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9400000124

第124章 雍也6.22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弟子。樊迟问孔子两个大概念,知(智)和仁。孔子给出的答案是针对樊迟量身定做的,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呢?

“务民之义”,务,劳务,服务,即可以理解为主动语态“为民服务”,也可以理解为被动语态“使民劳务”。民,人民。义,适宜。前面说过“使民以时”,这里“务民之义”,有语义相通之处。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统治奴役人民云云。因为即使历史发展到今天,仍存在官民关系,不论旧时代衙门口写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还是如今的政府照壁书写的“为人民服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铁律一直都在牌匾后窥探蹲守。

“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自汉代确立孔子尊位以来,中华民族的读书人就开始心智成熟发达起来,“敬鬼神”,不否认“鬼神”的存在,而且强调“敬”,“祭神如神在,不祭如不在”,但落脚点却在“而远之”上,不沉迷于、沉溺于已经故去的“鬼神之事”,而是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活着的人身上“务民之义”。在没有电灯和现代科学文明的二千多年前,有如此清醒发达的民智,真的很不容易。在同时代的地球上其他人类文明进程中,“有神论”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最终发展为各式各类宗教信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在这块沃土上,从来没有成就典型意义上的宗教信仰,重祭祀但不寄托来世,而是更多的关注“活在当下”,这些与孔子“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等思想有着深刻的因果关系。为什么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更容易接受“无神论”,和孔子的思想关系也巨大。孔子的思想是解决现实“活着的”问题,不描绘梦想和来世蓝图,天上只有“故人在”,没有温暖的“圣母之怀”。面对人世间的苦难,怎么办?宗教的答案是“人生本就苦,来世变美好”。孔子的答案是: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扮演好你的人生角色,为人子有孝,为人父有慈,为朋友有信,为政以德,为民以义…勇敢面对,勇往直前,舍生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的思想是充满力量的,但却是很“悲壮的”,要担当,就必须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脏。

“仁者先难而后获”,孔子这话“先难而后获”,先难没问题,万一没有“后获”咋办?呵呵。是一直等,继续面对“困难与苦难”,直到达到“理想的彼岸”,还是选择知难而退,放弃“仁”道?《孟子.告子下》中,孟子阐发了孔子的“先难而后获”思想。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为啥孟子文章开头不写成这样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让其为官二代,富二代,出其国留学之,然后…”看来孔孟后来被打倒,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说了假话,哈哈。

《论语集注》中朱熹说: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此必因樊迟之失而告之(朱熹认为孔子这是因樊迟之材而施教,不是泛泛而谈)。程颐说:“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矣。”又曰:“先难,克己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

《论语注疏》中,邢昺说:此章明仁、知之用也。“樊迟问知”者,弟子樊须问于孔子,何为可谓之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者,孔子答其为知也。言当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恭敬鬼神而疏远之,不亵黩,能行如此,可谓为知矣。“问仁”者,樊迟又问何为可谓之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者,此答其为仁也。获,犹得也。言为仁者先受劳苦之难,而后乃得功,此所以为仁也。

何谓知(智)与仁,如果有人问到你,你如何回答呢?想想看。

同类推荐
  • 我和镜酱的那些事儿

    我和镜酱的那些事儿

    某镜框:“勇敢的骚年哦!快去收集镜子的碎片吧!”陆晓晨:“愚蠢的镜框哦!你掉的是这堆玻璃渣,还是这些水珠子,或者是这双明亮的眼睛呢?”【一句话简介:小骗子镜框与半中二少年互怼互爱的故事(←_←大雾)】
  • 木之泣

    木之泣

    一段又一段关于这世间爱欲,贪念,疑惑,痴意的故事拼凑出他迷离破碎的人生。
  • 爱上天蝎座女孩

    爱上天蝎座女孩

    两岸文学PK大赛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遇见彼此最中意的那个人,并且始终守候在对方身边,不卑不亢,不离不弃。(本书8月27日已经完本,放心订阅)
  • 尸身密码

    尸身密码

    本书将揭开十大迷团:★神秘的传国玉玺究竟何时丢失,如今又在何处?★同处西疆,楼兰、于阗、龟玆等大国屡遭外侵,小小精绝何以独善其身?★光武帝刘秀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为何屈葬于水患之地,其灵柩真在黄河中心?★罗布泊永远消失了?★四大鬼村与骷髅岛有何关联?★护国神兽是传说还是存在?★黑暗兵团在守护谁的利益?★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从来只是幻景?★被诅咒者的尸体为何僵而不腐?★躺在玉棺里的人,到底有着怎样难解的身份密码? 本人新书《完美猎杀》实体版将于6月中旬上市,敬请关注。
  • 北辰惜夜

