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900000011

第11章 备战黑七月 (4)

分流因此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变得异常激烈。学校在这一问题上几乎都表现出积极主动,因为这是决定本校高考升学率的大事。我走访过某省西南部的一个县级普通中学,在那里你看不出有什么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优势,破旧的校舍据说还是“文革”时扩建的,全校除了校长办公室有一台电脑,专用于打印文件,就不必说什么“语音教研室”了。学生说他们做物理实验用的仪器全都是些破破烂烂的坛坛罐罐。至于老师的教学能力,更不敢恭维。我问一位英语教师是什么地方毕业的,他说是地区专科学校,选他任教英语是因为学校找不出第二个比他英语专业更强的了。他们的老师中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很多人连省城都从没有去过。但是这个中学对外称自己的高考录取率能达到70%左右。这个比例在大城市当然不算高,可在内地的普通县级学校里,绝对是个高水平的学校了!后来我一了解才知其中的奥妙:原来他们开设的4个高三班,有一个56人组成的大班是复读班,即专为那些落榜生“回炉”再读而特设的班级。复读班学生一般不在学校应届生的册子上,但学校却等高考一发榜,便将其中考上大学的人一下编入在册之列。而在另3个班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进入高三第二学期便被强行分流到其它地方去了,个别不愿走的学校明确说,同意你留在高三班上课,如果毕业会考及格也可以发毕业证,但绝对不准参加高考。如此一进一出,这学校的高考“录取率”一下高出二三十个百分点。到时学校有面子,老师有面子,当地教育局和县长、书记都脸上有光。据调查,目前中小城市的中学里,如此分来分去的做法,已是各校心照不宣的事了,因此有人戏说:越是教学质量差的地方,高考录取率会越高。其奥妙全在于它可以借各种手段甚至动用政府行为把那些学校认为的差生分流出列。他们把剥夺学生上大学的权利变成了受利益驱使的魔棒,校长、局长和县长想要什么样的高考录取率,其分流的魔术棒就会怎么转动,在这样的魔棒下,广大学生成了不折不扣的牺牲品。

我听说过一个并非是笑话的笑话:西北边远某省有所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的最大本领不是如何在教学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高考水平,倒是在分流学生上面招术颇奇,先是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硬软不吃的就来泡磨术--天天派专员到学生或家长那儿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没有做不通的,因为他们手里有特别武器--对那些实在做不通的,交县、乡领导亲自处理。竟然出现过有一位党员的子女坚决不愿分流离校,县、乡两级领导多次找到这位党员家长,说你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儿子的分流工作。那党员家长说我儿子愿不愿从学校分流的事跟“讲政治”挨得着边么?县、乡领导很认真地对他说,怎么挨不着边呢?我们县是省上的教育先进单位,如果今年的高考录取率上不去就会影响全县的荣誉,这不就是政治嘛!最后那党员家长被逼无奈只好将儿子送到刚刚开办的职业高中去了。当然对待普通老百姓的办法就更多了,你一定不服从分流也可以,我就罚你个够,罚得你心痛,看你还硬不硬!更有甚者,某校为了把个别“难缠”的对象分流出高考之列,竟然让医院开出弱智和“神经有问题”等诊断,彻底判处其“高考死刑”,从而顺顺当当笑摘“高考状元县”、“高考状元乡”的桂冠。

然而今天的百姓已经不完全是愚民了,他们知道怎么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2000年元旦刚过几天,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工程学院附中的女校长怎么也不会想到有场官司轮到了自己头上,告她学校的正是几年前被学校分流出去的女学生、现在已就读北京联合大学的余亭亭。作为原告的余亭亭在诉讼中陈述的理由是,她在1996年7月被该校高中部录取后,不料在读了两年到高二升高三时,学校怕一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而故意出难题试卷,结果包括她在内的几十名学生因不及格而无法升高三,被迫分流到了“成人高中”,失去了宝贵的高考机会。之后的余亭亭在家长的努力下不得不转到一家私立学校,并交了2万元赞助费才读上高三,并于后来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余亭亭以自己“分流受害者”的亲身经历与事实,起诉该校“剥夺了”她和其他同学读完普通高中和考大学的权利,并因此要求法院判决原中学赔偿她上私立学校所花的25万元和精神损失费1万元。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接受了余亭亭的起诉。这场官司在本文成书时尚没有结案,但它至少说明了分流的做法多少包含了对学生高考权利的不公正的侵犯,否则教育部也不会在1999年重新发文要求中学停止分流的做法。余亭亭上诉后被告方校长称,她的学校并非像原告所说的分流人数高达52%,实际是30%左右。然而这30%的分流数还算少呀?等于因为分流而使该校高三学生中有30%的人被无情地剥夺了高考权利,难道这还不够残酷?

