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000053

第53章 杀功臣一

面对巍巍江山,刘邦的心里颇有些忐忑不安。

龙椅只有一个,有实力坐上去的人却不止一个。一想到这个挠心窝的问题,刘邦不免寝食难安。

刘邦面临的问题,每一个从事最高领导工作的人都曾遇过,但刘邦身处的境地更加复杂,更加艰难,而且似乎他早有预感,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

他的出身是个问题。

与秦始皇祖宗十八代都是君主专业户相比,他的出身非常的寒酸。他生在草根里,来自百姓家。很多的大臣在上奏折的时候,经常还会故意来这么一句“陛下起自布衣”,提醒他你以前就是个草民,别忘了本。

来自草根阶层并非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刘邦还是想证明其血统的优异,来赢得更多的敬畏。天下不仅有老百姓,还有世代相传的豪门望族。

老百姓容易搞定,给地种给饭吃,就能赢得他们的支持。而那些注重血统的豪门贵族名家大姓,一时畏惧皇帝手中的刀兵称呼一声陛下,而心里早已是土包子,乡下佬骂开了。而恰恰是这么一群人,还不能不笼络,因为他们比老百姓有力量,惹毛了他们甚至能威胁皇权。

有鉴于此,刘邦决意让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生平做些细微的修改。

细微之处见水平。

祖宗是没法改了,他老爹还好好的活着,家谱也还摆在那里,想抵赖,恐怕不太容易。把家谱捋了一遍,也没发现哪个出名的人物,没办法了,既然祖宗帮不上忙,那就只好从自己身上变戏法。

天子的出生怎么能与庶民相同呢?得改,改成雷电交加。既然是天子降生,自然得有神物帮忙,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华夏民族的图腾神物龙的身上了。光这些还不行,于是,我们看到,刘邦俨然神仙附体,头上挂祥云,还能腹盘龙,斩妖蛇。

刘邦的做法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的要求并不过分,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汉家王朝的千秋万代。后来为了监视名门望族,在刘敬的建议下,他将当时原六国大户人家,总计十万迁到了关中一带生活,让他们时刻沐浴在首都灿烂的阳光之下。

他的年龄也是个大问题。

刘邦五十三岁登基,而此时太子刘盈年仅九岁!

他是个高龄皇帝,汉朝十二帝,除了著名的汉武大帝活过这个岁数,其他的都没跨过五十岁这个槛。

在那个没有社保退休金养老金的时代,即便在普通人家,这样的家庭年龄结构也不见得合理,想想看,限于卫生水平医疗条件的落后,老爹随时可能搭上地府的班车,儿子这么小,家里的活谁来干?

在皇帝的家里,问题更大。

皇家是权力的中心,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政治斗争。有政治斗争的地方从来不缺野心家,刘邦一旦轻轻松松的解脱了,也就意味着他儿子们的痛苦日子来临了。

虽然刘邦的长子刘肥已经成年,但才能不足,不堪大任。看着那些权势熏天,威信日重而又年富力强的臣属,刘邦坐卧不安,最终动了杀机。

如果在政局稳定,根基牢固的年代,国家有着明确的继承人,只要托孤正确,问题也不大。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汉朝的根基并不牢靠,刘氏江山并没有接受时间的考验,赢胡亥的教训可并不久远。

有朝一日,当刘邦接到阎王爷请柬或者卧病不起,很难想象,他儿子接替他干活,局面会成什么样?当然,事实证明,刘邦的担心有点多余,他光惦记了他的儿子,却忽略了他的老婆--吕后,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他的这位结发妻子在政治水平上可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帝王。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且是越早解决越有利的问题。

刘邦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其中闽粤王称作外诸侯,因为地处偏远落后,一般不被视为国人,而楚王韩王淮南王梁王赵王燕王称为内诸侯。

刘邦给每个诸侯王颁发了丹书铁券,皇帝与诸侯王各执一半,铁券上写着: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领到丹书铁券的人除了拥有无上的荣耀,更有实际的好处,如果当事人犯了重罪乃至死罪,可以用铁券赎罪甚至免罪。而且只要铁券在手,可以反复利用,儿子用不上,可以留给孙子用,孙子用不上,留给重孙子,重孙子用不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然而,这块铁牌,不同的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效果,诸侯王当它是宝,而在刘邦的眼里,却是块不折不扣的废铁。

