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700000001

第1章 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1)

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年份,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天安门举行隆重的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与之同时,一个当时并不为人所知的中国城市正在中国北方的那片广阔的土地上诞生。它就是今天的石油圣城--大庆。

大庆的诞生充满了传奇和神秘--1959年农历大年初四,北京街头虽仍冰雪寒意,但市民们欢度春节的气氛仍然浓浓,来往拜年的人川流不息,喜庆的鞭炮接连不断。

这一天早晨,一行人叩开了老将军、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何长工的家门。邻居们注意到,几天来,一群又一群的人给老将军拜年,总是待上几分钟,就得让给新一批的拜访者。而今天拜年的却叫人蹊跷:一阵兴高采烈的拜年声过后,就再也没有人出来,且老将军家的门也给紧紧关闭了……

多年后,这一秘密被揭开:此次前来拜年的均是石油部、地质部和中国科学院的部长、副部长和专家们。领头的是余秋里,他身后还有康世恩、旷伏兆、孟继声、顾功叙、沈晨、张文昭……

这是事先招呼好的“拜年会”。

这是老将军何长工非常得意由他“当家做主”的,由“三国四方”参加的“国家会议”,而且属于想开就开的不定期会议。

需要作些解释。自中央决定重点实现石油自给的战略决策后,找油任务分别搁在了石油部、地质部和中国科学院身上。地质部成立早于石油部,中国科学院又集中了一批顶级科学家,中央要求合三支队伍之力,尽快找出油来,于是“三国”就这么形成,它们分别是以地质见长的地质部、以勘探打出油见长的石油部和以科学技术研究见长的中国科学院。所谓“四方”是指石油开发的四个主要环节:普查、物探、勘探、科研。

“三国四方”的“国家会议”再次在何长工家召开,这意味着中国石油工业战线正在揭开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

指挥这场战役的两个“司令”便是石油部的余秋里和地质部的何长工。与何长工相比,余秋里属于开国元勋中的“小字辈”。何长工资格太老了,余秋里那会儿在江西吉安老家当赤卫队员时,他何长工已经是瑞金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军政要员、政委和红军军长了。那时林彪也还在何长工手下当小营长呢!关键是,何长工老将军有过特殊的历史功勋: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时,他是牵线人。何长工功比天大,他因此有资格几十年中能当众叫毛泽东“老毛”,这是所有中共高级干部中独一无二的。

余秋里敬重这样的前辈。而何长工自打当了地质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后,在石油工业建设问题上,对余秋里也是十分赞赏。年轻人嘛,干劲大,勇气冲。何长工不止一次当面夸奖余秋里,并说:找油问题上,你秋里怎么让我这个老头子协助,我就怎么跟你转!从踏进老将军的家门那一刻,余秋里的脸上就挂满了喜色。

“老将军,我和康世恩他们几个向您老拜年。祝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余秋里只有一只胳膊,不能作揖,只能敬礼。

何长工笑呵呵地拉过余秋里等人往客厅里走:“你们都是我的‘国家会议’成员,别客套了。坐坐,往里坐。”与余秋里等人在一起,是老将军最得意的事,因为他又可以主持这海阔天空的“国家会议”--国家的事在家里开,这就是何长工的“发明”。

“老伴,快上茶,我们的‘国家会议’就要开始了!”老将军往里屋喊了一声。

余秋里从老将军夫人尹清平大姐手中接过茶杯之时,何长工已经向他发起攻势:“秋里啊,你上任第一年,就给石油部摘了‘黑牌’,祝贺你啊!”余秋里脸一红:“老将军,你是夸我还是骂我呀?”何长工认真地说:“‘一五’期间,就你们石油部没完成任务,去年你们不是第一次完成了国家原油任务吗?”康世恩插话:“才勉强多了几十吨,我们是使了吃奶的力气的呀!”何长工笑:“这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又问余秋里,“哎,听说你们在四川那边不太顺利?