堂堂首都北京市都有这样的学校敢这么干,那些天高皇帝远的边远地区的学校还不知干出什么名堂呢!人说“高考黑七月”,这个黑字正是被浓烈的战火硝烟熏黑的呀!

模拟疯考--登天门的步步台阶

问高考生在高考前什么最令人头疼,他肯定会告诉你是没完没了的模拟考试。冯小刚的第3部“贺岁片”今年出笼后,看到他的老一套的故事、老一套广告式宣传腔调,百姓们就群起而攻之、骂之、烦之。冯小刚的“贺岁片”才3部就让人感到“没完没了”,不可容忍,却没有多少人运用媒体宣传工具指责高考前学校里进行的一遍、二遍、三遍……几十、几百遍的模拟考试和练习考试,这真是怪了。

其实说怪也不怪,因为高考前的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练兵考试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谁也无法扭转的历史潮流。

一个“考”字,几乎代表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全部内核。看看自古至今在培养人、教育人、选拔人方面,哪一样离开过“考”字?它成了对付人的万能手段,而且令人称奇的是几千年来它从未走样。中国的考试是千古不朽的教育经典。

你问三百六十天天天考有什么可考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教师们可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即使天天考,也还永远时间不够。首先是针对高考的6门课程,如果按一星期抽测两次,二五一十,新华书店里,高考参考书籍从来都最受学子们的关注。

一星期就是平均每天得有两次考试,上下午各一次。这太轻松了!怎么可能安排这么松松垮垮呢?至少每个课程两天一测验,一周一小考,两周一大考嘛!这是学校的规定。于是学生们发现,各门课程如此考试频率一下增加了一个“二次方程式”,每半天成了有两门以上的考试了!

但任课的老师还是着急:你们这样搞平均主义不行,数学是高考中的关键,数学考试和摸底考试必须是别的副课一倍以上。于是仅数学就变成了每天上下午各一场小考,每三天一次大考。大考和小考是有区别的,小考是年级组织的,大考是学校组织的,考好考坏都记录在案。同学紧张,老师也紧张。

数学老师刚刚调整考试计划,外语老师又跳了起来:挤什么课程都成,但唯独不能挤了外语。谁都知道外语是高考中分数往下掉的最多一门课,我们以往高考录取率低就低在外语考试的分数上不去嘛!怎么大家还不吸取教训?说什么外语考试不能少于数学,至少是一样多。

既然外语这么重要,那就跟数学课安排一样多的考试吧。学生就此又发现:每半天的考试由原来的两堂课,增加到了三课时。

凭什么数学和外语搞特殊呀?高考的每一门都不能随便掉分,语文其实是最重要的课程,俗话说,考试考试,没有不重要的考试。既然每一门都重要,为什么复习和备考时就分重分轻不公平嘛!

反正高考是统计总分的,哪一门拉下来都不好交待,所以平时怎么抽考怎么测验各门任课老师自定。校长最后拍板。

呼啦--会议一散,文数物化外史地政各科教研组老师聚集一起,紧急制订考试计划,瞬间,全校展开了一片考试厮杀,你考我考大家考,早考晚考中午考,今考明考天天考……于是再往教室一看,学生的头一齐扎进了“卷场”。老师也不轻松,这个卷子还没收上来,那个老师又哗啦啦地满屋卷子撒了出去。有个学生给我讲个亲身经历的笑话:在他高三学期,班上在“最后冲刺”第10周时,平均每天10节课,几乎课课都有考卷发下来。有位同学那天闹肚子,前一节课下课后就往厕所里跑,上课铃响后大约过了10来分钟,这同学提了裤子赶紧往教室跑。他一边跑,一边想着这堂课的外语测试,便一进教室就向年轻的外语女教师要卷子。女教师看他那个慌张样,就说回你的座位。这学生以为老师生他的气,不让他考了,便急了起来,连声恳求,并把拉肚子的事作解释。女教师不耐烦地对他说你解释半天干嘛?回你的座位。学生一着急,那本来就没有系好的内裤外裤稀里哗啦全都掉了下来,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那年轻的女教师红着脸扭头就回到办公室。掉裤子的学生心想今天可闯了大祸,要不马上向老师检讨就再不能参加今天的考试了。想到这儿他急急慌慌地提起裤子向老师的办公室奔去,见了女教师连连赔不是,最后恳求道:老师你怎么批评和处分我都行,可就得让我把这堂课上的考卷做了。女教师终于忍不住火了,高声道:这堂课哪有考试嘛?那同学张大嘴巴愣了片刻飞步跑回教室,喊了起来:我得到了一个世界级新闻:这节外语课没有考卷啦!教室里又响起一阵哄笑,同学们告诉他,大家早就知道了。可是这位同学仍然欢欣鼓舞地说:这一定是他闹肚子带来的好运。

