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000062

第62章 母亲与儿子的暗战

刘盈算是彻底把自己给废了。

他对太后的行为意见很大,却不敢开口。母慈子孝,人人和睦才才是刘盈心中理想的生活状态,公开与母亲决裂,无论如何,他都没这个魄力。太后的专权让刘盈一度痛苦万分,万般无奈之下,刘盈选择了日渐沉沦,他只能以沉湎酒色来表达着无声的抗议。吕后见刘盈这样子,心中虽然难受,但她并没有去劝慰儿子。吕后十分清楚,儿子刘盈心慈手软,并不是当皇帝的好料,与其勉为其难,还不如放任自流,让他活得自在点。

吕后曾经对刘盈本寄于厚望,但当她沾染上权力的毒瘾之后,便再也放不下来。现在的她,已经站在权力之巅,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她品尝到了权力带来的乐趣,她几乎可以主宰所有人的生死荣辱。

吕后与审其食的私通越来越公开化,最终被刘盈知道了,虽然刘盈非常的孝顺,但母亲有伤风化的行为还是让他忍无可忍,于是,刘盈找了个审其食的把柄,把他打入死牢。

审食其进了诏狱,一点都不慌张,反倒像到了度假村一般,以前怎么咋呼还怎么咋呼,以前怎么嚣张还怎么嚣张,那些狱吏自然不敢得罪吕后跟前的红人。因此,审食其蹲大狱期间,他的待遇并没有降低。在审食其的眼中,刘盈就一个毛头小子而已,还嫩得很,只要太后一发话,他就得屁颠屁颠地把自己给放了。

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刘盈没有真凭实据,是断然不敢把审食其下狱的,若是太后出来求情,那更好,刘盈有说辞,反到可以借机批评太后不顾皇家的面子,如果能让太后得到反省那再好不过。

吕后能亲自出面解决么,一旦她亲自出面,那不就证实了外面的风言风语了么?吕后虽说宠信审食其,但她除了是审食其的情人,还是太后是国母,要是让人知道了这些事,皇家人的脸面就要丢大了。

吕后忌惮这件事抖搂出去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如果威信受损,那么自己手中的权力还能牢牢掌握吗?

审食其再好,能好过手中的权力吗?丢了权力,将一无所有。

权衡之下,吕后决定不主动出面,她把希望寄托于朝中大臣身上,如果有人能替审食其出面求情,她就可以用大臣的理由来责问刘盈,逼迫他改变想法。但是等待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廷尉府将审食其案件视为头等大案要案来抓,可在朝中居然没人敢提这件事情。

一帮大臣们心里面个个跟明镜似的,审食其下狱的背后,牵扯着皇帝和太后,你给审食其说情,就要得罪皇帝,你同意皇帝,就得得罪太后。虽说现在娘俩站在对立面,但毕竟是母子,母子连心,得罪谁都不会有好果子吃。谁都明白这是淌浑水,淌不得!再则,审食其能封侯全靠吕后,而站在这朝堂之上的元老重臣,哪个不是靠自己的才干,一步一步地爬上来的吗?所以在不少大臣的眼里,审食其就是佞臣一个。对于这种无关乎朝局的佞臣,多一个还不如少一个。

对于审食其的审讯很快接近尾声,据知情人透露,审食其按律要被大辟,吕后心急如焚,一时却想不到好办法。

一天一天过去了,大大出乎审食其的预料,不但自己没出狱,而且被打成了死罪。

外面怎么没任何动静,女人真是靠不住啊!不行,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靠自己。审食其心想。

他思来想去,满朝文武就平原君朱建受过自己的恩惠,此人机谋善断,说不定有一线生机。

朱建,原为淮南国相,淮南王英布谋反时,曾劝阻英布不要反叛,因而受到刘邦的夸赞,被赐封平原君,朱建不仅能把握时事,而且当官也很令人称道,他为官清廉,为人机智善辩,在长安城有很多粉丝,因此,京城的达官贵人都想与他结交。

然而,朱建却不近人情, 在朝臣中,他只与陆贾有来往,互为莫逆。审食其也很仰慕朱建为人,曾经想结交朱建,他找来陆贾,给了陆贾不少的好处,希望陆贾牵线搭桥。陆贾从中活动了一番,结果事情却并没办成,因为朱建实在看不上审食其的人品。

后来,朱建母亲病逝,但朱建却拿不出钱来给母亲操办丧事,而朱建又是个大孝子。

朱建的困境让陆贾看在了眼里,他想到一个既能帮朱建又能还审食其人情的一石二鸟之计。他跑去跟审食其说道:你不是想结交朱建吗?现在是好机会!