”余秋里摇摇手:“别提了,我们被狡猾的‘敌人’耍了!”何长工听后显出一副慈祥而又有几分狡黠的眼神看着余秋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放缓语气对余秋里说:“秋里啊,你们在毛主席面前的牛可是已经吹出去了,今年再不打出油来,他老人家可要打你的屁股了呀!”余秋里一听,“噌”地从木椅上站起,毫不含糊地回敬道:“我说老将军,你的牛可吹得也不比我们小啊!你当着主席和全体中央委员的面说,‘我们可以找到中国的巴库’!”何长工一听,两眼发直,盯着比自己年轻许多的余秋里。余秋里呢,也不示弱地将目光直盯老将军。

突然间,俩人叉腰仰天大笑。一边坐着的康世恩、旷伏兆等跟着笑得彼此捶拳。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石油部和地质部两部领导在中央“吹牛”的秘闻--我们上面提到的在余秋里上任地质部不久,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冶金部的王鹤寿放了“今年我们全国的钢产量坚决达到850万吨!争取7年赶上英国,第8年最多10年赶上美国”的话后,余秋里让李人俊上台“打擂”,放出了石油部要跟冶金部“一吨钢一吨油”的打擂口号。石油部是新成立的小部,石油部竟然有如此气魄,当时坐在台下的何长工浑身冒冷汗。

突然间,主席台上通过麦克风传来一个声音:“下面由地质部代表何长工发言。”怎么回事?正在思忖的何长工茫然地抬起头,发觉四周的人都睁大眼睛看着他。他再往主席台上一看,原来是主持人周总理正在向他示意:“何长工同志,请上主席台来!”噢,轮到我了!何长工赶忙站起来,他那双本来就有点跛的腿此刻比平时更跛了。

场上发出了轻轻的窃笑--那是友善的笑声。

“长工,你有什么卫星可放?”老将军刚刚走到麦克风前还没来得及镇定一下情绪,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不紧不慢地响了起来。是“老毛”哇!他何长工对这个声音太熟悉了:从1918年在长辛店第一次见面算起,他跟“老毛”也认识有40多年了吧!“报告主席:卫星我不敢放,但我代表地质部几十万职工可以在这里向主席和全体代表报告一个喜讯……”何长工毕竟是快60岁的老将军了,他不能像前面发言的几个年轻部长那样冲动,但音量仍然不小。

“好嘛,说说你的喜讯。”毛泽东今天特别高兴。

“是这样。”何长工把秘书准备的稿子搁在一边,顺着“老毛”和整个会场的气氛说道,“经过我们地质工作者几年艰苦奋斗努力,我们已经对全国的‘地下敌人’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不仅抓到了‘敌人’的一批‘团长’、‘师长’,而且还抓到了好几个‘军长’、‘司令’!”这样的比喻,很对台上台下大多数老军人的口味,于是何长工在获得一阵热烈掌声后继续说:“我们没有石油,国家就强大不起来。找不到石油是我们的耻辱!找不到石油我们得通通滚蛋!”何长工说完此话,回头朝主席台看看。他看到毛泽东的脸上毫无表情,只有炯炯的目光盯着他何长工。

“是的,过去洋人都说我们中国‘贫油’。”何长工继续说,“到底贫不贫呢?我们的科学家不相信,我们的广大职工不相信。毛主席也不相信!”老将军突然把嗓门提高,“在我国的东南西北邻境都有石油,难道唯独我们伟大的中华大地就没有石油?这岂不怪哉?我们不信这一点!绝对不信!我在这里可以负责地向大家透露:我们中国不仅能够有油田,而且能找到大油田!找到中国的巴库!”“好,为长工他们能找到中国的‘巴库’鼓掌!”毛泽东这一声好说得很响,而且带头鼓掌。于是全场再次响起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老将军,想啥子事啦?快看看这个‘总体设计’行不行?”余秋里用胳膊轻轻捅捅依然沉浸在往事回忆中的何长工。