这件事听起来很滑稽很好笑,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处在高考备战中的学生们早已被整天的考试搅得晕头转向,神魂颠倒,在他们看来天天考、节节课考才是正常的,假如某一天、某一节课不考了,就认为是不是发生了世界大战。从高考走过来的学生都这么对我说:开始大家很不习惯天天做卷子、节节课搞考试,后来习惯了,每天坐到教室,每节课铃声响后就是做考卷,要是哪天、哪节课没有了卷子,反倒让学生们不自然地打听起来:是不是老师病了?是不是上面又有更大的摸底考试来了?

就像战争到来之时,有的人因为经受不了战争的残酷性,常常硝烟未见先疯了,高考的一次次模拟考试和频繁的练习测试,使得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也时常临阵怯战,或半途而退。某校有个女生平时成绩还算不错,在“一模”、“二模”时成绩也不断往上升,可在“三摸”后成绩一下子掉了下来,最后她在上课时一见老师挟着卷子进教室便紧张得浑身发颤,弄得老师不知怎么才好。可是这女学生又很要强,还非想做完每一张卷子,她越想做越见卷子就紧张,最后不得不放弃后一个多月的复习练兵。家长急得满城找医院为她治病,医生说这是“考试过敏症”,需要静疗,必须安安宁宁地慢养慢治。到了这份上也只能如此,她和家长知道这种情况就没法参加当年的高考了,于是心神慢慢地安顿了下来。时过一月,医生和老师突然上门来慰问和检疗,大家有说有笑,什么事都没有,于是医生和老师对那女学生说,你愿意跟我们出去走走?那女学生说行啊,我在家一个多月快闷死了。她便跟着医生和老师一起出了门,后来她发现医生和老师把她带到了高考考场,那学生很惊诧地问老师:是不是让我也参加高考?老师朝她笑笑,说是的,医生说你的病现在好了,所以我们给你的报考手续全办好了,今天特意让你来参加高考。那学生心头好激动,可她又怕自己不能上阵,便回头看看医生,医生朝她点点头,示意她完全可以进考场。接下来那女学生在老师的陪伴下进了考场,发榜时她的成绩达到了录取线,她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应该说这女孩子算是幸运的。我问过我在医院工作的太太,是不是真的有这种“考试过敏症”的患者,她说当然有,1999年她所在的西城区几所医院里,临近高考时就收过好几例类似的病人,其中13中就有一个女学生因为得了这种过敏症,浑身上下起了皮癣,最后根本不能去上学了,自然不得不放弃高考。

听听,这难道不是“黑七月”的战火给闹的?

但是教课的老师不这么认为,他们说高考不亚于打仗,既然打仗前的练兵是战争取胜的必要准备,那么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和测验考试同样道理。有人扛不住倒下了,证明扛得住的学生更有可能在高考中获胜。什么都不要有顾虑,把卷子发下去,明天还继续接着考--

考完了本校编的卷子,再考邻校的卷子;考明白了本地的卷子再考像你们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名声的外地卷子;考完了历届高考的卷子,再考今年各部门、各出版社、各考试机构提供的新练习卷子;考完了新练习卷子再回头考老卷子……别忙,即使新考卷都已笔试过三遍,那也得再进行口试、面试;口试、面试完了还有开卷考、闭卷考,总之什么时候高考时间没有到就一直练下去,考到你感觉烦得不能再烦可又一天不考心里空荡荡神晃晃时,考到你离开了考试仿佛就不能进入正常生活状态,考到你吃饭睡觉做梦都在想着试题考卷,考到你金榜题名、落榜无泪为止。

“你们这些作家、记者根本不知道高考竞争有多激烈!不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考试行吗?高考就像登泰山的天门,每一张卷子就是登天门的一个台阶,不走过几百个台阶行吗?”一位老师这样对我说。

排名--选拔“敢死队员”

考完试你以为就没事干了?错错错,每一次考完后你们就看看那张排名表上自己的位置吧!