审食其迷惑道:为何?

平原君母亲病逝,若你能送去厚礼,平原君定然会很好心,这样他不是欠了你个人情,以后有什么需要他的地方,他自然义不容辞。

审食其想想十分有理,便准备了一份厚礼送过去。此时,朱建正为老母的丧葬费发愁,恰巧审食其的百金厚礼到了,解了燃眉之急。

孝顺的朱建为了母亲的后事,也顾不得清廉之名了,羞羞赧赧的收下了,嘴里道谢不迭说将来一定报答大恩大德云云。

原本想结交的大臣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竟然兴奋起来,纷纷准备了礼金往朱建家里面送,以往门可罗雀的朱家竟然热闹非凡。

朱建似乎一夜之间就想通了,他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了,把老母亲风光大葬。

朱建晚节不保,说起来也是被逼无奈。

有一句老话叫,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朱建操办完母亲的丧事,便来到审食其府中道谢。

两人自此有了交往,朱建欠了审食其一个人情,心里一直像有个疙瘩一般,挥之不去。

审食其在牢中托了个人,辗转找到朱建,把审食其的意思带到了。

然而朱建却拒绝了。

当然,他拒绝去救审食其,只是掩人耳目而已,要是传扬出去,那不但救不出审食其,而且还会引火烧声。

在牢里的审食其听到使者的回话,终于慌了。

审食其在牢中骂不绝口。

然而,没过几天,一道谕旨下来,宣布他可以出狱了。

审食其接到出狱通知的时候,一时愣在那里,这简直就跟做梦一般,死里逃生哪。

除了太后,谁有这番情意,不过,这娘们早不把我弄出去,不知道安什么心眼!他心里仍然一肚子火。

审食其出去后,才得知其中的真相,他能捡回一条命,靠的是朱建,吕后至始至终就没为他说过一句话。

朱建这个人,之所以被大家仰慕,不紧紧因为他孤傲,清廉,如果光有这个,恐怕别人最多表面羡慕几下,暗地里就得傻瓜呆子骂开了。他还有不少的本领,比如多智,比如能言善辩。

审食其虽然判了死刑,但经过朱建的分析,他认为审食其还是有救的,当然太后是不能出面了,她要发话早就没事了。这件事只能从刘盈身上找突破口,刘盈的仁弱天下共知,仁弱的皇帝往往不够坚定,所以只要能想办法改变刘盈的想法,那就大功告成了。

然而,要扭转皇帝的想法,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务。

朱建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名叫闳孺,长相帅气,是刘盈的宠侍,闳孺与刘盈经常形影不离。

闳孺虽然英俊潇洒,但他也吃了没文化的亏,容易被糊弄。

朱建找到闳孺,说道:外面有谣言说是你向陛下进谗言,关了辟阳侯,有这回事吗?

都是瞎说,不足为信,我与辟阳侯无冤无仇的,我害他干嘛?

众说纷纭,谁知道真假,这事要是传到太后耳朵里,恐怕足下就要危险了!

那我该如何?闳孺慌的不知所措。

朱建跟他耳语一番,你只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便可大功告成。

闳孺连夜奔到惠帝那里,照朱建的话说了一遍。

具体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看到结果,结果审食其被无罪开释,大有我胡汉三又回来的气势。

吕后得知审食其出狱,有些昏了头,数次召审食其进宫陪侍,但审食其刚从里面出来,还不敢顶风作案。审食其心想在牢里头这娘们对他不管不顾的,要再抓进去,那可麻烦大了。

审食其只能推迟,吕后还是三番五次派人来催。

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此话不假。

审食其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惹怒太后,只能勉为其难的悄悄进了宫。

吕后见到审食其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可以长期谈恋爱的办法,她要把刘盈弄出长乐宫。

审食其当时大呼妙计。

要把皇帝弄出长乐宫,其实不是件简单的事。长乐宫可是处理政务的地方,你总不能对他说:儿啊,老妈要私通,为了不影响你工作,你就搬到别的地方去办公吧!

