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岁月如歌
在读师范的日子里,父亲过得轻松和愉快,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站在那三尺讲台上,给同学们口若悬河地传播知识的情形。他又仿佛看到了他桃李满天下时,脸上泛起的无限荣光。此时,小伙子浑身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因为,美好的前途,在他面前已经指日可待!就在他临近师范毕业的最后两年时,父亲经人介绍就和我的母亲结婚了。
其实,在妈妈前面父亲还经人给他介绍过一个女人,听说,这个妇人在我家来大概住了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可能是嫌弃我父亲家里的贫穷吧,不光如此,有几个女人嫁过来还愿意继续送丈夫读书呢?古话说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个很正常,所以,后来妇人连一儿半女都没有生下一个就独自离开家了。当然,父亲和这个妇人也没有什么感情可言,这就更谈不上夫妻之间所谓的共同语言了。
我的妈妈蕙质兰心,她出生于一个秀才世家,名门望族之后。母亲在家排行老大,在她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外公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冉秀才,俗称“冉矮子”!家族在当时红到了啥子程度呢,就拿家里办酒席答谢客人时来说吧,连客人手上取下来的顶针子(做针线活戴在手上一种像戒指一样的金属环,一般用铜做成。)就要装上一箩筐。真可谓,红极一时呀。
这么好的家庭,可惜的是母亲却没有读到什么书,这可能和当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有关吧!毕竟外公的家也是处在农村的,思想上应该还是很守旧的,那时候的妇女讲究的是“三从四德”的封建教条礼仪。这也是当时男人选择妻子的普遍标准。现在,我们只能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第一次和父亲见面时,母亲就被父亲的儒雅、率直、上进、质朴、多才、俘虏了芳心,她没有嫌弃小伙子家的贫穷,甚至结婚后还将送丈夫继续读书这样一个沉重的负担。这还不说,在家还要帮助丈夫照顾他的老人,对于一个富裕人家的千金来说,可能好多人都会打退堂鼓吧。因为结婚一直以来,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包括现在也是如此吧。可是姑娘没有这样想,她认定了小伙子就是她今生要找的那个人,可以依靠的人,托付终身的人。
父亲年轻时,也算得上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身高一米七以上,乌黑油亮的头发,浓厚的眉毛下闪烁着一双智慧的眼睛,宽阔的肩膀给人以温暖如春的感觉,白皙的皮肤,说起话来铿锵有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帅哥呢,这可能也是小伙子吸引姑娘的原因之一吧,但最重要的,可能姑娘还是看上了小伙子的人品。拿现在的话来讲,这也叫眼缘吧,有的夫妻就是属于一眼定终身,父亲和母亲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婚姻。这种婚姻也是最幸福的,当然这也是很多人一生都渴求得到的。
就这样,母亲带着她丰厚的嫁妆来到了我家。衣柜、书桌、床、箱子、凳子、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这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算得上是比较奢华的嫁妆了。
自从母亲嫁到我家以后,父亲的心里就踏实多了。没有了后顾之忧,他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学校里读书了。他再也不会为学费发愁了,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的老人没有人照顾了。
我的母亲勤劳善良,孝敬老人,相夫教子,是个贤内助。她时常把家里理料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还年年有余粮。
母亲嫁过来送父亲读了两年书以后,父亲便顺利地参加了工作。母亲肩上的胆子也轻松了起来,家里的日子渐入佳境,妈妈的脸上也渐渐地挂满了微笑。父亲更是在工作中铆足了劲,不断地受到单位组织上的嘉奖。这期间,曾祖母也相继去世了。
缱倦两地书,往往就是一张纸条,几句暖心的话,就能把他们彼此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家书抵万金”啊!知道父亲平安、健康的消息,妈妈就会很开心、高心。如果很久没有得到父亲的消息、或者听说父亲生病了,她就会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
由于父亲刚参加工作时,工作压力不仅大,而且又比较繁忙,因此,很多时候他根本顾不上家庭了。是啊!“自古忠孝两难全”啊!他感叹自己找了一位能理解他的好妻子。他除了把对亲人无限的思念和内疚化作对工作的动力,来勉励自己好好工作外,又能做什么呢?
