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300000006

第6章 赵州禅风 (1)

一、石塔东路29号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关镇石塔东路29号。

很少有人在意这个地址。

这是柏林禅寺的确切地址。

地址是使人停下来的地方,这一点,可以从“址”字里藏有一个“止”得到确认。的确,柏林禅寺是个能够让人停下来的地方。

现代人生活在匆忙中,匆忙地上班,匆忙地谈判,匆忙地吃饭,匆忙地开会,匆忙地回家,匆忙地打开电视,匆忙地赶火车、赶飞机,匆忙地打电话,匆忙地健身……

如果有缘,途经赵县石塔东路29号,再匆忙的人也会暂一驻足。然后,再匆忙地离开,赶往下一个要匆忙抵达的目的地。

在这条路与县城南大街的交叉口处,有一座石塔,因此这条路被称为石塔路。

那座石塔,本为陀罗尼经幢。只因外形像一座石塔,因此被误读了千年。

经幢通体由石料建成,分为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主体幢身上,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赵州的陀罗尼经幢,始建于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因其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石刻经幢,又被誉为“华夏第一经幢”。新中国成立后,它荣登第一批公布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名录。这座经幢,共七级,高16.11米,呈八棱锥形,幢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经文及咒语。

古人发现,纸与绢,易于书写,但不容易保存。因此,他们把大量的佛教经文、咒语等刻在石头上。刻石这个办法相对于在纸、绢上书写,显然要更费时、更费力,但这样做可以更长久地保留佛教的经咒。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出资者,那些沐风栉雨艰辛挥动凿锤的刻石匠,其发心就是想让佛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得更久远些。今天,蔚为大观的佛教文化刻石遗存,诸如泰山经石峪、北京房山云居石经等,和赵县的陀罗尼经幢一样,千年过去,依然在体现古人坚如磐石的信仰。

“石塔东路29号”,命名这个地址时,显然是以陀罗尼经幢为中心的。在唐代时,这座陀罗尼经幢,属于开元寺的寺内建筑;今天的柏林禅寺,原本是开元寺中的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的一个院落。

试想一下,旧时的开元寺,规模何其宏大!

匆忙的人走进柏林禅寺时,会对眼前的一切感到陌生。不管他来自都市、城镇,还是乡村。突如其来的清净、殿堂、香味、佛像、僧侣、古柏、经诵,会一下子让他不知所措,让他对身体后面的世俗生活产生怀疑。在这里,他匆忙追赶的目标,已经模糊不清。此时此刻,只有柏林禅寺是明确的,像漂泊在急流中的人幸运地攀爬上那座水中孤岛。

凡是游客,无法长久地逗留在柏林禅寺。

当然,有些匆忙的人也不愿意在这里耽搁更多的时间。

然而,柏林禅寺却不是他们记忆中的盲点,而是他们命运连接未来走向的秘密。

因为柏林禅寺是一个人通往精神家园的公共接口,它连接着许多相互交织的路线、捉摸不定的事件和随时变换的机遇。虽然“石塔东路29号”这几个简单的字,并没有做出更多的交代。

参加生活禅夏令营之后的第二年,春天,对于柏林禅寺,我只记得“石塔东路29号”这个简单的地址。除了那个地址,我什么都不在意,包括赵州的样貌,以及身边交替出现的脸。

这是我即将抵达和暂时安身的地方。

湍急的人流中,它让我踏实,仿佛一个写好的结局,拒绝着涂抹。

挂单住下,第二天,在一个星光黯淡的清晨,我在悠扬的晨钟中醒来。早上五时,当柏林禅寺常住的僧众们聚集在大殿里开始念经时,我也迈步进入殿堂,一起做早课。

大殿里,东西两厢,站满了僧人。他们噤声,肃立。所有的喧哗,表面的和内心的,都停息下来。晨曦透过门窗闪闪发亮。大磬响了。“南--无--”维那师(早晚课时领诵经卷的僧人)起腔。

这一声,那样的沉着、清静,没有一丝尘俗的烟火气息。如同天籁,破空而来,是我期待已久的呼唤!