尽管刘盈的工作大部分都被她老娘抢了过去,但还是不能明目张胆的赶走他,毕竟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维护的。

但吕后她有办法,审食其下狱的事情让吕后明白了一点,她善良的傻儿子很反感她的做法,她就这么一个儿子,母子关系再恶化下去,她这个做母亲的也难过。

吕后打算给刘盈大婚,而大婚的仪式选在了未央宫,并将未央宫作为新人的洞房。

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的印象,先来介绍一下汉朝的宫殿。

西汉时期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可概括为五宫、十二城门、八街九陌,东西九市、一百六十闾里。宫殿则首推长乐、未央二宫。

长乐宫修建于楚汉相争之际。未央宫修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俯瞰起来,宫殿就跟两个漏斗一般。

长乐宫原是刘邦处理政务的地方,自惠帝始,改在未央宫处理政务,长乐宫周围大约有一万米,也是专供太后居住的,它位于长安城的东北隅,北面与明光殿连属。宫城周围约一万米,内有长信、长秋、永宁、永寿四组宫殿。

未央宫在长乐宫以西半公里左右的地方,殿内也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厢。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在长安西南修建章宫,属于园囿性质的离宫。

宫殿之间是不能直接相通,中间隔了或多或少的市巷,惠帝要去长乐宫的话,必然会对锣鼓开道,实行交通管制,所以便不可能频繁地去问候太后。

吕后不但给刘盈定好了大婚的地点,还给他定好了大婚的对象。

吕后为了让儿女亲上加亲,她给刘盈钦点了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婚姻对象,她就是鲁元公主年仅十岁的女儿张氏。

这不是**吗?

是也没办法,封建社会不管这些。

其实,吕后心里明白,刘盈对这桩婚事有诸多不满,看儿子拜堂的那一天皱了一整天眉头就知道了。但吕后认为,刘盈那么多妃子,多一个少一个,其实都无所谓。这桩荒唐的婚事后面,还是涉及权力的问题,不管哪朝拿代,在权力的天平上,皇后往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砝码,吕后之所以能有今天,也是从皇后过来的。所以,她才管不着儿子,外孙愿不愿意,为了手中的权力。她也顾不得这样做是否会毁了两个人的幸福。

应该说,吕后对刘盈的早死,是要负很大责任的。而张氏的悲惨结局,也是吕后的杰作。

刘盈不但事业受钳制,而且在婚姻上也毫无幸福可言。仁弱的刘盈还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他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每天醉生梦死。

在刘盈的内心深处,他却很想做一个有道明君。

惠帝二年,丞相萧何病重,刘盈还是放下了酒杯,亲自去看望萧何,除了看望,刘盈还想知道萧何有无继任丞相的候选人,弥留之际的萧何为了国家大计,推荐了曹参,虽然他与曹参有不少的矛盾。

曹参得知萧何去世的消息,马上命令舍人收拾行囊,舍人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

我马上就得去长安做丞相了!

舍人将信将疑,等任命的诏书到来之时,舍人对曹参佩服的五体投地。

曹参本是武将出身,但他的治政能力也非同一般,为了当好齐国的丞相,他专门请来了知名的黄老学派学者盖公,还有蒯彻,把齐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得知曹参出任丞相,那些曾经与曹参有嫌隙的人都人心惶惶,然而,曹参赴任后,只发了一个公告,除此之外就没动静了。

也许你会以为,曹参初来乍到,不想那么快动手,只有等到丞相位置坐稳后,再来烧三把火。

曹参在人员配置上也非常特别,别人都是希望弄些精干的属吏,而他呢,专门找些老实巴交的,不太会说话的人来做属吏,那些伶牙俐齿的反倒被他一脚踢开。

曹参在丞相府不但没做什么事,而且他还把丞相府变成了酒馆。

行人每当经过丞相府,就会听到奇怪的吆喝声,让人总以为路过的是酒馆,不是丞相府。

某些到丞相府着急办事的人,见到曹参,还没开口,就被曹参拽着胳膊道:来来来,一起来,干它几碗!

