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2300000025

第25章 末流武馆

傅雷没有吹牛。一天换一次药,第四天清晨,沈秋宝醒来,左腿再无麻木的感觉。心中大喜,他小心翼翼的爬坐起来,掀开薄布被察看伤处。

纱布的中间呈淡黄绿色,不再染有血渍。

看着傅雷换了几次药,他多多少少也看出了一些门道:淡黄绿色的印迹是伤药染出来的。没有血渍,说明伤口没有再渗血。

难道已经结了疤?他难以置信的伸手轻戳纱布边缘。

呀!还是不痛!

没有再迟疑,他雀跃的试着下了床。

扶着床头站起来的那一刹那,他乐得合不拢嘴——左腿虽然软绵绵的,不及右腿有力,但是,如果动作不是扯得太大的话,伤口仅仅是隐隐作痛而已!

床头摆着好些衣裳。沈秋宝定睛细看,都是细棉布的旧衣裳,桨洗得干干净净。有米白色的小褂子,也有青色的外衣外裤,和傅大哥身上穿的样式一样,只是每一件都要小的多。床边还摆着一双青布敞口鞋,也是他能穿的大小。

昨晚入睡前,这些还是没有的。

不用说,肯定是刘爷爷为自己准备的。穿好衣裳,就能出屋走走了!

沈秋宝欢喜的穿上衣裳,然后扶着柴垛,慢慢的试着走到门口。

刘家拳馆会是怎样的呢?拳馆里的其他人也是和傅大哥、刘爷爷一样的好心人吗?他们会不会赶我走……离门口越近,他的心事渐沉。

屋子很小,他小心的碎步往前,一步一步的挪着,也只用了十来步,便站在了柴门的后面。

不管其他人怎么看我、待我,反正,我一定要留下来。打定主意,他深吸一口气,伸手去拉柴门。

柴门的外面明显没上锁,因为他只是轻轻的往里一拉,门便“吱呀”一声开了。

清凉的晨风裹着淡淡的草木芳香扑面而来。

好凉!沈秋宝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好熟悉的感觉!刹那间,他仿佛回到了牛头坳村——他家位于东山下,而他的睡房又正好对着山林。早晨,山里寒气重。他清早起来,每次打开房门,都会被外面的凉风刺得打哆嗦。

难道刘家拳馆也是在山脚?熟悉的感觉顿时将他心中的惴惴不安抚平大半。

外面很安静。沈秋宝扶门张目四望。屋外的情形,和他这些天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没有刀剑铁枪,也没有开阔的练武场,他看到的只是一片茂密的树林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之中,影影绰绰,分外宁静。

简直就象是打开了自己的睡房后门!

原来武馆是这样子的?沈秋宝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胆子顿时大了好几号。他试着扯起左脚,挪过三寸来高的破门坎。

伤口还是被扯痛了。他“滋”的抽气,赶紧打住——这些天,刘爷爷每次来看他,都是反复叮嘱:千万不可妄动。万一扯坏了伤口,轻则又要多躺几天,严重的话,会落下病根来,甚至于这条腿就此瘸了去。他一心想要留下来学武,可不能因为一时之好奇而坏了自己的腿。

疼痛的感觉很快消失了。

只要不疼了,应该就没事吧?沈秋宝感觉伤口没有往外冒血,长吁了一口气。

象他现在这副样子是没法去外面的树林里的。是以,他决定沿着墙根,随便走走。

扶着木板墙,他往右拐,更加小心的往前挪着——这里有一排样式差不多的小木屋。而他住的这间小木屋位于最左端。往左拐的话,走不了几步就到了头。尽头一目了然:一堵长满青苔、两人多高的厚实石墙。

没走几步,这时,前面一间木屋也“吱呀”开了门。

老刘头披着一件褐色旧布夹衣自屋里出来:“云娃,起了。不多睡会儿?”因为昨天傅雷说过,所以,他脸上一点惊讶的神色也没有。

沈秋宝笑着唤了一声“刘爷爷”:“躺了好些天,想出来走走。”心道:原来刘爷爷住的也是柴房。

老刘头吩咐道:“这里是拳馆的西偏院。前头就是正院。这会儿,馆主大人正在练功。我要去生火烧饭,不能陪你。你就在这院里认认路儿,莫出去。要是冲撞了,可不好。”

