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会经历高中三年的生活,我也不例外。我叫谢木,是一个镇上中学的女学生。回首高一和高二两年,用什么来形容最贴切呢?大概是迷茫吧。高一的时候总觉得时光还早,青春正好。同学们忙着打游戏、看小说,聊着和生活或近或远的小事。我小学的时候以为自己就只能读到初中,所以努力学习,以便出了社会好歹能够算账。初中的时候浑浑噩噩过了三年,糊里糊涂上了高中。高二的时候要分文理,因为分数都相差不大,为了和玩得好的女生读一个班,也为了理科录取分数能低一点,我毅然、决然选择了理科班。
高中选择理科的人都知道,理科其实并不好学。广告牌上的口号打得响亮: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真正能学好的都是学霸。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能费力不讨好的用心学着,但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更遑论英语的大山压着,背百遍和背一遍唯一的差别大概是看着熟悉其实陌生。语法、变形简直是让人难以吐槽,很想高举着爱国的旗号不学英语,然而只是想想,毕竟还是要考试。拿着习惯不了的分数继续垂死挣扎在背英语单词的路上。听着听不懂的听力然后在每本书的单词页上写着中文读音。每天早上起床然后在街上买个包子优哉游哉踏着铃声进教室,听着老师还勉强能听懂的课,下课和邻桌女生聊着那些无聊的小事。等到中午放学跟着不算汹涌的人流回到寄宿的地方。忘了介绍,因为不想住校,主要是觉得和别人生活步调不一致所以在亲戚家租了一间不大的房,亲戚家开了一家小网吧,平时也还算热闹。我是一个比较矛盾的人,既喜欢安静又希望热闹,总想在喧嚣的城市独自偏安一隅。话再说回来,中午简单结束早餐,然后就开始看小说、写作业、然后休息一会儿后再跟着铃声进入教室,放学后有时和玩得好的朋友逛逛,有时拿着我那老式手机上网看小说。就这样持续着我日复一日的高中生活。
因为学生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班学生不断流失,有直接出门打工的、也有部分转校的。导致高三那年我们班所剩人数屈指可数。有老师调侃带我们简直像带研究生,当然了指的是数量上。很多事情的转折也就出现在了高三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