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300000007

第7章 赵州禅风 (2)

净慧老和尚说:“我不是已经到达彼岸的人,但也不是停留在此岸的人,我只是苦海慈航中一个划桨的人。”

三、天下赵州

赵州和尚,幼年辞别亲人,在山东曹州扈通院出家,法号从谂。

当时,普愿禅师在安徽池州南泉山建禅寺,三十多年,未曾下山。后,应众请,出山弘扬禅宗,学者云集,法道大扬,人称其“南泉普愿禅师”。

从谂行脚到池州参访。

从谂在普愿禅师座下参学日久,一天,他问普愿禅师:“如何是道?”

普愿:“平常心是道。”

平常日用事就是大道的所在,举凡嬉笑怒骂,举眉瞬目,无一不是真心妙用,只是人迷于外相,不能自知。

从谂:“有没有方向可以达到它?”

但这个“道”究竟在于何处?能否通过某种方法去证取?

普愿:“一旦心里有了方向,那就偏了。”

如果有了方向,生心则转近为远。大道昭昭在眼前,可惜许多学禅的人,都落在拟取方向上。看经听法时,认为禅在其中;修法用功时,以为有禅境可取。虽然忙碌,徒自辛苦。

从谂:“如果连方向都弄不清楚,又如何知晓那是‘道’?”

普愿:“‘道’不在于‘知’或‘不知’,‘知’是妄觉,‘不知’则不可断定。如果你真能达到毫无疑惑的‘道’,就像天空一样,廓然开放,又怎会被外在的是非观念所拘束呢?”

大道如虚空,了了分明,妙用无边。有知则头上安头,面目全非;无知则如木石,不起妙用。既然知与不知都没有立足处,还说什么道不道、佛不佛,与是非得失呢?

经南泉普愿禅师点拨,从谂顿悟玄旨,心中块垒,涣然冰释,犹如孤空悬朗月,澄明皎洁。

从谂在南泉处前后十余年,以超群的悟性和气度,深得南泉赏识。南泉圆寂之后,从谂携瓶负钵,寻师问道,走上了漫长的行脚之途。

从谂常自谓:“七岁童儿有胜我之处,我即向他请教;百岁老翁有不及我之处,我也愿意教会他。”此语表现出虚怀若谷、唯真理是求、只认禅证高低而不拘门派辈分的大禅师风范。从谂行脚参方不辞年迈,一直持续到八十岁左右。及至赵州,应人们恳请,他驻锡观音院。从此,从谂禅师在此弘扬禅法四十年,开一代禅风。

从谂传禅,随机施教,自然活泼,即物发凡,毫无停滞,微言妙旨,极富机趣。其禅风峻拔,被誉为“赵州门风”,人称其“赵州和尚”,后世尊为“赵州古佛”。

据史籍记载,唐时,藩镇割据,燕王、赵王都十分敬重赵州禅师,第一次面见赵州和尚,他们就为其高僧气质和机锋法语所倾倒,从此礼奉有加。

在赵王的奏请下,皇帝封赵州和尚为“真际国师”。

897年,赵州和尚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岁。当时,藩据镇州(今正定)的赵王为赵州和尚的画像作赞曰:“碧溪之月,清镜中头。我师我化,天下赵州。”

赵州和尚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

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重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高三十三米,七层,下有莲花须弥座,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清代雍正皇帝刻印《御选语录》时,特别尊崇赵州和尚,称其为“圆证直指真际禅师”。

四、赵州禅师

我在佛经流通处找来一本《赵州禅师语录》。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就发现,赵州禅师智慧深湛,幽默诙谐,他惯于用锋若利刃的言语,斩断参学者的妄想,引导他们踏上正确的禅修之路,从而走向真实的自我。

略选几则赵州公案,一起来领略什么是赵州禅风。

比如,“赵州四门”。

僧人:“如何是赵州?”