“刘爷爷,我帮您生火。”在姑奶奶家的时候,长姐说过,大人们都喜欢手脚勤快的孩子。是以,沈秋宝毫不犹豫的主动请缨。尽管他其实很想去看馆主大人练功。

老刘头看了一眼他的小身板,乐呵呵的摆手:“你的腿还没好哩。等腿好了再说。”

“没事,已经不疼了。”沈秋宝坚持的跟在老刘头屁股后面。

后者见他走得还算轻松,便没有再拒绝——烧火又不是什么重体力活儿。小娃娃都好动,在床上躺上了那么些天,肯定憋坏了。活动一下身子骨,也不是坏事。

这一排小木屋共有三间。最右端的便是厨房。比起沈秋宝寄住的那间,厨房大了不止三倍。里头除了两孔青砖灶台、一溜从小到大整齐排列的铁锅、一口绛色大水缸,在黑漆斑驳的窗台下,还有一只半人高、八成新的木橱柜。后者做工粗糙,没有上漆,约摸三尺多长,分为上、下两层。

“饿了吧?”老刘头打开上面那层的橱柜门。

里面又分为两层:上面那层摆着两摞碗,都是细白瓷的,一大一小。大的那撂是海碗,共三只,小的那撂,在姑奶奶家是当菜碗用的,共五只;第二层搁着一只半尺来长的旧竹篮。

老刘头从竹篮里掏一个杂面馒头,转身递给沈秋宝:“昨晚还剩了点馒头。早饭还要些时候,你先垫垫肚儿。”

沈秋宝确实是饿了。几天相处下来,他大致摸到了老刘头的一些脾性。比如说,后者心直口快,也喜欢直心肠的娃儿。故而,没有客气,道了谢,双手接过馒头,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老刘头怜爱的摸了摸他的头,打开下层的橱柜门。这里只有一层,并排摆着两个乌黑发亮的大陶缸。他打开左边的那只,从中舀了小半碗碎苞谷,放在灶台上的最小的那只铁锅里。

接着,他关上橱柜门,蹲在灶台前,开始生火。

等他引火完毕,沈秋宝已经吃完了馒头。不用吩咐,他主动的从屋角抱来一小捆柴火:“刘爷爷,我帮您烧火。”

“以前在家里烧过灶火?”老刘头见他很有章法的添了两根细柴,这才相信他是真心想帮忙,而不是玩儿。

“嗯。”沈秋宝觉得自己可能是受了小猴子的影响,学坏了,如今说起谎话来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

“行,你来。”老刘头笑眯眯的起身,“我去洗米,再到院子里摘点豆角。”碎苞谷粥,煮豆角,再加上昨晚剩的馒头,今天的早饭便齐全了。

很明显,沈秋宝的勤快大大取悦了老刘头。接下来,后者的话比平时多了许多。

很快,铁锅里的粥“咕噜咕噜”的开了,屋子里飘逸着苞谷的清香。

“刘爷爷。”沈秋宝指着灶台上那只最大号的铁锅,好奇的问道,“这只大铁锅也是用来煮粥的吗?它一次能煮多少人吃的粥?”这只最大号的,只比屋里的大水缸小一圈儿。他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锅。

“那口锅是老太爷传下来的,据说一回能煮两百斤白米饭。”老刘头无比向往的叹道,“先前,我们拳馆兴旺的时候,顿顿都是用这口大锅满满的煮一大锅白米饭才够吃哩。”

