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南容的侄子。武伯问孔子的三个弟子,由,仲由;求,冉求;赤,公西赤。问他们“仁乎?”估计是“三桓”大夫之家准备选拔任用一家臣,所以到孔子这考察干部,让孔子推荐人选。子路可掌兵赋,子有(冉求)可当宰相,子华(公西赤)做外交官,不错。
《论语集注》: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乘,去声。赋,兵也。古者以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春秋传所谓“悉索敝赋”是也。言子路之才,可见者如此,仁则不能知也。千室,大邑。百乘,卿大夫之家。宰,邑长家臣之通号。朝,音潮。赤,孔子弟子,姓公西,字子华。
《论语注疏》:此章明仁之难也。“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者,鲁大夫孟武伯问于夫子曰:“弟子子路有仁德否乎?”夫子以为,仁道至大,不可全名,故答曰:“不知也。”“又问”者,武伯意其子路有仁,故夫子虽答以不知,又复问之也。“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者,此夫子更为武伯说子路之能,言由也有勇,千乘之大国,可使治其兵赋也,不知其仁也。言仁道则不全也。“求也何如”者,此句又武伯问辞,言弟子冉求仁道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者,此孔子又答武伯以冉求之能也,言求也,若卿大夫千室之邑,百乘卿大夫之家,可使为之邑宰也。仁则不知也。“赤也何如”者,此句又武伯问辞,言弟子公西赤仁道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者,此孔子又答以公西赤之才也,言赤也有容仪,可使为行人之官,盛服束带立于朝廷,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仁则不知。服虔云:“赋,兵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兵赋。”正谓以兵从也。其赋法依《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三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是也。《大学》云:“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郑注云:“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又郑注云:“采地,一同之广轮也。”然则此云“千室之邑,百乘之家”者,谓卿大夫采邑,地有一同,民有千家者也。《左传》曰:“唯卿备百邑。”《司马法》:“成方十里,出革车一乘。”故知百乘之家,地一同也。
武伯与孔子讨论子路(武伯尊称冉有的字,孔子作为老师直呼学生之名由)、冉求、公西赤之“仁”,孔子开诚布公的介绍了三位弟子的德才能力,有何擅长。但结论都是一个“不知其仁”,是孔子不了解这三个学生,真不知道他们“仁”还是“不仁”吗?个人觉得孔子是知而不答,因为关于何为“仁”,前面篇章说了很多,孔子是很有一套标准的,怎么会不知道弟子“仁与不仁”,为啥不说?答案留给爱讲故事的人。
子路在上一章已较为详细的被介绍。冉求和公西赤,借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进一步了解一下:
…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还真做了季氏宰,不知道和孔子推荐有关系不)。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季康子问,孔子推荐冉求是兵赋,而不是宰,不知背后有啥故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公西赤)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
…
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
子华使于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
…
《论语》有个好处,读者可以比照人物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像谁,属于哪类人,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知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