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想再嫁的心思占了上风,陈秀娘走前不安地问:“你一个人行吗?”
“行,你就放心的去吧,我家那口子说了,会抽空过来看我。这女人啊,还是得找个男人依靠。”就是这句话,陈秀娘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今天是除夕,大家都在家里忙着做贴春联做年夜饭,大街上只有零星的几个匆匆往家赶的行人,几个调皮的小孩儿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溜出来玩鞭炮,很快就被家人提溜回家了。
日头西斜,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站在育婴堂门外,他警惕地看看四周,见没人注意这边才将伸手敲门,很快大门被打开,张奶妈开了一条门缝让他进来。
“路上没遇到人吗?”
男人得意地笑,“也不看看是谁出马。”此人正是张奶妈的丈夫徐大化。
“行了,你在这儿等着,我去将人抱出来。”不一会儿,张奶妈抱起一个孩子出来放在徐大化手里拎着的篮子里。
徐大化不满:“怎么这么小?能买出什么价钱?”
张奶妈白了他一眼,“你又不是不知道情况,哪儿有大孩子了?光这些小的里头,长得漂亮的没几个,这个可是最出挑的。”
徐大化啧了一声:“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要不你再给我一个,不然就这一个卖不上价钱。”
“不行,夏仲春跟个巡山夜叉似的,能偷出去一个就飞了老鼻子劲,要是没了两。个她肯定会怀疑的。”张奶妈比较谨慎,她可不想被夏仲春抓住把柄。
“一个乳臭未干的臭丫头,怎么就把你吓成这样?”徐大化很不屑。
“等你接触过她就知道了。”张奶妈催促道:“快走吧,小心别被人发现了。”
徐大化拎着篮子大摇大摆地出了育婴堂,他并没有直接回家,而且在街上晃了一会儿,直到天彻底黑透,他一闪身躲进一个小巷子了,找到一个黑漆漆的小门,三长一短,里边很快就有人开门。
“怎么这么晚?”里边的女人很不满,她刚拿起筷子吃年夜饭。
“现在管得严了,这一个就花了我许多的功夫。”徐大化伸手在女人脸上捏了一把,调笑道:“想我了没?”
“想你个头!”女人嫌弃地打掉他的手,说:“先进屋验货。”
进了屋,徐大化将篮子放在桌子上,女人掀开上边蒙着的蓝花布,将“货”抱起来,先看看脸,又捏了捏手脚,点头:“这次的货还不错,但是太小了,我还得花钱花功夫养,价格不会高。”
徐大化不在意,色眯眯地盯着女人,“你只要陪我睡一觉,什么都好说。”
“你想得美。”女人冷哼:“你再胡说八道,小心我告诉你主子去!”
“别别别。”徐大化忙收敛色相,“我就嘴上占占便宜,哪儿能当真呢。”
“哼!”女人冷哼一声,“你在这里等着,我进去拿钱。”她招呼一个丫鬟进来,“将她抱下去好生养着。”
丫鬟似乎很有经验,一手托着女婴的屁股,一手拖着她的后颈将她抱进里屋去,这过程中女婴一直没醒,应该被喂了药。
女人拿了钱就将徐大化赶了出来。门“咣当”一声关上,差点儿夹到他的鼻子,气得徐大化破口大骂:“千人乘万人骑的臭婊?子,神奇什么!”
骂骂咧咧一大通,黑门纹丝不动,里边的人根本听不到他的谩骂。
大年初儿,靳嫂子一大早就赶到了育婴堂,敲了半天门才将门叫开。张奶妈懒洋洋地趿拉着鞋子回到房间里继续钻进被窝里睡觉。
靳嫂子将有的孩子已经醒了,忙抱起来撩开衣襟喂奶,眼神在房间里一扫她就察觉到不对劲,“秀娘呢?”
“秀娘回家了。”张奶妈含含糊糊地说。
“不是说她留下来帮忙吗,怎么回家了?”靳嫂子有些不满,陈秀娘走了,谁留下来帮她啊,她一个人可看不了这么多孩子。
“她回家相看男人去了,待会儿我回家看看孩子再回来,帮你看孩子。”
靳嫂子疑窦丛生,她张奶妈什么时候这么好心了。将怀里的孩子放在床上,她的动作突然僵住,默默地数了数大通铺上横七竖八地睡着的孩子,十一个。她觉得自己数错了,再数一遍,还是十一个。怎么少了一个呢?
“张嫂子,怎么少了一个孩子?小雯呢?”
正准备睡个回笼觉的张奶妈一个机灵彻底清醒了,火石闪电般,她换上一副悲戚的表情,眼圈红红的,“除夕那天下午,小雯突然发高烧,我一开始以为是普通的风寒,就喂了她热水,用烈酒擦了擦身子,可是后来她身上的温度越来越高根本降不下去,正好我丈夫来看我,我就让他去请陈大夫,但是陈大夫家里没人,就这么给耽误了,小雯她人小身子弱就这么没了。”
靳嫂子震惊到无以复加,“怎么这么快就没了?小雯平时看着身子骨挺结实的啊。”
“谁说不是呢,我都要难受死了。”张奶妈扯着嫂子干嚎两人,却一滴眼泪都挤不出来。
“那仲春知道这事吗?”靳嫂子问。
“她一个姑娘家,看不了这个,再者说大过年的我上门跟人说这个不吉利,我让我丈夫去通知的霍监理,霍监理将人带出去安葬了。”张奶妈转过身,哭得肩膀一耸一耸的,实际上是怕被靳嫂子看到她脸上根本没有泪水。
这会儿无论如何是睡不着了,张奶妈爬起来洗漱一番,帮着靳嫂子将孩子们都喂饱她才离开,这可是从来没有过得事情,往日里她不占便宜就是吃亏。
反常即为妖。
靳嫂子抱着孩子越想越觉得事情不对,一桩桩一件件未免太巧合了吧?思来想去,她决定将这个消息告诉夏仲春。可是这里只有她一个人,实在脱不开身。突然,外边响起阵阵孩子们的欢叫声,她眼前一亮,跑到门外招手叫来最大的男孩子,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又在他手里塞了三个铜板。
那个八九岁的男孩子喜出望外,立即抛下好友,通风报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