在赏无可赏的情况下,发块废铁当支票,至于能不能兑现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此券是我发,此牌是我刮,要想活命吧,还由我来拿。

有些事,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发生了。

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造反。

燕国在诸侯国中最弱,燕王臧荼在楚汉战争中无所作为,只求自保。

刘邦当初承认燕王的存在,并非心甘情愿,实则出于无奈。

最弱小的诸侯王却敢大张旗鼓的第一个造反,我们在佩服他的勇气的同时,不得不怀疑他的智商。臧荼反后,刘邦御驾亲征,臧荼部下纷纷反水,两个月内,臧荼就兵败身死。

这次叛乱,来的快,去的也快,在随处可见谋反大案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这件案子实在太不值一提。

由于叛乱的规模小,时间短,连史家在记载时都惜墨如金。尽管如此,还是有必要做深入些的分析。

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统计者出于统治的需要,往往会隐藏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而大多数的史官们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富贵的留恋,经常委曲求全,帮着领导说话,从而让后世的人们陷入云里雾里。

正是因为有着迷雾,分析才有了更大的意义。真相只有一个,只有分析才能得到。

那么,接下来,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关注本次非典型性谋反案。

喂,后排打瞌睡的同学,对,说你呢,就是你,不要再流口水!

在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再一次强调掌握探究历史迷雾的方法的重要性。

第一个问题,臧荼有谋反的实力吗?

燕王臧荼是跟着陈胜起家的,陈胜死后,他跟随陈胜部将韩广恢复了燕国,后来,他把韩广杀了,自立为燕王。他做了燕王后,不思进取,只求自保,韩信一灭赵,便望风而降。在汉初七大内诸侯国中,燕国的实力最弱,而且燕代之地,靠近边塞,北临匈奴,人口稀少,国力不强,虽说燕国弱,但如果从汉朝一盘棋来看,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自古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而燕代之地即是大汉朝的北大门。

再则,燕王臣属中能臣强将几乎没有,要跟中央政府抗衡,无异于螳臂当车。

可以肯定的说,燕王不具备谋反的实力!

不具备造反的实力,却主动造反,而且偏偏选择刘邦统一天下,力量强大的时候造反,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

那么,他造反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信接下来的分析会让你明白过来。

一个人要干掉另外一个人,可能有很多因素,比如情杀,仇杀等等,但对政治人物来说,你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为情是假的,为仇也是假的,只有政治利益的争夺才是真的。那些挂在嘴边,写在纸上,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而已。所以,如果你相信吴三桂会冲冠一怒为红颜,那么,恭喜你,你被平西王彻彻底底的给蒙蔽了。

因为没有记载,臧荼采用什么造反口号,无从得知,我们所知道的只有某年某月,燕王造反;某年某月,燕王兵败。

以臧荼的经历与能耐,他没有必要反更没有能力反,如果要反,早在楚汉打得不可开交时,他完全可以攻城略地,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扩大地盘。

可是,他没有。

臧荼没有造反的需求,可他的的确确造反了。以刑法理论来解释,犯罪的主观故意除了自发产生,还有胁迫产生!

分析到了这里,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事实本来的面目了。

结论是,臧荼被迫造反。

那么问题又来了,谁能有这么大能耐,逼迫一个诸侯王?

关于背后元凶的问题,有一条普遍用于破案的经验很值得借鉴,那就是谁从中得益最大,谁就有最大的嫌疑!

也许你会马上不假思索的给出答案,卢绾。

卢绾同志,不要激动,这个案子还没最终定论,请坐下!

