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800000005

第5章 菩提座下禅 (4)

首先日本因为注重实用,所以有了“凡生活中的一切达到最高的境界者就是禅”的观念,茶有“茶道”、剑有“剑道”、武士有“武士道”……凡事皆有道,在日本的书中总能看到“美容与禅”、“歌谣与禅”、“武艺中的禅”,甚至还会有“厕所的正确使用法与禅”,可以看出来在日本人心中“禅”无所不在。

其次,日本的一些科学家热衷于禅者体验与脑波的研究,东京大学的教授就曾做过禅僧与普通人的对比,发现两者脑波的明显不同,禅者的脑波缓慢而规律,不像普通人的起伏不定,高僧在五十秒之内便可以达到这种状态——这也就是禅定。于是得到坐禅对于舒缓身心紧张有积极作用。这结论一再得到印证,在日本早已深入人心,因此日本许多商界巨头都喜欢坐禅修行,认为坐禅可以帮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

另外,日本人关心禅,不是宗教的观念,而是把它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目的不失求生死解脱,而是为在现实安顿身心。所以对日本人来说,禅是对生活的快乐追求,与传统禅宗修行的空林宴坐大有不同。

对于日本禅宗的这些特点,林清玄先生有两种看法:首先,他认为如果什么东西都拿来跟禅牵扯到一块儿,禅就会变得世俗功利,变得简单化、实用化,就会失了禅本身的活泼生命,也缺少了解脱生死的根本意义。

但另一方面,林清玄先生又很佩服日本禅万事皆有“道”的主张,将生活中的一切都做了提升、转化和清净,使万物都得以发展,日本也因此成为经济文化强国。尤其重要的是,他们使参禅、修禅都变得快乐积极,让人觉得禅 更可亲、可爱,是值得追求的,是能使人心生希望的。

禅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纵观整个发展进程,每一次繁荣兴盛都是在改革之后。林清玄先生透过研究历史上禅宗的变化和革新,发现即便如禅学这般激扬卓越的法门也在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时代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思想习惯、居住环境、社会结构各方面都会有不同,人心的需求也就不同,禅的修法也就呈现了不同的面目。所以修禅绝不可拘泥与过去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林清玄先生在这里提到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曾说到两个有趣的观点,其一是“如果一个纽约人修行,做了一百个大礼拜,几乎和在尼泊尔修行的人做十万个大礼拜的功德是一样的。因为有些纽约人一天要工作十二小时,甚至十八小时,他非常努力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一点点时间修行,对他们来说,他们才知道什么是真的时间,什么是佛法的真价值。”

又有一个说:“佛陀在世的时候,如果一个和尚把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都守得住,和现代一个和尚只守得住一条戒,他们的功德都是一样的。因为在佛陀的时代外界的引诱少得多,当外界没有引诱的时候,要守戒当然是很容易。”

这虽是藏传佛教中对密法的开始,但对于禅宗,也具有同样的意义。现在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显得忙碌非常,居住的地方总是烟尘滚滚,听见的声音总是刺耳的汽车轰鸣,社会秩序又很混乱,人心早已不向从前那般清澈纯朴,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旧保持一颗干净的禅心,比之古人确实难上不知多少。所以,现在社会就要有现代的禅意,古代的禅意只能属于古代。

日本禅之所以对现在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是因为把源自中国的“曹洞宗”和“临济宗”做了很好的改良和发展。于是,林清玄先生认为中国禅宗如果要继续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吸收日本在近代禅学上发展成功的因素,用他们来教导一般民众理解禅、接受禅,使人民自觉的把禅融入到生活中,令自己成为自由人,并与社会结合,与人群共同成就幸福安乐的生活。并且,我们更应当了解到,禅必须是不断向上前进的,必须要做一个永远的行者,能够得到金刚不动的大安顿,这样才能发展,才不愧是祖师的后人。

◎禅之心

一些小小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眩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松子茶》

有人问睦州大师:“我们每天要穿衣服、吃饭——怎样才能从这一切中解脱出来?”