每次,当父亲回到我家的朝门口时,妈妈和奶奶迎接他就像迎接贵宾一样,老远就迎上前去争相着接下父亲手中的行李,端茶递水忙得不亦乐乎!父亲每次回家时也没有忘记给家里带很多东西回来,尽力弥补他对亲人们的亏欠。此时,朝门外的夹竹桃散发出来的阵阵芳香、合着爽朗的笑声,在四合院的上空久久回荡……
又有很久没有得到父亲的消息了。这段时间以来,妈妈形容枯槁,脸色蜡黄,奶奶也整天唉声叹气,哭红了双眼,她天天打探儿子的情况!可妈妈一个弱女子此时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她的心被撕裂得七零八落,碎了一地……为了不让老人太过伤心,她一次次背过身去悄悄地抹眼泪,可表面上还要装作一副很坚强的样子。
但日子还得过下去啊,妈妈强打精神,她在心里安慰自己:老公,嫁给你我此生无悔,将来无论发生什么变故我也绝不会后悔啊,你一定在外面好好工作,为国家多作贡献。有妻子在家里你就放心地工作吧!我和孩子们在家等着你平安归来呢!恍惚间,她仿佛看见了自己的丈夫正微笑着向她深情款款地走来。她赶紧迎上前去与丈夫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极喜而泣。
家里的老人还得照顾,孩子嗷嗷待哺,由于当时国家经济还不景气,百业待兴,父亲刚参加工作不久工资收入也很有限。家里既有老又有小经济来源非常吃紧,常常捉襟见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妈妈没有被困难吓倒,她仍然风雨无阻,无论夜晚还是白天,她就像个陀螺一样马不停蹄地操劳,原本细嫩光滑的双手打死茧了,头上白发增多了,身体消瘦了,可她内心却无比强大起来了。她知道,自己丈夫是在为国家奉献青春,自己甘愿做他的坚强后盾,她为自己的丈夫自豪!每每想到这里,她身体里所有的疲惫都浸满了满满的幸福。
在缀满繁星的夜空,看着孩子们那张稚嫩熟睡的脸,她一身的疲惫都灰飞烟灭了。四合院在一天的喧闹中终于沉静了下来。月光透过院子里高大挺拔的春杨树洒向地面,给院子里蒙上了一层幽幽的色彩,每当晚风轻抚大地,春杨树就哗哗把月亮摇乱,虫鸣鸟叫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与黑夜融为一体。村子里的人们早已睡下了,只有我家的房门还在“吱呀吱呀”地响着,那是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劳动啊……
被子掉在床下了,她给孩子们掖了掖,猪圈里的猪又开始在“嗷嗷嗷”地叫了,她又忙着去给猪喂了一道猪食,此时,院子里的人们都睡熟了,夜已经很深了,偶尔几声狗叫划破了夜空,让人倍感寂寥。而妈妈还要在油灯下缝补被孩子们穿烂了的衣服,飞针走线,没有钱买新衣服怎么办?但凡能穿上身的衣服她都要保留下来缝缝补补。微黄的灯光辉映在她的脸上,却显得那么恬静,憔悴、一缕凌乱的头发飘在妈妈疲惫、消瘦的脸上,那长长的针线在妈妈长满老茧的双手上穿梭,一不小心,一针戳在了她的手指上,殷红的鲜血瞬间染红了她的手指,随后,又滴落在了她手中的衣服上,她顾不上疼痛继续一针一线地缝补起来。头发不知何时滑了下来,她用手轻轻一捋,时而用缝衣针在额前轻轻地擦两下,时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轻轻地吐出来。
终于躺下了,熟睡的妈妈迷蒙中,她看到了自己的丈夫正笑容满面地向她走来,她高兴得无以复加,害羞得像一个少女似的,她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就像第一次看见丈夫时一样啊!原来丈夫还是那么英俊,他那宽厚的肩膀就是她一生中最温暖的依靠啊!当丈夫突然看见自己的妻子出现在他眼前时,他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眼里却蓄满了感激和幸福的泪水。妈妈走到父亲的面前心痛地用手抚摸着他的面额,深情地说道:
“我知道你在外面工作辛苦,家里有我!你在外面就放心地工作吧,要照顾好自己啊。我和孩子们期待着你平安回来呢!”
望着妻子娇小的身躯,丈夫的心潮澎湃:这个女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她的内心是多么善良、贤淑,举止是多么谦卑和温和啊,虽然自己工作忙很少回家,但有个这么好的妻子也算是老天对自己的一点慰藉吧。父亲握住妈妈的手感激地说:
“夫人啊,辛苦你了,放心吧,为了你和孩子,我一定好好工作,给家人争光添彩,现在国家还不富裕,我和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舍小家,顾大家,等以后国家富强了,我们大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妈妈咬了咬嘴唇,幸福而又轻轻地点了点头,一阵微风吹乱了妈妈凌乱的头发,也吹醒了妈妈,妈妈猛的一惊醒来了,原来是一场梦啊,不知不觉泪水已经打湿了她的枕巾。可这泪水是思念的泪水,也是幸福的泪水。
次日,天一亮,妈妈又一骨碌地爬起来,给孩子们穿衣服,给老人端洗脸水,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她俨然成了一个女汉子。
“妈妈!”
孩子们睡眼惺忪地喊了一声。
“想起床了嘛?”