    北辰惜夜

    从零开始,一个平凡女生的帝王之路。尽力更好文的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女神来了

    重生之女神来了

    某天,姜小姐莫名的重生了,重生到了一个千金小姐的身上,围绕着‘身世’展开。重生前她只是围观者,重生前知道邢诗涵多么单纯善良,姜姿乔多么的恶毒残忍,所以上一辈子的姜姿乔伤的遍体鳞伤。回国后邢家对姜小姐展开“封杀”模式,姜小姐有颜有背景啊,她处处打脸邢家,打脸的过程中姜小姐的后台硬啊,前有豪门忠犬男朋友,后来大家族护犊子般的堂哥和亲爸妈。宁远遥在国外见到姜姿乔的时候就已经喜欢她了,暗搓搓的跟着她好几年,直到她回国才敢一步一步的接近女神,只希望她可以看他一眼,动一下心。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白昼的星光

    白昼的星光

    容貌尚可、脾气尚可、连头脑也只是尚可的小女子顾且喜,因为一次意外,匆忙嫁给了优秀男人赵苇杭,而后者也是在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伤痛后,急于在现实中寻找一份没有爱情奢望的婚姻。两人各取所需,各尽本分,相安无事地过着有性无爱的生活。在“大灰狼”一样的丈夫面前,顾且喜始终扮演着一个的谦卑的、没有骨气的小媳妇形象,可爱、可恨之极。然而,在琐碎的、不经意的家庭生活中,爱在两人之间悄悄萌芽,当两人都深陷其中时,又不得不分手……《白昼的星光》,木梵又一情感力作,透视都市男女的爱情纠葛,触动你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世界,各种神秘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作为人类本身的神秘现象更是不可枚举。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历经沧桑巨变,从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人类驻足过的痕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历史,从人类自身到超自然现象,都留下了人类的神秘现象。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留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千古谜团。
  • 你交的朋友会决定你的人生

    你交的朋友会决定你的人生

    现实生活中,朋友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在诸多“快餐式”的社交活动中,每个人都想真正结交到有利于自身发展,并且能陪伴一生的挚友。因此,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交到真朋友,如何在浮躁的现实中让友情更稳固,如何运用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工作、事业添砖加瓦,就成了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到结交朋友的具体策略,经营朋友圈的具体方法,以及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通过学习和锤炼,相信你一定能够在交际场上左右逢源,让朋友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发挥出更显著的作用。
  • 女人心灵圣经

    女人心灵圣经

    西方人崇尚《圣经》,因为它如同一部知人心的天书,帮助人们解烦恼,去忧愁,教导人们如何宽心。《女人心灵圣经》虽然不能与它媲美,但它会帮助现代女性们彻底释放心灵,找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闪光点……
  • 邪影龙帝

    邪影龙帝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说,光为昼,暗为夜。于是就有了一天;神说:我要照著我的形像,按著我的样式造人,于是就有了人类;神还要说,结果龙皓晨插嘴了:好东西都让你造了,我弄什么,于是就有了……
  • 红线小娇妃

    红线小娇妃

    她本是个孤儿,却运气好的被缘神捡了当徒弟从此为各种情侣牵线。而他本是天之骄子,却为了她离家,多年不归。他等她出师,护她,宠她,等她完成一切,证明自己,成就自己。然后带她回家。
  • 佛说申日经

    佛说申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履痕,在岁月中萌芽

    履痕,在岁月中萌芽

    邱天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履痕,在岁月中萌芽》即将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搞文字多年,作者养成了一种没有思考成熟绝不动笔的严谨文风。每写一篇,必是要有一种冲动,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作灵感,这是基本前提。但是,光有冲动是不够的,激动了,落笔了,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定是豪情万丈,无论人物,还是故事,容易浮躁跑偏。这种情绪化的写作,写诗可以,写小说就不行了。于是,作者的写作习惯中,就有了“放”的过程。何谓“放”?自然就是放下,有了创作灵感,并不急于写作,先让冲动沉凝,做冷处理,该静的,都安静下来。让灵感接受思考抚慰,而产生透彻的社会审视,全然没有了豪气冲天的浮躁,或者没有了不顾一切的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