睦州回答说:“我们穿衣服、我们吃饭。”

问的人说:“我不明白。”

睦州答道:“如果你不明白,那么就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

这同很多人一样,他们修禅,欲求一颗禅心,然而并不知道究竟是在做什么。

禅的功用就在训练自己的心。它让人从贪婪、敌意、野心、享乐和放纵中解脱;使自己的智慧自然地运作,去过清醒、有效能的生活。同时,在禅的修持中,也能看出生命的丰富意义和希望。

现代人生活在严重的情感污染之中,心不是安定的,而是扭曲的,因为人总被太多的欲望所包围,把生活当手段,把工作和占有当目的。结果,将生活变得乏味,情绪也随之开始低落,身心健康受到摧残,于是心中充满了紧张、焦虑、忧郁和敌意。

对境无心即是禅。

禅的主要目的是让一个人打开自己的慧心,禅坐是为了让心平静专一,而后用来观察身与心的本质,用来更清楚地看清它们,不要只为短暂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下承当就是了。承当的一句话也是多的,本来无欠无余,现现成成的。

禅就是要唤醒自己清净的心灵,去领受生活多彩多姿之处。

意无心灭,心无行绝,不用证空,自然明澈。

心安即是禅;自在即佛法。

禅是心灵救济的慈悲法门,接受了禅,你的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发掘并确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会再有烦恼,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见解。说你最后会赢得生命的永恒,也绝对不是黄叶止啼,而是绝对真实的。为什么要发掘呢?因为我们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们原本的心,已被六尘的罪垢所包围、埋没;如果你不把这层由见取六尘所累积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真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头,便永遭埋没,不能发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发掘出并确认你那个真实、原本的我,由珍惜护持而保任无失,就能成长茁壮,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圆成;也就是大事了毕——圆满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所谓禅心

禅心或者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或者是“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但是在生活里,也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生命里若能有清净空明的心,纵使是独自一人在深山中高声歌唱,没有人听,自己给自己掌声鼓励,也会使千山齐响呀!

……

禅,是可用的,但禅也可以不用;禅,是可度世的,而禅也可自在逍遥。

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人如果有禅心,或者说有清净空明的意愿,他可以活得自在一些,自由一些,快活一些,幸福一些。

——自序《今日腾腾,明日腾腾》

林清玄认为,禅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有心的地方就有禅”。这“心”,便是我们的思考与领悟。

世间每个人都有一颗心,善美的心有好心、善心、慈心、慧心、道心等。“禅心”就是在这些心的基础上产生的。何谓禅心?有人总结出四点要求:

第一、“你我一体”的心叫做禅心:人,所以会有纷争,就是因为“你、我”的关系不协调。如果将人与人互换立场,彼此将心比心,甚至把“你”和“我”看成是一体的,“你”、“我”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是同甘共苦、不分彼此的,即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此就不会有人我的纠纷与不满了,所以“你我一体”的心叫做禅心。

第二、“有无一如”的心叫做禅心:世间上,有的人凡事求多、求好、求拥有;但也有的人刻意远离名利,躲到深山里隐居。为什么?因为他要体会“无”的世界,在“无”的里面感受无名、无利的逍遥自在。但是,真正的菩萨道,虽不执着“有”,但也不要太躲避世间上的“有”,而刻意去寻“无”。我们应该做到即使“拥有”,但不执着,而且能随缘随喜的洒脱自在,这就是“有无一如”的禅心了。

第三、“包容一致”的心叫做禅心:心,是宇宙,心,是虚空。世间上,任何东西都包涵在虚空里,虚空没有嫌弃渺小者,所以虚空很大。俗语说:“气度盖人,方能容人;气度盖世;方能容世:气度盖天地,方能容天地。”我们能够包容异己的言论、包容不同的国家、包容不同种族的人,如此才能扩大自己的心胸。一个人如果有开阔的人生观,必能开展涵容天地的成就,所以“包容一致”的心叫做禅心。

