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900000004

第4章 导言 (4)

克什米尔问题无疑可以被看作民族主义问题,但这并没有触及其最深层的本质。而且,尼赫鲁的话带有很大的误导性。曾任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的阿里?布托就严厉地批评他所说的观点,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主张Bhutto, Zulfikar Ali,Kashmir, speech delivered to the Security Council(Vol1), Karachi: Government of Pakistan, 1964, p9。更为重要的是,根据着名的印度边疆史专家阿拉斯太尔?兰姆考证,印度最初制定克什米尔政策时主要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而非意识形态的目的See Lamb, Alastair,Incomplete partition: the genesis of the Kashmir dispute, 1947-1948,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所以,克什米尔作为印度世俗主义的象征或许是克什米尔问题产生的结果,而非其原因。

另一种观点则是强调个人因素的重要性。印度学者达斯古普塔认为:“第一次印巴冲突的开始及其过程,不能仅仅依据对抗双方的政治目标和军事能力来解释。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印巴军队中任职的英国官员,就印度而言则英国人蒙巴顿总督的作用尤为突出。”Dasgupta, C,War and diplomacy in Kashmir, 1947-1948,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2002, p 9这种观点主要是抱怨英国当时没有顺从印度的要求,反帮助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活动,从而造成了克什米尔问题。但是,巴基斯坦学者则认为:“尼赫鲁-蒙巴顿联盟是巴基斯坦创立的一个背景。”Kadri, Syed Shameem Hussain,Creation of Pakistan, Lahore: Wajidalis, 1982, p396 认为蒙巴顿偏袒印度,导致了克什米尔问题产生,给巴基斯坦制造了许多困难。

另外,金斯雷?马丁至死都坚信,尼赫鲁的族裔出身是克什米尔问题的根源Chopra, V D,Genesis of Indo-Pakistan conflict on Kashmir, New Delhi: Patriot Publishers, 1990, Introduction, p10。

但也有学者认为,克什米尔的潘迪特一旦离别了家园,很少有再怀恋故乡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之所以常常访问克什米尔,这与其说是由于克什米尔勾起了深藏在他心中的故乡怀念,不如说是由于他喜爱那里的山岳和冰河[印]克里尚?巴蒂亚着,《英迪拉?甘地》,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0页。以前的出版物显示,国大党和印度最初的克什米尔政策是由尼赫鲁制定的,但后来公开的资料表明并非如此,而是由时任副总理兼土邦部长萨达尔?瓦拉伯巴伊?帕特尔萨达尔?瓦拉伯巴伊?帕特尔(Sardar Vallabhbhai Patel)是国大党中与尼赫鲁并驾齐驱的实权人物。帕特尔是印度政坛现实主义势力的代表,尼赫鲁则是理想主义的领军人物,再加上精神领袖圣雄甘地,一同被称为国大党的“三巨头”。主导的。因此,这种过于突出个人——尽管他是伟人——在历史事件中作用的观点还值得商榷。

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地缘政治对克什米尔局势的作用。哈斯奈恩在《1846-1921年英国对克什米尔的政策:克什米尔在英俄政治中的地位》Hassnain, F M, British policy towards Kashmir, 1846-1921: Kashmir in Anglo-Russian politics,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 1974一书中,考查了1846年到1921年之间英国对克什米尔的政策,认为19世纪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在中亚进行角逐所产生的地缘政治对克什米尔有重要影响。DN达尔《克什米尔政治变化的动力:从古代到现代》Dhar, DN,Dynamics of political change in Kashmir: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New Delhi: Kanishka Publishers, Distributors, 2001一书,则从长时段来进行分析,考查了几股作用与反作用的力量如何在不同时期影响着克什米尔的政治变化,其中就包括英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冷战因素。

作为卓有成就的印度边疆史专家,阿拉斯太尔?兰姆对克什米尔问题有着非同寻常的洞察力,《克什米尔:一份争议的遗产(1846-1990年)》Lamb, Alastair,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 (1846—1990), Hertingforbury: Roxford Books, 1991和《不彻底的分裂,克什米尔争端的起源:1947-1948年》Lamb, Alastair,Incomplete partition: the genesis of the Kashmir dispute, 1947-1948,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是他在这方面研究的的代表作,前者对克什米尔问题作了一个全景式的分析,后者则集中分析克什米尔问题产生前后的历史事件。他提出一个颇有见地的观点,明确指出克什米尔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彻底分治的地缘政治程序Ibid, p1。他认为克什米尔问题之所以产生,是源于印度既定的地缘政治战略,为了控制英印帝国的北部边疆,在印巴分治之前它已经决定把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视为囊中之物。

