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7800000007

第7章 创 新 篇 (1)

邓中翰:中国芯之父

【北京人物】

邓中翰(1968~),伯克利电子工程学博士、物理学硕士、经济管理学硕士,江苏南京人。曾任国际商业机械公司(IBM)高级研究员。之后在硅谷建立半导体公司Pixim,就任董事长一职,带领自己的团队研发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以满足卫星、外太空探测、监控等高科技的需求。1999年10月,他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为董事长,领导研制“星光”系列中的“中国芯”,使“星光一号”、“星光二号”、“星光三号”、“星光四号”、“星光五号”成功实现产业化,彻底打破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成功占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份额。邓中翰还是中国旅美科协常任理事,被清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他还是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863项目的评审员。

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外的芯片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而国内的情况正好相反,面临一穷二白的尴尬处境。此时,中国的芯片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国家计划实施相关措施,促使芯片行业得到发展。

当时正担任伯克利分校校长的著名爱国人士田长霖先生,鼓励用学到的知识去创业,报效祖国。他将邓中翰介绍给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先生。周光召又将他推荐给信息产业部的副部长——曲维枝。从此,邓中翰便踏上了回国创业的道路。

1999年10月14日,邓中翰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建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主要研发数字多媒体芯片,并使其产业化。

公司刚成立时,这批精英和信息产业部的负责人经过多方的探讨和沟通,决定走微软的道路,抢占空白的世界市场,从中规划公司主导产品的战略方针。在国际市场中,Intel、三星等国际巨头已稳稳霸占存储器芯片、通用CPU的市场,而嵌入式处理器领域也被MIPS、ARM等收入囊中。新成立的小公司不是缺乏市场操作经验,就是缺少人才,面对实力强劲的国际巨头来说,小公司的挑战无疑是“螳臂当车”,甚至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然而,备受瞩目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市场仍是一片混乱。纵观全局,无论是PC、三网融合时代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还是移动通信业务等应用,不久以后,数字多媒体芯片都处于核心位置。邓中翰认定,“借以庞大市场需求,中国厂商联手攻克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便如同美国攻占通用CPU、韩国攻占Memory芯片一样,完全有机会成功”。

因此,中星微凭借CMOS数码技术打进市场,研制超大规模应用型数码摄像处理芯片。这种芯片用处极广,大至银行、交通、通信等领域,小至工业中的质量生产监控、检测和个人数码相机及医疗设备、天文机械等方方面面,市场的潜力极为可观。更重要的是,随着未来三网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市场更加广博。一旦占领了数码摄像处理芯片市场的制高点,就能稳居产业链的最高层,而中国的芯片行业也能借此机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电子成功研发出百万门超大规模的数字芯片——“星光一号”,它不但是国内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其集成度更是具有奔腾系列的水平,仅有纽扣大小的空间就容纳了数百万晶体管,光刻尺度更是达到0.25微米。至此,中星微电子已经引领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潮流。接着,它和微软携手,共同推出应用PC多媒体数码拍摄系统的单芯片,它集数码图像处理、存储、高速传输和压缩为一体。

2005年2月19日,在哈佛商学院举办的“亚洲商业论坛”上,邓中翰提出自己对“MADE IN CHINA”的理解。他认为:“‘MADE IN CHINA’不是‘中国制造’。MADE有新的含义。前面两个字母MA指的是Manufacture(制造),后面两个字母DE则指的是Design(设计),所以‘MADE IN CHINA’不能简单译成‘中国制造’,而应翻译成‘中国制造’加‘中国创新’,等于‘中国创造’。”

【在京档案】

1987年,邓中翰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攻读,1992年去美国留学,获得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三个学位。后来,他接受信息产业部的邀请,回国创立中国自己的芯片软件公司。1999年10月,他在中关村成立“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国家信息产业部参与入股。2002年7月,北京科技协会指定数字摄像技术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与此同时,中星微成立了“北京数字图像集成电路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它是北京科协下属单位。从此,中星微成为国内数字摄像技术的行业领航人及行业规则的制定人。

柳传志:因“联想”而飞

【北京人物】

柳传志(1944~),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中国著名企业家,被称为中国商界的教父。1961~1967年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后进入中科院计算和所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工作。1984~2002年任联想集团总裁,2002~2011年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2011年11月2日,他宣布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转任名誉董事长、高级顾问一职。

平凡并不可怕,但没有梦想无疑是非常可怕的。柳传志的创业之路源于“憋屈”,他大学毕业时正逢文化大革命,满腔热血无处施展,心里觉得非常愤懑。当他终于找到机会准备大展拳脚时,他已经40岁了。

