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300000008

第8章 认识我们的世界 (3)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禅宗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角度看,仍有些类似于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因此禅宗有这样的语录:“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

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新阶段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同样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学说。《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符,人参天地”,主张作为独立于人的精神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中医学从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出发,把顺应四时放在诸法之首。“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人类已经形成了与四时气候相应的生理节律,因此需要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人体的“小宇宙”要顺应自然这个“大宇宙”。《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具体来说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原则需要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那些被名利所牵绊的人们来说,“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啻为一剂清心的良药,让人们重新获取身心的自由和解放。

正文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注释

应:对应,相应。

“四方”分别叫做东、南、西、北。与这四方相对应的是中。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各个方位才能得以确定。

心解

四方

古时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在商代,先人就已经完成了对大地上四个方向的划分,太阳的东升西落就是天然的指示牌。在古汉语中,“东”字像太阳从树林中慢慢升起;“西”字则像一只在太阳落山后归巢的鸟在树上栖息。中国人还把四方同四季联系起来,把东方视为春之地,把南方视为夏之地,把西方视为秋之地,把北方视为冬之地。人们还确定了五岳,而且封建帝王每年都会派遣官员去祭奠这些山脉,并认为这是无尚的荣光。

其实,东南西北都是人们臆设的方向坐标,茫茫宇宙之中哪里有方向呢?《庄子》一书中就提到“南方有穷而无穷”的辩题。东南西北的方位只是相对的概念,只要确定了“中”,这四个方向就可以确定了。在上古时代,几乎世界各地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地球的中心,我国也不例外。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就自称自己居住在“中央之国”,并相应地称生活四周的人们为“夷”、“蛮”等(夷、蛮起初并没有歧视的意味)。现在一直在使用的“中国”其实就是“中央之国”的简称,而并非单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中”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指的是整体的平衡点,一根粗细不一的棍子,其平衡点绝对在靠近粗的一头,这一点就是中。“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本定律,也可以将其称之为“中庸定律”,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关于“中”的规定性,其最根本的是要能够将任何事物作为一个确定的对象转换为一个关于“时”(时间)的过程,从其过程特征中去找到“中”。简单地说,任一过程都有“始”和“终”两端,而两端之间的部分就是“中”。我国先贤关于“中庸”的主张会在后面详细讲解。

“中”的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北京城市建筑的“中轴线”就是最恰当不过的例子。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东西对称分布着天坛、先农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宣武门,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而且是按照“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布局的。

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赞美道: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这些建筑既是古都北京的象征,又是中国文明的象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轴线上又陆续扩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今天,北京奥运会的比赛主场馆鸟巢和水立方也建筑在这条北京最具文化特色的中轴线向北延长段上,不能不说是“北京人文奥运”的集中体现,是古都文脉的延续。

正文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注释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组成万物的要素。

本:根源。

数:易数,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从根本上说是源于数理的。

心解

五行

“五行”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分别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尚书·洪范》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另外,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人们就提出了五行相克相生的思想,并且已经把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指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金、木、水、火、土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具体见下图。

《三字经》中说五行“本乎数”是为什么呢?古人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分成两组与五行相配。一至五就是上面表格中的“五数”,即“五行生数”;六至十为“五行成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四生金,地九成之等。宁波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名称就来源于此。

五行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将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中。我国中医以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强调尽力适应自然规律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成果。除了医学,这种思想在文学、易学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五行不仅是自然哲学,还是一种政治学说。“五德”就是五行之说运用于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五德,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春秋时代的邹衍将天下分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来解释历史上的朝代的兴替,同时为新兴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开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按邹衍的理论,黄帝时代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五德相克,改朝换代。后世历代帝王称帝,皆沿用五德之说。例如,秦代自称是应水运,因此崇尚黑色,以六为量度的规格。汉朝取代秦朝,就是应土运,崇尚黄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汉朝的年号都是以五年为周期更换的。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人用来解释世界本质的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其科学和合理的部分,不可一味地将其看作是封建迷信而全盘否定。