第四、“普利一切”的心叫做禅心:我们对父母孝顺,这是天经地义的孝心,对儿女的关心,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慈心。但是,我们要更扩大对一切有情的爱,如清朝李毓秀原著,贾存仁改编的《弟子规》所说:“泛爱众,而行仁”。能以孝顺父母、慈爱儿女的心,来关心天下的一切众生,如此对众生的付出自然无悭吝、无计较;能以众生之乐为乐,以众生之苦为苦,如此不但能长养心量,更能提高自己的慈悲心。所以,“普利一切”的心叫做禅心。禅是自我的训练,时时观照念头,假以时日,内在的世界宽广了,自然能放下人我是非。

这样看起来,“禅心”的要求似乎很高,并非一般人可以轻易得到的。

但是林清玄先生却只用了很简单的一句话,就说明了“禅心”的真实含义,就是“不执着”。

不执着于外在表象,不执着于某种心情,就如佛教中的“游戏三昧”——证得空性的菩萨能进退一如,自由自在,毫无拘束,那种心境犹如无心的游戏,心无牵挂,任运自如,得法自在。

“三昧”本是宝相庄严的,但配上“游戏”却使得庄严当中有了活泼的心意。在凡人心中庄严肃穆的“三昧”,到底是怎样的人还会用游戏之心对待呢?《大般若心经》中说:

“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得无碍无所畏,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意无所碍,大忍成就,如实巧度。”

林清玄先生解释道:当一个人知悉空性,了解到一切法无不是梦幻水月,他就可以出入自在,既能“巧”,又能“微妙慧”,再能“意无挂碍”,也就能游戏于诸法了。他进而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这就像一个演员,知道舞台上的戏码无非虚幻,因此不管他演皇帝、演乞丐,心里都不会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乞丐或皇帝,上台时,他能表现出皇帝的威严或乞丐的贫困,但是下台时并无得失,所以能在台上台下出入自在。也正是因为有“自在”,所以一个演员才能随心所欲的演出千百种不同的角色。也就是《大般若经》说的“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又引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说:

“菩萨心生诸三昧,欣乐出入自在,名之为戏,非结爱戏也。名为自在,如狮子在鹿中,自在无谓敌,名为戏。是诸菩萨于诸三昧有自在力,能出能入,亦复如是。”

这种“戏”被龙树称为“自在入、自在在、自在出”三种自在。

林清玄先生认为,有慈悲的人能“入”,有愿力的人能“住”,有智慧的人能“出”,慈悲愿力智慧具足的菩萨就能“出入自在”了。

这种出入自在,也就是“不执着”,也就是顺着因缘自然的秩序运转,是“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有一个开朗的面对,也就是禅心了。

有一些人认为禅是消极的,是避世的,是主张无为的,但林清玄先生不这么认为,他举出唐朝一位腾腾和尚的《乐道歌》:

修道道无可道,问法法无可问,

迷人不了色空,悟者本无逆顺。

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

试取自家城郭,莫漫寻他乡郡。

不用广学多闻,不要辩才聪俊,

不知月之大小,不管岁之余润。

烦恼即是菩提,净土生于泥粪,

人来问我若为,不能共伊谈论。

寅朝用粥充饥,斋时更餐一顿。

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

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缚钝。

他特别提出“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一句,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禅意,更是一种生活观。“腾腾”有很多的意思,它是向前的、积极的、豪放的、从容的、乐观的、有力气的甚至是飘逸飞扬的生活。又有六祖慧能的一首偈:

菩提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犹如求兔角。

菩提既在世间,禅也就不能离开生活独存。生活里如果有禅心,就必须发展人的生命中的觉性、般若与菩提。

至于觉性、般若与菩提和禅心、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林清玄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人因有觉性,所以禅者修行的功课就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对环绕在身边的风景、人物、事件,都能以清明的心眼对待。

人由于有般若,因此能够在生活用以了解和宽容的态度,在每一个时空因缘中都接受到智慧的启发,这能使人们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奋勇精进,就算到死,也会以一个向前的姿势呈现。