“噢噢,还是开我们的‘国家会议’吧!”老将军自感有些失态,赶紧收回自己的思绪,认真地说,“你我的牛都吹出去了,现在只有一条路:拼出老命也要把‘敌人’的大家伙找到!”“是嘛,今天来找您就是为了松辽平原底下的那个大‘敌人’嘛!”余秋里说。

何长工一听松辽底下的“大敌人”便情绪高涨起来,忙招呼“三国”代表:“好好,大家都来先说说那边的情况。”余秋里谦虚地请地质部的旷伏兆副部长先说。旷伏兆也是老红军,中将军衔,余的江西同乡。

旷伏兆的双眉一挑,说:“那边的形势应该说是喜人啊!我们的地质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收获也不小。自从1955年黄汲清、谢家荣和翁文波等‘普委’的同志圈定松辽地区为重点地质普查的方向后,当年8月,东北地质局在接到‘任务书’后就开始向松辽平原行动了,特别是韩景行带的6人小组,几个月后就在吉林北部和松花江沿线找到了含油页岩样品。经李四光部长和黄汲清、谢家荣等专家的研究,判定了整个松辽平原是个巨厚沉积且具有含油大构造的盆地。去年4月中旬,我们地质部的松辽石油普查大队501钻机第一个打出了油砂,继而普查大队又在几口浅井中见到了油砂,其中最著名的是南14孔,昆井位于吉林怀德境内的五家窝棚,从井深300米处开始见油砂,一直到井深1000多米见的变质岩裂缝中还见稠油,全井共见含油砂岩20余层达60米之厚!”何长工笑呵呵地对余秋里说:“我就是听说这个情况后才敢在中南海向‘老毛’报告说中国有‘巴库’的”。

余秋里佩服地朝老将军笑笑,又向中科院的物理专家顾功叙询问:“老顾,你说说,物探对松辽地下油层储量前景是什么看法?”此刻的余秋里已经知道:石油勘探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这一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普查先行,物探定论,钻井出油。地质部已对松辽的普查工作做得非常好了,物探能够对所普查的地质情况进行定论,那么他的石油勘探队伍就可以早日让松辽地底下的石油冒出来!顾功叙说得非常干脆和肯定:“根据已经进行的物探工作,我又和黄汲清等专家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是个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其盆地的最深部位在中西部,可深达5000多米以上,所划范围之内均有较好的生油层和储油层。而且根据地质部长春物探大队所进行的工作可以初步这样结论:松辽平原上有几个构造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现在的关键是要找到它,只是眼下我们定下的两口基准井形势有点不妙。这石油部你们是知道的。”余秋里与康世恩交换了一下眼色,说:“老康,你说说两口基准井的情况吧。”康世恩揉揉猩红的眼睛强打起精神。

何长工发现了,说:“康世恩你是不是昨晚又开夜车啦?”余秋里解释:他过年这三天,一天也没休息,天天跟几个技术人员在商量基准井的事。

何长工忙向里屋叫道:“老伴,快把人家给的那盒蛋糕给端上来!”老伴尹清平大姐一边应着一边举着一个大蛋糕进客厅。

何长工把第一块切好的蛋糕放到康世恩的手中:“快吃,不吃好睡好怎么能找出油呢?”康世恩说:“谢谢老将军的关爱。”吃完蛋糕,康世恩顿觉精神了许多。他本想补充一下石油部在松辽一带做的先期地质工作,后来还是省去了,因为从分工而言,地质部对松辽的先期地质普查工作确实要比石油部多做不少,而且就技术力量相比,他们上有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这些大地质学家,下有朱大绶、吕华、朱夏、关士聪、王懋基这些中坚力量,更不用说像韩景行这样最先勇闯松辽平原,在蛮荒的北大荒上能找到油砂本身就是功勋卓著的表现。松辽有没有油,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中国包括毛泽东在内都关注的大事。过去美国人和日本人也都在松辽一带做过地质普查工作,但结论是“松辽无油”。是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和翁文波等首先指出了“松辽有油”的理论方向,特别是陆相地层生油理论的产生对松辽盆地找油产生的理论影响功不可没。

