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000063

第63章 高后时代

提到女人专政,都不会有什么好印象,那是因为几千年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而且一百多年前,满清政权出了个慈禧太后,把国家搅得混乱不堪。因此,女人专政,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便成了亡国坏政的乱象。

不过我要告诉你,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实权女性人物,吕后堪称汉代的铁娘子,她的治国能力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

吕后专权的场景从孝惠皇帝登基的时刻起就算正式与观众见面了,所以你可以看到司马迁先生写了吕太后本纪,却没写孝惠本纪,在史记中,只有实际的统治者才能享受本纪的待遇。

吕后专权十五年,是真正和平的年代,也是汉王朝的关键时期,它为接踵而至的文景盛世奠下了牢固的基石。

吕后的治政水平,不是盖的,但她却被无情地抹黑了。当时天灾频仍,想象力丰富的人自然把这些都算到了她的头上。

现在,就让我们来真正认识她的能力。

惠帝元年(公元前196年),冒顿得知刘邦死了,幸灾乐祸地想要欺负下吕后母子,自从刘敬把和亲的事情办好后,匈奴偶尔会派出小股部队问候一下汉朝边塞,然而,两国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

安安静静的时期,冒顿感觉日子过得实在太无聊,迫切需要找些乐子来调剂下生活,但冒顿又不想像以前一般伤筋动骨大动干戈。

冒顿左思右想,突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主意,这个主意让他自己乐了好几天,他给吕后写了封信,并且叫人快马加鞭地送到了汉庭,兴致勃勃地等着看笑话。

果不其然,吕后看到信的内容后,脸都绿了,一种强烈的受辱之感油然而生。

那时候,两国之间战书,盟书,甚至骂人书信来往都很正常,但冒顿的书信更特别,它非国书,战书,而是封情书。

大概意思是说本单于阏氏新丧,太后又成了寡妇,长夜漫漫,孤男寡女,怎么才能度过啊?要不太后您考虑一下,跟我过日子?

信中估计附带了些春宫图和乌龟之类的插图

吕后并没有将书信置之不理,而是在廷议中把这性骚扰书信给群臣传阅。

这不是侮辱吗?大臣们纷纷骂道。

太后,请准许为臣领十万兵马,宰了那帮狗娘养的!樊哙更是怒火中烧。

不少朝中大臣随声附和,吕后也点了点头。

这时季布上前一步,大声说道:樊哙言当死罪!

朝臣们都怔怔地看着季布。季布这个人我们介绍过,他为人极其稳重,当时路边社就有“季布一诺值千金”的说法,所以这位老兄几乎从来不乱说话。

殿堂中顿时安静了下来,朝臣们都想听听他的高论。

季布目不斜视,不紧不慢地说道:当年高皇帝率领三十二万军队,反倒被冒顿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樊哙却想以十万人马荡平匈奴,如此狂言,岂不是杀头之罪!

听他这么一说,朝臣们纷纷点头称是,樊哙更是涨红了脸,然而又无可辩驳,只能默不作声。

吕后不是不知道匈奴的强悍,但自己身为一国之母,被这样戏弄,心中窝火。但她很清楚,匈奴的问题不能靠冲动来解决,本来,这么一封带有侮辱性的书信,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然而她却郑重其事地动用廷议。一来做做兼听则明的样子,二来掌握朝臣对待国际社会的态度。

现在大臣的态度很明了,只能继续和亲,先忍着。吕后令大谒者张释给匈奴带去一份极为谦卑的信,回信中吕后称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大单于,大单于要是愿意,可以在皇族中选择宗室女给你送去。

一直在等着看笑话的冒顿好不容易等来回信,冒顿读过点书,也受了些礼仪廉耻的教育,他万万没想到那样侮辱那孤儿寡母,吕后还能以礼相待。冒顿的心里开始有点过意不去,最后让使者张释去回话,大概意思是本人荷尔蒙过盛,不知贵国礼仪,多有得罪,莫怪莫怪。

