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南泉的景致真的很美,山有高山,各式各样的是山的轮廓,连绵起伏的山峰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鬼斧神工。山至高处雾蒙蒙,很像想象中的仙境。水有清水,蜿蜒曲折的是水的走向,各式各样的溪流的模样也不相同,清澈见底,房舍整齐,很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之地。
徒窦也似乎和那个案件杠上了,最近一直在翻看书本。
“这桩案子其实很邪乎,也很悬。”
“按说那个人就算偷盗也不应该能盗到财宝,毕竟各家院子里都有防盗装置,但是那个人悄无声息地拿到了财宝,防盗装置居然如同没功效,这里一定有问题,防盗装置是花高价钱买的,不可能没有功效。”
“所以这到底是偷盗还是抢夺不太好判定,而且那个人不止偷盗财宝,他还想放一把火烧了衙门,只可惜没成功,衙门这么重要,怎么可以出事!”
没过多久,案子判好了,那个盗贼被判成“抢夺罪”,还正式搬到牢房里住,这件事便告一段落了,听说那个盗贼偷盗的财宝有一部分还剩余的归还了他从前偷盗的人家。这件事便算告一段落了。
没想到徒窦处理的案件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我好像还参与到了解案情的人们中,大案,原来还有直面你的听闻的时候。
再回首,南泉依旧很美,山美水美,树美人美。
和徒窦到山涧游玩,石头上的水从高处落下,如一扇串珠帘幕一样,透明,美好。
虽然是夏季,山间自然而然有一股凉气,这里的雨很多,一年当中很长时间都是在下雨,所以游玩一定要预备这种情况。
这里的溪水道很窄,溪水流动时落差很大,看着像小型瀑布,可当你走在山路上看见这些景象时溪水道离你并不近,所以就算是小型瀑布的水从高处倾泻而下,水花也到不了你的身上。
而且这里的山很多,山路十八弯,“蜿蜒曲折”讲的就是这里的山路很绕,溪水道也很绕,山很高,人向上走基本是沿着溪水道的上端在走,不过刚开始距离太远,而等到了山顶伸出手便可掬一捧溪水道里的水,这便是这里的一处山和这处山的景以及这处山的溪水道的曲折走向。
而这里的山很多,山上都有茂密的树林子,树林子里的树高大威猛,树叶多呈翠绿色,看到那些树你会以为林子里有鸟,事实上林子里真的有鸟,偶尔还会遇到住在山上的人。
和徒窦一起到过山上几次,对这里的景致有些感触,山高路远,谨慎行事。
回到住的地方时衙门附近聚离了好多人,一问才知道原来又有新的案犯被上着刑具带到了衙门口,南泉这里和小重山不一样在于南泉这里刑具的使用次数明显比小重山要多的多,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刑具就已经戴在犯人身上了。
“听说是家道中落。”
“肯定是受不了打击,一出生就遇上叹息声,也不知道是谁欠他的。”
“这个人差点考中状元。”
“好久以前的探花,朝廷不重用,看如今……”
“这是犯了什么事?”
我和徒窦也想知道这个人到底犯了什么事。
“挪用朝廷的公款,努力充实自己的小金库。”
“昨天还是朝廷命官!”
“当钦差大臣时大概没瞧上南泉这样的小地方。”
“没想到一朝朝廷命官,一朝朝廷阶下囚,这转变太快了。”
“家道中落万一不是理由那……”
“不知道要被判刑多少年。”
“所以才说家道中落不好办,昂首走着走着忽然踩到有坑就掉坑里了。”
“不过,家道中落只是一句介绍语,很多人一开口就讲‘自幼家道中落,努力奋进,终于搏得新局面’。”
“不知道知府大人有什么明示。”
徒窦什么话也没说,然后宣布升堂,期间仔仔细细地和从前的这位朝廷命官互相争论,对于朝廷该得的每一个铜板计算了半天。
升堂处理了十天,才终于算出来要归还朝廷多少钱。
朝廷命官为朝廷办事,挺不容易的。
“这不知道算不算贪朝廷的公款自己私用。”
“为官者必定会面临这样的诱惑,也有可能把事情发展成这样。”
“南泉本乡人,从小一起长大的,没想到……”
“朝廷势重,怎么敢偷拿朝廷的钱。”
“也不知道得判多少年……”
最终南泉的乡民们联名上书,求圣上开恩,圣上为其定夺七年牢狱之灾,时间上的具体细节可由徒窦斟酌审理。
也就是说那位从前的探花郎,朝廷命官,因为贪没公款导致了七年的牢狱之灾。
多少感慨,多少驻足,多少希望依然在向前张望,我们所相信的事情是劳而有所获,为此我们仍然心存感激,心存善意,心存希望。
“这……以后还是得告诉后辈要努力读书,至少入选进士科是家门的荣耀,朝廷的恩赏。”
“官总是越做越大。”
“适时收手,才不至于功亏一篑。”
“人生那么长,是该走出大山看看远处的囫囵模样。”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时候有所感悟了,毕竟徒窦为官这么多年从来没遇上这样的事,简单却又复杂,考中进士科是多么艰难的事,入朝为官又是多么偶然的事,蓦然回首,往事一幕幕呈现在眼前,得是多么虔诚的心愿才能进士及第。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话应该是对那位前辈说的,又或者是那位前辈想说的。
“新科状元好像是知府大人。”
“这下好了,从前的进士及第和如今的进士及第遇在一起了,多么深厚的缘分呢。”
“听说新科状元已经官居从三品,比从前的探花郎的官衔高出好几级,年少有为,年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