当然,卢绾老兄并不是没有嫌疑,臧荼死后,卢绾马上被任命为新燕王,两件事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

卢绾同志虽说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同村出生,两人打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形影不离。但在大汉开国的功劳薄上,卢绾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功绩,却被封为长安侯,封地在长安最肥沃的地方--关中沃野蓝田,而且官至太尉。

臧荼一死,刘邦就示意大臣上书奏请卢绾做燕王。

卢绾老弟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刘邦的信任是分不开的。

换句话说,刘邦之所以能那么信任他,是因为可以控制他。

最终,我们的推理指向了卢绾背后的身影--刘邦。

对,就是刘邦。

他无疑是整件事最大受益者,这也符合正常的分析。

你可能又会说,那可不一定,也许刘邦真的是念及当年的兄弟之情,为了封他为燕王,再逼反臧荼呢!

我不否认你的想法,但是,我们以上所做的一切推理,都是要告诉你,揭历史中君君臣臣的老底,你必须站在利益斗争的立场,否则,你就号不准历史的脉搏。

为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请刘邦同志一起来做些特别的探讨。

好,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刘邦同志,你这样做会不会略显龌龊了?

刘邦同志,不要生气,你说说你的理由。

寡人必须这样做的理由有四。

第一,臧荼对于我大汉并无功劳,却封了王,那时候寡人与项羽作战,对燕国鞭长莫及,无奈之下寡人只能封他为王。其实,寡人早就看他不顺眼。

第二,寡人年纪大了,儿子又小,大汉天下四十八郡,朝廷直辖才十八郡,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掌握在诸侯手上,现在寡人身体还能撑着,寡人一旦驾崩,寡人弱妻幼子,谁来护佑?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千秋万代,寡人必须未雨绸缪。

第三,燕国最弱,寡人初登帝位,根基不稳,只能拿软柿子捏。而且为了不让诸侯王恐慌,只能秘密迫使其反叛。而且只能先让寡人的好兄弟顶着燕王的帽子。卢绾兄弟能力不强,便于控制,况且他又是寡人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

第四,臧荼只是寡人巩固皇权系列组合拳的试探,接下来会更加的精彩。

各位还有什么疑问?

那么,刘邦同志,你说得在理,但是万一被各诸侯发现,情势不就更加不利了么?况且,你是怎么做到逼反一个诸侯,能不留痕迹呢?

所谓兵行险棋,政治斗争总要冒点风险,不过,大家请放心,要说玩阴的,天下还没人能玩得过寡人。再则,要逼反诸侯王,那再容易不过,寡人只要故作怀疑他,他晚上就得做噩梦了。

(鼓掌)

通过刘邦同志的掏心挖肺,相信诸位已经领略到了传说中的帝王之术。

当然,对于一些特例,比如晋惠帝之类的帝王,他做出一些什么奇怪的事来,就不能用常理来做推断。

刘邦让卢绾当这个燕王,一是为了表示恩宠,二是为了便于控制。

在他看来,这位儿时的玩伴,现在的大臣依旧值得信赖,让他去看管帝国的北大门,自己也放心了。

事实往往都无法预料的,谁曾想到,刘邦的好心反倒将他眼中唯一的挚友送上了不归路。

令刘邦更想不到的是,历史跟刘邦开了个玩笑,臧荼谋反未成,但他却阴差阳错的成了汉武帝的外曾祖父。

臧荼的事件余波未平,有人就一纸诉状将楚王韩信给告了,而且罪名大得吓人,诉状上说韩信在谋反。

刘邦接到状纸后,当然明白纯属子虚乌有,但他更明白,这是一个机会。韩信的威望和人气不论在朝在野,都极其巨大,任其发展下去,对刘氏江山永固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他趁机郑重其事的主持廷议,结果绝大多数的大臣们表现得誓死如归义愤填膺,都坚持不顾一切发兵征讨,意欲将韩信碎尸万段。

在群情激昂的时候,刘邦可不糊涂,别看这些人现在大呼小叫,上了战场跟韩信对着干,他们准把自己说过的话给吞回去。

廷议后,他找来陈平,把问题抛给了他。

陈平眼睛骨碌一转,问了几个问题,立马就让刘邦茅塞顿开。

“陛下的军队,能否胜过韩信?”

“不能!”

“陛下的将领,能否胜过韩信?”

“不能!”

“兵不能胜,将不能及,一旦发兵,韩信不反也得反,天下危矣!”