赵州禅师:“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僧人问,如何是赵州的本意?他其实希望禅师能够开示什么是赵州禅风。

赵州禅师则用更鲜明、活泼的回答去启发参禅者,说出了看似即兴而具有启发性的妙答。

按照赵州禅师的回答,赵州既是无形的禅风,也是有形的城。这则公案,隐喻了赵州禅风的不拘一格。参禅没有快捷方式,犹如进入赵州城,东西南北门,从每个门都可以进入赵州,只要你愿意,你便可进来。

对于有志学禅的人,则四方到处是入禅之门。

2004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十),净慧老和尚退居,大众推举明海法师升座,就任柏林禅寺住持。

在受大众迎请晋院(进入寺院)时,明海法师在山门前说法:

踏遍尘寰漫追寻,

临机不逊自在身。

做牛做马敢辞苦?

归来赵州有四门。

为求解脱,宁肯走遍尘寰;面对大千,要能自己做主;为度众生,何惜做牛做马;如今归来,赵州四门迎我。

此日,迎接明海法师的赵州四门,十六年前,迎来了净慧老和尚;一千多年前,迎来了赵州禅师、玄奘和尚。

比如,“庭前柏树子”。

有僧人来问:“达摩祖师从西天来东土,用意何在?”

赵州禅师指了指寺院里的柏树,说:“庭前柏树子。”

僧人:“你不肯将你的体悟告诉我?”

赵州禅师:“我不肯把我的体悟告诉你。”

僧人又问:“达摩祖师从西天来东土,用意何在?”

赵州禅师:“庭前柏树子。”

参禅者的内心里有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成为参禅者进入禅境的阻碍。因此,赵州禅师以“庭前柏树子”来教导他,不要谈玄说妙、理上探寻,眼前的即是真实的入禅之处,把握当下,截断妄念,即可契入禅境。

比如,“吃茶去”。

一日,有二位僧人参访赵州禅师,请教佛道。

赵州禅师:“你们以前来过吗?”

一僧:“未曾到。”

赵州禅师:“吃茶去!”

另一僧:“曾到。”

赵州禅师:“吃茶去!”

见此,立在一旁的监院不免满腹狐疑,问:“师父,怎么来过的、没来过的,都要去吃茶呢?”

赵州禅师叫监院的名字,监院应诺,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曾到、未曾到、监院,为什么都要吃茶去?这到底是一杯什么样的茶?

一句“吃茶去”,一碗“赵州茶”,代表着赵州禅师的平等禅心。

禅的修证,在于体验与实证。语言的表达,无法与体验相比。参禅和吃茶一样,是冷是暖,是苦是甜,听别人讲感受,终究不如自己亲身感受。赵州的禅法是平等的,因此无论是对于曾到过的、未曾到过的还是监院,“我法无分别”。

比如,“赵州三转语”。

“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一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觅一个道人无。”

泥佛一遇水,就成泥了;金佛进熔炉,就化掉了;木佛遇上火,就烧毁了。这些外在的形象,并不是真正的佛法。然而,多少劫来,世上人总是心向外攀缘,执迷不悟,如猎狗逐兔一般。

赵州禅师苦口婆心,教导人们不要向泥塑木雕或言语相、名字相中觅佛,要向自心中求解脱。自己本来就是主人公,如实知自心,即是参禅之法。

赵州禅师留下众多公案,除上面介绍的“柏树子”、“吃茶去”、“三转语”、“赵州四门”之外,还有“洗钵去”、“无门关”、“赵州桥”等,后面将一一提及。

在禅宗史上,对于参禅者来说,赵州禅师的公案,如灯如月。这些公案,不离“平常心,本分事”,却体现了赵州禅风的平实与峻拔。

五、你心里有桥吗

从柏林禅寺向南走三五里,就是天下闻名的赵州桥。古寺与古桥,一直有着深远的缘分。

古时候,来赵州参访的人,来来去去,大都要在赵州桥上走过。赵州桥伫立了一百多年之后,赵州禅师来到了赵州。赵州禅法名扬天下之后,南来北往的学禅者,前来参访赵州禅师的也就更多了。

有一僧人问:“久仰赵州大石桥,怎么我只看到一座小小的独木桥?”

