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飞轨站,作为东北亚共和国第二大城市,交通枢纽的职能是必不可少的,但主要的是作为出海口的海上交通职能。
飞轨站的中间的建筑造型是仿教堂式的洋葱形圆顶(俄语:луковичнаяглава,最常见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建筑造型),两侧是中式仿故宫榫卯和斗拱结构,但建的非常高大。
本来这个建筑是要宣扬斯汉一体,设想是非常好,混搭的风格,建起来之后却显得不伦不类。
三人均着军装,笔挺地向飞轨站走,好像后背绑着木板,每个人都进行了外形拟化,他们要从海参崴出发,经伊春、格尔必齐,最后到达涅尔琴斯克,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尼布楚。
今天人流量适中,过几日到了五月初国庆节假期,坐飞轨的人就开始要变多了。
进入飞轨站中,首先是常规的安检,一排自动安检口,每一个都是由扫描台和隔离板,扫描台能直接扫描出所有违禁物品,而且隔离板则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如果强行闯过会被多重电流电晕。
“万事小心,一切按计划走。”梁煜带头走到扫描台前,转过身嘱咐了伊昊笙几句,随后出飞轨站走了。
伊昊笙和于可分别走上底部冒红光对扫描台,三秒钟后,两个扫描台同时转换为绿光。
城际飞轨由于速度过快,乘客必须穿上特制的纳米材料服饰,以保障人们的安全。
“快一点出来,别磨磨蹭蹭的。”
“知道了,你很烦呢。”于可和伊昊笙分别进了不同的更衣室。
更衣室内挤了很多人,里面是很多排很窄的衣柜,拿ID卡在识别器上一刷,衣柜就会弹开,分上下两层,上面有一件叠好的纳米材料连体紧身衣,主体是白色,配有几道银色纹路,下面是一个衣物整理器,把衣服放到里面,会自动叠好放到真空袋里面。
伊昊笙在主识别器上扫描了瓦连京的ID卡,系统自动寻找匹配瓦连京身体数据衣服,随即有一个柜子弹开了。
五分钟后,伊昊笙坐在飞轨的座位上,这是一个双人座椅,柔软的椅背非常厚实,等到飞轨启动时,高速会产生巨大的推背感,不柔软也不行。
于可走过来,一屁股坐在伊昊笙的旁边。
“你十六岁了吧,可别再长高了,要不以后没人娶的。”
“你快滚啊,谁跟你似的一个大男人比我才高两厘米,比我大一岁你估计是长不了个子了。”
伊昊笙身高172cm,而于可达到了170cm,现在东北亚共和国成年女性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65cm,于可超过了这个平均值,并且还有长高的趋势。
“呦,瓦连京,你怎么与拉达小姐坐在一起了?”旁边凑过来几个高个子的男人,个个超过180cm,而且比较强壮,在紧身衣下的肌肉紧绷着,看上去都在20岁左右。
“应该是瓦连京认识的战友吧。”伊昊笙暗自想着,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上次他使用拟态转换机执行的那个任务并没有过多与其他人接触,这次他发现了拟态转换机并不能完美的把他变成另一个人,首先他不能拥有那个人的记忆,其次拟态转换机不能改变人的身高,他甚至不知道瓦连京这个人到底多高,和他差距有多少。
“这几个人没有一个认识的,梁煜给的资料里只有和瓦连京关系密切的人以及主要的长官,这几个人应该是关系一般的战友。”伊昊笙扫了一遍这几个人,又在心里想着。
“你小子怎么怪怪的,我们跟你说话也不理,看你这状态不对劲啊。”
从人群中挤过来一个人,汉族面孔,这个人伊昊笙认识,是瓦连京最好的几个朋友之一,也是他的同乡,名叫孙鹄,他这次也是回家探亲。
“瓦连京……你还好吧。”孙鹄问道,这个瓦连京这次回家探亲,是探望重病在床的母亲,所以情绪低落应该是正常现象,正好可以打消那几个大兵的怀疑。
“母亲的情况很不好,但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不知道我再回去的时候还能不能见到她啊……”伊昊笙低着头,佯装难过。