刘邦皱了皱眉头,然后点了点头。

陈平马上给刘邦献上一计,让刘邦喜笑颜开。

“伪游云梦,令诸侯前来相见,韩信一来,只需二三卫士即可将他拿下。”

刘邦连连拍手称妙,叫陈平拟了诏书,通知各诸侯王。

诏书送到韩信那里的时候,以韩信的聪明,自然看出了其中的深意。

幕僚劝他不要应诏,以免中计,韩信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去一趟,为了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忠心,韩信顺便给刘邦带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有点吓人,因为它是一颗人头,韩信好友钟离昧的人头。

韩信作了些准备,便马不停蹄的赶到云梦与刘邦会合,一路上,他还天真的想, 只要献上钟离眛的人头,定能让刘邦龙颜大悦,说不定皇上给自己准备了热腾腾的好酒好菜,甚至把皇上哄高兴了能在朝中再捞个实权官做做。

可是等见到刘邦时,他就后悔了,刘邦并没安排热饭大餐,顷刻之间,君臣其乐融融把酒言欢的愿景化为了泡影,刘邦的表情不是龙颜大悦,却是早已彩排好的盛怒。刘邦一见到韩信,二话不说,便叫卫士将韩信捆了起来,罪名尙处于莫须有的阶段。拿下韩信,刘邦以心情不佳为由通知其他诸侯王取消云梦聚会,他则匆匆返回洛阳行宫。

韩信在蹲大狱的过程中,廷尉接手审理,查来查去,查无实据,本来就是诬陷的,怎么会有证据?!当然,这样的结果早已在刘邦的预料之中,他要解除的是韩信的兵权,他要的是韩信的诸侯国。

在大臣田肯的谏言下,刘邦将韩信降封为淮阴侯,无罪开释,而且,把原来的楚国划出一部分土地为荆国,立堂兄刘贾为荆王,弟弟刘交为楚王,即后来大名鼎鼎的楚元王,他的后代被称为彭城刘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最有名的刘向,刘歆,后面还会提到。同时立二哥刘喜为代王,儿子刘肥为齐王。

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会产生众多的功臣强将,而如何处置这些人,必然是摆在开国皇帝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刘邦的解决方案是封刘氏子弟为王,来拱卫江山。

刘邦初登皇位,受封的人只有异姓诸侯王和少数的彻侯,其他功臣宿将功劳大小,封赏问题还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照样会酿成血案。

大臣们见到韩信降封,心中惶恐不安,以韩信的功劳还得受牢狱之灾,而且爵位不过为侯,那其他人还敢指望吗?

于是,大臣们特别是跟刘邦有嫌隙的大臣便经常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这样的场景刘邦看在眼里,怕在心里。

他只能偷偷的去问张良:他们在干什么?

张良瞄了一眼惴惴不安的刘邦,表情严肃地说道:谋反!

刘邦大吃一惊,他日防夜防,防的就是谋反这种事,毕竟他才刚刚尝到当皇帝的甜头。

那怎么办?刘邦颤抖地说道。

陛下,您平素最恨谁?

那还用说,当然是雍齿那个小人,我恨不得...刘邦正想骂一通解解气。

请陛下封他为侯,群臣便不再议论。

刘邦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将雍齿封侯。

雍齿背叛刘邦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后来雍齿重新投奔刘邦麾下,在沙场上玩命得立功,加之刘邦正是用人之际,刘邦因此没有杀他。但刘邦心里的伤痕还在,只不过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发作而已。现在给他封了侯,群臣的不安情绪消除了,再也不用凑在一块互相不停的问:今天,你封了吗?

