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感慨与《易经》相知恨晚。假如早点研究学习,过往的人生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说《易经》之前,先说说这句话中的文字之误。
朱熹说: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相似而误分也(古代行文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竖写,所以“卒”刻字刻不好,就有可能刻的像“五十”了)。此章之言,史记作为“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盖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
邢昺说:此章孔子言其学《易》年也。加我数年,方至五十,谓四十七时也。《易》之为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吉凶悔吝豫以告人,使人从吉,不从凶,故孔子言己四十七学《易》可以无过咎矣。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者,《说卦》文也。命者生之极,穷理则尽其极也。云“五十而知天命”者,《为政篇》文。云“以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可以无大过矣”者,《汉书·儒林传》云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是孔子读《易》之事也。言孔子以知天命终始之年,读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书,则能避凶之吉而无过咎。谦不敢自言尽无其过,故但言“可以无大过矣”。
朱熹认为此句话是孔子七十岁时说的话,邢昺则认为是孔子四十七岁时说的。两人治学严谨,应该都不会随便臆测,而更可能都是有文献依据的。但孰是孰非呢?确实不好下定论。不过呢,不论孔子年龄多大说的这句话,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孔子曾经深入的研习过《易经》,并对《易经》给予了足够高的评价。孔子心得体会是:读懂弄通《易经》之后,可以少犯错误。那《易经》为何如此神奇呢?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不好意思,我也说不清楚,闹不明白,唯可以借助一些文献,写几句浅显的心得。孔子在《经解》中说:洁静精微,《易》教也。《易》之失,贼。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助孔子为阐释《易经》而做的传—《易传》,去洁净精微一把,提防有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