关于松辽油田--就是后来的大庆油田的发现问题上,曾经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议,这场争议到现在仍然没有结束。到底谁的功劳大,恐怕没人真正能说得清,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

那就是大庆油田发现,并非靠的力学构造理论,而是大地陆相生油理论。10年前,我有幸为大庆油田发现而写过一部报告文学,这部报告文学因为涉及“一面红旗”的问题,而被当时的一名主管工业部门的副总理批评过,其实这位副总理并不真正知道大庆油田到底是以什么理论发现的,他也是出于无奈,为防止这种“陈年旧事”再起什么风波。然而围绕大庆油田发现的科学技术争论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不弄清楚,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石油工业史都是有害无益的。遗憾的是有人并不想这么做。

康世恩是学地质出身的,他心里清楚,至少他清楚两件事:一是松辽油田即后来的大庆油田发现的理论依据是陆相生油理论,这个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潘钟祥教授和黄汲清先生。潘钟祥教授死得早,又没能参与大庆油田发现的具体工作,所以黄汲清和谢家荣及翁文波先生成为了主要的根据陆相理论找油的实践者和决策者。特别是他们在1955年1月20日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上商定的《关于1955年石油天然气普查工作的方针与任务》中,就已经点明了松辽地区作为重点石油地质普查的对象,及1年后由黄汲清领导、翁文波等人参加绘制的新中国第一张《中国含油气远景分区图》,更加清楚无误地划定了松辽地区是中国未来找油的主要方向,这张《中国含油气远景分区图》,现在只有一份保存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

10年前在黄汲清临终前的几十天前我采访过他,他给我讲起此事,也明白无误地证实:“我国东部几个大油田普查工作是1955年初在当时地质部矿产普查委员会(简称‘普委会’)的直接主持下开始进行的。当时我作为“普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提出了把华北平原、松辽平原、鄂尔多斯盆地(即陕甘宁盆地)、四川盆地作为‘普委会’找油的四大重点地区。

同类推荐
  • 逐梦蓝天:C919大型客机纪事

    逐梦蓝天:C919大型客机纪事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一飞冲天,完美首飞,惊艳世界,大展中国之翼雄姿。本书是一部对C919大型客机进行全景式解读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多次奔赴现场,采访了许多领导、工程师、总装员工、试飞人员等一线工作者,以严谨的创作态度,生动的文笔,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商飞人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的故事,赞颂了中华儿女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精神。
  • 陆游文集4

    陆游文集4

    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努力陶熔时代的人,通过诗词发出声声战斗的呐喊,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读一代爱国诗人的经典文章,品官宦诗人的一生坎坷。
  •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猫大事 冇大事

    猫大事 冇大事

    书中有猫事、厨事、家事、糗事四个部分,作者将养猫、下厨、文身、居家办公、与家人朋友相伴相处等趣事,以行云流水的不羁风格信手拈来,在千字小文中,以小见大,诙谐机智,总有一种适合你!遍地小确幸字字是真心,正是你目前最需要的温情与快乐。配上近百幅原创手绘喵插图,兼具美貌与智慧,把你的喵捧在手心里!
  • 活着的学问

    活着的学问

    但我被自己雇佣了,这就毫无办法。被别人雇佣可以偷懒耍滑,可以请病假,被自己雇佣就只有拼命干了。
热门推荐
  • 好口才是设计出来的

    好口才是设计出来的

    《立信会计出版社去梯言—好口才是设计出来的》是一本训练与提高沟通技巧和语言水平的口才书。通过说话方式的设计、说话技巧的设计、交谈话题的设计、情感沟通的设计、肢体语言的设计、礼貌用语的设计、提升语言艺术和魅力的设计、出奇制胜的说服话术等内容,着重指出了生活常见场合中所运用的说话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提高说话能力,拥有良好口才。掌握了书中所介绍的口才训练方法,相信你的爱情、事业和人际交往都会因丰富的语言艺术和卓越的表达能力而与众不同,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妙趣横生。
  • 脉经