“对不起啊,小瓦连京,我不知道……真是太不幸了,愿主庇佑你的母亲。”几个大兵还道了歉,然后也不在这儿围着了,回到自己的座位。
“坚强点儿,生活还得继续,飞轨快开了,我回我座位上了。”
“嗯嗯。”
伊昊笙演技不错,跟真的似的,于可在旁边,一直沉默,她刚才那一瞬间慌了,怎么说也才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
“乘客们注意了,从海参崴开往涅尔琴斯克的飞轨马上要发车了,途径伊春和格尔必齐,共需约一小时二十一分钟。”飞轨的广播播报道,要知道海参崴到涅尔琴斯克有两千多公里的距离,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这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速度。
飞轨开始启动,伊昊笙和于可把三道安全带扣上,巨大的推背感把所有乘客按在了椅背上,但特殊服装和加厚的椅背让人不会产生过度的不适感。
涅尔琴斯克,涅尔恰河畔,中央直属十三部队驻扎地,由维克多副元帅亲自领导的军队,专门执行特殊任务,是共和国的尖刀,部队里的人至少都有五年以上军龄,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三年前就是这支部队率先攻入哈巴罗夫斯克。
这个部队要是按人数来说,只是一个团的建制,但它的作用却不是普通的一个团能比拟的,所有的士兵从头武装到脚,现在他们正在进行体能练习。
维克多副元帅坐在直升机上,穿着一身军便服,嘴里还叼着一根雪茄,单晶片电子望远镜悬在眼睛前,那是一个海蓝色的透明镜片,尾部连着一个调焦器,挂在耳朵上,具有望远和透视等功能,调到透视模式时,就像拍X光片一样。
不远处一阵烟尘飘起,一辆09式军车缓缓开来,这是一辆电力动力为辅,以氢气为主要燃料的军车。
无人驾驶技术已经代替了手动驾驶,但军车上还是有手动驾驶系统,孙鹄正驾驶着军车,后面坐着伊昊笙、于可以及飞轨上那几个大兵。
孙鹄直接开到营地,供军人住宿的是一直比较大的机械帐篷,不用的时候就是一块板子,用的时候只需平放在地上然后按下启动键就会变成帐篷,可以供18—20人使用。
几个大兵下车了,伊昊笙和于可也整理着行李下车,心里面一直暗示着自己分别是瓦连京和拉达。
于可的身份拉达是一个医疗兵,一般都医疗兵都是女性,对单兵整体素质没有太高的要求。
“你们回帐篷吧,刚回来,多休息休息。”孙鹄没有下车,他要把军车开到停车场。
于可从军装口袋里逃出了一个电子折叠器,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手机,外形是一个比手掌长一点,两根手指粗的电子棒,打开开关,电子棒的上半部弹出来一个与电子棒垂直的投射器,随即投射出虚拟屏,它能够感应到人的脑电波,并与用户进行匹配,过滤掉其他多余脑电波,用户即可通过意念控制这个通讯器。
打开梁煜发过来的文件,再过一遍拉达的基本信息,她所在的医疗一队,住在一个白色的帐篷里,而其他的士兵帐篷都是绿色的。
“抓紧去帐篷里吧。”
“好,你也注意点。”
于可穿过一众绿帐篷,走到最里面挂着红十字的白帐篷,感应门自动打开,这个帐篷里面,和其他帐篷不太一样,里面是一个个病床,上面铺着白色床单,粗略一数,正好是十个床位,右手边是一个长桌子,上面有各式各样的药品。
病床上只有一个伤兵,头上裹着绷带,只漏出右眼和左下面四分之一的脸,背部靠在病床床头的白色铁栏杆上,对于于可走进来并没有吸引他的注意力。
还有一个军医在配药,看上去大约有三十岁的女人。
“拉达,你回来了啊,休假结束了,要有更严峻的工作了。”
于可知道在资料里见过这个人,资格很老的一个军医,是十三部队除维克多副元帅外最高指挥官的妻子。
“嗯,我一个小时前接到命令了,还有七个小时组织进攻,我们都要去的吧。”
“除了我和小陆待命以外,其他医疗队的人都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