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的重症监护室,乍听起来就有一种令人感到忐忑不安、生死未卜,和不祥的揪心的感觉。
不错!重症监护室,这里正是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同“死神”博弈的地方!
医生和护士们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和他们超强的责任心,为病人能够延续生命,争取着每一分、每一秒;他们运用他们精湛的医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为奄奄一息的病人创造着第二次、第三次生命!他们在医疗战线上,书写着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意思。
ICU在世界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成为医院中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ICU的监护水平的高低、设备是否先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ICU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初期,但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目前我国国内的三甲医院内均设有ICU病房,大部分的县级医院中,也已经设置了等级较低的ICU病房。
记得我刚到医院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和师傅去病房里为病人订餐,第一个进入的病房,就是位于六楼的脑系科的重症监护室——NICU。NICU则是脑神经科重症监护室的英文缩写。
NICU病房有前后两个门——
后面的木原色单开门上贴着:“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谢谢配合!”的字条。推开门,左手靠墙的地方,摆放着一排灰色四层鞋柜。鞋柜上贴着医生和护士的名字。鞋柜里放的是他们进入病房前必须需要更换的塑料拖鞋。鞋柜边摆放着医疗废物箱和放着一次性手套、口罩还有鞋套的塑料架。右手靠墙是一张写字台,上面放着电脑、病例、医学书籍等。医生和护士就是从这道门匆匆忙忙地进进出出。
另外一扇门是木原色的双开门,以便病床的出入。门上贴着“家属探视通道”的门牌,门牌下面的纸上用醒目的黑体加粗字打印着病人家属的探视时间(16:00至16:30)、人数要求(一患一家属)。再下面是“温馨提示——NICU内患者病情相对比较重,请病人家属自觉遵守探视时间,严格遵守一患一家属的规定,低声轻语。谢谢您的配合!”
木原色双开门的门框上装有一个门铃。平日里门是从里面紧锁的。病人家属要想进入病房探视时,需要先按门铃,待医生或护士出来后,才能在专门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
这个门,给人神秘莫测的感觉;这个门,给病人家属的感觉就像是一道生与死的分隔线。他们不知道,更无法预测到,自己的亲人在门的另一边会随时发生什么状况。只能等待随时走出来的医生、护士来告知情况。
这种揪心的感觉令病人家属坐立不安、精神高度紧张,以至于会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
进入第一道门,是一个六七平方米的空间。右手靠墙的地方有两个白色塑料架——一个塑料架上放着一次性的蓝色塑料鞋套;另一个塑料架上放着一次性的塑料手套和一次性口罩。紧挨着两个架子的是一个黄颜色的塑料箱,箱子盖儿上用黑色涂料清晰地喷涂着“医疗废物箱”几个字。两个塑料架和医疗废物箱的上方又是一张温馨提示:“进入病房,请您穿戴好鞋套和手套。离开病房后,请您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手套、鞋套扔进医疗废物箱。谢谢您的配合!”
病人家属在进入第一道门后,必须要按照要求穿戴好,才能推开第二道门,正式进入病房。
第一次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病房,我的心不禁猛地颤抖了一下,脚步也随之停顿了一下。
这种感觉就是——胆怯!
因为映入我眼帘的,是我从小到大、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