在处理国际问题上,显示了吕后的老练,但在处理国内问题上,那就是老辣了。

吕后始终不信任刘氏子弟,毒死赵王后,她就开始打齐王刘肥的主意,刘肥的齐国有七十多个县城,可谓实力雄厚,这让吕后有点忌惮,一旦刘家子弟不老实,齐国定是首当其冲,况且刘肥还有一个非常剽悍的儿子刘章,以后再介绍他。

女人的特性在于缺乏安全感,身为实际统治者的吕后也不能例外,她不遗余力征召民夫将长安城整修加固了一番。

虽然并没起到防御的作用,但长安城在吕后的下令整修后,有了国际大都市的气象。

惠帝二年,刘肥入朝面圣,吕后接见刘肥的过程中,越看他越不顺眼,一时动了杀机。杀个平平庸庸的刘肥本不是难事,吕后考虑到刘盈的感受,还不能明目张胆的做掉他。

在刘肥的接风宴会上,刘肥坐左侧,刘盈坐右侧,太后坐上侧,这种坐法属于家人礼。宴席之中,刘肥谈笑自若,并没有一丝的别扭。见刘肥这么随意,吕后的脸色却变得极不好看。

刘肥把刘盈和吕后当家人,吕后心里却从来没这么认为,她曾经一度想把刘邦与姬妾生的儿子打个包送上西天,而且刘肥与刘盈一左一右平等而坐,这更让吕后窝火。

他有什么资格与皇儿对坐!吕后心里愤然道,随即眉头一皱,动了肝火,她召来心腹,暗令准备两杯毒酒端上来。

毒酒先端到刘肥面前,刘肥拿起酒杯正要向吕后祝酒。这个时候,刘盈站了起来,拿起另一个酒杯,说要先与大哥互相敬酒,然后再敬太后。

刘肥觉得也对,酒杯到嘴边却没喝,而是等着刘盈拿起另一杯毒酒。

见刘盈就要吞下毒酒,吕后急眼了,她也顾不得解释,急忙起身,把刘盈手中的酒杯打翻在地。

刘盈与刘肥一时愣在那里。但细细一想,两人额头上都不约而同冒出了冷汗。

刘肥见势不妙,借口醉酒,退了出去。刘肥回到下榻处,越想越怕,担忧无法安全离开长安,辗转反侧无计可施,便召来随从,其中有一内史说道:太后最爱鲁元公主,只要齐王你献出一部分城池给鲁元公主做汤沐邑,太后必然高兴。

刘肥怕还不够保险,跟随从们商量来商量去,最终想了个匪夷所思的办法。第二天,他便写了份奏折递给吕后,这份奏折如果放在现在,那准是精神病人的手笔。

在奏折上刘肥打算主动献几个城池给鲁元公主汤沐邑,这不算什么,绝的是后头的话,刘肥还打算认同父异母的妹妹鲁元公主为干妈!

服了吧!

不服不行,天底下就有这么荒唐的事。要是刘邦在天有灵,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吕后接到奏请的时候,虽然觉得荒唐,但她却同意了。母亲同意的事情,鲁元公主也不敢反对,也不想反对,妹妹做哥哥的干妈,多有趣的事啊!

是啊,多有趣的事啊,简直有趣的旷古绝今!

为此,母女两个挑了个黄道吉日,有意将仪式搞得声势大些,她们想看看刘肥的笑话。

刘肥为了活命,只能负重忍辱给大家演出了一出活生生的闹剧,他向鲁元公主半鞠躬喊了一声干妈,鲁元公主扑哧一笑,故意拖长声音应和了一声,此时,周围一阵哄堂大笑。

刘肥依然满脸堆笑,他管不了别人的嘲笑,他只想活着,哪怕谦卑地活着。

吕后对刘肥的厌恶感油然而生,她望着刘肥一脸的谦卑,心中大为喜悦。吕后想要的就是把别人踩在脚下的感觉,她更希望刘家多出几个窝囊废,只有这样,她手中的权力才能越来越稳固。