来人只能放下手头工作跟着一起喝。

刘盈得知曹参只顾纵酒,不抓工作,心中不免好笑,以为曹参跟自己一样受了什么刺激而沉湎酒池。

刘盈为了防止招太后的耳目,便找来曹参的儿子曹窟,对他说道:你去问你的父亲,为什么整日饮酒不干活,但是你不要告诉他是朕问的,明天来回复!

曹窟领了皇命,加上他自己也看不懂父亲的做法,找了个机会,把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曹窟问完,得到的不是父亲的回答,而是一顿结结实实的鞭子。

曹参边抽边说道:小子,你懂什么?!

第二天,曹窟一瘸一拐的向刘盈复命的时候,刘盈的火也大了,马上召来曹参,说道:昨天是朕让你令郎问你的,你却不问原由地抽他,这是为何?

曹参马上下跪道:陛下觉得,您与高皇帝相比,谁更英明?

当然是高皇帝!

那陛下觉得我与文终侯(萧何谥号)相比,谁的才能大任?

卿家似乎不如萧何!

那就对了,之前高皇帝与萧丞相已经为国家制定了法律,臣等只需守职奉法就可以了,还想胜过前朝么?

刘盈听了萧何的话,若有所思,良久,他才说道:卿家,所言甚是。

事实证明,曹参的想法是对的,此时,国家并不富裕,人民需要进一步的休养生息,官府清约简行,反倒收到了奇效,所以曹参这一届领导班子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赞扬,什么“萧规曹随”,“政不出户,天下奄然”,曹参也跟萧何一起被誉为汉初贤相。

天天喝酒,还能有这么大的功绩,曹参的丞相当得也太轻松了。

曹参这个丞相也就只当了三年,于惠帝五年病死了。

所以,在惠帝朝,你会看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即便皇帝,丞相等一群酒鬼整天不理政事,酗酒如命,可国家反倒蒸蒸日上。

当然,从根子上来说,这是黄老思想的力量。

但从人的因素来讲,还是与吕后的执政能力息息相关。

那么接着,我们就会欣赏一下吕后治政的水平。

同类推荐
  • 外交与各国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外交与各国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大明之特种兵王

    大明之特种兵王

    一个穿越到明朝的历史系大学生,凭借一腔热血,以无穷的勇气和智慧,平定后金,安抚西北,杀稳了明朝的半壁河山。白龙分队,大明兵王,他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
  •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从一场运动(“五四”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者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全书史料的钩稽与细节的描述相映成趣,读者不难在这两者的张力中间深切体会"五四"那代人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及学术思路,读来饶有趣味。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是炉火边的一场倾谈;流言,是口耳间的一阵私语。传奇与流言是流传在市井街头的生动故事,如同生命不能没有自由与激情一样,传奇与流言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调味品,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传奇与流言,从来不是历史的传统主题,但是它们作为亲历和见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其中或多或少地烙下了当时重大历史变迁的身影。不要轻视传奇与流言的历史作用,虽然我们难辨真假,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是,印刻在传奇与流言上的,却是历史最为深刻的一面。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部的历史事件,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传奇与流言当中。这些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或感伤的精彩遗迹
  • 南北朝原来是这样

    南北朝原来是这样

    群雄并起、社会动荡、能人辈出、怪胎不断、民族融合、文化碰撞……南北朝,是一个大破坏的乱世,也是一个大融合的盛世;是一个分裂了两百年的铁血时代,也是一段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光辉岁月。本书再现了5到6世纪,中国从南北对峙、东西分裂,到最终走向统一的历史。书中有草原民族拓跋鲜卑的崛起、衰落与消亡,有一代代被权力击垮的南朝皇帝的变态,有边关小兵高欢的艰难奋斗与失意,有江南的烟雨柔情和在温柔乡中的魂断命丧,更有一个民族的挣扎、迷茫与蜕变。这是一曲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悲歌壮曲,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重温与铭记。
热门推荐
  • 身观经

    身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傲世狂龙

    都市傲世狂龙

    以大学生身份,进入校园,贴身保护女神校花。从接受这个奇怪的保镖任务开始,薛兵就过上了踩恶少、削恶霸、惩权贵、灭杀手,学妹崇拜,学姐倒追,和女神校花谈恋爱的幸福生活。
  • 凌睿,是你赠我美丽泡沫