这一年年底,当我离开的时候,有关柏林禅寺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印入我的记忆。而“石塔东路29号”这个地址,反而被忽略。

走出山门,我向背后望了一眼。

站在清洁无尘的寺门前的小广场,和送行的僧人朋友合十道别。

世俗的喧嚣与嘈杂,沸声盈耳,使我在一瞬间快速回顾了在柏林禅寺的日子。高大的山门,青翠的柏树,读经写作的日子,伴随着秋日远去。像在黑暗中看的一场电影,除了屏幕上闪现着的光影外,周围都是黑暗。

离开柏林禅寺的我,开始重新面对山门外的生活。那些老谋深算的街道和喜怒无常的命运,经常把人搞得手足无措。

2005年五一期间,我和几位朋友到柏林禅寺小住。偶然发现,柏林禅寺的门牌号已经调整为“石塔路23号”。

我问寺院门口的僧人,“地址是什么时候改的?”他们摇头,表示不知道。

石塔东路29号也好,石塔路23号也好,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二、那塔,那寺,那人

1987年10月15日,在中国佛教协会主编《法音》杂志的净慧法师,陪同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访华团一行,来到赵县,参拜赵州禅师古塔。

当时,古塔周围,一片荒芜。殿堂无存,门庭萧条,钟板失响,断碑残碣。蔓草荒烟中,残破的赵州塔与二十几株古柏形影相吊。

净慧法师潸然泪下。

他后来写道:“挺拔的古柏与巍峨而又残破的赵州古塔,仿佛都到了风烛残年,向人们诉说着它的过去和眼前的处境,整个赵州塔院断碑横卧,一片蔓草荒烟的凄凉之景,令人心酸泪落。想到昔日赵州禅风之兴盛,赵州思想影响之深远,而我等不肖子孙,没有能力复兴祖师道场,实在愧对先贤,枉为衲子!”

不忍祖庭荒落,净慧法师发愿兴复赵州祖庭。从他当年写下这两首诗中,可以体会到他当时的心境。

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

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

一塔孤高老赵州,云孙来礼泪双流;

断碑残碣埋荒草,禅河谁复问源头?

真际、观音院、国师塔、庭前柏子、老赵州、禅河源头……净慧老和尚的两首诗,意象纷呈,内蕴甚丰。

那塔,那寺,那人……

让人生出一种悠远的向往。

那塔,不是石塔东路起点的塔,指的是唐代初建、元代重建的赵州和尚塔。今天,站在柏林禅寺山门前,看两侧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联中的“塔”,指赵州和尚塔。

赵州塔,在今柏林禅寺普光明殿拜台的右侧;与左侧的钟鼓,遥相呼应。

那寺,即古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所在地,始建于东汉末年(196~220年),至今已历1800年,比天下闻名的赵州桥还要早三四百年。

神话小说《西游记》叙及唐僧玄奘骑着白龙马,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三个徒弟,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到西天取得真经。

历史上,玄奘法师从印度取回佛经后,倾其余生精力,译经弘法,其译著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为中国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一笔财富。

在西行印度求法之前,玄奘法师与赵州柏林禅寺结下过一段殊胜的因缘。

史载,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之前,曾游学于赵州古观音院,跟随道深法师学习《成实论》。玄奘法师的业绩,人们耳熟能详;赵州柏林禅寺曾哺育过他,这里是他的精神故乡之一,则所知者不多。

玄奘法师离开赵州之后二百多年,又有一位高僧至此。

那人,就是赵州禅师。

赵州禅师,法号从谂,他来到赵州时已年届八旬。晚年的从谂禅师,在赵州古观音院驻锡四十年,弘法利生,建立宗风。“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是他的日用禅语,旨在教导学人如实知自心,在生活中悟道。他曾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道不远人,只在目前。”苦口婆心地劝诫学禅者,本分事在脚下,平常心现当前。

赵州禅师的“吃茶去”、“洗钵去”、“赵州桥”、“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流传千年,四海丛林,至今仍有余响。

1988年5月,净慧法师率僧团入住柏林禅寺,开始赵州祖庭的修复工程。

善举启动,四方响应。在海内外信众的同缘共助下,净慧老和尚与常住的其他法师们胼手胝足,筚路蓝褛,空拳擘划。经过十载艰辛,终使祖庭重光,禅灯复明。

真是“平地涌楼台”。昔日的一片废墟,如今林立起柏林禅寺的诸多殿堂,红墙黄瓦,飞檐雕栋,草坪绿树,曲径回廊,禅门净地,既庄严肃穆,又生机盎然。

1989年,在兴复赵州祖庭的同时,净慧老和尚在左支右绌、手长袖短、种种困难难以叙述的情况下,本着适应时代、提升智慧、净化人生的宗旨,勉力创办《禅》刊,方便大众,接引学人,弘扬禅文化。

