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老来得子
喜事接连而至,年过半百的父亲在老年时又添了一对孪生子,分别取名大双、小双。
那年七月的一天,天气异常闷热,空气中夹着阵阵热浪,碧空如洗。鸟儿们热得没有了踪影,赤脚踩在地上滚烫烫的。
这家镇医院里一片忙碌,临近中午,从四十里地送过来一位中年孕妇,只见她躺在简陋的担架上满头大汗,脸部难受得变了形。肚子高高地隆起像一座小小的山丘一样。嘴里不时发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妇产科的医生们见状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手术由该院经验丰富、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妇产科主任医师胡医生亲自组织实施抢救。产房内,一片忙绿,大家屏气凝神,只听到医疗器具偶尔发出沉闷的响声,仿佛掉一颗针在地上都能听出声响。除此之外,就是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地响着,大家紧绷的神经丝毫不敢怠慢,这可是人命关天啊!
产房外,一个精神矍铄年过半百,看起来比他实际年龄小很多的老人,不停地踱来踱去,显得十分焦急和不安的样子,他就是这个产房内孕妇的丈夫。他原本在这镇上工作,今天一早接到妻子临盆的消息后,一大早就赶来了这家医院联系医生。他不敢丝毫怠慢,因为今天早上妻子的两个弟弟的话还在他耳边回响:“我姐姐如果这次走了,一定要装大棺材……”人都还没有见到医生,就说出这么不吉利的话,他哪敢多想,但理智告诉他,自己必须冷静下来,想到妻子为自己做出的牺牲,他只感觉到血脉一阵阵往脑门上涌。只见他的目光不时紧紧地盯着产房那扇紧闭的大门,看到胡医生终于出来了一下,他努力的使自己镇静下来。赶忙走上前去焦虑地说道:
“如果不行就剖腹产,免得大人受罪。”
他既心痛妻子,更担心大人和小孩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因为老人年轻时跟人学过医也算懂得一点医学常识吧。胡医生带着微笑安慰他道:
“你先别着急,我要叫她慢慢生下来……”
具有多年接生经验的胡医生心里非常清楚: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剖腹产的风险是不可控的,对大人和小孩都不利。多年的经验告诉她,能顺产的尽量顺产,这可关系到几条人命啊!
“能顺产当然是好事,我相信你,辛苦你了。”
老人急切道。向胡医生投去了信任的目光,接着他上前紧紧地握住胡医生的手,激动得满头大汗。少顷,随着一声惨叫,第一个胎儿在医生们娴熟麻利的手脚下顺利来到了人间,“哇,哇……”婴儿的哭声是人间最美的音符。孕妇的脸上挂满了做母亲的幸福,她似乎忘记了刚才的疼痛,她为自己的坚强而骄傲,又做母亲的幸福令她心旌荡漾,她脸上又似乎隐隐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自己年龄不小了,怎么能把他们养大啊!可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况且还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呢!孩子这么娇小,不靠母亲还能靠谁呢?随后,她又发出一丝长长的叹息!
“周老师呢?还有一个哦!”