刘肥谦卑的表演让他捡回来一条命,他快速地离开皇城这个是非之地,再也没敢回来。

惠帝七年之前,吕后处理事情还得顾虑顾虑宝贝儿子的感受,但之后,吕后便撕下了所有的伪装而以女主临朝称制。

转变的原因是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刘盈崩,年仅24岁。

刘盈是一个被郁闷死的善良的皇帝。

他的母亲生了他养了他,但也扼杀了他。

强忍着丧子之痛的吕后,以她的经验,每逢皇帝驾崩之时便是权力斗争的顶峰,朝中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吕后思索着应对之策,乃至于当她站在儿子遗体前的时侯,忘记了悲伤。

张良之子中大夫张辟强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他将吕后心中的症结告知了陈平。

陈平恍然大悟,稍微琢磨了一下,马上向吕后进谏封吕台吕产为南北军将领。南北军是护佑长安城的两支部队,南军为宫廷卫士,由卫尉掌管,北军则驻扎在长安城外,由中尉掌管。虽则南北军人数并不多,但因为直接负责京城,皇宫的驻防,所以对于控制京城的局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可以这么来说,谁掌握了这两支军队,谁就掌握了整个长安城。

刘盈死了,吕后担忧地位不保,因而举止反常。

陈平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点,虽然女主专政总有点不合古制,但陈平并不反对吕后当政,目前的朝廷,能震得住也就只有吕后了,吕后虽身为女流,可治政能力却也并不弱。

陈平决定力挺吕后到底。

吕台吕产掌握南北军后,一直强忍悲痛的吕后突然放声大哭,尽情地发泄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心裂肺之痛。

吕后的这一生并不幸福,自从刘邦走上造反的道路之后,一双儿女便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她爱他们,她希望他们能过得好,也许权力让她变得残忍,但却没有泯灭她对儿女的慈爱。

何苦生在帝王家!恨,恨,恨…

但是,吕后是个坚强的女人,她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哪怕至亲至爱的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她也会坚强,人活着,除了爱,还有责任。

吕后接下来的责任便是选择下一个皇位继承人。

刘盈生前并没有留下儿子,他走得太突然了,乃至于没有定下合适的继承人。

刘盈生前出于对吕后的畏惧和抗议,主动放弃了政权,他的突然离去,反倒成全了母亲。

没有合适的继承人,立谁不立谁全在于吕后的掌握之中,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可做。

刘邦的其他儿子不少,已渐渐成年,都非吕后亲生,吕后唯恐杀之而后快,岂会将皇位拱手让给他们?

吕后想来想去,总算找到了一个即能掩人耳目又能让自己掌权的办法。

宋代有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吕后的办法跟此法相近,换汤不换药。

她找来后宫宫人生下的婴孩,将其母杀死,然后冒充皇后的儿子,而且为了迷惑众人,她弄来了一堆冒牌货,封侯的封侯,封王的封王。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汉代一百多年历史上比较奇特的现象出现了。

两个不被人承认的皇帝。

史书上称之为前后少帝,他们只有皇帝的身份,没有权力,没有称号,也没有庙号,谥号之类的,死后更不能入太庙,把少帝说成傀儡皇帝都是抬举了他们,打个比方来说,他们更像摆在龙椅上的模特,连开口说话的权力都没有。

这段时期被称为高后称制,少帝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吕后并不是一个糊涂的人,她明事理,更能掌控大局。这也是陈平决定力挺吕后专权的原因之一。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吕后不得不倚重吕氏家族的所有力量。刘盈去世后不久,吕后就打破非刘氏不能封王的刘邦遗训,将诸吕封王。

当吕后将这个想法在廷议上抛出时,立即引来了左丞相王陵的反对,王陵性格憨直,惠帝年间碍于丞相的权力太大,撤销了丞相一职,分出左右丞相,按照刘邦的遗言,曹参死后,左丞相由王陵担任,右丞相则由陈平担任。

吕后知道王陵耿直,耿直的人心机不深,吕后让王陵当这个丞相也是基于这个考虑的,但现在王陵却跳出来第一个反对,拿起高祖刑白马的事说事,马上就糟来了吕后的不满和愤恨。

当陈平与周勃见到吕后的脸色变得阴沉时,一齐说道:高帝平定天下,分封诸侯为王,今日太后称制,封王可也!