妈妈疑惑道。一声娇滴滴的妈妈在她的心里那是天底下最美丽的语言,每当这时,她的心像是灌了蜜,幸福得令她眩晕。
无论自己在家有多苦多累,在给父亲的信中母亲只字不提,只是问父亲过得好不好,叮嘱他不要牵挂家里面。要他照顾好自己,好好工作,而丈夫给妻子的信中也总是说:
“不要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在家受苦了啊,既要替我照顾老人敬孝道,又要带孩子,还要劳动生产。嫁给我对不住你啊,感谢你了——我的好妻子,将来等我退休还乡了报答你啊!一定让你安享晚年……”
妈妈每每听到父亲这样说,她的脸红红的,她终于感觉到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那个女人!每次收到父亲寄回来的信时,都是母亲感到自己最高兴的时候。她轻轻地把信封贴在自己的胸口,感受着丈夫春天般的温暖。感受着丈夫那令人沉醉的脉动,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熟悉父亲的字体,父亲寄回来的每一封信她都如获似宝的保存在家里。想丈夫的时候,她就翻出来看看,感受着丈夫的存在,这样,她心里才会感到无比踏实、笃定。每次,父亲寄回来的信都是找院子里会识字的人念给她听,她听得那样仔细、如醉、幸福、甜蜜、生怕听掉了一个字似的,她常常满脸涨得通红,内心却暖烘烘的。
父亲庆幸自己遇到了有一位情比金坚的好妻子,鼓励他去战胜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读着读着常常令他们泪流满面,也让他们的爱深入骨髓,荡气回肠。妈妈知道,现在她能够做的就是在家里带好孩子,照顾和孝敬好老人,让父亲的心灵得到一丝丝慰藉。因为她知道,她们是情比金坚的患难夫妻,她愿意等……
爱情是一杯琼浆,它所经历的一切失败和磨难,不过是个发酵的过程,时间愈久,琼浆也愈醇、愈香。
大哥此时也是一个小大人了,懂得了许多人情世故,由于当时的种种因素,他没有继续上学了,眼看自己父母生活过得如此艰辛,他在心里暗暗地下定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闯出一片属于他的天空,替父母分担忧愁,为家里减轻胆子。
妈妈时常望着父亲的照片,泪眼迷蒙:父亲的过往如此悲凄,唯有鲜明的阳光和爱,才能让他的内心更加明亮;也唯有这个坚韧的灵魂,才能让她爱得痴心不改啊。
这期间,奶奶怀着对父亲的深深挂念含泪去世了。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能见上这个令她即骄傲又牵挂儿子的最后一面。父亲得知奶奶去世后悲痛欲绝,马不停蹄地往家里狂奔。
四合院的上空几只乌鸦低回盘旋发出阵阵悲鸣声,久久不肯离去……
刚回到朝门口,他就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妈妈的音容笑貌犹在:儿子回来了啊!可还是回来晚了一步啊!妈妈!为了儿子,你吃过多少苦啊!从儿子求学读书到如今参加工作,你无时无刻不再担心着自己的儿啊!没有妈妈,哪有儿子的今天呢?当初儿子求学得到了你的支持,眼看儿子参加工作,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你却撒手人寰了,怎不令人扼腕悲痛呢?泪水顺着他那英俊的脸庞恣意横流,他的心被扯得生痛生痛的。他不顾一切地扑向了妈妈的灵柩旁……他要再看一看妈妈的容颜,他要亲手为妈妈整理一下衣服,因为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母子相聚了啊!以后相聚只能在梦中啊!他此时此刻深深地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酸楚和无奈。柔和的阳光打在他那矫健的背影上,他知道,那一定是母亲给予儿子澎湃的力量。
是啊,天下的母亲谁不为自己的儿女默默无私地奉献着呢!奶奶虽然带着遗憾地走了,但她眼角的泪水分明是欣慰的,都说母以子贵!她怎能不含笑九泉呢?
母亲含着眼泪对父亲说,奶奶去世的时候,最担心和牵挂的人就是你呀,临死前,她在床头上爬去爬来,深深地呼唤着你的名字呢,久久不肯断下最后一口气,她想见儿子最后一眼啊!其情其境无不令人为之动容,幸酸落泪。父亲的心再也控制不住了,他心痛得几乎无法呼吸。不停地用手捶打着自己的脑袋,嘴里不停地呢喃道:
“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呀!”
可这次没有人可以回答他,唯有四合院的街沿上停放着的那台红色棺木一次次残酷的将他拉回到痛苦的现实中来,令他窒息。
在一旁的母亲感同身受,却不知道怎样安慰自己的丈夫。因为她知道,此时,任何安慰的话,都是如此苍白无力的。
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啊!这就是无私的母爱啊!儿子就是她的天,儿子就是她的地。有了她,儿子就能顶天立地!此生能拥有这样的母亲,又怎能不令父亲感到欣慰和骄傲呢?
写着写着,毛阿敏演唱的《天之大》飘进了我的耳畔:……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