接着,他跟沈秋宝说起古来:一般来说,武馆有两种传承方式,即,师徒相传和父子相传。

石秀县里的绝大多数武馆都是师徒相传。而刘家拳馆则是为数不多的父子相传。他先前所提及的老太爷是开馆之馆主。这位老太爷本是游学的武宗师,偶然经过石秀县,喜欢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从此在此间开馆授徒。那时,他以刘家拳打遍石秀县无敌手。周边的人们纷纷慕名而来。不出两年,刘家拳馆便跃升为石秀县一流的武馆。

“这口大锅就是那时打造的。”老刘头说着说着,神情越来越沮丧,“当年,老太爷就是看上了这里的山水灵秀,以为地灵必人杰,是个出好苗子的地方,想广收门徒,把刘家拳发扬光大。哪知,石秀县只是个样子货。老太爷至死也没收到合眼缘的好苗子。老太爷不死心哪,临终的时候还不忘叮嘱老爷,说,他卜算出石秀县是有大机缘的灵地,一定会出武学旷世天才的,所以,一定要坚守下去。”

结果,貌似老太爷的卜算不太灵光。老爷坚守了一世,仍然没碰到天才横空出世。倒是他的武学天赋远不如老太爷。馆主的拳头不够硬,被其他武馆合力排挤,拳馆迅速败落。卖田卖地……最后,传到他儿子,也就是现任的馆主大人手里时,刘家拳馆只剩下小小的一进院子加三亩杂木林,在众多武馆里已然沦为末流。甚至于,早在老爷当家时期,众武馆便耻于与刘家拳馆“切磋”武艺。

不过,也幸亏如此。不然的话,老刘头从心底里担忧,现任馆主大人保不住刘家拳馆的百年老招牌。

沈秋宝听完,蒙圈了。原来,刘家拳馆是这样的武馆……

“我们拳馆加上我,总共才三个人。”老刘头正色道,“云娃,你还想留下来吗?”刘家拳馆虽然没落了,但傲骨仍在。身为世仆,他容不得任何人小视拳馆。拳馆也从不留三心二意之人。

末流武馆,那也是真正的武馆啊。况且,不留下,我还能去哪儿?沈秋宝坚定的点头:“刘爷爷,帮帮我吧。我想留下来学武。”

同类推荐
  • 双天行

    双天行

    束发少年头,茕茕道上游。神魔逐鹿去,我自蝶衣留。他是一位明朝的书生少年,他有一颗热血纯真的心,然而天道鸿蒙,修炼之世离乱,经历了穿越和世事浮沉,他终于明白,问道,不只为生存。这本书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复杂世界,变幻人性。你想不想保持简单,简单爱,简单活,简单而坚定地走下去?少年时,不要问天下谁是第一。你是,我是,我们大家都是。本书已建书友群:9665104,喜欢《双天行》的亲们可以申请加入哦。
  • 最强最贱掌门

    最强最贱掌门

    你叫赵炎?来来来,为师教你......以火证道,成为最强火炎焱帝!你叫赵明?来来来,为师教你......为师真的教不了你,你自修吧!你叫韩力?来来来,为师教你......臭小子,你跑个啥,为师还没教你呢!你叫谭四?来来来,为师教你......熊孩子,有大道天法不学,学个啥斗气啊!完了,完了,这年头徒弟一个比一个不省心,老爷爷这个没前途的职业不好当啊......(掌门粉丝群:194027280)(ps:相信我,这绝对是一本正经的仙侠文)
  • 重生都市魔帝

    重生都市魔帝

    遮天魔帝在渡劫中陨落,高中少年在重生后崛起!铸道体,修神通,只手遮天!谁敢不服?送你上路!他叫徐峰,也叫徐无敌,徐遮天,徐狂人——星空之下,有我无敌!《重生之都市仙王》已经完本,强烈推荐!普通读者群—都市霸主(619431203),欢迎大家入驻
  • 叹情谣

