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68100000092

第92章 宗南生变

侧贰等众奴军就要发掘恒帝陵墓时,一路大军从北方杀来,众奴军不察,大败,溃不成军。十将亡了八将,侧贰与三万奴军逃向桂地。

这路大军却是黔公属下伏波大夫所领,共三万人,黔公也探得云地空虚的消息,于是急命伏波取理京。

等伏波到达理京外围时,已从逃难民众那得知奴军在理京的所做所为,乃大怒,明誓必将奴首剁为肉泥,所有奴军皆杀。

急行军至理京时,正好奴首奴将要掘恒帝墓,也不给他们反应时间,就分三路破贼。待击溃奴军后,伏波往恒陵一看,竟已掘五米,伏波又是庆幸又是震怒。

抓到五万奴军,伏波尽杀于恒陵前滇池泮。

太傅得知太师大败,理京已被奴军所夺,天子自焚。于是丧失斗志,让属下向北朝大军投降,然后自尽。

北朝司马命人将消息报于玉京,又一路南下至理京,与伏波汇合。二人一商议,司马待在理京,安抚云地诸侯,并等柙帝南下。

司马分得七万大军与伏波,伏波共十万军东讨奴军,至桂地。

侧贰逃到桂地后,又招集藏于桂粤二地各山林中的土著,释放二地奴隶,加上本有的十万奴军,共有三十万土著奴军。

命五万人驻百色。拦截伏波大军,分十路攻城拔寨,杀人掠物。裹胁平民工匠士族共十万,又于各山堎要道中层层设卡,就要南下。

伏波半月破百色,到桂地时,见大半城池不满百人,房屋全部被烧毁,粮食全部被夺被焚,剩下的人以树皮野菜充饥,连来年的种子都没有。

伏波只得聚民于一城,并发粮食,一面将桂,粤二地惨相报与理京,一面留三万人接收二地城池,一面率七万急追奴军,但沿道上满是石头乱枝泥土塞满道路,不能通行,只得愤恨的看着奴军几十万人掠走桂,粤二地宗华人创造积累了几百年的财富。

柙帝南下理京,祭拜修缮恒帝陵,被掘的那位南朝天子墓,押帝也将尸骨收集好,重新安葬,同时为南朝最后一代天子修了衣冠冢。

云地各诸侯忐忑不安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柙帝宣布南朝治下所有诸侯,爵位封地皆不变,于是南朝诸侯纷纷往见臣服。

柙帝命人统计这次内乱损失,即便早有准备和预料,但大致统计结果一出来,还是震动了柙帝与众臣。

此时已是华历七百三十九年,内乱持续了近十年。由于奴军的血腥屠杀,还有太傅与太师间的内乱,平民四处逃难,或死于饥饿,更多的死于瘟疫疾病,或被掳走。

云地人口从二百万锐减到一百二十万左右,桂,粤二地本有九十万和七十万,现在总计不到十万,而交地还在奴手,无法统计,但料想只会更惨。也就是说南朝鼎盛时期的人口四百万,十年间锐减四分之三,现在不到一百五十万。

宗华历史上何曾有过如此巨烈的人口起伏,柙帝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回过神控制不住的在大殿上掩面拭泪,泣不成声。众臣也是半响无语,黯然低头叹息。

侧贰在交地有十八万奴军,十二万土著,十万宗华平民,工匠,共计四十万人。还有劫掠来的无数青铜器,从工具,农具到兵器一应俱全。又有丝绸,粮食,金银财宝无数。

侧贰能识宗华文字,了解一些管理方法。于是将十八万奴军与十二万土著的青壮选出八万成交军,另二十二万与十万宗华平民乱杂。

交军八万分八将统领。三十二万分八治,一治四万人设治长治理,八治中有一治为工治,负责打造工具,其余七治全为农治。

治长下又设四治中,每治中管一万人,治中下设十旗长,每旗长治一千人。

管理层中多有投降于侧贰的宗华士族人。侧贰在交地三年,让七治农忙时整田,农闲时练兵,无分男女老幼,亦农亦兵。只有工治专门打造工具。

华历七百四十三年,柙帝一直待在改回原称的滇城理政,从天府移民至桂地,先在云,桂,交三地要道城池里移民,待四年种植,有所余粮供应大军后。命伏波率十万大军南征奴军,收复交趾。