正文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注释

五常:五种基本德性。

紊:纷乱、杂乱。

五常分别是:仁、义、礼、智、信,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常识,不允许紊乱。

心解

五常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白虎通》对“五常“的具体解释是:仁是仁爱;义是得体;礼是合乎规范;智是明辨是非;信是专一守信。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加入“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来的儒学者认为这五种德性是需要人们永远坚持的,因此称之为“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何谓“仁”呢?“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这句话的大意是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论语·学而第一》: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是从反面的角度告诉人们善于花言巧语、阿谀谄媚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霸道政治,从而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何谓“义”呢?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通过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比方来告诉我们义比生命更珍贵的道理。司马迁、苏武、文天祥、谭嗣同、林觉民、朱自清等等都践行着舍生取义的人生原则。古人还用义和利的比较来说明义的重要性。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时候,利和义,哪一个更重要,是难以抉择的,而能做出艰难选择的人,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礼”是一种社会规范,在前面已经专门谈过。

何谓“智”呢?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并认为“智”就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本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予以不同的态度。孔子说:“好学近乎知”(知和智是通假字),认为“智”就是明智。董仲舒在《必仁且智》中说:“何谓智?先言后当。”

同类推荐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本书选编了作者近40篇论文,分为民族和疆域理论、文明理论、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社科改革和科研之路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东北民族史研究、东北亚各国对渤海和高句丽的争议、我国疆域形成与变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小私有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类文明史及东北亚文明的延续性和稳固性等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诸多民族进行了探索研究;第四部分对东北亚的历史文化继承、东亚圈的发展远景、海上丝绸之路等提出了独到见解;第五部分则对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之路和科研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热门推荐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对不起,我已婚

    对不起,我已婚

    她初出茅庐,性子火爆,结婚前夕却遭遇男友背叛。他,成熟稳重,是不可多得的黄金单身汉。在遇到他之前,她从未想过会和只见过三次的男人谈婚论嫁。她嫁给他,却收拾好爱情,只想与他过井水不犯河水的婚姻生活,然而爱情总会在不经意中,慢慢降临。因为他一直张开相护的羽翼,她爱上了他,却忘了他的别有目的。当那个曾经的挚爱不期出现后,他的深情统统成了笑话,平地风浪中,这一次她再不会不战而败:我才是你唯一的妻子!
  • The Jolly Corner

    The Jolly Corn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色佣兵团(北境三部曲)

    黑色佣兵团(北境三部曲)

    小人物,大历史,书写不一样的阴谋与宿命。如果你有勇气翻开我们的历史,记住,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正义或是邪恶。晴天里一个霹雳击中绿玉城郊外邪兽墓,削去半边符文——怪雨天降石雕泣血飞鹰逃窜青藤枯萎,接二连三的异相将原本暴动不断的南方港城一步步推向内战深渊,受雇驻守的黑色佣兵团眼见将同当权雇主葬身此地,一艘诡异的黑色巨船悄然而至,船上,来自北方的神秘使节向佣兵团伸出邀约之手:他想雇用兵团前往北境——这,本该是根救命稻草。但当数千佣兵踏上甲板,以为躲过命中大劫,却发现新雇主与封印在北方大坟茔的古老邪魔——帝王与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纵宠之鬼妃为尊

