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夏的早晨,坐落在青翠大山脚下的村子里本一派祥和。突然有几缕炊烟不安分地窜出房顶想要出风头,到点了村妇们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惊动赖床的各种“崽”:
“梅娃,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还不起来!”
“康娃!康娃!起床了!年纪轻轻的,一直睡有啥意思呢?”
“小燕子,起床吃饭了!都是大姑娘了,还赖床!今儿还要去赶集,赶紧的!”
……
早晨八九点的山村里,这些妇人们早已起床劳作了两三个小时,熊孩子们却还在被窝里梦周公。于是到点后,村里经常会出现这种“喊破山村穿透树林”的起床独奏曲,很是热闹精彩。
喊人带“娃”字更是大家对自己家孩子或者晚辈们的亲切惯性称呼。早晨村子的氛围常常被妇人们的“金嗓子”一下子带活了起来。
赵家有女初长成,单名一个“梅”字。小时候的赵梅也是这些经常性“起床困难户”中的一员,直到十一二岁才脱“床困”。按时起床的宝宝真乖,大人们恨不得给买一串鞭炮放一挂以示贺喜!
话说回来,虽说这里只是一个遥远的山村,但不可否认它的人杰地灵!山踏实,水清秀,孕育出的人儿也很优秀。
这里,就是陕南康城北部的一个小山村,是赵梅出生、长大的地方。
2
秦岭、淮河线作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之一,把大中国一分为二。
赵梅小时候就听说过关于南、北方在饮食、气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她觉得这很有趣。而她的故乡则坐落在秦岭以南,名为康城。水稻、小麦、玉米都食,更是有趣!
从地理位置划分上来看,赵梅也属于南方人。她的家在康城北边偏远的山区,位于两座条带状大山的山脚下。山青翠而踏实,砖瓦房安心而温暖,一条小河从家门前流过,很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赵梅在这里出生、成长,她很喜欢这片土地。
小时候的春天里,她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就去帮母亲干农活。那是三四月份,大块大块的油菜花像满地散落的黄金一样点缀着这片春天还尚未完全苏醒的黄土地,它们与庄稼人一起诉说着灿烂春天的故事。
干完农活回家的路上,赵梅总能闻到风儿送来一阵阵白的、粉的荆棘花儿的香甜味,这时她总是忍不住闭上眼睛、大口呼吸它们的芳香馥郁。
夏天,门前屋后的山被各种知名不知名的绿树完全覆盖住。站在门边上抬头望去,满山的青翠尽收眼底。
早上,赵梅和小伙伴们在鸟儿的欢叫声和妈妈的呼唤声中醒来,她欢欣雀跃的也像只刚睡醒的小鸟儿。中午,黄土铸造的房子令人感到凉爽舒适。就算是在田间干活,也是一抬头便可仰望到湛蓝干净的天空。这时,阵阵和风好意地从田间吹过,赵梅和母亲因太阳晒和劳动而泛起红晕的脸上像是被风给“催化”了一样,满是惬意。
不仅如此,在这片生养赵梅的土地上,还有她爱的秋日红叶和冬日白雪。不尽的美景,无尽的爱。
赵梅和小伙伴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有山有水有爱的农村长大的。
小时候的赵梅就漂亮可爱,邻居的爷爷们每次看到她都要蹲下身子,把赵梅拉到身边、用他们粗糙扎实的胡子扎她的小脸蛋儿。嘴里还说“哎呀,我的乖孙女,让爷爷扎一下看痛不痛!”