吕后顿时喜笑颜开!顺便决定了封王的人选。

下朝的路上,王陵见到陈平就发火道:高帝当年刑白马之盟的时候,你在场,可是今天却说出这种话,以后有何面目见高帝。

陈平也不争辩,笑道:面折廷争,我不如君,恐来日安刘氏天下,君不如我也!

不久,吕后就将王陵明升暗降,夺了他的左丞相之位,把他升为只有荣誉称号的太子少傅。而毫无才能的审食其升任左丞相。

吕后专权也开启了汉朝政权历史上,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外戚专政。

而且这股力量发展下去,最终给西汉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吕后不断地打击刘氏集团,重用宠信吕氏子弟,但她对吕氏子弟并没有过度纵容,当她得知吕王吕嘉骄奢,毫不犹豫就废黜了吕嘉的王位。

吕后也知道,杀光刘氏是不可能的,所以她对刘氏采用的政策是既打又哄。对于不服从的,她会给与坚决的打击,对于服从的,吕后也有所重用。

吕后继续采用亲上加亲的办法,将刘吕两族联系在一起。

其中赵王刘友(刘邦第五个儿子),梁王刘恢(刘邦第六个儿子),刘章也被迫娶了吕氏女子,包办婚姻之下,十有八九不够幸福,但刘章是个例外。

赵王刘友并不爱吕氏,吕氏一怒之下,跑到吕后面前狠狠地告了刘友一状,吕后则不问青红皂白,将赵王抓来长安,把他关了起来,不给吃喝,赵王不久就给活活饿死了。

赵王临死前原创了一首楚歌,大意是打到吕氏,刘氏万岁之类的话语。

刘吕两家的仇恨随着赵王的悲剧又加深了一层!

不久之后,梁王刘恢的死讯又接踵而至,刘恢的爱妾被犯醋酸的吕氏毒死,刘恢忌恨王后,可又无处发泄,本人又爱钻牛角尖,一时想不开,就寻了短见。

这个时候,刘邦的八个儿子就只剩下刘恒和刘长还活着。

吕后也打过刘恒的主意,赵王死后,她打算将代王刘恒徙封为赵王,准备把刘恒也一起干掉。刘恒的臣属看出了吕后的险恶用心,替刘恒写了封言辞极为恳切的奏折,博得了吕后的同情。

吕后能够大发慈悲放过刘恒与刘长,跟他们的母亲有直接关系。

刘恒的母亲薄姬从未受到刘邦的宠幸,而刘长的母亲则更加凄惨,她原本是张敖的爱妾,张敖为了讨好刘邦,把她送给了他。

刘长母亲生下刘长后,曾经求过审食其代为转知刘邦,希望能得到生活上的照顾,但审食其因为吕后的关系,把事情隐瞒了下来,刘长在万般绝望下,抛下幼小的刘长自杀了。

吕后想到他们母亲曾与自己同病相怜,动了恻隐之心。

是啊,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何况都是不幸福的女人。

高后时代,历来为老百姓所诟病的妖言罪,挟书律,三族罪被废除,这是给中华文明做了件大好事。

吕后在政策上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黄老之术,为文景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片波澜不惊中,光阴荏苒,高后称制八年某天,吕后像往常一样地坐在龙辇上出行,突然眼睛一花,似乎看见一只天狗扑向了自己。

这一惊吓,吕后便再也没有起来。

公元前180年八月一日,当她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她把吕产吕禄叫到床前,作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安排,令吕产为相国,统率北军,吕禄统率南军,吕禄女为皇后。

吕后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吕氏家族的长盛不衰,然而,吕后不曾想到,这些貌似周密的安排反倒葬送了吕氏一族。

她丈夫死了,她儿子死了,她女儿死了,在她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她不得不强忍着孤苦寂寞继续前行。

这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事。

一个从布衣走上后位的女人,对老百姓的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所以基本国策在她的手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一个政治清明的世界在她的执掌上延续着,在她的努力与智慧下,我们可以看到,大汉王朝最终走上了盛世之路。

吕后不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但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女人超过她。

伟大的女人,吕雉,请安息吧!