侧贰能动用的有近二十万大军。其中八万人是精兵,另十二万有男有女,大半有兵器,作侧面袭扰之用。

决战当天,二军列阵于平原之上,侧贰将八万精兵置于中军,另十二兵各分六万于左右。

伏波本分三路大军,左右二路各三万,中路四路。但在观察到奴军布置后,心中一动,将左右二路各分二万向中军移动前进,于是左右二路各一万,而中路八万。

二支大军渐渐靠拢,全是步兵。地面开始震动,肃杀之气仿佛弥漫空中,形成气旋,吹得双方旗帜呼呼作响。

伏波已将命令传递下去,左右二路为守,中路猛攻敌军主力,大阵变成雁行阵。

奴军人多,逐渐包住伏波军,双方主力互相猛烈厮杀,而二翼却是伏波军成方形守阵,而奴军中男女老幼皆有,以为对方害怕,于是冲上去。

但伏波用盾牌挡得严严实实,又支出戈戟予枪,如同刺猬一般,从阵中还不时落下箭来,奴军二翼又无皮甲,被后面的一推,便被刺死,六万杂奴军,自以为人多,就想活吞一个刺猬,岂不找死。

另一旁双方主力也激战正酣,一时谁也奈何不了谁。

渐渐的,杂奴军到底是民兵,见已方人多,依然攻下对方守阵,士气渐泻,伏波左右二军主将察觉到了,于是一声令下,转守为攻。

杂奴军阵势已散,被对方突然变阵杀了个措不及防,一会便被击溃,男女老少四处逃亡。

而侧贰主力见此大变,也是军心动摇,伏波见时机已到,于是鼓舞部将,立马破敌。

伏波军士气大振,左右二路友军支援过。侧贰军军心动摇,三面被袭,侧贰脸色苍白,满头大汉。

一个逃二个逃,接着就上千上万的奴军往后逃去,连奴将也逃。于是侧贰军全军溃散,伏波趁胜追击,侧贰被人斩首于乱军之中,尸首皆踏为泥。大战结束。

伏波军开始收复交趾,但奴军中有一将名曼努赤,南逃途中收得军一万五千,工治一半约四千人,与四万平民,共六万逃往南下,伏波以为成不了气侯,故只派一万人追击,追击不倒便回返。