老胡子刺在嫩脸蛋上是有些痛的,可赵梅知道这是爷爷们喜欢她的表现。所以她从不反抗,并且下次再看见那些爷爷们时她也不躲着,任凭他们再次亲昵地用胡子扎她的小脸,也算是逗爷爷们开心了。
赵梅机灵聪明,村里的长辈们都夸她。小学四年级以前,她在村子里的小学读书,被老师选为班长。山里娃调皮,上课大声吵嚷、不好好听讲,放学也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很多家长都不怎么管。他们调皮很,翻桌子、倒椅子。赵梅也不怕,也跳上桌子追赶教训那些调皮娃娃。
后来稍大些想想觉着挺有意思的。小伙伴们虽说是皮了点,但也算是拥有“精彩刺激独特”的乡村童年。
不过那个时候村里的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上完四年级就得转到镇上的小学继续读五、六年级,才能完成小学教育。
走出村子,走向村口,升级,遇见更多的人,发生更多的故事——这是村里很多读完四年级的小伙伴们的常态,也是赵梅要走的路。
3
赵梅的父亲自从她记事以来便一直出门在外打工赚钱养家,中途没有急事不太会回来,只是过年回家团圆。
像村里许多其他“单留守家庭”一样,他们的父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总是在距离家乡几千公里的外省打工。可这并不妨碍作为父亲的他们对孩子们的上学大事的操心,甚至是一直放在心上。
“李玉,我爸上个周又给我来信了,这是他今年出去后给我们寄的第三封了!”——每次收到父亲的来信,赵梅都忍不住跟邻居闺蜜李玉分享自己的高兴。
“哇,太好了!好羡慕!你爸最近还好吧?”——同样期待收到父亲写的家书的李玉非常能理解赵梅的心情。俩人总能因为一封温暖的来信而开心好几天。
“嗯,我爸挺好的。对了,你要不要参加今年的跳皮筋打沙包和跑步比赛啊?”——赵梅问李玉。
“那些多有失风度呀。像我这么美的人,自然是要参加啦啦队给加油助威呀,哈哈哈哈”
“切~我还不知道你。你怕是想给参加‘滚铁环’比赛的高年级学长年成安加油助威吧!”——闺蜜的心思赵梅懂的。
“哎呀,知道不说破嘛。你替我保密,到时候你参赛时我也给你喊加油!”
“好嘞,一言为定!”
那真是很美好的时代,拉勾勾共同分享内心的小秘密都能给彼此带来很多的欢乐。
从以前的写信到后来慢慢普及起来的打电话,父亲们时常敦促教导儿女们要好好学习。他们不愿意他们长大以后像他一样靠做苦力为生,所以倾尽全力也要让他们摆脱这个命运。
赵梅留守在家庭的母亲是务农的好把手,她一人在家靠着两只手能张罗种出一地的好庄稼。母亲虽不识字不能辅导赵梅姐弟俩的功课,但她对俩孩子的管教很严格,每天都会提醒俩孩子好好写作业。
就这样,赵梅在村子里愉快地边劳动边玩耍边读完了小学前四个年级。那里有她一辈子的珍贵回忆。
再然后,她和村里大多数的小伙伴一样,四年级毕业后就要去镇上的小学接受“继续教育”了。
一向恋家的赵梅刚开始不适应,好在镇上的小学就在他们那条村子所在的狭长山沟出口的不远处,大约五六公里的路程,来回不远。
“赵梅,走出村子,你还会回来吗?”——四年级上完的那个暑假,李玉郑重其事地问赵梅。
“什么意思?当然回来啊,这里是咱家啊傻丫头。你想什么呢?”——李玉认真的样子让赵梅觉得想笑。
“不,我说以后的以后。你会回来吗?”——李玉还是一脸认真。
“以后的以后,那么远的事情谁能知道呢。或许会,或许不会吧。好啦,先别想那么多了,下学期我们就要去镇上念五年级啦,我们的人生要翻开新的篇章了!说,你高不高兴,激不激动?”——赵梅想要分散李玉的注意力,小小年纪想那么深入的以后显得太沉重了。
“我不开心,我舍不得我妈和我奶。”——李玉竟然开始抽泣了。
“怎么能哭呢傻姑娘,想开点!你妈你奶也希望你多上点学以后毕业出社会了出息能更大些吧,再说了,不管愿不愿意,我们总得要自己学会长大。走出去才能经历不一样的人生风景啊!”——赵梅学着大人的口吻安慰李玉。
不过一开始,想到要走出村子赵梅也担心过,但后来她慢慢想通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