排名为何物?就是把你全班的考试成绩按名次排列出来。班级排完后再看年级排名,年级排名后再看全校排名。别忙,全校排名后还有全区、全市排名。

如此复杂繁多的排名何用?排名的重要性可以用最复杂的话表述,也可用最简单的话讲明。复杂的话叫做:不处在竞争的漩涡中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长、山外的山有多高;知道和明白竞争对自己有多重要后,你就会不顾一切、埋头加油、拼命朝前赶。简单的话只有4个字:落后可耻。

谁都不想在排名表上落后,但既然是排名表,必定有前有后,于是激烈的竞争和高考前的硝烟便这样越演越烈、越燃越旺……

同类推荐
  • 席卷长江

    席卷长江

    改朝换代参与者的最后报告,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的经典战事!《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由桂恒彬所著,讲述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粉碎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划江而治”的妄想,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 依依柳岸

    依依柳岸

    未名湖是镶嵌在燕园中的一颗绿宝石。环湖垂柳,柳荫小径,塔影婆娑,波光潋滟。月下观湖,静若惺忪着睡眼的处子,微风花影,则是一杯轻漾的春醪。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文思流畅,清明如水,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 西风故道

    西风故道

    本书为叶廷芳先生的随笔自选集,主要内容包括怀人和追溯一生的治学之路。叶先生自幼生长浙西僻远的乡村,不幸又失去一臂,在乡人眼中几乎成了废人,然而凭借倔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个性,他从乡村走到衢州城里,再到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冯至、赵琳克悌、绿原等恩师及前辈学人均在他的人生旅途上留下深刻印记,他的怀人之作语言平易而风格质朴,表现了这位从浙西土地上走出的德语文学研究者的赤子之情。卡夫卡和迪伦马特的引入在国内文坛影响至深,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要冲破“左倾”思潮长期禁锢的局面,亦须具有相当的勇气和胆识。
  •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老舍先生问: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杜甫说:齐鲁青未了。白居易手捻长髯:最忆是江南!李商隐深请回忆:何当共剪西窗烛。这些声音,融在历史的长河里,半江瑟瑟半江红。就吸引了一颗读书种子,驾着蒲公英的小伞,飘过水,飘过山,看神州万里大好河山,追寻前人足迹,把生命里的那份感悟和悸动,轻描淡写,让内心饱满,让人生不寂寞。是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不能仅仅吃米活着!
热门推荐
  • 销售团队管理

    销售团队管理

    销售经理,作为销售团队的管理者和带队者,工作涉及到两个方面:如何领导和激励销售团队;如何进行销售过程的管理。一位优秀的销售经理应该能为销售团队提供足够的动力。销售经理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管理风格会无形中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销售经理的领导方法是否足够智慧,正确的领导方法可以使销售经理不至于成为一名“救火队员”,而是“运筹帷幄”的领导者。销售经理能否为销售人员营造一个积极追求成就感的组织环境和团队氛围。销售经理有责任为每一位部下提供奋力实现目标的“舞台”。
  • 重生之逍遥人生路

    重生之逍遥人生路

    重生了做什么好:写写小说练练拳,逗逗萝莉赚赚钱。快乐不嫌早,逍遥不嫌迟!这才是重生者的美好时光!
  • 没关系,我眼瞎

    没关系,我眼瞎

    【出版名《亲爱的拍卖师》】(全文完)这是一场围绕拍卖场最高荣誉白手套展开的神秘奇遇记。学渣白小米为追求心中的白马王子,阴差阳错地被选入古德拍卖行进行实习。傅斯晨作为古德拍卖行白手套级别的精英拍卖师,对白小米反感至极,因为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竟然是车祸事件后,自己预知未来梦境中,总是出现的那个女生。拍卖行发生了一连串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而初入职场、各种被排挤的白小米意外成为解决这些事件的关键,成为核心人物。傅斯晨只得让白小米参与进来,却发现自己也裹胁在各种危险、甚至家族利益之争当中。谜案重重、抽丝破茧,当真相浮出水面,傅斯晨也最终居然爱上这位梦中的新娘……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绝色宫女是王妃