医生的话让老人的心微微一怔:我就怀疑是双胞胎,果不其然。要养活这两个孩子不知道要费多少精力啊,自己能行嘛?又是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老人来不及任何考虑,两个小家伙就来到了他的身边。医院到处都充斥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各个科室的医生不停地来回穿梭着,匆忙的脚步声和着婴儿的哭啼声此起彼伏。望着襁褓中粉嫩的孩子像鸭子一样叫个不停,老人的心被扯得生痛生痛的。
两个小家伙刚生下时,好多人都劝两位老人把孩子送人算了,因为在当时要养大两个双胞胎就是一对年轻夫妇都很吃力,何况还是一对年过半百的老人呢?况且家里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了,所以旁人的规劝也不是不无道理的。但老人犹豫了,好乖的孩子,襁褓当中,傻傻地睡着,粉嫩的脸庞小小的鼻翼微微翕动,脸上还有笑容,老人抱在怀里,将脸贴过去,一挨近那细嫩的肌肤,就直觉一股暖流一点点渗入自己的骨头里了,轻轻地揭开衣服,呵!还带个把呢?小小的,如一个小小的逗号,点在两腿当中,真好!可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又忧虑起来,自己有那个能力养大他们嘛,都快退休的人了,况且家里还有几个孩子呢?送给别人养自己又真心舍不得,尤其是当孩子看到自己时那渴望的眼神,说来以怪,当他看到那两个小家伙时,两个小家伙一下就不哭了,对自己那份天生的依恋与生俱来,每到这时他的心都碎了,一看到孩子粉嘟嘟的小脸,小眼睛溜溜地睁开,努力地瞟向自己,老人的父爱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尽管他不能保证自己能否把孩子养大,可他怎么也舍不得送给别人养了,这就是血脉相传的定数吧。再苦再累我也要自己养,他暗暗的在心底下定了决心。
自从我和大双两个双胞胎来到这个家里以后,家里的生活次序被彻底地打乱了,妈妈更忙了,由于没有奶水,受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炼乳就是非常紧缺的物质,每次购买都得提前预定,父亲在这时发挥了他家长顶梁柱的作用,一到发工资头等大事总是先给两个双胞胎们买奶粉,再就是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光吃奶粉还是远远不够的,米粉子就是主要的食物了,妈妈一天到黑就围着我们俩兄弟转来转去,说来也有意思,一哭两个双胞胎同时哭,一生病两个小家伙也同时生病,就像是商量好了似得,常常把大人弄得昏头转向。这可能是人们常说的双胞胎有心灵感应的原因吧!
要养两个双胞胎在当时是多么艰难啊,每天晚上一村子的人都睡觉了,只有我家的那盏油灯还是亮着的,发出幽幽的光茫。“吱呀……吱呀……”的开门声在寂静的夜空里久久回荡。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房间里像鱼儿一样穿来穿去。实在是困了,她就靠靠墙壁休息一下,灰暗的灯光辉映在妈妈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忽明忽暗,“哇……哇……”又传来一阵孩子们的哭闹声,在夜空里显得那么嘹亮,她一下子来了精神,我的孩子怎么了?是饿了嘛,还是哪里不舒服?她快步冲到两个孩子的床前,端详着孩子好一番,直看到孩子们熟睡的模样时,她才又放下心来。孩子又长高了,能喊爹了,不知道孩子他爹要哪天才能回来。她多么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啊,她多么希望自己慢慢老去啊,好和丈夫一起守着她们的孩儿健康长大。
再说,在工作岗位上的父亲何尝没有思念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呢?又有两个多月没有见面了,小家伙长什么样子了?他们饭吃得香吗?会喊爹了吗?路走得稳了吗?工作之余的他满脑子里都是这些疑问,要是有家乡人来镇上赶集老人总是千方百计的把小孩需要的衣服呀,鞋呀、玩具呀、吃的呀……托乡亲们带回家来。他遗憾自己没有亲眼看见孩子们第一次东倒西歪学走路时的可爱萌态,更没有第一次听见孩子们咿呀学语喊爹时的天籁之音,以及错过了的婴歌嘹亮。但他把深深的父爱埋藏在了心里,厚积薄发。想到孩子们身上的乳香,一股热血在他心里奔涌,此时,没有什么能有一个生命让他心灵悸动,他心里充盈着满满的幸福。
多少个夜晚,每当暮色四合,父亲缠绵悱恻,望着老家的方向久久凝视。他感慨万千:妻子啊,在家里辛苦你了,跟着我你受了那么大的苦,怎么不让人心痛呢?一个弱女子带两个双胞胎孩子该有多么艰辛啊!况且还有那么多家务事等着你去做,还有孩子的哥姐们也需要你照顾。可你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我很快就要退休了,等我回来,和你一起带孩子,一起慢慢变老吧,也让你好好享享清福呀!是的,妈妈理解自己的丈夫,因为她知道她给他的爱齐肩。她在家再苦再累,又怎能有任何怨言呢?