同类推荐
  • 盗破天下

    盗破天下

    一个纵横现代社会的偷儿,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唐朝,是混迹在西域道儿上继续做偷儿,还是横刀立马,征服西域?再来个偷天换地一统江山?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云庄

    风云庄

    坊间传闻,得风云庄相助,可得天下。然而无人知其底细,更无人知其门主。他苟活于乱世之下,以经天纬地纬地之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为报家国父祖之仇。然而,沉浸在仇恨中的他,最终意识到,何谓天下,何谓成全。
  •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200多年的时间洪流中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向帝国主义过渡。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世界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改革史、一部战争史。以史为镜,在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前行。
  • 历史百科一点通

    历史百科一点通

    《历史百科一点通》分为两个大部分:中国部分和世界部分。中国史部分讲述了从人类出现之初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历史,准确、生动、简洁地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串联;世界史部分包括史前人类、古代文明、中古时代等部分,兼具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精彩演绎世界历史。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反派正和我胃口

    快穿之反派正和我胃口

    秋白21岁死了,没谈过男朋友的她不甘心啊,正在上天堂途中遇到了自称命神的小破孩,自此他穿梭在各个世界,玩的不亦乐乎…
  • 与嫡为谋

    与嫡为谋

    为一世好人,却落得个含恨而终,身边亲近的人都不得善终。重生一世,楚婉娴发誓要为自己,为真正爱自己的人讨回公道。渣男渣女等着接招吧!!!
  • 明伦汇编宫闱典妃嫔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妃嫔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鹹水喻经

    佛说鹹水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打开历史的卷轴,扑面而来的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古典诗词。它热情但不矫情,委婉但不忸怩,奔放但不夸张,它能让我们迷醉,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些诗词从中华文明的源头一路走来,娓娓诉说着古老的历史。那么就让我们追随这些文化的足迹,做一次愉快之旅,让我们真正感受“诗情画意”之美。
  • 倾世女帝:笑拥江山美男

    倾世女帝:笑拥江山美男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有没有搞错,路上碰到一个神秘的女人,被霸占了身子,醒来时灵魂居然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令人吃惊的是这里居然是女尊世界,她穿成了尊贵显赫的王爷,只是这王爷生性浪荡、懦弱,名声甚为不好,她该怎么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王府中美男上千,可以和皇帝的后果媲美了,美男们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的生活,把王府搞得热闹不堪。只是剥茧抽丝之下,却发现表里不一的众位宠夫,身份复杂的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迷,看似巧合的穿越,真的只是巧合吗?当繁华褪尽,一切回到原点时,孰是孰非,已经无从知晓她不求美男万千,只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太极毒王

    太极毒王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苍穹虽可仰望,日月不见莹光;英雄绝伦,举世无双。看世间谁主沉浮,品江湖太极毒王。易经传人,太极宗师,又得唐门不传秘法,如果得知这一切是命中注定,是顺应天命,还是逆天反抗?换做是你,是选择平庸富贵且平安的度过一生,还是选择危难与机会并存,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痛苦傲世巅峰?吾等不甘为人后,揭竿斩木露锋芒。万丈风潮平地起,血雨腥风杀戮狂。数年征战复荣光,身死沙场又何妨。一朝留名千古史,短短人生亦辉煌。
  • 神通渡世

    神通渡世

    《我意仗剑斩诸天》,新书上线,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瞧瞧!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长寿之城

    长寿之城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