未创业时,他科学院的研究室里做了整整十三年的磁记录电路研究。然而,他们做出的东西虽然经常得奖,却没有用处。此时,他们开始接触到国外先进的仪器,才惊觉自己的水平跟国外相去甚远。这样的认知使得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1984年,“两通”、“两海”已经在中关村站稳脚跟,当时做生意主要有三种方式,但柳传志他们都不想这么做。他为此针对当时普遍的“小船大家漂”模式,提出自己的“大船结构”。他认为,要做就做立意高的生意。他非常强调立意,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意高了,才能牢牢记住自己的目标,激励自身不断前进;其次,也只有立意高了,才不会急功近利,才能明白最终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柳传志最新的立意是:“2000年做到30亿美元,我是有把握的,这话等于像立了军令状,说出去一定要做到。100亿美元的目标,我只是提了一个朦胧的目标,到今天我也没有把它说实,因为从3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是多大的一个飞跃?2000年以后,世界计算机产业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不是看得很清楚。另外,到了100亿以后是不是还不够进500强,那时候是不是门槛又高了呢?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我们是冲着500强去的,坚决要向世界500强目标挺进,也许在我的手里实现不了,但是到了杨元庆、郭为手上非实现不可。”

“在R&D方面,我们要向核心技术挺进,我的做法是把面拓宽,技术砸实,一层一层往上去垒,而不是立一竿子,立得挺高,风一晃,杆子就倒了。我们已经吃过这个亏,我们做激光打印机的时候,是针对着HP某个型号做的,做完了以后,HP新型号又推出来了,立刻把你砸在这儿了。但是,如果你有很强的R&D前瞻能力,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销售基础,情况就会好得多。”

渐渐摸熟了商路的柳传志深刻地发现,只有把贸易做好了,才能走好高科技产业化的道路。

“不把贸易做通了,再好的科研产品你也不知道怎样卖,不把制造业搞精良了,好的科研产品的一些特点也会被制造业的粗糙掩盖了。搞科研的人最怕做贸易,主要是这段苦,他没吃过,一定要干下去,一定要对市场有个理解。会做贸易以后,看问题才会有穿透力。”

到了1988年,柳传志对贸易已经得心应手了,联想一个月能卖掉几百台代理的ASTPC。打通销售渠道之后,柳传志决定自己生产。“因为我们是计算所的人,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做。但当时是计划经济,联想很小,国家不可能给我们生产批文,我们怎么说,都没有用,因为潜在的能力没有人相信。我们决定到海外试试,海外没有计划管着你。就这样,我们把外向型和产业化并作一步跨了。”

1988年,柳传志一行人来到香港,捏着手里的三十万港币,他们只能选择先做贸易来积累资金,并对海外市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联想决定做板卡业务,再转移回国内,就这样为联想PC的发展打好了根基。“我当时一心要形成产业,做贸易只是权宜之计。今天我这样说,不是我学了‘毛选’,事后才说这番话,你可以翻翻1988年的报纸,我当时就是这样说的。”

“进军海外成功以后,胆子越来越大,敢往上做了,从进军海外开始,我们第一次制订了一个长远战略目标以及分几步去实现。学会了制订战略,然后把战略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步骤。目标太高了,我知道要把土垒成台阶,一台阶一台阶往上走。”

【在京档案】

1973年,柳传志进入中科院的计算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83~1984年担任中科院人事局的处干部,1984年开始创立公司,联想集团就此诞生。

郭凡生:打造中国模式

【北京人物】

郭凡生(1955~),慧聪集团董事长,198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的学位。他被誉为“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大师和思想教父”,学术界、企业家对他推崇备至。1992年10月,郭凡生创建慧聪公司。2003年12月7日,慧聪在香港上市成功。

他先是国家体委的一名专家,后来成为中国赫赫有名的“分类广告之父”;他纵横商海十年,凭借一本《慧聪商情》起家,发展为拥有十亿资产的大企业;他不但开创一个新的行业,更一手打造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奇迹。

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慧聪从一个仅有十四万创业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拥有十亿资产、年度营业额达到三亿以上的大型公司。它采用刊、网、综合服务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拥有四万以上的长期客户及超过一百万的信息用户。1999~2000年,IDC——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商,连续两年将总金额为一千三百万美金入股慧聪,使得郭凡生对知识经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界的教父。经历过16年漫长的创业之后,这位传奇商人逐步实现了当初对于“劳动股份制”的规划。他曾经上山下乡,也曾当过兵,如今,他正用自己的一套思路带领慧聪的团队高歌猛进:“创建一套好的制度,让三流人才进来,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变成一流人才,这就是企业的作用。”