兰姆的观点遭到印度学者帕勒姆·香卡·吉哈的反驳,他的两部着作《克什米尔在1947年:对立的历史观点》Jha, Prem Shankar,Kashmir, 1947: rival versions of history,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和《争端的起源:克什米尔在1947年》Jha, Prem Shankar, The Origins of a Dispute: Kashmir 1947, London: Pluto Press, 1995,后者是对前者的扩展和补充,主要是驳斥兰姆的观点。

兰姆把分析重点放在英国政策对克什米尔问题产生所造成的影响,吉哈则侧重于从印度人的立场来进行分析和反驳,两人都有为本国的过错进行开脱之嫌。吉哈基本上是就事论事,缺乏对同类事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的格局过于狭小,从而使得他对兰姆观点的批驳显得较为脆弱。其实,兰姆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他过于强调印度政策的原罪性,对于克什米尔穆斯林的主流投靠印度所造成的影响评估得不够充分。从当时的法律来看,印度并非没有权利获得克什米尔,且克什米尔最大众化的政党国民会议党对它的支持也是一个值得充分考虑的问题。此外,兰姆只是把地缘政治作为某种因素来解释克什米尔问题,还没有把它上升为理论工具来展开全面的论述。克什米尔问题的确具有地缘政治的性质,但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只是它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并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现象。要对克什米尔问题作出系统阐释,必须把它放置在更长远、更广阔的背景下加以考查。

克什米尔问题不仅是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也是研究生攻读学位的选题热门。根据在PQDDPQDD: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是美国ProQuest公司(原名叫UMI)出版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上的搜索,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博士论文主要有如下一些:

帕特丽夏?科尔维?辛普森的《国际政治中的克什米尔争端》Sympson, Patricia Colway, Ph.D., The Kashmir Dispute in World Politics, ST Johns University, 1968,是美国圣约翰大学1968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巴希尔·艾哈默德的《主要大国对克什米尔争端的政策:1947-1965年》Ahmad, Bashir, Ph.D.,The Politics of the Major Powers Toward the Kashmir Dispute: 1947-1965, Nebraska University, 1972.,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1972年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两篇政治学博士论文写作的时间相差不远,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之间,那是克什米尔问题的转型期。它们的优点在于对克什米尔问题作了一个大视野的分析,尤其是对美英两国的政策背景有独到的见解;它们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形成过程和内部政治特征没做深入的考查,对于相关事件的历史背景没有进行详实的剖析,故而对问题的研究略显粗糙。

罗伯特·布鲁斯·奥斯本的《陆军元帅克劳德·奥钦莱克:印度军队和印巴分治》Osborn, Robert Bruce Ph.D., Field Marshal Sir Claude Auchinleck: The Indian Army and the partition of India,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on Austin, 1994,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1994年的博士学位论文。该文考查了英印军队末任总司令奥钦莱克力图公正地,根据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的实际需要来分割印度军队的行动,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印军分割在印巴分治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影响。作者认为国大党主要领导人想让巴基斯坦先天生存能力不足,与蒙巴顿勾结使克什米尔加入印度从而导致了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

艾姆?赛福鼎?柯哈雷德的《地缘政治和地区现实:美国与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1947-1954年》Khaled, Amm Saifuddin, Ph.D., Geopolitics and regional realit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Kashmir dispute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 1947-1954,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1990,是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1990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伊兹雷利?南达穆迪的《美国对印度的感知和政策选择:1965年印巴战争的个案研究》Nandamudi, Israel, Perceptions and Policy Choi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wards India: A Case Study of Indo-Pakistan War of 1965,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1998,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1998年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两篇论文侧重于从美国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克什米尔问题,可以说是站在美国的立场来看待问题,故而对于克什米尔的历史几乎没有涉及。它们对于美国政府在相关阶段的政策背景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对于本文的研究颇有助益。