华历七百四十四年,历时五百四十四的南北分裂被统一,柙帝从天府南迁移民,填充桂,粤,交三地,并封建诸侯。天府之内再无诸侯,只有卿大夫士三级贵族。

三地要恢复到战乱之前水平,至少要一到二百年时间。

柙帝向印国,甸国派去使者,使二国知道了宗华朝廷的统一,于是二王皆派使者。但是派去夏国的使者却回来告知,夏王只尊南朝天子,柙帝由此不喜,不再往来。

此时天子统有天府,巴,黔,粤,桂,交,藏七地,民有八百万至九百万。诸侯八百二十路。

又说曼怒赤逃至交趾南面,宗南半岛东南角的沿海平原上扎下根来,并将这块地方取名为占。

这一群人中有土著,奴隶,宗华平民,工匠,士族,各种技术人口一应俱全。华历七百八十四年建见城(岘港)。

到华历八百年左右,曼怒赤已传子,子传孙,孙叫曼野。曼野组织人力入西部山脉抓获奴隶,人口破十万。

这时甸国已在皆罗,扶南封建诸侯,但这些诸侯彼此相隔较远,人数较少,曼野看见了机会,多次西越山脉小径,进入扶南劫掠人口,袭击诸侯封地。

扶南如此大的地区里,只有五十万人,而且是一百八十八位诸侯。如果没有外敌干涉下,这本是最快最有效的以最少人力占领最大地区的方法,但现在却是致命弱点。

但曼野却有十万人,而且劫掠成性,全部男女老人皆可上阵,于是如同狼进鸡笼,三年间掠走十万人,几次扶南诸侯组织的联军尽被曼野所败。

待甸王得知,大为震怒,于是领八万军讨伐,被曼野埋伏在山谷要道上五万大军偷袭大败,甸王本人受重伤。

这时曼野派使者表示愿意臣服,甸王不愿再起兵戈,于是同意,回了武里。

结果第二年曼野又劫掠扶南近十五万走,扶南残缺近半,甸王又气又怒,于是派十万大军往征。

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是严重问题,扶南无力供应大军粮食,只能由皆罗诸侯送来,可皆罗人口只有百万人,各诸侯彼此又如此分散。

即使加上牛拉马拖,一个民夫平均携带粮食二百至三百斤,等一路送到四五百公里外的站场,就要一月路程,一人一马每天共吃三斤,一个来回就有一百多斤在路上就被消耗了。

十万大军在五百公里外作战,中途不能就近补粮,皆罗一百万人的基础根本供应不了多久。

于是曼野一面派三万人越过山脉,袭击甸王粮道,一面固守见城而不出外迎战。

甸王攻三月不破,大军消耗不起,无可奈何,愤恨而返。如此一来,甸国派兵少,不能击败曼野,派兵多,曼野就故计重施,一面十几万人固守一城,一面绕到甸军后面袭粮道,几次下来,皆罗的实力被消耗得七七八八了。

一百五十多万人口被散开在七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公里一个人不到。诸侯五百九十五个,封地上人最多的不超过五千。

这是第一个致命弱点!

曼野见甸王已无力主动出击了,于是他便主动出击,十万大军留五万前往攻武里,其余五万全部散开,劫掠各诸侯的粮食来供应大,整个皆罗一片糜烂。

甸王乃出武里,以五万军攻曼野,曼野一战后,佯败后逃,甸王往追,离了武里百里处,曼野主力五分停住,与另五万劫掠粮食的散兵共十万人,分五路攻甸王,甸军大败,甸王自杀于军中。

此战随甸王出战的共计八路诸侯,是皆罗,扶二地的实力诸侯,八人有六被杀,一人逃走,一人投降。

华历八百二十一年,武里被曼野所破,甸王直系亲族有一个庶弟名弘,一个叔叔名唐逃了出去,其余皆被杀。

弘逃至甸地,被建公等诸侯拥立称王,随即组织甸地共二十万大军南征,欲收复皆罗。

却不想曼野搜刮武里后,也不焚城,就此撤退,建公等诸侯护送甸王弘到了武里后,收复皆罗,还要再征曼野,也是粮食补给难已供应,只能作罢退去,各留了五万军守武里。

华历八百二十三年,曼野再次西攻皆罗,再次故计重施,五万主力攻武里,五万散兵袭扰劫掠皆罗各诸侯,上至诸侯下至平民不堪其扰,求甸王退敌。

甸王弘乃攻曼野,曼野不与之交战就退,甸王弘吸取兄长教训,不敢离武里十里。于是曼野散军劫够粮食,与主力汇合而退往扶南,将全部扶南诸侯从城堡骗出尽杀之,又将所有士以上贵族杀光,平民贬为奴隶。

同类推荐
  •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4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4

    平实严谨说历史,轻松幽默神吐槽,一本保证让你爱上“历史”的超级畅销书!本书从戊戌变法开始说起,一直讲述到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这是一段清朝末年清政府大梦初醒想要救亡图存却最终失败的历史,作者用风趣幽默的笔调和通俗易懂的范例向读者解读了清朝为什么注定会走向灭亡。李鸿章为什么要背负骂名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信息传递被阻塞?为什么经过洋务运动“包装”过的清政府在外敌入侵面前仍然不堪一击?这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 长安教父