    叹情谣

    一段宿世情缘,一场久别重逢。为你守候九百年,历尽沧海桑田,只为找寻颠覆生死的轮回之法,待与你共续前缘。
  • 我的二货师父

    我的二货师父

    “少年郎,我看你骨骼精奇,天资聪慧,是修仙的奇才,有没有兴趣拜个师?”因为这句话,卓子卿被拐到了深山老林(不)中。在二货师父无微不至的关照下,卓子卿逐渐走向人生巅峰……当仇家来袭,旧事重现,他们又将如何? 群:519302642,欢迎各位读者老爷。
热门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生命如同小说一样,短暂却令人回味悠长:“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

    体能作为衡量评价人的体质与运动机能能力的客观标准之一,一方面与肌肉工作的效率有关,另一方面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有关。所以体能既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能力,同时又是实现高水平竞技运动目标的重要载体。体能训练是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各器官的机能,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身体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在竞技体育领域,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并对掌握专项技术、战术,承担大负荷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促进运动员身体健康,防止伤病及延长运动寿命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神医逆天之天才炼丹师

    神医逆天之天才炼丹师

    她出自医学世家,更是其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神医,凡出自她手,即使到了阎王殿也能给你抢回来,却因为与某人的一场交易穿到了一个腾空的大陆,从此陷入了修灵的生活。缺钱?不可能的,随便一瓶丹药扔出去都有各个势力极力相争;缺美人?不可能的,身边随意一人便是倾国倾城的美人;皇权压迫?不可能的,对于各国来说她就是个瘟神,来了自是请上堂供着都还来不及,看她如何素手翻云创造奇迹。
  • 谁的轮回,渐染嫁衣

    谁的轮回,渐染嫁衣

    苏环环是京城天香楼的头牌,听说仅为了见佳人一面,京城里的名流公子给出的缠头就高的让人咋舌,寻常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动天下的女子究竟有什么如此吸引人。就在大家都猜测着二八芳龄的苏环环的初夜会花落谁家的时候,却又出了一个惊天的新闻,天香楼要嫁女儿了。更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这个迎娶苏环环的不是别人,却是刚刚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李怀瑾,这其中难道别有隐情?
  • 重生六零驯夫记

    重生六零驯夫记

    曲长歌在军中那会没人叫她的名字,都叫她女魔头。名字能止小儿夜啼,就算是最横的兵痞听了她的大名,也会腿肚子发软。曲长歌糙汉子似得活了二十多年,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终于在打败了蛮子可以休息的时候,一觉睡醒来就穿到一个小可怜身上。曲长歌头疼的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好端端的怎么就穿越了,可是看着眼前这些人,一茬比一茬能折腾的时候,她手就痒了......。
  • 挺进产权交易市场

    挺进产权交易市场

    本书概述了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案倒讨论了产权交易市场在民航企业重组中的积极作用,剖析了航空公司进场交易的基础及方案选择。本书对于从事民航企业发展和产权交易市场理论研究及实际运用的人士颇具参考价值。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 橡树路

    橡树路

    “行走”,始终是作者心中一个永远排遣不掉、充满了诱惑和诗意的童话。橡树路,这条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租界”,是一座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古堡,主人公的这次行走是从进入古堡开始的,跨越久远又如此斑驳,但最终他还是立足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的故事中,因为作者始终认为: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本书充分书写了令人揪心的一段现实苦难,但却将最不可思议的一曲童话榫卯契合地嵌入其中,将现实中的“王子”和“仙女”与童话中的一一对应,并将二者的历史渊源神奇地探求追溯,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童话与真实的一次无缝衔接。
  • 火与灰

    火与灰

    其实往年的十二月并没有现在这么冷,这个时节,S城的行人变得稀少珍贵起来,尽管是在商业繁荣的十字街,也只是偶尔才能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顾客慢慢走到屋檐底下,拍打着肩上的积雪。而此时,十字街71号的门前却站着一位衣着单薄的女人,咬着黑紫色的嘴唇,颤抖着向门内张望着。“请问,这里是侦探社么?”听到有人说话时,邹与弦正在看报纸上的本地新闻:“不是。”回答的声音没有什么好气,这也难怪,因为每天早上的读报时间,是邹与弦最享受的时刻,很不愿被打扰。
  • 明伦汇编交谊典师弟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师弟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