同类推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本卷是马克思主义综论第I卷,所收录的文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论述。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的探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分析。第二部分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本书旨在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涉及到的相关方法论问题进行讨论。有两点需要在此予以说明:其一,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说有很多方法,有传统的,亦有现代的,有宏观的,亦有微观的,很难将它们全部搜罗出来予以论列。这里重点加以讨论的只是笔者觉得比较重要,且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较少被其他论者进行过深入探讨的几种方法。其二,为避免将对方法和主题的讨论割裂开来,本书特别强调根据讨论对象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择方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思路,并运用它来展开全书的写作。笔者为本书确定的主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携有或涌现出来的问题,也是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问题本身的这一性质,也决定我们这里所运用的方法是一种哲学的、宏观的方法。
  •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20世纪即将过去。回顾这百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除了俄国—苏联外,当属美国和日本。预计在下世纪,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将是美日这两个国家。美日是头号和二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并扩大对外开放,为此就必须同这两个国家打交道,而且还要打好交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求和平、图发展是世界潮流,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需要,是一切进步力量的崇高事业。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应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跆拳道(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跆拳道(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本套丛书将多种武术训练项目经过研究筛选后汇集起来,涵盖了太极拳、散打、少林拳、截拳道、擒拿反擒拿、高级格斗、跆拳道、长拳、泰国拳、拳击等十种武术,为武术和运动爱好者的锻炼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
  • 王爷之妻是神医

    王爷之妻是神医

    “我签,从此以后你我在无任何挂隔。”然后魏雨衣就走了。三年以后,有一个王爷宠着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救了他一命,他们彼此心生爱慕,婚后那个王爷可叫一个宠啊。怕她受伤,怕她难受……。这就是一个“宠妻狂魔”。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万灵魔妃

    万灵魔妃

    她是21世纪杀手界最高的存在――女皇,却因一个意外一朝穿越为丞相府懦弱废材小姐,被人扔进迷幽之林。当她变成她,绝色容颜,笑靥如花,万灵皆为她控。她本该成为万灵神主,却为他逆天下,堕魔道!他是被奉为九霄神袛的宸王,是北澜国唯一的异姓王。他腹黑无限,绝世强者,却对她嗜宠溺骨,爱如至宝。只可惜前世的虐妻一时爽,今生注定要追妻火葬场了……
  • 爱情的开关

    爱情的开关

    如果爱一个人,是愿意让她独自活在天堂,还是愿意她陪伴自己陷在地狱?如果恨一个人,是愿意让她碎成齑粉,还是愿意她生不如死?从小随母亲改嫁到周家的小萌,与周家独子周衍照成为兄妹。这对“兄妹”互生爱慕之心。当两人决心为爱远走的时候,周衍照的父亲意外出了车祸,而这场车祸竟然是小萌的母亲蓄意的……周衍照接手父亲的“生意”,成为黑道老大,人称“十哥”。周衍照开始蓄意折磨小萌,让她眼睁睁看着他与别的女人恋爱、订婚;小萌则选择了一条与母亲相同的路,她暗中联络警方,成为线人。这段压抑而无望的爱情,最终在南阅黑道大洗牌的时刻爆发了……最偏执的爱情,最疯狂的情感,最浪漫的思念,最婉丽的结局。
  • 佛说阿遬达经

    佛说阿遬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蜀殇

    蜀殇

    他,本是当世武林第一高手,在邻国五十万大军即将灭亡自己的家国之时,他会怎样选择?他,本是一个国家的大将军,在同样是家国危亡的时候,在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又会怎样选择?他,本是俊才少年,可是却因为一场不该有的爱恋而深深的卷入无尽的仇恨当中。
  • 探险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探险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共有10本,包括《荒岛历险故事》、《海上历险故事》、《沙漠历险故事》、《森林历险故事》、《古堡历险故事》、《登山历险故事》、《空中历险故事》、《野外历险故事》、《探险历险故事》和《恐怖历险故事》。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人脉网

    人脉网

    现在社会流行着一句话“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在于一个人知道什么,而在于这个人认识谁。”事实确实如此,许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他们依赖的就是宽广的人脉。比如,一个人认识一个企业家,如果企业家愿意为他投资的话,他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取得第一桶金。其实,只要这个人在这个企业家的公司担任重要的职位,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就。而这只是利用人脉成功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这个社会是非常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是错综交织的,成功人士就可以在这人脉圈中游刃有余,利用各种人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