不是挂名的监修官,而是名副其实的组织者。这次修成的《明太祖实录》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三修本,这是一次真正的重修,所用的时间和全书的内容都大大超过了前两次的修纂。但是,成书后朱棣设宴赏赐有关人员时,为此耗尽余生的姚广孝却已经在两月以前与世长辞了。

姚广孝一生不脱袈裟,自有他的奥妙所在,他从十四岁起穿上袈裟,但一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交接王侯,策划密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他是一位穿着袈裟的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家。在朱棣夺取政权以前,姚广孝是和尚,在朱棣夺取政权以后,他仍然坚定不移地当和尚,因为这身袈裟为他的政治活动和得以善终做了最有效的保护。

朱棣在当了皇帝以后,姚广孝作为功高盖世的元勋,处在十分微妙的位置上。姚广孝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他深知“狡兔死,良狗烹”和功高震主的恶果,他不能不有所防备,这就是他不愿意脱去袈裟的真正原因,他继续当和尚,实质上向朱棣表了一个态度,表明自己对权势是淡薄的,在政治上是没有野心的。朱棣因而对姚广孝放心了,反而使姚广孝的权势和地位更加牢固,得以安度晚年,善始善终。

同类推荐
  • 驸马转正指南

    驸马转正指南

    魂归大古,女子翻身成了探花郎,桃花劫撞上了堂堂公主,可扰乱师中泰种田心思不止是公主的情敌,还有数之不尽的美女...
  • 历史上最重要的15次改革

    历史上最重要的15次改革

    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其内部力量积蓄的外延,根本之处不在于一成不变地沿着一条路走下去,而是在每一个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依然步履匆匆的时候,都留有思索未来的空间。不让繁琐的过程缠住灵动的思想,不因肉体的歇息而冷落了精神无止境的耕耘。行于路,当思于路。
  •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云梦睡虎地泰简的发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聆听亲历者讲述——香港回归路上的风云自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之日起,香港就踏上了回归之路。香港《大公报》原副社长、第一副总编辑梁新春讲述香港后过渡期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英方一意孤行,步步为营,在政制、法律与经济方面不断挑起对抗,末代港督彭定康称之为“与中国最血腥的一场决战”。中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坚持“以我为主”,依靠港人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确保平稳过渡。本书精选的160多篇社评、观察员文章,记录、评述了香港后过渡期重大事件的始末,反映了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决心和智慧,表现了港人在回归途中披荆斩棘的意志和力量。本书对中华民族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热门推荐
  • 长眠不醒

    长眠不醒

    一个古怪的父亲,一对儿古怪的姐妹。菲利普·马洛第一次登场,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老迈而富有的将军请马洛去寻找他的女婿,他的两个女儿却一直阻止马洛采取进一步行动,花痴一样的妹妹甚至头头爬到马洛的床上。诱惑力十足的姐姐则送上双唇。只认识钱的混混儿、最有情意的流氓、租售淫秽书籍的同性恋……马洛本来只是找一个不见的人,结果确见了这么多人。他要一个一个和他们打交道,用他利如刀锋的语言和拳头、手枪。
  • 高人

    高人

    我思故我在。这话说得聪明。不管那位先贤试图说明什么哲理,他首先证明了脑袋的重要性。假如没有脑袋,我们还存在吗?一个植物人虽然活着,却没有任何知觉,能算人吗?疯子傻子满街乱跑,肢体健康而脑子废了,还不如死了算了!据说,现代医学都以脑死亡为判断病人是否存活的标准,那是非常科学非常英明非常有道理的!脑袋是百官之长,无可取代。我如此强调脑袋的重要性,因为我本身就是一颗脑袋。没错,我仅仅是脑袋!你可能有点糊涂,那好,我就把我的状况仔细描述一下。
  • 富福有余

    富福有余

    穿越成贫困小农,爹爹还是一个赚钱白痴,武功高有用吗?没有用吗?有用吗?好,以上当白问,且骗学点武功来改变命运!等等,这个不可一世的冰块男是谁?还要来咱家住半年?呸呸!什么?还要跟他去一个勾心斗角的大家族里过上两年?不要啊,啊,啊……去了的话,赚钱大计怎么办?
  • A Journey in Other Worlds

    A Journey in Other Worl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苏娅的青春

    苏娅的青春

    苏娅作为女性的一个缩影,一生中承受着爱情,亲情、友情的或好或坏的感受,全篇描写细腻,情感饱满,2012年2月正式出版。
  • 痞子闯仙界

    痞子闯仙界

    如果得到一件能够穿越到十天以前的法宝,你会选择穿越呢,还是选择穿越呢!天生难以修炼的混沌之体,却也阻止不了叶峰走上强者之路。
  • PRINCE OTTO

    PRINCE OTT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绚丽无比的艺术(奇妙的大千世界)

    绚丽无比的艺术(奇妙的大千世界)

    艺术创造出来是被人欣赏的,整个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这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方面。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和精神因素,创造出可供欣赏的典型艺术形象。各个艺术门类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表现手段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离开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便谈不上美的创造和欣赏,更谈不上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的问世。艺术欣赏则是人们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欣赏者在艺术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感受体验、领悟,进而注入自己富有个性的想象,对艺术作品展开“再创造”,从而丰富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
  •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着年谱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着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至尊豪门:霍少斗娇妻

    至尊豪门:霍少斗娇妻

    人必有一死,只是不知何时死,如何死。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此乃万物恒长之理。人生无常,就像秋天的云一样短暂,谁都不知道死亡是在这一站,还是下一站等着自己,所以才会痛苦、迷茫、害怕、慌乱。……五星级酒店门口,一排排的豪车停靠在门口颇为壮观,娇艳欲滴的玫瑰花瓣从门口一直洒到马路边上。此刻,酒店里面正在举行着一场盛世婚礼。台上一对新人正在听牧师讲着誓言……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