孤影清灯,弱女子扛起了一座山,书写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她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儿女们的生命里。
小孩子有时说出事就出事,一天上午,大双由于吃面皮囫囵吞枣,刚下肚不久就闹肚子痛,一会就大踹粗气,肚子涨得像面鼓似的,妈妈一脸焦急,急得眼泪在眼眶里团团转。
“你到底是怎么了,我的娃啊……”
听到哭喊声,周围邻居们都围了上来了。有的说快给他肚皮按摩一下,有的说快去医院,大家七嘴八舌,眼看大双的肚皮越涨越大,回过神来的母亲马上决定去镇医院,可现在已经下午三点过了,到镇医院有三十里路啊,大双不停地哭闹,眼巴巴地望着妈妈,一声又一声地喊着妈妈:
“我痛……”
妈妈的心碎了一地,
妈妈年龄大了,一个人去肯定时间来不及,
“英子,马上和我一起送大双去医院。”
英子是我大嫂,看着公婆焦急的神情她果断地说:
“好,妈!我和你一起去。”
说完,嫂子麻利的准备着行囊,她那匀称的身材带出几分飘逸的灵动,曼妙的身姿透出一股干练和泼辣。望着小叔子那痛苦的表情,善良的她浑身涌动着一股使不完的劲儿来。
时间就是生命,婆媳两深一脚浅一脚背着大双向镇医院不顾一切地赶去。
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偶尔几声鸟叫像是在催着她们赶路又像是在歌唱,路边的野花不时传来阵阵花香。此时,婆媳两没有任何心情去体会它的芬芳。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河,匆忙的步伐令路过的人们纷纷侧目。她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本来就已经很快了,妈妈还不停地催着嫂子。
“英子,你走快点啊,别管我!……”
嫂子人年轻在前面走得很快,妈妈在后面踉踉跄跄地追着。汗水浸透了衣襟,只有微风吹来才感到一丝凉意,但为了小叔子,嫂子铆足了劲。
一路风尘,等到她们婆媳俩赶到镇上时已经是华灯初上,
与此同时,父亲此时才刚回到家里,得知大双生病的情况,他来不起喝口开水,甚至来不及坐一下,更别说吃晚饭了,老人急火攻心,一刻也坐不住了,他既担心大双的安危,又担心她们母女是否安全的到达了医院。马上就决定和我二爹连夜往镇上赶去。
一轮清凉的圆月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向四合院洒下银色的光芒,给院子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爹,我给你煮了饭吃了再去嘛!”
二姐关切地对父亲说。
“来不及了,我马上就和你二爹一起去。”
父亲急切道。嘴里喃喃地说:
“晓不得现在是怎么回事了哦……”
要知道,父亲是刚走了几十里的路程才回到家的啊,为了自己的儿子,现在他又要赶几十里的路去趟医院。一天赶上六七十里的路程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来说是多么艰难,何况还在没有吃晚饭的情况下呢?这种大爱无私的爱子情怀又怎不令人潸然泪下啊?
也许因为父亲的爱子情怀感天动地,因而今晚的月亮异常的明亮,它要给父亲照亮脚下的路。深邃的天空悠远而空旷。就像父亲的心只有装着自己的孩子在心里,他才觉得踏实,安稳。
在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大双很快就带着微笑回家了。在亲人们的呵护下,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可爱。
由于要干农活,我两个姐姐———二凤和三凤,那时刚好正上小学,妈妈就让两个姐姐带着我们两兄弟去学校里上学,于是,带着弟弟上课就成了当时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清晨,二凤背着我,三凤背着大双俩姐妹蹦蹦跳跳地向学校里走去。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有的摸摸兄弟俩的脸,有的摸摸他们的小手,把我俩逗得咯咯的大笑起来。如果遇上两个双胞胎兄弟打架,两个姐姐都各自护着自己带的弟弟,有时两个姐姐为了两个弟弟互不想让,现在想来,让人啼笑皆非。两个姐姐一人带着一个弟弟上学,这可能也少见吧!这又怎能不会成为学校的新闻,和一道亮丽的风景呢?