    凌睿,是你赠我美丽泡沫

    美丽温柔的少女柳含曦,从小在修道院长大。在执行一次工作任务中,一把尖刀对准了含曦。千钧一发之际,年轻帅气的凌睿救下了她,让她与死神擦肩而过。含曦对凌睿有莫名好感,却发现他是当红影星柳如烟的男朋友。她如遭雷击,柳如烟正是当年抛下她的亲生母亲。他们再次相遇,冰释前嫌。
  •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高岩、陆明、李松石、闫冰编著的《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是按照文学史的时间顺序架构的,体系比较严谨,选篇的版本也比较规范。在选篇上照顾到所选文章的思想性、经典性以及丰富性,考虑到教师在讲课时的拓展空间,备选课文也比较充分。赏析文章侧重编者原创,注意融入时代精神。在现当代文学的篇章里,所选篇章与赏析都比较独到。《中国文学名著导读》除做教材外,也适合一般文学爱好者自学阅读。
  • 呼伦贝尔童谣

    呼伦贝尔童谣

    河岸向河流说道:“我不能留住你的波浪。”“让我保存你的足印在我的心里吧。”——泰戈尔。我和大兴安岭东南的阿伦河有缘分,这份缘来自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年父亲为参加一座铁矿的建设,把我们全家从大岭中部的小镇甘河带到了岭东南,准备在铁矿小镇梨子山安家。初建时期矿上没房子住,父亲便把我们的家,暂时安置在博林线起点和滨洲线两条铁路分岔处,名叫“沟口”的小山村里。我家就在小村最北端租房暂住下来。沟口是中东铁路上不能再小的小站了。
  • 棒坛之所向披靡

    棒坛之所向披靡

    一次雷击,酷爱棒球的高中生厉斌被天外系统强行合体......粉丝系统开启!从此,万千粉丝助力......他在职棒路上所向披靡,最终成为MLB传奇。
  • 倒霉新妻之老公要抱抱

    倒霉新妻之老公要抱抱

    欧小灵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因为她霉运缠身。思来想去,她只好去庙里拜拜,算算。据说今天她会遇到她的真命天子。然后霉运减少,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她觉得她还是如此倒霉呢?
  • 女中诸葛之一等医妃

    女中诸葛之一等医妃

    这是一代军医的延续史,也是一代军师的诞生记。这是一个王妃的辉煌史,也是一个女中诸葛的成长史。坊间传言,大新战神靖王殿下用兵如神,但是,靖王殿下的王妃却是用兵出神。坊间还有传言,大新一代战神,是个惧内的主儿,王妃说西,他不敢往东,王妃说东,他不敢往西,便是王妃说太阳是方的,地是天,天是地,靖王殿下也要将太阳削出四个角,将天地转换,当真是丢尽了男儿的脸面。可是靖王殿下却道,“一派胡言,本王这是尊重王妃!”于是世人纷纷咋舌,甚至敌国兵士也知道,靖王可惹,靖王妃不可惹!苏云初再生一世,原本身在江南只想安安静静快意潇洒,却不想,一朝回京,府门深院之中无端迫害,皇宫诡谲皆是步步惊心,收复河山面临内忧外患,一生幸福频频遭遇他人觊觎破坏……于是……资深军医与侯府嫡女完美转换,特种精英与战神王妃精彩碰撞。【男强女强一对一,一生一世一双人】【专爱宠溺远虐恋,欢迎入坑加收藏】
  • 偏执总裁独宠佛系妻

    偏执总裁独宠佛系妻

    他是第一贵族豪门世家最年轻的掌权人,不近女色,禁欲系男神总裁,被认为是个gay,Gay??她是世家大小姐,为人低调,外界对其一无所知,曝光时一身男装被认为和某总裁是一对gay,what?
  • 拈花一笑的灵感(心灵感悟书坊)

    拈花一笑的灵感(心灵感悟书坊)

    无论再匆忙的日子,我们也会保持一种笑看风云、静观花落的心情,给疲惫的心灵带来一份洒脱。这是一本用故事来诠释成功、心灵、人生、生命、幸福的书,书中拥有故事的答案,但真正合心的答案却要靠我们自己去找。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饱含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就像串起的一颗颗珍珠,光芒四射,耀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