净慧老和尚本着佛陀智慧与慈悲的本怀,拈提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禅门宗旨,首倡“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生活禅”,引导禅修者“具足正信,坚持正行,保任正受”,“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1993年7月,为将禅的理念落实于人间、落实于生活、落实于当下,净慧老和尚主持发起首届“生活禅夏令营”。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闻知此事,欣然应请,担任生活禅夏令营的总导师。

夏令营期间,营员们听法师做开示(从佛教谈人生)、资深学者讲佛教文化,坐禅(学习打坐),传灯(于佛像前燃灯、忏悔、发愿),出坡(劳动),云水(参观寺院、山水名胜),普茶(柏林夜话)等。

生活禅夏令营以弘扬禅宗文化为主题。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了17届(2008年因举国迎奥运停办一届)。营员主要是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部分营员来自港澳台或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作为中国禅宗祖庭之一的千年古刹,柏林禅寺中兴虽只二十余年,却卓立于中国佛教寺院之林;作为中国佛教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成就这一切之后,2004年,柏林禅寺中兴者、生活禅的首倡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老和尚退居他方,继续建寺安僧,慈悲度众。大众推举明海法师继任方丈,主持法席。

同类推荐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为介绍近代基督教在华传行历史的编年体工具书。从公元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写起,至公元1949年停笔,涉及在华基督教相关人物和团体机构近19000个。所收内容包括:一、各国来华布道的差会——名称、国别、宗派、开教、立会设堂等;二、历年来华的传教士——姓名、身份、驻在地、调转及相关事工等;三、教会所办医院、学校、慈善机构、报纸杂志及社会文化团体;四、相关教案;五、编者认为应该收录的其他资料。书末附有人名及教会团体机构汉字音序索引、西文原文索引,方便检索。
  •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为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修习克利亚瑜伽的经过及其对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一连串生动有趣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前往西方国家传播克利亚瑜伽的经历,写出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的感情世界。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热门推荐
  • 女王有毒

    女王有毒

    一个废材包子少女死了,一个犀利毒舌、武力值爆表的女军医穿越而来。手持法杖,她是强悍的灵术士!拉起弓箭,她是霸气的魔弓手!拿起药鼎,她是尊贵的炼药师!他说:“叶澜,我是神是魔都在你一念之间,这天下苍生与我何干,如今我所谋者,也不过你一人而已。”叶澜:“先别说废话,你吃我喝我住我的,欠我这么多,打算怎么还?”“随你,怎样?”(一对一,爽文)
  • 腹黑君王你赢了

    腹黑君王你赢了

    缺德的人什么样?请看她!她的名言是:女子无德便是才!腹黑的人什么样?请看他!他的名言是:面子什么的都是浮云,宠妻才是王道!云端,一个淡然慵懒,缺德毒舌的唯利商人,总是装成儒雅俊悄的小书生模样来卖萌装嫩,蒙骗世人,但骨子里,那份刻骨铭心的薄凉却始终挥之不去!可是他的出现,却乱了她的心弦!夜星辰,一个俊美如斯,腹黑狡诈的男人,唇边带着一抹似有似无的肆意微笑。虽然身份尊贵,心计智谋可将天下玩弄于鼓掌之间。但是,他却将他全部的心思,放在了一个人的身上。为了她,他甘心倾尽所有!他只是一个男人,一个想宠她上天的男人!她遇见他,他找到她。她躲,他找。她逃,他追。当前有狼,后有虎,两边夹击成为过去,当风云起,真相现,生死难猜浮现眼前,他们二人,又会让天地发生怎样的聚变?XXXXXXXXXXXXX某玉得意的笑的分界线XXXXXXXXXXXXX【一.】某女将一个锦盒推到了某男的面前,说,"你不是最喜欢的那个青瓷缎玉瓶碎了吗,这个给你!"某男一边不动声色的欲拒还迎,一边心花怒放的毫不犹豫打开了盒子。盒子刚打开,某男那肆意的微笑就像是被雷劈到一样,眉角还隐约的抽了几下!只见里边平平整整的躺着一整盒的,银票!【二.】"你这是干什么?"云端脑冒黑线,看着动作怪异的某男!"你自己说,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现在不要我了,想得美!"某男将自己手上的休书一扬,变随风飘散了!"那你也不用把我绑成这个样子吧?"云端脑后的黑线还在不住的往下流!"我怕你这只狐狸再跑,我现在就要把你带进东洞房,让你补给我一个!"某男轻笑,邪恶的不止一点点!洞房?话说,五花大绑的她,怎么洞房?【三.】"跟我走吧,我会宠你一辈子的!"炮灰握着云端的手,声情并茂!"可是``````"云端欲言又止!"夜星辰那个混蛋接近你是有原因的,不要相信他!"炮灰还在傻傻的说着!"但是``````"云端眨了眨眼,无奈!
  • 如果爱