郭凡生坚信,慧聪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依托。“我们跟对手的差距,是由制度造成的,不是由国家给的资源造成的。”他说,“这种动力机制下,团队的竞争力显然大大被激发出来,谁还会是慧聪的对手呢?”他口中称赞的制度,就是股份制。

职工通过获得公司的股份,从而得到共同财产。尽管对于八十年代中期的人来说,这样的思想太过超前,但是郭凡生依然坚信这种分配是非常合理的。他认为这是中国企业改革的一条可行之路。1985年,他发表了《股份制——中国企业改革的唯一思路》之后,斗志昂扬地准备将这个设想运用于内蒙的企业。然而,国企的改革现状依然没有改观,而他的理论也被批评为错误的。

郭凡生相信,杰出的领导人既能创造制度,也能完善制度。而其中最终标准是,就算没有他的领导,这个企业依然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一代接着一代去传承。他倡导企业应该创建自己的鼓励、管理制度,并且贯彻下去。而股份制,就是最好的鼓励制度。

1992年,郭凡生成立慧聪后,首先将劳动股份制划进公司的章程:“单个股东分红不超过分红额10%,股东分红不超过30%,即“每年分红的70%作为劳动分红给职工”。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知识股份制。

但是许多职工仍不信任股份制,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承诺。有些离职的职工曾吐露:“你在用这种方式骗人。”然而,每年春节前,郭凡生都会在酒楼宴请全体员工,并派发“红包”。直到这时,他们才真正相信股份制是可以分红的。

同类推荐
  • 美国精神的封闭(人文与社会译丛)

    美国精神的封闭(人文与社会译丛)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开卷书坊·待漏轩文存

    开卷书坊·待漏轩文存

    本书为开卷书坊第三辑系列中的一种,为吴奔星于1980年到2002年间所作散文的结集。主要是作者对师友故交的回忆与怀念性文章,此外还有日常生活的随笔和文史小品文。文中所写所忆包括胡适、黎锦熙、齐白石、谢六逸、叶圣陶、冯至、田间、王瑶、公木、唐湜、唐圭璋、徐迟、卞之琳、臧克家等诸多名流,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面世,具有现代文学史料价值。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热门推荐
  • 新房客

    新房客

    王栋刚打开车门,就远远地看见了那幢建筑,土红色的围墙,深蓝色的斜式屋顶,临正面的几扇窗户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白色的光点。虽然离得太远,看得并不太真切,不过在这片旷野中这幢建筑尤为显眼,以至于王栋第一眼就发现了它。“应该就是这里吧。”王栋把行李从车尾箱中取了出来,然后掏出钱包点算车钱。那司机瞄了一眼王栋钱包里那叠厚厚的钞票后,干咳了一声笑道:“大哥,你看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又没有过路客,回城烧空车油,这个……能不能添点?”王栋看了他一眼,又多抽了五十递给他。
  • 重生之踏破虚空

    重生之踏破虚空

    原本被游戏世界抹杀的林秋被一枚神秘的戒指带回了现实世界。为了探寻世界的根源,和武学的境界,他重新回到游戏世界,带着前身宗师的武学记忆,他从零开始,一步步走向武学的巅峰!同时,一个更为宏观的世界慢慢想向林秋展现……新书《星寂仙元》已上传,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
  • 魂门宴

    魂门宴

    她是一只死了十几年的游魂,结识了成天无所事事的小法师,喜欢上了一个一百多岁可以幻化成猫的小白脸,还养了一只整天躲在花盆里哭哭啼啼的小妖精做宠物,得知自己的死和一个叫魄魂门的魔教组织有关,在寻仇的道路上结识了三教九流,误入魄魂门一年一度的魂门宴,差点被众魔当成晚餐,还好被一个不知名的小魔头搭救逃出险境,魄魂门如此强大,魂门宴危机四伏,复仇之路能否继续?她还能留这鬼命潇洒多久?一个个谜团不断揭开,她却被自己的身世吓了一跳。
  • 我的父亲是医生

    我的父亲是医生

    写一篇女儿和父亲的小说。女儿娇蛮,不懂事,父亲无条件爱女儿。女儿总觉得以后会对父亲好。而这以后变成无期,因为父亲走了。父亲走的前几天,女儿仍未想到父亲会从自己眼前消失。直到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离开,才知道父亲是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回想父亲生前自己种种不孝,泪流满面。为什么子欲孝而亲不在?因为父母在时,我们总难学会懂事和慈悲。父亲并非生来就是我们的父亲,他亦有他的人生故事,而且精彩。
  • 西游之逆天寻道

