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99300000072

第72章 兄弟救姐!

站在书店门口研究武功的紫轩,其实早就看到了两名少年。

紫轩也认出了二人,看到他们向自己走来,便不再推敲武学,正了正身子看向二人。

此二人不是别人,正是昨日紫轩在酒楼前,救下的那两名少年,当时两人都吓傻了,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此时他们出现在此,是为了尽早的去医馆看伤,毕竟他们走路还一瘸一拐的,互相搀扶着。

当二人缓慢的走到紫轩身前后,竟然一句话都不说直接跪了下去,弄得紫轩有些尴尬。

“你二人这是做什么?”紫轩并没有躲闪,开口问道。

“恩公,请帮我们救出姐姐,做牛做马也会报答。”

二人中年长几岁的哥哥哀求的说道,一旁的弟弟也是不停叩头。

显然这少年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求紫轩,犹豫好久后才决定试上一试。

“昨天救你们是正巧路过,不能见死不救,但是救你姐姐……”紫轩说了一半,便停顿不再说了。

“恩公,您一定有钱能赎出姐姐的,只要您愿意赎出姐姐,我们姐弟三人甘愿为恩公做牛做马。”

“你二人先起来,至于救不救你们姐姐,倒不是什么大事。”

“多谢,恩公。”

二人见恩公如此说了,磕了几个头,便极为高兴的互相搀扶了起来。

他二人今日本想去医馆看伤,结果正巧碰上昨日随手就能掏出一两碎银的恩公。

而且恩公既然能救他们,显然颇有善心。

万一恩公还是个菩萨心肠的人,说不定就能帮他们救出姐姐了。

二人想到昨日都未曾答谢过恩公,所以才抱着一求助、二答谢的两种心态,做出了刚才之事。

“好了,你二人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紫轩认真的说道。

作为哥哥的少年,便把他们的经历慢慢的讲了出来。

听着他的讲述,紫轩也时不时的点着头思考着,中间打断了几次,让他讲重点,随后便继续听着少年的讲述。

原来他们都是汉龙边关一个小村庄的村民,哥哥十五岁名叫武大壮,姐姐武金莲十九岁,弟弟武二壮十二岁,还有个弟弟武小壮在几年前,外族侵入关内时,被杀害了。

村子被烧杀抢掠一空,侥幸他们姐弟三人得以活命,此后相依为命,流落至今,姐姐为了养活他们两个,迫于无奈只能去酒楼陪客。

但酒楼有酒楼的规矩,要么卖身、要么卖艺,没有临时工这么一说。

武金莲最后只能选择卖身学艺,当然此身和前面的那个身不太一样,前面的身是指全身心的投入到酒楼的事业当中,而后面的身只是没有自由而已。

卖身所得到的钱一大部分用来缴纳了学艺的费用,小部分交给了兄弟二人作为生活之用,几年的时间下来早已所剩无几。

可兄弟二人一直都很愧疚,想赚钱赎出姐姐,但二人人小力微,根本干不了什么,找的散工,也只能赚点小钱,刚刚够二人生活之用,所以兄弟二人只能时不时的跑去看看姐姐。

“好了,她是卖身学艺,虽稍欠公平,但并没什么大问题,你们想赎出姐姐的心情贫道理解,但贫道没必要帮这个忙……”紫轩听完后平静的说着。

随即紫轩话锋一转:“不过,既然她可以为了你们卖身,你们也可以为她卖身啊,贫道可以帮你们联系买家。”

“好,我们卖身救姐姐!”武二壮由于年纪较小,有些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为了救姐姐怎么都行。

而武大壮也只是略微迟疑,便坚定的应了下来。

紫轩看着二人如此,便爽快的说道:“走,我带你们去找买家!”

三人迈出步子后,紫轩回头望了望书店,心中感慨道:“唉,真是勤学早起为淘宝,奈何巧遇兄弟救金莲呐!看来今天是没法淘宝了!”

不一会的功夫,紫轩便领着二人回到了震虎门。

守门的四名家丁看到早上刚刚出去不久的紫轩回来,见其身后跟着两名受伤的少年,也不敢阻拦,略尽职责的问了两句,便迎进了三人。

一行四人走到大厅后,林天豹正巧在厅中和几名穿着颇有些帐房先生模样的人在讨论事情,见紫轩身后有两名少年,又说了几句后,便让众人先忙去了。

守门的家丁见到无责任后,便也退了出去。

“贤弟,这是?”林天豹问道。

“这二人打算卖身救姐,所以这才回来搬仁兄这个救兵的。”紫轩有些无奈的回道。

“救兵?”林天豹被弄的疑惑了。

紫轩随即和林天豹耳语了几句,林天豹边听边点着头,听完便开口说道。

“原来是这事啊,没问题,来人!带他们二人先去疗伤,另外喊帐房过来!”

紫轩转过身,朝武氏兄弟嘱咐道。

“你二人先去疗伤,救你们姐姐之事,一会再去不迟。”

二人听到恩公如此一说,也觉得如此狼狈去找姐姐,难免让其伤心,所以就听话的跟着下人先去疗伤了。

等二人走后,帐房很快便来了,林天豹找帐房取了银票便和紫轩边说边走出了大厅...

震虎门有专门为家众疗伤的地方,离演武场非常近,片刻后,武氏兄弟跟着下人来到此处,开始进行施药包扎。

经过一番治疗,二人又吞下了两粒药丸,大夫嘱咐二人先休息片刻才可以活动,所以二人只能听话的躺在榻上休息。

弟弟武二壮有些担心的询问道。

“哥,恩人真的能帮咱们救出姐姐么?”