    如果爱

    冯远征、梁丹妮各自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事业轨迹、两人相遇相识相爱的过程,以及共同走过的甘苦历程等。书中还附有对尤小刚、刘蓓、梅婷、何冰、任鸣、何晴等演艺圈朋友的印象速记。
  • 拯救异世危机

    拯救异世危机

    末日是真的?穿越了?玄幻了?习武?修魂?不是说没有生物魂吗?为什么我的魂会有一个蛋!契合魂兽?魂兽化行?!怎么自己就那么好命的契合到万年的化形魂兽!大陆上有潜在危机?难道自己穿越而来又要面临末日危险?看花痴女如何在京哈大陆混得风生水起。。。
  • 东汉末年之乱世红颜

    东汉末年之乱世红颜

    “我原本叫周世宇,职业:会所大老板。男,32岁,未婚,现在魂穿到东汉末年,改名周诗语,职业:民女???女,16岁,闺中待嫁??活该你个扑街作者!!外挂呢?系统呢?!怎么什么都没有??!只有“关羽的爱??曹操的爱??吕布的爱???什么鬼!??说好的称霸天下呢??”“我周诗语,来到这汉末乱世,即便成了个萝莉!我也还是你们的大哥!”这是一个现代大哥穿越回东汉末年变成妹子的故事。(三国变身文,偏向单身狗,无后宫,有暧昧。更新通知/催更群:572901309)
  • 典型文坛

    典型文坛

    本书立足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发展历程,提炼出“文坛典型人物”概念,将恩格斯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为一种文学史视角引入当代文学史考察。对象的选择,以其必须具备一时一地的典型性、代表性为前提。
  • 其实下岗不怨你

    其实下岗不怨你

    工厂的老技术能手,面临企业技术改造,却要被迫下岗,为了保住这个饭碗,她又遭遇了许多性骚扰,在生存与尊严的十字路口,下岗女工该作何选择?廖惠芬刚走进厂门就碰到了同班组的王丽,王丽推着自行车,嘴里嚼着油条,老远跟她打招呼。“廖姐,等我一会儿。”廖惠芬就站在厂门口的水泥路上等王丽去存自行车。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天空很蓝,有几片雪白的云朵静静地飘着,很高,也很远。太阳亦不像冬天的日头那样胆怯猥琐,而是充满了柔媚与多情,照在身上暖融融的。
  • 独足鬼

    独足鬼

    古说天地鬼莫能逢,循环的宿命又将到来之际,老宗主死了,方知宿命的少宗主又当如何?
  • 爱情扣

    爱情扣

    一把小小的钥匙便能开启一把心锁,一串电话号码便能开始一段旅程,一枚小小硬币便能见证一段永恒的爱情。细节是打败爱情的致命杀伤武器。
  • 来自纽约的中国

    来自纽约的中国

    书稿为文化学专家、著名学者王海龙今年来的随笔精选集,包含“中国在纽约”“人类学及其他”“从彭城到纽约”“热议美国”“新说传统”五大部分,除了讲述自身的求学经历和治学心得之外,更是以较大篇幅讲述了作者对多位近当代历史文化名人的寻访和追忆,讲述了他们在纽约的不为人知的往事,如董鼎山、夏志清、徐志摩之子阿欢、项美丽、赛珍珠、老舍、叶浅予、宋美龄、张学良、李鸿章、华工丁龙等,在讲述了源远流长的中美交流之外,更突出了海外华人普遍而伟大的爱国心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