    西游之逆天寻道

    天地崩塌之时,我大声咆哮。挥动金箍棒,让这一切烟消云散。从此三界都会记住我的名字——齐天大圣孙悟空。
  • 山水小牍

    山水小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狂帝的金牌王后

    狂帝的金牌王后

    被父亲当做利益的棋子出卖,被卑鄙狡诈名义上的夫君射成重伤,沈蘅芜想,为了自由,她付出的代价着实有些大。常言道,上天总是公平的。告别了一个目不识珠的渣男,却也给她送来了一个绝世极品好男人。只不过,这男人的来头也忒大了些。渣男是淮北的太子,可这男人竟是淮南至尊无上的王。传言他俊美如天神,心狠如魔鬼,一张俊脸吸引了无数的贵族小姐蜂拥而上,一把御剑却也砍断了无数妄想者的人头。传言他不近女色,不好男风,不苟言笑,不设后宫,天下为重。传言还说什么?传言就是屁!!【片段一,关于独宠】“王后娘娘,母仪天下该有凤尊的风范,要雨露均沾,我淮南一国才能振兴。”“君臣的关系需要裙带关系的帮助,王后这般识大体,一定明白老妇的话。”“王后娘娘……”……耳边听着一众贵夫人的说教,蘅芜抬了抬眼,朝刚刚走进梧桐殿的男人说道:“好吵。”“平时对付我的手段哪里去了,还是你懒得张嘴,等我回来赶人?”慕非止毫不避讳的在众人面前和她咬耳朵。“慕非止,刚才那句话是你儿子同你说的。”窝在男人的怀里,沈蘅芜的手轻轻的放在小腹上,眸中闪着狡黠。男人一听,周身的气场立马变了,他抱着蘅芜起身,语气极冷的朝身后的黑鹰吩咐道:“给我把她们的舌头全割了。”“……““每家再送去十名姬妾。”既然他们有胆子做,那就让他们尝尝后院失火的滋味。“王上恕罪啊!”一群贵夫人吓得跪倒一片。男人抱着女人停住脚步,想了想,就在众人以为有转机的时候,他忽然道:“吵吵闹闹会扰了王后和小王子的清静,算了,全斩了吧!”“……”【片段二,关于情敌】两国交战,渣男看着跟在淮南王身边,一袭战袍的女人,咬牙说道:“沈蘅芜,我还没有休了你,按照这天下的礼法,你仍旧是我秦玄戈的正妃。”某男坐在一旁,慵懒的将手中的弓对准渣男,很是随意的说道:“礼法?还不如我一箭射死你,这样在礼法上你就成了她的亡夫。”有时候,对待情敌就是要这样暴力,直接。。【片段三,关于小禽兽】经过腹黑大禽兽夜以继日的努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禽兽就这样华丽丽的诞生了。“父王,你为什么要和娘亲亲亲?”小娃娃费劲的爬上男人的腿,软软的身子趴在他的膝盖上,仰着一张精致的小脸,好奇的问道。“为了生小妹妹。“男人批阅着奏章,面色不改的回道。
  • 总裁的囚心娇妻

    总裁的囚心娇妻

    新书《红尘劫之十寸相思》已发布,欢迎入坑! 这场婚姻于她而言,是一场无爱的商业联姻,这场婚姻于他而言,却是深入骨髓的挚爱,他的手段凶狠,而她为了保全家族企业天天演戏,同时利用他在自己的事业里上位可他不管,只要她在他身边她脾气他宠着她伤心他哄着,她要一切,他都给……“你为什么对我这般好?”“小傻瓜,因为你是我的余生唯一。”
  • 总裁壁咚小萌妻

    总裁壁咚小萌妻

    颜雪以为他会成为自己的姐夫,却不想成为了自己的丈夫。婚后的她小心翼翼,不敢出现一点失误。只是婚姻的小船还是说翻就翻了。“上天给你最大的恩赐就是让你拥有了这张脸,就算这样,你也不配拥有我的孩子。”鲜血染红了颜雪洁白的连衣裙。“那我就毁了这个恩赐。”修眉笔落,鲜红淋漓,她带着一脸的伤痕和心痛离开。两年后。“慕总,我们认识吗?你这样盯着我看就不怕你的妻子吃醋吗?”慕峄一把握住眼前女人的手:“我的妻子跑了,不过我现在已经追回来了。
  •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刘子光做保安的父亲在值班时被流氓打成重伤,于是他顶替父亲,成为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他有一双所向披靡的铁拳,这注定他要生活在风头浪尖。他单枪匹马击退了来小区滋事的不良分子团伙,却被物业公司老总当成了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