“应该可以的,二壮你看这震虎门可不是谁都能随便进出的,恩人看起来也不过十岁而已,却有如此本事,昨天救咱们时还说是昆仑派的几代弟子来着,真令人佩服啊!”

武大壮毕竟比弟弟年长不少,知道的事情也比弟弟要多很多。

“二壮,以后说不定咱们要给震虎门当家丁了,而且是一辈子,二壮你愿意么?”武大壮有些不忍的说道。

“哥,我刚才看领咱们来的下人,不也挺好的,这宅院那么大那么气派,当家丁肯定不会差的,能救出姐姐还能有饭吃,二壮愿意!”武二壮想着姐姐能被救出来便开心的说道。

二人聊着聊着,竟然睡了过去...许久...

“大壮!二壮!”

两兄弟在梦中好像听到了姐姐在呼唤他们……

————————————————————

PS:请大家支持正版,本文创世中文网首发

同类推荐
  • 剑舞王朝

    剑舞王朝

    一入江湖,半点不由人,云剑山庄遇刺杀事件,巧解八字之谜,闯小王谷,战狂狼堡,观神器盛会,入万哭寻宝……师承昔年第一杀神血君的他经历种种,展开与月黑盟的一场斗争,步步接近血君遇害之谜,更接触到月黑盟背后的惊天秘密。
  • 请君来,剑出鞘

    请君来,剑出鞘

    一座没有王朝的江湖,儿郎提刀,佳人披甲。有位公子策马而来,还江湖一个江湖。
  • 凌天剑神

    凌天剑神

    (QQ阅读一组作品)武林第一天才凌尘,因宗门遭逢大变而修为尽废,武功全失。在命悬一线之际,凌尘偶得武林神功《凌天剑经》,废脉重修,从此通剑道,凝剑心,悟剑意,终成一代剑神!已有长篇完本作品《剑之帝皇》、《天界至尊》,人品有保证!本书书友群:368076179
  • 战帝系列(八)

    战帝系列(八)

    因为他走在最前面,背向凡伽、风浅舞二人,所以他的表情不易落入凡伽、风浅舞两人眼中,而拥挤窄小的空间又使他的身躯挡住了凡伽、风浅舞的视线,使他们很难看清南许许的举止神情……
  • 谁人江湖

    谁人江湖

    谁人江湖,讲述的是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一群不甘心被欺压的英雄好汉,绿林豪杰,挺身而出,仗剑直言,以解除百姓痛苦为己任,以推翻元朝暴政为目标的轰轰烈烈的斗争史。
热门推荐
  •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又名《达摩传灯传》,神魔小说中佛教小说之一,根据《景德传灯录》、《续传灯录》等书编写而成,描述达摩一生成佛传道的故事。
  • 仙奏

    仙奏

    万物之力猛然暴起,塑造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强者普孝缘。不管敌人有多强,终有一天会被踩在脚下!
  • 梁公九谏

    梁公九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惟日杂难经

    惟日杂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决胜谈判桌

    决胜谈判桌

    用智慧制约对手,以魄力与其交锋,然后在决定胜负的棋盘上,巧妙的放置一枚双赢的活子。决胜谈判桌,第一次谈判,就让你轻松上手。编者基于对谈判的认识与看法,编著了《决胜谈判桌》一书。全书分为九章,其内容涉及到谈判方方面面,重点从九个角度分析与讲解了谈判人员所必备的硬招、妙招、鲜招、快招、高招、狠招、绝招、新招与稳招,相信读者在阅读后能大有收获,深受启迪。
  •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汇集了诸多名人故事和具有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伟大的思想精华有益于孩子们道德灵感和生命智慧的索取。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观念的时候,孩子在此时接受的教育是高尚的思想,并且要修炼良好的举止操行,形成健康、睿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俗易懂的故事能够深入浅出地道出大道理,并且能令孩子高兴。
  • 江汉丛谈

    江汉丛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事为福斋随笔

    无事为福斋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偷心诀

    偷心诀

    传说,有笛声回荡的地方,就有情伤的人。那一年,她一身嫁衣跃入滚滚江河,成就一段流传列国的风月传说;那一年,她用十八年的记忆换取一阕偷心诀,偷尽世间男女的真心,却独饮忘川,记不住自己的孽缘。红尘痴缠,爱恨离殇。有多少真情泯灭在乱世天涯。她爱他,却没有爱的筹码,于是风中泣血,笛声四响,只为偷他一日来爱她。
  • 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历史考察:一个微观法史学的尝试

    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历史考察:一个微观法史学的尝试

    在晚清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华法律艰难开启了法律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法律改革逐渐深入,在起草制定新刑律过程中,围绕“子孙违犯教令”等条款的存废问题,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法律讨论。百余年后,回眸视之,其间成败利钝,颇值玩味。本书尝试以“微观法史学”的崭新视角,围绕“子孙违犯教令”条款及其所涉权利义务关系、立法司法实践,进行全方位解读,追溯其文本沿革,探究其司法观念,深度分析该条款在中华旧律体系下的丰富表现,希望能对传统中华法系多一份同情之理解,为未来中国相关法律问题之解决提供历史鉴戒,并从学科方法论上进行反省,但愿能为中国法史学研究开辟一条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