同类推荐
  • 汉末将星传

    汉末将星传

    天下大势,乱极入治,治极而衰,持续了数百年的汉王朝也终于走向了衰亡,值此天下将乱之际,天现异象,辽东人士殷魁在机缘巧合下识破天机,并预言数十年后必有英杰起于梁沛之间,他的话预示着乱世的到来,还有无数即将活跃在那个时代的将星们。多年之后,乱世已然来临,人人皆不能独善其身。一个名叫郭嘉的年轻人,为了寻找能终结这个乱世的明主,而四处游历。
  • 一本书读懂英国史

    一本书读懂英国史

    要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人称它是“小店主国家”,它却自称“日不落帝国”!有人说它偶然发现现代之路,它却说这是历史的必然!它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来,却开创了文明之光!它曾执世界权力之牛耳,却在时代潮流中没落!大国的兴衰与崛起,殖民的辛酸与血泪,皇室的阴谋与爱情,文人的才情与抱负,一幅绅士般优雅、海盗般冷酷的英国历史画卷就此徐徐展开……
  • 魏晋风流十讲

    魏晋风流十讲

    本书以十讲之篇章,通过上百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对《世说新语》这部奇书所再现的魏晋时期的奇风异俗、奇人异事,进行了生动的现代解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一卷在手,王谢旧事,尽收眼底;古风今韵,如月入怀。
  • 重生之原始开拓者

    重生之原始开拓者

    魂穿原始时代,重生成一个被山洪卷走的倒霉蛋,没有系统,没有外挂,没有超凡力量,纯正原始种田文,鲁滨逊式的开局,地狱难度般的开端,从一无所有开始,一点一滴的向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
  • 大明有闲王

    大明有闲王

    一次见义勇为,让他来到了明末成了福王世子。人地两生,骤居高位,本想着腐化堕落,混吃等死,逍遥一生;不料乐极生悲,波折频生,竟是他乡遇故知,自此不得歇。收编阉党,重整吏治,朝堂风云被迫掺上一脚;内平叛匪,外御建奴,军国天下也要跑上一遭。固本兴农,鼓励工商,弘扬文教,开疆殖民,冲冠一怒,风流韵事……本想在史书上留下贤王美誉,难料御史言官口诛笔伐,朝中重臣心生猜忌,竟得了一个爱管闲事的“闲王”诨号。朱由崧拍了拍身旁的歪脖树语气凝重道:“你可知道我这么卖力的帮你,只是不想见到你将来挂在这上面么?”崇祯帝切了一声,不屑道:“走错山头了,对面山头那棵树才是。”
热门推荐
  • 有你,时光恰好

    有你,时光恰好

    陶青春的桃花迟来了二十多年。在她的世界中,汽车看轮,男人看腿,所以当须木泽顶着一张让阳光都黯然失色的脸蛋,迈着长腿走向她时,她的人生圆满了。从偶然相遇时的惊艳,到怦然心动后的温暖,陶青春的心不由自主地沦陷下去。可她没有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大学时的学长居然回国向她表白了!果然桃花不是一朵一朵开的!陶青春姗姗来迟的春天为何如此像冬天……
  • 先离厚爱

    先离厚爱

    莫绵和邱承的婚姻,从门当户对开始,最后也只剩下门当户对。索然无味的婚姻,一旦点了那么一根导火索,“砰”,也就走到了尽头。*离婚前莫绵说:谁不离,谁孙子。邱承说:好,明早9点,民政局,别迟到。*离婚后莫绵说:我能没人要,男人一把把多的事,哼!邱承说:你绝对没人要,那些男人我收了。离婚之前,他是个性取向正常的男人,离婚之后,他的性取向开始匪夷所思,专挑男人下手,而且只挑她看对眼的男人。当她终于对他这个“三儿”忍无可忍,杀上门去,才发现,这是一场有去无回,去了就别再走了的温柔游戏。推荐自己的文《总裁之豪门弃妇》
  • 哈佛经典讲座

    哈佛经典讲座

    学习的最大成本,是时间。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尽可能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品位?哈佛大学校长邀集30位世界顶级教授,就人类社会的9大核心知识领域,进行了42堂深入浅出的讲座,最终集结成这部《哈佛经典讲座》。此书一经问世,便风靡世界,不仅美国大学人手一册,也几乎成为美国家庭的必备藏书。本书包括历史、哲学、宗教、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教育、旅行等9个门类,囊括了3000年来的人类知识精华,涉及的原典达百部之多。读者通过这一本书,能轻松踏入人类知识的殿堂,尽情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使自己拥有广博的视野、深度的思维和不凡的品位。
  • 国宝