    纵宠之鬼妃为尊

    女人善变,烟如丝为这句话做了完美的注解。见缝插针是生存本领,两面三刀是惯用招数,装无辜、扮可怜手到擒来…在这个武修为尊的世界,她是个特殊的存在。精通幻术,拥有无穷变化,一人万面;擅驭鬼术,常年跟牛鬼蛇神打交道…豢养了一只幻狐和三个小鬼,并以驱使吆喝他们为生活乐趣…可谁知道,贪财好色、心狠手辣、聪明狡猾…的背后,竟然有着蚀骨的折磨,和不为人知的身世。一次偶然的际遇、一道指婚的圣旨、一株救命的红莲,结束了她江湖飘荡的逍遥日子,从此她开始了鬼面王府主母之旅。她自觉太幸运,别的女人每天都要防着小妾升位、备着丫鬟爬床,可这一切对她而言,都是浮云。丈夫的鬼面吓得女人不敢靠他的身,正合她心;王府没有对她挑三拣四的婆婆、也无横眉冷对的小姑子,恰如她意…闲来无事挑逗挑逗纯情的王爷,“王爷,给妾身空一把吧!”每次说这话时,她总是装出一副羞答答、娇滴滴的样子,她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许是她的生活太过清闲,连老天都看不过眼。才发现原来王府奸细多多、王爷危机重重,鬼面是人为的蓄意,夺权和谋害接踵而来,她这个王府的女主人总要做些什么。练异术、除内奸、御杀机、破阴谋…咒语念念,红绳铜钱捆绑,她敢跟鬼差抢魂魄;凭空而出,是幻息控制的冰剑,杀敌于无形之中;手一挥,嘴一动,大把大把的骷髅兵供她使唤,阴森森吓得敌军不战而败;手中的域戒随时储藏着各种紧急物资,救夫君于危难之中…(本文女主强大聪明,男主闷骚腹黑,结局一对一)--暧昧情浓时--挑逗他真的是人间一大趣事,她乐此不疲。“王爷,你看我们都已经成亲三个月了,可妾身…”她罗襟半掩倾城脸,媚中含羞地给了他一个遐想联翩的暗示。他嘴唇干裂,喉结上下滑动,坐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一双白皙的手缓缓地勾上他的脖子。“王爷,难道你真的一点也不喜欢妾身吗?”她大半个身子都偎依在他的怀中,衣裙微开,胸前的白皙若隐若现。他吞了吞口水,粗糙的双手一下子扯开她的衣服。“啊…”她吓了一跳,想要逃离却被他紧紧地搂住。她真的只是想逗逗他,并没有想真刀真枪地实战呀!“那个,王爷…”她祈求地望着他,“可不可以放开我?”他邪魅一笑,“爱妃,你不是想圆房吗?今晚我们就来把这个伟大而神圣的事完成。”堵上她的红唇,抗议的话也被拦在了肚子内。红纱帐内,一片旖旎,春光无限,羞煞悄悄爬进来的几枝寒梅。
  • 缘尽彼岸

    缘尽彼岸

    世间谤我者,诽我者,欺我者,辱我者,轻我者,贱我者,多过几年,尔且看我。今生无泪。只为前世泪尽。今生无心。只为前世心淬今生无情。只为前世殇。 今生无愿。只为前世缘灭。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 陪他看进日出日落。 十年的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也抵不过她的一句谬论!所有的情比钢坚,山盟海誓,还是不过如此……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前世既弃,今生何怨要为尊,我许你整个天下;要为魔,我为你荡平世间!
  • 辛卯侍行记(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

    辛卯侍行记(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

    由于陶保廉有亲历之实,其《辛卯侍行记》对于西北边疆一些问题的记载和认识应该说既有可信度也很有见地。因此,此书也成为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书中对某些西北边疆问题的关注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 吾本为龙

    吾本为龙

    克苏鲁风格黑暗风异兽流尽量理智,剧情总体倾向冷静(血),还有一点!没有女主!作者单身!是个大大大大!帅哥(反正我不爆照,当真的听就行。)
  • 感知有你的温度

    感知有你的温度

    一对彼此深爱的年轻恋人,在大学毕业后相约一起甜蜜旅行,不幸归途中遭遇车祸事故,女孩葛梦芸幸运的从死亡线上生还,当她得知相爱的男友汤嘉康身亡的消息后,沉痛打击令她陷入了人生低谷,对人生目标失去了动力。就在事发一个多月后,她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在车祸事故中被意外调换了身份的汤嘉康化身为富家二少霍启轩,受到众多爱慕女孩的猛烈追求。但失忆的他执意要找回记忆,当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曾经深爱的女友葛梦芸结婚生子的消息,这令他开始误解和痛恨葛梦芸的变心,选择到葛梦芸就职的公司任职对她进行报复。
  • 慕你情深

    慕你情深

    *名门公子系列——四少*主持人:请问端木小姐,你丈夫那么有钱,你为什么还要出来演戏呢?端木卿:我的目标,是有一天可以包养我丈夫,让他用我的钱。主持人:真厉害!端木卿:谢谢主持人:端木小姐形容一下,你的男神。端木卿:我的丈夫,他有一双好看的蓝色眸子……帅气多金,无一不迷人。屏幕前,某人笑,这个女人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对他表白的机会。 书友群:222377989。“四少奶奶,听说四少带着明星去酒店被狗仔拍到了!”“没死在床上就行。”“四少奶奶,四少又上头条了,这次是和艳星约会。”某女半眯眼眸:“艳星?算他有本事,买两斤补肾药材给四少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