    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蝴蝶翅膀上的爱

    蝴蝶翅膀上的爱

    “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系列三”共分为六个板块,分别是“悬念推理”、“惊悚恐怖”、“言情伦理”、“古今传奇”、“幽默讽刺”、“社会写真”。这六个系列的故事或悬念迭起,或紧张刺激,或感人肺腑,或拍案称奇,或轻松诙谐,或严肃深刻,让不同审美趣味的读者都能于丛书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品读这些故事,既能感受人物在各种情境里的喜怒哀乐,又能体悟命运在不同时代中的跌宕起伏,使读者在掩卷之余,思索片刻人生的意义。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这本《蝴蝶翅膀上的爱》收录的都是社会写真精品力作!
  • 二次元逍遥记

    二次元逍遥记

    有一天我梦见了创世神,我许了三个愿望。我想拥有一拳超人的无敌能力。完整的无限手套和,免费的无敌系统。(作者小学生纯属写着玩)
  • 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中国有句脍炙人口的格言:“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之大集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遗产之一;《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宫本武藏的《五轮书》)。《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精华。西方花了2500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战争,才认识到孙子的伟大和英明:三十六计更使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成名于天下。
  •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一片诗心,绘成画境,一片画境,酿出禅意。他 那稳藏在墨色里的人生,氤氲着一个传奇而动人的秘 密。他就是——王维。朱丹红编著的《王维(倚仗临 风听暮蝉)(精)》为“大唐才子诗传”系列丛书中的 一本,《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讲述了大唐才 子王维“才人老去例逃禅”的一生。
  • 恐怖的野人族

    恐怖的野人族

    倒霉蛋儿和大馋鬼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事情。他们机智勇敢,不畏艰辛,与魔鬼展开了生死较量。他们帮助小矮村的人们赶走了强盗六头蛇王、揭开了大森林里小鬼屋的秘密、打败了骷髅精。与女魔头刺疙瘩和粘糊球经历生死较量……故事情节惊险刺激令人惊心动魄,人物个性化语言幽默诙谐回味无穷。
  • 人家闺女有花戴(中篇小说)

    人家闺女有花戴(中篇小说)

    李林包里放着县文化局那张录用通知书到乡政府报到,接待他的是乡办公室文书。文书是一个白胖的老头子,样子像个老太太。文书说,我叫老尤,今天乡里人都下村去了,书记乡长叫我给你安排房间。李林说,那通知书交给你。老尤一摆手,你自己先放着吧,反正早听说你要来,又没有人冒充你。老尤把李林带到楼上,经过吱呀作响的漆黑的过道,然后打开一个房间。里面已有了一副铺盖,一床醒目的大红缎被堆在床上。老尤说,你去仓库间搬张床吧,乡里暂时安排你与计划生育员住在一起。
  • 武林故事

    武林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呆萌小仙妻

    呆萌小仙妻

    忘川河上,她是个四肢不全、头脑简单的小妖,但是却有个极其拉风的名字——海白;她是贝类,才转化为灵,连脑袋都没发育完全,阴间的事,她可以转眼便忘却;可,唯独记得每百年走一趟忘川河,到人间去渡千劫的摇光星君;执念已起,势必紧跟脚步,不追到美人不回壳;谁知,人笨没药救,妖笨更是害死神,投错胎就算了,还神穿越,屈服在水蛇妖的淫威之下,三观全毁!为回家,她也闭上眼睛拼了,不就是搞定王爷,造个宝吗?来,老子可不怕,看你星君哪里逃……可,历尽艰辛、几经生死,最终,谁才是谁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