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什么都是新鲜的,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闭塞的山村只要听到哪一家有什么风吹草动,大家都趋之若鹜。那时,看电影人们都觉得是一种乐趣。其实,小孩子懂什么哦,只是觉得哪里人多、热闹,就往哪里跑。大凡红白喜事主人家里都要安排播放一场电影来娱乐一下,这不,下午放映员很早地就把银幕挂在主人家的院子里了,雪白色的银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黑色的边框勾勒下相得益彰,十分唯美,一阵微风吹来银幕“喤喤”着响。走在村子里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让人们对晚上的影片产生了无限遐想。即使再远的路程,只要一听说哪家晚上要放映电影,人们老早就开始议论晚上将要播放的是什么影片了。一等吃过晚饭后,大伙们便结伴而去了……
看,电影在暮色中很快就拉开了帷幕,影片转动时发出的“唰唰唰“的摩擦声、剧情的喧闹声、口哨声裹挟在一起,在夜色中缓缓回荡。每当影片过半换片时,是支客(主人家请来专门招呼客人的人)讲话的时间,全场一片肃静,讲话开始了: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花红喜酒家家都有……”
大家听得很仔细,为什么呢?因为离主人家近的人家都要安排客人去他家住宿,电影放完,吃了夜宵,就要带着给自己家安排的客人一块儿回去住宿,这也体现了乡亲们的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的淳朴民风。看完电影大家一边忙着回家,一边七嘴八舌地谈论电影里精彩的故事情节,当我回到家里时,父亲已发出均匀的鼻息声,“吱呀”我轻手轻脚地打开房门,电灯“嘀嗒”一声拉开,灯光瞬间把屋子照得雪亮,父亲慵懒地醒过来,睡眼惺忪地问道:
“看的啥子电影啊?”
我兴奋的说:
“《智取华山》《英雄儿女》”
讲得出来不啊,你知道它的意思嘛?我不置可否,“唰唰”地在尿桶里撒完一泡尿,一骨碌就钻进了被窝……
“铛、铛、铛”正在地里干农活的我,听到了一阵紧一阵松的锣鼓声。准是又有什么稀奇事来村子里了,果不其然,一会儿就传来了有人议论的声音:耍猴戏的人来村子里了。看猴戏是每个小孩都无法拒绝的诱惑,我更是如此。锣鼓一响就撩拔起我敏感的神经,想到猴子那可爱的摸样,我和大双放下手上的农活,和许多村民一道向锣鼓响起的地方狂奔而去。当我们气喘吁吁的赶到时,院子里已经围满了很多人,黑压压一片。只见院子边上摆放着一个大木箱,各种五颜六色的道具整齐的摆放在上面,院子中间一只猴子已经在开始它的表演了,一个精瘦的中年男子,一手拿着牵猴的细长绳子,一手拿着一面锣鼓,抑扬顿挫地嚷道:
“三娃子,来给大家翻个筋斗,”
“铛、铛、铛”话一落锣鼓就响开了,这猴子真灵性,马上头朝地一个筋斗“呼”地一声翻了过去。然后,一双眼珠子警惕的打量着周围的人群,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三娃子,来给大家敬个礼”
那个猴子听了,乖乖地向观众们举起了右手。欢呼声、尖叫声、口哨声、掌声、瞬间引爆全场。中年男人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一个节目完了,主人一声大吼,精灵的猴子马上开始准备它的下一个节目了,只见它换上自己的戏服,然后戴上脸谱,挑着水桶出场了,表演完后又是一阵笑声在院子上空回荡。大家正兴致高昂时,那家伙突然变脸了,手里拿着一个托盘在院子里东张西望,大家正在纳闷时,它的师傅开口了,这个家伙现在要大家赏它点钱才肯继续表演下去,希望大家支持它,给它鼓励。很快见盘子里装了不少钱,它的表演又开始了……猴子固然聪明,它的主人也不过如此吧!
我的童年就是伴随着这些快乐成长起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童年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嘛?同样值得回味,因为它留在我心里的是那样的绵长、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