    绝色宫女是王妃

    安国,风调雨顺,君臣一心,天下太平,百姓夜不闭户。正因如此,安国皇帝闲来无事,欲赐婚四十尚未取亲的皇弟——辰王爷。王爷笑傲江湖,逍遥自在,岂愿被婚姻束缚。某天,大街上,辰王爷巧欲一女子,突上前,手摇纸扇,面露微笑:“姑娘,愿意嫁给我吗?”一句戏言,一段巧合,成就美满姻缘。当晚,上官珑月独守空房,心情却颇好。隔天,侍女回禀:“王妃,王爷逍遥江湖去了。”上官珑月笑而不语,心中突生一计。皇宫招收宫女,一貌美女子揭下皇榜,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你叫什么名字?”“回姑姑,奴婢秋儿。”“看你还算乖巧,去东宫吧。”秋儿的好运气羡煞旁人,服侍太子殿下、未来的安国储君,是每个新进宫女的愿望。她们认为,这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最佳途径。对秋儿而言,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段宫廷,一段江湖,宫廷的勾心斗角,江湖的血雨腥风。从天而降的“冷寒宫”,威慑江湖,不出几日便在江湖中名声大振。家喻户晓的“冷寒宫”,却从未有人见过她们的宫主。只是听说由一群女人组建而成的“冷寒宫”,有个非常了不起的宫主。武功出神入化,能与仙法并存。江湖上,对宫主的印象则是一袭白衣纱裙,白色面纱遮住容貌,外露一双令人毛骨悚然的双眼,名为冷秋月的年轻女子。半路相识,被弃洞房之夜的王妃——上官珑月;目的不寻常,貌美如花的宫女——秋儿;江湖新人,神秘宫主——冷秋月。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三个人,竟是同一个人……王妃与王爷的戏话婚姻,秋儿与太子殿下的情不自禁。看她游走不同男人之间的本事,看她的真实目的,看她如何让皇叔侄对立,看她最终情落谁家……尽在《绝色宫女是王妃》。“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个女人演绎旷世情仇。看她乱世皇室、混迹江湖。江湖里的皇室女子,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江湖儿女,《绝色宫女是王妃》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 戒庵老人漫笔

    戒庵老人漫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宠旧爱·陆少的秘密恋人

    独宠旧爱·陆少的秘密恋人

    新文: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http://m.wkkk.net/a/951147商业奇才陆子初有个众所周知的怪癖。陆氏集团旗下有个赫赫有名的模特公司,一年四季,每隔三个月,一定会有当季新潮婚纱面世。那些穿着婚纱,行走T台的模特们有着共同的标志:眉眼笑意清浅,气质宜室宜家。只有这个时候,眉眼寡淡的陆先生才会偶露笑意。有人猜测:“陆先生心里一定藏着一个女人,并且经年不忘。”***谁都没有想到,后来的某天,他会把一个女疯子带到身边悉心照顾。有同学说:“六年前,他们是大学恋人,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能待她如初。男人痴情如此,当真不易。”他唤她:“阿笙。”细心呵护,百般照拂。后来有人明白:想要讨好陆子初,务必要先讨好阿笙。***后来,有人曝光了阿笙的婚姻状况:已婚,夫,美籍华人。一片哗然。众人抨击陆子初和阿笙。她怯怯的抓着他衣袖,他把她护在怀里:“别怕。”有人说,陆子初疯了,为了一个疯女人,竟然自甘堕落,不惜身败名裂。***哥哥顾城对阿笙说:“他不可能再爱你,你若清醒也绝对不会再爱他。”一场车祸,逐渐揭开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秘密。彼时她已清醒,沉静如故:“子初,有时候疯癫度日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他哭,她笑。原来在爱情的世界里,她和他都是不折不扣的疯子。【现实篇】有女扇了阿笙一巴掌,被陆先生知道了。陆先生对阿笙循循善诱:“还回去,两清。”阿笙心善垂头不动,陆先生从身后拥着她,柔声道:“手伸平。”阿笙手伸平,陆先生握着阿笙的手,对着呆立在地的女人就是一巴掌。“啪”的一声,吓坏了阿笙,陆先生笑容浅淡:“解气吗?”阿笙害怕他再让她打人,连忙点头。陆先生笑了。【回忆篇】书房里,阿笙吟诵泰戈尔的诗集:“我们一度梦见彼此是陌生人,醒来时却发现彼此是相亲相爱的。”她侧眸问他是否认同这句话。“不认同。”陆先生从电脑前移开视线,“我梦见你的时候,你不是陌生人。”“……”阿笙沉默。还真是,没办法交流啊!***(安心收藏。新浪微博:我叫云檀)
  • 感悟人生全集

    感悟人生全集

    作为一位神秘的文人,詹姆斯.爱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每日环顾世界,终于发现了抚慰世人内心痛苦的疗法、引领众人步入成功的法则,并通过其作品将这些智慧奉献于世。对于那些正在经受心灵创作、一直企求成功的人们来说,这些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流入他们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令人遗憾的是,直至他去世以后,世人才发现其杰出的思想与文学才华,于是他的作品陆续问世,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发人深思,省悟人生。正如作者所言: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写出一些作品,去帮助普天之下的人们,无论是男是女,是贫是富,有无渊博的学识,老于世故或涉世未深,在他们自身之内发掘所有成功、所有幸福、所有业绩、所有真理的源泉。
  • 自我升华

    自我升华

    从习惯、学习、阅读、时间等多方面,来说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约束与瓶颈,告知读者如何克服,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自我的升华。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