他借此讥讽赵州禅法,未必如外界传扬之盛。

赵州禅师问:“你只见独木桥,未见到大石桥?”

来僧说:“是啊,大石桥是什么样的?”

赵州禅师答:“度驴度马。”

赵州桥如恒河之沙,受万千人畜践踏,受其染污,却从不抱怨。万千人畜的脚印转眼就被河水抹平,它们所遗下的污物被冲刷掉,恒河之沙清净如初。

千百年来,赵州桥默默无语地为南来北往的行人、车马服务。历经风雨,依然屹立。对赵州桥来说,以菩萨之心承受驴马践踏,以广大佛心普度苦难众生,无论人从上面走过,还是驴马与车从上面走过,它都愿荷载。

真正的禅者,要具有赵州桥的精神,负荷着大地上的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经由智慧与慈悲之桥走到解脱的彼岸。

赵州桥度过多少生灵?

桥不语。

柏林禅寺又度过多少人?

净慧老和尚说:“无。”

我听到鼎沸的人声。

净慧老和尚说:“那是你想出来的。”

禅师度众生所施舍的方便法门中,有一座名“生活禅”的桥,建桥所用砖瓦是“平常心”。

一天,一位名叫严阳的修行人来参访赵州禅师。

见到赵州禅师之后,严阳说:“禅师,非常抱歉,今天来见你,我没带什么礼物。”

赵州禅师说:“你放下吧。”

赵州禅师这句话,令严阳很困惑。他以为赵州禅师听错了,便摊开双手给赵州禅师看,“今天我来,什么都没有带来,还能放下什么?”

赵州禅师微微一笑,“是啊,你什么东西都没带来,可你仍有放不下的。那它又是什么呢?既然你放不下,就担着吧。”

据说,严阳听了赵州禅师点拨,顿时大悟。

什么是“平常心”?

“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这句话,是赵州禅师的师祖马祖道一禅师教导南泉普愿禅师时说过的。要拥有平常心,就要舍弃二元的对立之心。只有舍弃二元对立的执著,“平常心”才能成为“禅心”。

现实世界,充满二元的对立对象,简单地说,天与地、山与河、黑与白、暑与寒、喜好与厌恶、苦与乐、善与恶、有与无、自与他、生与死等,都是二元对立。禅者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并非到其他世界里去生活。因为只要有对二元世界的取舍分别,你即便跑到宇宙的尽头,二元对立的现象依然存在。禅者生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不执著于二元对立,不起爱憎之心,不起挑拣之心,就是对二元现象的超越。

这颗心不再执著时,接近于“平常心”。无心(无执著之心)、无我(不执著自我,那个对立的他也就消失了),使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能够体现禅者伟大的人格。禅者无心的日常生活、无我的每一天,使迷惘的现实朝着觉悟的禅境转化。

同类推荐
  • 中观大师箴言集

    中观大师箴言集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观心:金刚经心释

    观心:金刚经心释

    榜样和化身!他望着蓝色海边的高贵身影,欣喜若狂地相信他已经拥抱着美本身,这一形象是上帝构思的产物,是寓于人类心灵的纯洁完美的形象,是值得尊崇的人类形象和画像……书里说,太阳使理智和记忆混乱迷失,使人的灵魂因为纯粹的快乐和执着眷恋它所照射的最美丽的物体而忘乎所以,迷失方向:是的,它只有借助于某个物体,才有可能达到更离的境界。爱神模仿数学家,为了把抽象的概念传授给迟钝的孩子,必须借助于具体的的模型:上帝也采用这种方式,为了向我们展示其伟大,利用年轻人的形体和肤色,使概念上的东西可视化,引起人们对美的反思,使我们在看到后既满怀忧伤,又燃起希望之火。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
  • 素书新解(全译本)

    素书新解(全译本)