    国宝

    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国宝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从各个领域选取了六十余件有代表性的国宝,进行系统的编排,力求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每件国宝都配有精美的图片,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来激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对国宝的关注和热爱,从国宝中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并自觉地去保护我们的国宝。包罗万象的名家字画、精美的陶瓷器、金银器……这一片片历史的残骸,它们记录了大量的文字信息,诉说着时代的变迁,自己也成为了传奇。不管是历史的残简碎片,还是体系完备的煌煌巨制,都是民族的魂魄,中华的瑰宝。本书中介绍的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们向人们展示了我们国家辉煌灿烂的文化。
  • 1943年的一碗面条

    1943年的一碗面条

    作品以历史人物王敬之为描写对象,通过小说化的笔法,塑造了一个个性复杂又独具性情的枭雄形象,同时又揭示了国民党内的派系争斗,折射了共产党的海纳百川,写出了“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作品构思精巧,由“一碗面条”说事,以小见大,旁敲侧击,叙述注重情节设置,细节刻画,语言劲健而倜傥,极具表现力度。获得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
  • 美人入殓

    美人入殓

    徐诗黎,生于入殓师世家,祖辈从汉代开始就为当朝显贵甚至是帝王入殓,数代低调行事,延续至今。她性格大胆率真,天赋很高,从小跟奶奶学习入殓的手艺,行走世间为往生的各色人等入殓。于她而言,每处理一具尸体,就像翻阅他们的一生,不仅送上轮回交替的慰藉与祝福,更是坚持利用自己敏锐的五感破解秘密发现真相让亡灵得以真正安息。她百无禁忌地从事着生死交界的职业,却认识了晕血、恐高、怕水、怕虫、怕黑,有严重洁癖的叶昭之。七年前她一脚将他踹下蹦极台,七年后重逢她被他百般戏弄,两人如同自然天敌一般斗气排斥,爱情的萌生却如地心引力一般不可抗拒。当她一次次孤身犯险,却发觉身边人一直以各种方式尽心保护……
  • 九世惊神

    九世惊神

    北有剑神,一剑开苍穹;南有刀圣,一刀裂大地;西有佛祖,一念渡鬼神;东有疯魔,一指灭苍生。中土空虚,成八方战场,熬炼人杰天骄,失传的秘技,惊世的传承,噬人的深渊,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有一少年,欲以八世道果,欲换一世绝巅!强者路,血泪行,大笑迎苍生...
  •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的五十四篇散文,写母亲暮年的无奈,写父亲的痛与通达,亲情的脆弱与不可靠,都催人肝肠,写黄壤平原的农具风物的遗存让人感怀,写缠绵诗意的童年啊水墨的意蕴。对黄壤平原人与事本真的描述既不是田园将芜兮,胡不归的诗意栖息,也非锄禾日当午的唏嘘哀叹。
  • 十年懵懂百年心(全集)

    十年懵懂百年心(全集)

    网络纯恋小说领军人物李李翔宫心催泪大作!十年懵懂百年龄,纠怨心中似梦。侠剑江湖儿女,阴谋帝后廷宫。相思相恨又相争,何奈相思更盛。建武十三年,宫廷斗争使得云罗一夜间家破人亡。云罗也因此身受重伤,昏睡了整整八年。当云罗终于醒过来,却因为寒毒深入骨髓,丧失了记忆。重生后的云罗和自小被人遗弃的东方弃相依为命;临安城行事狠辣的太子燕苏和云儿不打不相识,情愫渐生时却猛然被少时的那场惊天血案惊醒,爱恨纠缠,心碎成灰。爱而不得的感情纠葛,谜一样的事实真相,峰回路转的情节铺展——原本以为这是故事的全部,没想到仅仅只是冰山下显露的一角而已!
  • 神豪的幸福人生

    神豪的幸福人生

    李源发出时代的声音:这个时代是属于他的,也是属于华夏的。前三十万字主要是写主角创业,后来被害两年内不能做法人代表,就开始了开车文……好看又刺激的开车文……也就是说神豪堕落了!后面又开始以复兴中华为己任,和泡妞的生涯。不然总是写泡妞没意思。李源要使华夏各个方面成为全球最强,吊打全球的所有公司巨无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