人因为有菩提,因此看待生命中的一切都怀有无限的柔软悲悯,能够打破差别,打破贪瞋痴,澄清在心口意燃着的一切毒汁,禅定人格的纯一无杂才能展现出来。

同类推荐
  •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微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还曾是新月社的诗人。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书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
  •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本书所选篇目展现了胡适深刻、犀利的思想观点,也侧面展现了他在纷繁时事中的人格魅力。涵盖其从青年至晚年的各类文章,读者也可从中发现他思想上的转变,特别是“容忍与自由”,胡适年岁月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由于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使得本书的可读性大大提升。这些白话演讲和文章都十分浅显易懂,展现了胡适的睿智,使读者了解胡适思想的同时,能帮助读者理解那时学术界的状态,了解当时的世界和中国。在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位侃侃而谈的智者,也可以从他谈话的内容中,体会对加家国的热爱,以及胡适对民主和自由的坚持。
  •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在马来西亚,最最次在异国在老外面前吐英文的囧样,我至今记忆犹新。
  • 野草

    野草

    本书散文诗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创造力。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
  •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而且是一名学者,一名民主战士。他的著作有27部,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字数近200万字,且字字珠玑,句句秀美,或清秀隽永,或激进深邃,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学遗产。
热门推荐
  • 有所思在大海南

    有所思在大海南

    她是看似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富家女,他是娱乐圈里大明星。而她从小被父亲抛弃,他在虚假浮华里挣扎。她和他相遇,继承者、爱情、强硬的第三者他们如何能在变幻的时代里相爱相守?
  • 我的无敌仙女老婆

    我的无敌仙女老婆

    【最爆笑爽文,十万人追读】前世仙妻悟甄嬛,性格变的很凶悍。若不及时去阻止,还不一飞冲了天?
  • 皈依(中篇小说)

    皈依(中篇小说)

    桃花汛过后,资水就渐渐地平静了。婆婆崖渡口有人在扯着闲谈等候渡船,一个中轻汉子正扬起手向老远走来的圆满和尚打招呼。“圆满师傅,您这是过河还是上街啊?”那汉子是对河鹊坪人。“阿弥陀佛!是上趟街去。施主您这是回家吧?”听到喊声,圆满和尚收住了纷乱的心思,也停住了脚步,出于礼节就明知故问地答了话。两人当然是老相识,去年开春,他还去他家里化缘过树苗的。都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圆满和尚却有意隐瞒了是去看慕容大夫的实情。或许这也不叫打诳语,因为人家又没有问他是去街上做什么事。他于是向其他人也作了个揖,重又拾步前行。
  • 那年缘起那年缘落

    那年缘起那年缘落

    E国某训练馆 一个满脸胡须光头的大汉,双手弯曲放在自己胸前,巧妙的躲过“对手”的所有攻击……
  •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本书以简洁、轻松的语言全面介绍了理财的方法和诀窍,从储蓄、债券、基金、保险、股票、外汇、期货、信托、黄金、房地产、典当、收藏、创业等不同层面阐述了理财的具体内容,旨在帮大家建立理财意识,掌握理财方法,教你将手中的财富快速稳健地升值。本书是为中国人量身打造的理财工具书,它就私人理财问题,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一并且结合多年的理财经验,给读者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相信一定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 梅花拳秘谱

    梅花拳秘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情不将就

    爱情不将就

    这就是她爱了十年的男人。她因为怀孕如愿坐上陆家夫人的位置,他却日夜在外带女人回家当着她的面颠鸾倒凤。在他眼里,她恐怕连云渺渺一根头发丝儿都比不上。
  • 电魂(下)

    电魂(下)

    “有时候,我觉得你好像和我在两个世界。”“什么意思?”“你经常对着我看不见的东西说话,好像自言自语,可你是在交流……和什么人?”娜塔莎没有回答,只是盯着面前香气四溢的咖啡,凝视上面漂浮的白沫,还有一个小小的漩涡。此刻她不想喝咖啡,只想点支烟,但古丽安不喜欢烟的味道,所以她从离开东欧后就再没抽过。“为什么问这个?”沉默半晌,娜塔莎终于艰难地开口。“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如果当初我更了解你的话,可能不会有今天……”古丽安欲言又止,不停地用手抠着皮包肩带,看得出她和娜塔莎一样,内心纠结难解。
  • 旅行途中记录世界美景

    旅行途中记录世界美景

    因为喜欢的小说太少或是不够看就来写作是否搞错了什么行走于每个世界,记录属于自己的传说简介无力且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