    《素书》为汉代黄石公著,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全书虽只有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蕴涵着极大的智慧。内容包括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和为人处世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素书新解全译本》以独到的视野和朴素的笔调,对《素书》中的文化精华加以深入的解读,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工作态度、企业管理等方面为人们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每一次提点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是一部帮助人们走出生活与工作困惑的精品之作。
  • 佛说五蕴皆空经

    佛说五蕴皆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徒弟是男主

    我的徒弟是男主

    “终有一天,你会登上那万人之上的皇位,享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另无数人垂涎的无尽财富。万里疆土将会归于你一人掌中,天下万千百姓都将会是你的子民。无论是你曾经对手亦或是你的至交,都将会跪拜在你的膝下。”“终有一天,你将会抛弃自己一切对你来说多余的情感,你将没有亲人或是朋友。因为你是帝王,你要舍弃所有对于弱者的怜悯。”“终有一天,你将会成为那盘旋于万丈高山之巅的孤鹰,俯瞰天下芸芸众生。这个世间将不再会有你所信赖的人,因为你是帝王,你手握至高的权力,你掌控这世界万物。你处于风暴的中心,任何交心之人最终只可能成为你的心腹大患。”“终有一天,你将只能不断地向前冲去,因为你足下的土地塌陷的速度远比你所停留的时间要快。你将不能回头,因为回头代表着后退,而那时哪怕是后退半分,你也将坠入万丈深渊。”“愿你,最终能够作用万里江山,享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无尽的财富,品味那只有‘寡人’才能尝到的无尽孤独。”
  • 诸天万法

    诸天万法

    茅山小天师因为一块奇异的玉佩,穿越到武道昌隆的恒天大陆。一代茅山小天师凭借上古秘宝盘龙壁,苦修绝世神诀十阳天龙变,在恒天大陆上纵横天地,拳破九霄,一步步走上巅峰,成就盖世无敌。
  • 世味余年(全集)

    世味余年(全集)

    好不容易决定弃画从厨,回家继承百年家业的毕罗,还没有迈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就被偷了祖传菜谱。在无数饿狼虎视眈眈之下,毕罗慌不择路地扑倒其中一只。“合作共赢考虑下?”某人迅速答应,事后忙前忙后,殷勤万分。等到赚钱分红时,毕罗将黑卡一拍:“五五分!”某人不动声色地将卡推回去,“你要钱,我要人,这才叫合作,共赢。”
  • 新定诗格

    新定诗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兽血邪尸

    兽血邪尸

    当一个僵尸喝了上古神兽的血液会产生什么变化呢?来到异世界的僵尸会怎么选择自己的生活呢?风云突起的大陆,动荡的时局,那把引发所有命运的无语神剑,神级高手的最终现身,欧之大陆的入侵,分隔两世的情人是否重逢,在背叛与感情之前如何抉择,一个小人物是否改变历史,这一切,尽在本书《兽血邪尸》。
  • 半个夏天

    半个夏天

    “我家小莲呀,除了不爱说话,倒也没有别的毛病。”小莲妈每次和旁人谈起自己的闺女都会这么说。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似乎带着点儿惋惜,末了,还微微地叹口气,轻轻地,像细绒毛落下来,不留心的话,还觉察不到呢。听的人却又听出了另一个味道,这句话其实是变相地夸耀女儿,女儿没其他毛病,只是不爱说话,闺女家不爱说话,从别个角度看不就是文气内秀嘛。旁人便识相地劝慰小莲妈,“不爱说话就不爱说话呗,又不是什么大毛病,那些个吱吱喳喳,和树上的的雀儿一样嘈吵不停的,倒是爱说话,难道就值得夸耀?”小莲妈听了这话便宽慰地笑了,是啊,能说会道固然好,但沉默寡言也未必就不好吧。
  • 金闺春浓

    金闺春浓

    重生之前毓秀兢兢业业的做了一辈子皇后,谁知道最后狡兔死走狗烹,落得个惨淡收场。这辈子她不当劳什子贤德皇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过下去了,谁知道家里竟然养出一匹狼——硬生生还是把她拖上了皇后的宝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