    长安教父

    “既然让我活了下来,我就不会白白的活着。”高远看着脚下的长安城,眼中燃烧起熊熊烈火……
  • 少年大将军

    少年大将军

    title:少年大将军----
  •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巴比伦文明。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会怎样触及我们的心房?
  • 带着商城去大唐

    带着商城去大唐

    现代人元善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用几年的积攒玩了把跨境穷游,可惜不幸掉沟里去了,再次睁开眼睛发现竟然带着个猫狗商城系统来到了武德八年的大唐,凭借现代人的跨越千年的知识和商城的帮助,看他如何玩转大唐时代吧。
热门推荐
  • 寻今生伴侣

    寻今生伴侣

    她拥有绝世的武功,是江湖上人人闻风丧胆,亦正亦邪,富甲天下的的冰宫宫主。她是现代的天之骄女,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是个完美的商业天才。狡猾腹黑又带着叛逆冷酷的林天熙,和韩昕,李圣泽在古代的旅程中,林天熙遇到了三个绝代风华而不同的三个男子,在三人的感情之间穿梭,明明是无往不胜的女霸王,为什么总是被感情所困?亦正亦邪的林天熙最后将情归何处?莫尘封——武林盟主,气宇轩昂睿智沉稳。上官远——一代帝王,高贵淡雅心思细密。秦玮霖——第一杀手,桀骜不驯游戏人间。
  • 仙女修真日常手记

    仙女修真日常手记

    活了十九年,柳轩以前是不相信命运的,直到某一天在自家房顶晒太阳的时候被一个自称来自仙界的女孩子给砸中了。“我问你,你就是我的夫君吗?”“哈?”“没时间解释了夫君快帮我穿衣服。”“哈?”“夫君除了会说哈之外还会说别的吗?”“嗯?”总之,因为这一段奇妙的经历,那一天开始,柳轩信命了。(本故事主要为日常,日常,日常!想看龙傲天的自动点叉!)
  • 全能照妖镜

    全能照妖镜

    修道者赵楚,在得到了一块奇特的照妖镜之后,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修道之路……有心之人,天不辜负!群:777376496……新书《高武27世纪》已经上传,欢迎大家来支持一下!
  •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寒山子诗集

    寒山子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报复

    报复

    五月二十六日,晚八点左右。乐民百货公司一层的咖啡厅里,一对对时尚男女正伴着轻扬的音乐、柔和的灯光以及面前高脚杯中点着的红色蜡烛愉快地交谈。靠近落地玻璃的一桌此刻的气氛却有些不和谐。女人面沉似水,正喋喋不休地讲着什么,她对面的男人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听众,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手中把玩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不时地将头扭向窗外欣赏外面的街景。在不远处坐着的男人一直在窥测这里的动静。他的双手放在桌子底下,握着一架高性能的进口相机。靠窗的男人忽然变得不耐烦起来,粗暴地打断了女人的发言。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四爷的清冷侧福晋

    四爷的清冷侧福晋

    “如今,我在佛祖面前,以天子的名义,对你许下承诺。唯愿来世今生两心相知,不负如来不负卿。”----胤禛一份潺潺流水般的情谊,一个命中注定的结局,叶灵本是21世纪的特种作战特种兵,意外穿越来到康雍王朝。一个本无心获取爱情,一个却执意独宠,看霸道无匹的四爷如何将清冷如冰的叶灵宠爱如斯。
  • 王爷你欺人太甚

    王爷你欺人太甚

    赖雅琳,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刑警,在一次事故中受伤,被董博士所救,成了他的第一个试验品,穿越远古,被王爷救下!她被迫协从,却一直想着逃跑。他冷魅妖华,从不轻易认定,一旦认定就绝不放手,只有死在他手里的东西,没有逃跑的可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经集

    经集

    本书是巴利文三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汇集了部分早期佛教甚至最古老的经文,阐发了早期佛教的宗教思想和教义。本书不仅是研究早期佛教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佛教的发展变化也有重要价值,历来为东西方学者所重视。本书译文通俗易懂,亦堪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