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接下来的几章,我会用书信体的形式为你们呈现这一阶段的故事。之所以用书信体的形式,一是那段时间,我和宁珂开始了飘洋过海的书信往来,这些书信里包含了那段时间我们所有的情感和重要的事件,我想以最原始的模样把它呈现出来。
关于书信往来,其实是冬歌偶然给我的灵感。
那年十二月份的一个周末,冬歌一如往常地来学校找我,我俩仍然坐在操场上听着她耳机里的许嵩。她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许嵩发了一首新歌,我给你放。”
那是一首很轻快的歌曲,我至今仍然记得那个十分上口的旋律和那些青涩稚嫩却又倾诉着最纯粹的喜欢的歌词。那首歌的名字叫《粉色信笺》,歌词大概是在讲一对互相爱慕,又分隔两地的恋人通过书信往来倾诉对彼此的喜欢和思念。这首歌是我决定给宁珂写信的来由。
二是,最近我看了一些书信体的小说,觉得这种形式的小说能够带给读者一种很奇特的阅读感受。
我和宁珂的书信往来保持了一年左右,从2007年的一月到2008年的一月,这期间我们互相给对方写了几十封信件。2008年的除夕前夜,宁珂从法国回来,那一天,我也终于再次见到宁珂。
我从这些信件挑选出了几封,分别是最初的和最后的。下面将为你们展示的是第一封,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遥远的姑娘”。
遥远的姑娘:
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已经是一个星期之后了?如果这些送国际信件的公司效率够快的话。可惜我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否则我应该要提前写好未来一个星期将要发生的事情,这样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这些事情应该也就是刚刚才发生过的。
对了,今天我又在一家网站上看到了你的演出视频,我很为你高兴,当然,如果你能把那件酒红色的礼裙换成白色的话,我想效果会更好。
同时,我还想请你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你还记得宁爷总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吗:“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上次你告诉我,你想茉莉了。所以在这封信里,我附上了一张茉莉的照片。如你所见,她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具有英国气质的大腹便便的贵妇,并且刚刚在昨天(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不是昨天了,我原本想立即在QQ上就告诉你的,但是为了丰富这封信的内容,我把最近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憋在了心里,藏进了信里。)生了几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小茉莉,我也一并养着了。只是还没有想好取什么名字,如果你有好的主意的话,可以在回信中告诉我。
我原本打算利用这个寒假找一份兼职做,比如去饭店当服务员,或者去宾馆当保洁员,西平每年的冬天都对这两种职业严重匮乏,但冬歌不知怎么找到了一份出版社的工作,所以我俩现在在一家出版社里当起了主编的助手。
这是我第一次进到出版社内部一探究竟,了解他们都是如何工作的。我倒是很享受出版社的环境,每天面前摆着那么多的书稿,看不同作者的不同的作品,但大家又都是一致的,都怀着一份文学的梦想。但冬歌恐怕就没有那么享受了,因为她倍受年轻编辑的青睐。过去一个星期,冬歌收到的情书或许比我从小到大因为调皮写过的检讨都多。
冬歌对这些情书和追求者都置以客气的置若罔闻的态度,除了其中一位白白胖胖,个子有点矮的编辑。我对那位编辑的印象很深,因为他的眼睛特别清澈单纯,人也十分和善诚恳,就像老舍先生说的,他仿佛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冬歌也很喜欢他,常常夸他可爱。他的情书也写得颇有意思,不像别人那样只顾着抄徐志摩,戴望舒们的爱情诗或外国的爱情歌谣,而是简简单单的几句,大都是一些问候和关注,与其说是情书,倒更像是中学时候的男生偷偷递给喜欢的女生的纸条。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冬歌没有意识到这位编辑对她的喜欢。说起来也不奇怪,比起别的编辑那番赤裸裸的表白,这位编辑好像确实只是想跟冬歌做朋友而已。
但是,正如女生的心思男生猜不透一样,男生的心思女生也同样猜不透。我想这世界上应该没有哪一位男生主动靠近一位女生,对她投以那么热情和关注的目光,只是因为想和她成为朋友。
所有的靠近都是源于喜欢,你说对吗?
我想,这位前辈如果再不赶快袒露自己的心意的话,或许就再没有机会了。不过我倒也能理解他的担忧和面对爱情时的胆怯,这反倒说明他真的很喜欢冬歌。
如果一个男人只是想讨得一个女人的欢心,或者想把一个女人占为己有,那么他当然不会有所顾忌,因为他即便遭到了拒绝,也能够很快把心思放到另外一个女人身上;可一个男人如果当真爱一个女人,想要和她有良好的发展和未来,那么他当然会有所顾忌,徘徊踯躅。如果他心爱的女人也同样为他倾心,并且理解他的犹豫,那么他们将拥有一段世界上最幸福的恋爱。
我如此说,并不是因为我深爱某个女孩才有此感悟,而是我确曾了解这种事情:即便如达希先生这般出众骄傲的男人,在面对伊丽莎白时都变得那么心事重重,何况于我们呢。
对了,最近你说你在学习作曲,或许你跟冬歌有了更多共同的话题,因为她现在励志要当一位歌手,一位集作词作曲编曲混音等各种技能于一身的歌手。这个梦想看起来确实无比艰巨,因为据我所知,这样的歌手在国内凤毛麟角。
最近我总爱在百度(这是国内的一个搜索网站,我想它应该相当于国外常用的谷歌)上搜索一些法国相关的信息,比如一些风景胜地,又或者一些艺术作品。我对凡尔赛宫里的绘画印象尤为深刻,它们看起来充满了艺术魅力,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想置身于它们之中,认认真真地欣赏一番。你知道的,我对欧洲文化艺术的偏爱近乎狂热,这其中以意大利和法国最盛。法国是我最向往的地方,而意大利则是最能够永远留住我的地方,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我会愿意选择在意大利度过自己的晚年。
啰哩啰嗦地说了这么多,也该暂时收尾了。希望你能尽快收到这封信,同时也希望能在你的回信中了解到你近期的消息,越多越好。
温言
2007.1.13